第548章 糧長死了,買的國債怎麽辦?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光悠悠,轉眼到了七月。
陸知白家中的小丫頭,已經周歲了。
陸清岱抓周的時候,抓著小金算盤不撒手。
直把周圍一圈人,笑得直不起腰來。
而在一日日枯燥瑣碎的工作中,戶部的事務也逐漸走上正軌。
目前十二清吏司和戶部總部,人手已經填充了大半,再加上朱標的資源,人手充足。
那些商鋪的賬房,則被陸知白遣了迴去。他們終究不適合參與太深,隻是應急罷了。
而郭桓案也有進展。
主要就是繼續牽扯到一些地方糧長。
這一次,朱元璋初步發動了民眾的力量。
讓州府縣的官員,層層下發命令,允許百姓舉報貪贓枉法之人。
可以實名,也可以匿名舉報。
所涉之人,大多是各地方的糧長、裏長,有頭有臉的人物。
然而說得不好聽,那就是地頭蛇。
就這樣,地方上有一些糧長被牽涉其中,尤其是鎮江等瞞報秋收稅糧嚴重的地方。
老朱的刀,果然沒有入鞘。
對於這些不法之人,一視同仁,砍頭。
但這次,不知為何,他終究仁慈了些許。
誅全族的判決,少了一點……
這件事,對戶部也有一點影響。
主要是保險和國債。
保險倒無所謂,因為砍頭從來不在賠付範圍之內……
而國債,郭桓等人之前拿它做文章,除了部分挪用之外,也沒有得到太多好處。
因為國債是正月才開始發售的,想要到期取款,也得等到明年正月。
但,一是郭桓等人,用虛假的身份信息,開了一些保險和國債的賬戶——這也是古代隱匿土地的慣用手法。
這些假賬需要逐項清查。
二就是,地方官要完成國債的任務指標,攤派下去,糧長是肯定要買的。
但現在有很多糧長被砍了,甚至牽連到家屬。
他們買的國債,怎麽辦?
陸知白想了很長一段時間。
這件事關係重大,一個處理不好,就會影響朝廷的信用,和以後類似經濟製度的推行。
在戶部可以看到很多數據,所以,陸知白有些頭疼。
——之前在做國債發行的方案時,把種種形勢預設得比較嚴峻,但全國潛在的購買力依然是超過兩千萬貫的。
畢竟建國已經超十五年,經濟怎麽著也是複蘇了。
其中江南可以貢獻六成。
但這個新政策才剛剛出來,朱元璋當然不會這般激進。
所以,他把洪武十六年的國債任務,定在了一千萬貫。
再依照各個布政司的稅收實力,攤派下去。
江南當然仍是大頭。
自從國債發行,現在剛好過了半年,剛開始的推廣力度比較大,到現在收到的全部資金,超過五百萬貫。
牽扯到涉案糧長的國債,有一近百萬貫……
這可不是一筆小錢。十萬貫就是一億文了。
十個億啊,十個億!
盡管陸知白在心裏罵那些狗大戶竟然這麽有錢,為了社會的穩定、律法的尊嚴,卻依然要保護他們的合法財產。
戶部大堂。
七月的天,有些悶熱。
戶部主事以上的官員,以及陸知白的學生們,卻齊聚在此開會。
陳佑在大廳中間,踩著機械風扇的腳柄,四周涼風徐徐。
陸知白坐在上首,說:“情況就是這麽個情況,大家覺得,應當如何處理?”
“呃……”
兩側一群官員都是麵麵相覷,一副思索之色。
過了陣子,一個新上任的郎中拱手說:
“侍郎,此事前所未有,還得考慮周詳才是……”
陸知白眉頭微皺,說:“怎麽就沒有了?鹽引,跟這東西也不也差不多嗎?反正都是資產。”
這下子,其他人就打開了話匣子,說:
“呃,恕下官直言。若是如此的話,那多半都要充公的……”
陸知白輕輕敲著桌子說:“那是對犯案的官員而言。”
他當然知道要充公。
“犯官所持寶鈔、鹽引,悉歸太倉。”
陸知白歎道:“可若是發生什麽事,就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地充公,咱們的國債還有沒有一點公信力了?不如直接抄家好了。這些是民,不是官。”
戶部的一眾官員,臉色都微微變了。
有的人迴頭看門縫,擔心外麵有人聽壁角。
有的人趕忙勸道:“侯爺慎言啊!”
他們的表情非常一言難盡。
——你是侯爺,是駙馬,可我們不是啊,我們沒法陪你玩大實話……
陸知白一拍桌子,挑明了:
“我的意見是,所有家屬都被牽連者,購買國債才充入國庫。
若是還有直係家屬,那就應該原樣兌付!”
有些話,他沒法說。
那就是,永樂元年,朱棣對建文舊臣,采用了“罪不及孥”政策。
就是說治罪止於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自然也不會把家產全都充公。
陸知白說完,掃視著他們:“大家有什麽意見?都可以說。但是咱們做事,是要講良心的。”
眾人都嘀咕起來。
學生們也湊在一起議論。
過了陣子,一個年長的郎中拱手說:
“侯爺,此事應當由陛下定奪。我們下官人微言輕。恐怕即便建言,也不入陛下法眼……”
言下之意就是,這個擔子,你自己去背吧。
陸知白哼了一聲,說:
“這話,要讓陛下聽到了,一巴掌給你帽子掀飛!
即便是民間布衣,言論有理有據,陛下一樣采納。
怎麽在你嘴裏,陛下采納建議隻看人地位高低?”
那郎中連忙辯解:“下官不是這個意思……”
陸知白假裝不懂:“那你們到底什麽意思?不妨說說明白!”
眾人麵麵相覷。
有人雖然是頭一次到戶部,卻不是第一天進官場。
大家心裏都明白,這個平時看起來悠閑懶散的上官,今兒,終於是逼著他們表態站隊了。
夏原吉張口道:“侍郎,學生以為……”
“你們別說話,”陸知白抬手製止他,望著對麵的一眾下屬,“我要聽聽他們究竟怎麽說。”
眾人都是一副憂慮思索之色。
陸知白站起身來,踱了幾步,仰頭歎道:
“你們的難處和顧慮,我都明白。
但我可以向你們保證,我將裨補闕漏,郭桓案之類的事,再也不會發生……”
陸知白家中的小丫頭,已經周歲了。
陸清岱抓周的時候,抓著小金算盤不撒手。
直把周圍一圈人,笑得直不起腰來。
而在一日日枯燥瑣碎的工作中,戶部的事務也逐漸走上正軌。
目前十二清吏司和戶部總部,人手已經填充了大半,再加上朱標的資源,人手充足。
那些商鋪的賬房,則被陸知白遣了迴去。他們終究不適合參與太深,隻是應急罷了。
而郭桓案也有進展。
主要就是繼續牽扯到一些地方糧長。
這一次,朱元璋初步發動了民眾的力量。
讓州府縣的官員,層層下發命令,允許百姓舉報貪贓枉法之人。
可以實名,也可以匿名舉報。
所涉之人,大多是各地方的糧長、裏長,有頭有臉的人物。
然而說得不好聽,那就是地頭蛇。
就這樣,地方上有一些糧長被牽涉其中,尤其是鎮江等瞞報秋收稅糧嚴重的地方。
老朱的刀,果然沒有入鞘。
對於這些不法之人,一視同仁,砍頭。
但這次,不知為何,他終究仁慈了些許。
誅全族的判決,少了一點……
這件事,對戶部也有一點影響。
主要是保險和國債。
保險倒無所謂,因為砍頭從來不在賠付範圍之內……
而國債,郭桓等人之前拿它做文章,除了部分挪用之外,也沒有得到太多好處。
因為國債是正月才開始發售的,想要到期取款,也得等到明年正月。
但,一是郭桓等人,用虛假的身份信息,開了一些保險和國債的賬戶——這也是古代隱匿土地的慣用手法。
這些假賬需要逐項清查。
二就是,地方官要完成國債的任務指標,攤派下去,糧長是肯定要買的。
但現在有很多糧長被砍了,甚至牽連到家屬。
他們買的國債,怎麽辦?
陸知白想了很長一段時間。
這件事關係重大,一個處理不好,就會影響朝廷的信用,和以後類似經濟製度的推行。
在戶部可以看到很多數據,所以,陸知白有些頭疼。
——之前在做國債發行的方案時,把種種形勢預設得比較嚴峻,但全國潛在的購買力依然是超過兩千萬貫的。
畢竟建國已經超十五年,經濟怎麽著也是複蘇了。
其中江南可以貢獻六成。
但這個新政策才剛剛出來,朱元璋當然不會這般激進。
所以,他把洪武十六年的國債任務,定在了一千萬貫。
再依照各個布政司的稅收實力,攤派下去。
江南當然仍是大頭。
自從國債發行,現在剛好過了半年,剛開始的推廣力度比較大,到現在收到的全部資金,超過五百萬貫。
牽扯到涉案糧長的國債,有一近百萬貫……
這可不是一筆小錢。十萬貫就是一億文了。
十個億啊,十個億!
盡管陸知白在心裏罵那些狗大戶竟然這麽有錢,為了社會的穩定、律法的尊嚴,卻依然要保護他們的合法財產。
戶部大堂。
七月的天,有些悶熱。
戶部主事以上的官員,以及陸知白的學生們,卻齊聚在此開會。
陳佑在大廳中間,踩著機械風扇的腳柄,四周涼風徐徐。
陸知白坐在上首,說:“情況就是這麽個情況,大家覺得,應當如何處理?”
“呃……”
兩側一群官員都是麵麵相覷,一副思索之色。
過了陣子,一個新上任的郎中拱手說:
“侍郎,此事前所未有,還得考慮周詳才是……”
陸知白眉頭微皺,說:“怎麽就沒有了?鹽引,跟這東西也不也差不多嗎?反正都是資產。”
這下子,其他人就打開了話匣子,說:
“呃,恕下官直言。若是如此的話,那多半都要充公的……”
陸知白輕輕敲著桌子說:“那是對犯案的官員而言。”
他當然知道要充公。
“犯官所持寶鈔、鹽引,悉歸太倉。”
陸知白歎道:“可若是發生什麽事,就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地充公,咱們的國債還有沒有一點公信力了?不如直接抄家好了。這些是民,不是官。”
戶部的一眾官員,臉色都微微變了。
有的人迴頭看門縫,擔心外麵有人聽壁角。
有的人趕忙勸道:“侯爺慎言啊!”
他們的表情非常一言難盡。
——你是侯爺,是駙馬,可我們不是啊,我們沒法陪你玩大實話……
陸知白一拍桌子,挑明了:
“我的意見是,所有家屬都被牽連者,購買國債才充入國庫。
若是還有直係家屬,那就應該原樣兌付!”
有些話,他沒法說。
那就是,永樂元年,朱棣對建文舊臣,采用了“罪不及孥”政策。
就是說治罪止於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自然也不會把家產全都充公。
陸知白說完,掃視著他們:“大家有什麽意見?都可以說。但是咱們做事,是要講良心的。”
眾人都嘀咕起來。
學生們也湊在一起議論。
過了陣子,一個年長的郎中拱手說:
“侯爺,此事應當由陛下定奪。我們下官人微言輕。恐怕即便建言,也不入陛下法眼……”
言下之意就是,這個擔子,你自己去背吧。
陸知白哼了一聲,說:
“這話,要讓陛下聽到了,一巴掌給你帽子掀飛!
即便是民間布衣,言論有理有據,陛下一樣采納。
怎麽在你嘴裏,陛下采納建議隻看人地位高低?”
那郎中連忙辯解:“下官不是這個意思……”
陸知白假裝不懂:“那你們到底什麽意思?不妨說說明白!”
眾人麵麵相覷。
有人雖然是頭一次到戶部,卻不是第一天進官場。
大家心裏都明白,這個平時看起來悠閑懶散的上官,今兒,終於是逼著他們表態站隊了。
夏原吉張口道:“侍郎,學生以為……”
“你們別說話,”陸知白抬手製止他,望著對麵的一眾下屬,“我要聽聽他們究竟怎麽說。”
眾人都是一副憂慮思索之色。
陸知白站起身來,踱了幾步,仰頭歎道:
“你們的難處和顧慮,我都明白。
但我可以向你們保證,我將裨補闕漏,郭桓案之類的事,再也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