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不是祥雲,是海浪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89章 不是祥雲,是海浪
如果是平時,滕德懋忙於公務,自然是不知曉外麵的傳言。
但前幾天陸知白就拜托他,讓戶部的人多留意著,近期有沒有什麽風言風語。
滕德懋眉頭微皺,喚來一名下屬,問道:
“外麵素瓷有毒的傳言,最初是從哪兒傳出來的?誰議論得最厲害?”
下屬稟報:“侯爺、尚書,這傳言最初是從浙江、福建、江西等籍的一些官員口中傳出的。
後來引發了廣泛的議論,有些人反應激烈,甚至上書彈劾,要求徹查瓷器之害。”
他小心的看了陸知白一眼,又補充:
“不過也有人並不相信。認為這樣的說法沒有依據。可能是危言聳聽……”
陸知白聽完,微微一笑。
他知道這實際上是有些人依然看不起醫學研究所,自然也不相信研究出的結論。這都很正常。
滕德懋輕歎一聲:“這傳言鬧得如此沸沸揚揚,聽說有的瓷器鋪子都被砸了。已經有人彈劾你們那研究所……”
陸知白淡淡一笑,眼中閃過一絲深意:“此事說來話長,老滕不必擔心,我自有分寸。”
既然得到了想要的消息,他隨後便前往武英殿麵聖。
“李景隆遇刺?”
朱元璋聞言,手中的朱筆一頓,滴落一點朱砂。
他冷笑一聲:“查個瓷器,竟查出帶刺的來!”
陸知白詳加解釋:“刺客是府中一名色目仆從,名叫亦都護,潛伏已有十餘年,最近是茶房管事。
他今日借端茶之機,意圖刺殺世子,所幸世子反應迅捷,未受傷害……”
朱元璋眼中閃過一絲寒光:“十餘年?竟有如此深藏不露之人!”
他思索片刻,目光微冷:
“這樣的人,一般都是暗樁。輕易是不會暴露的……
他們總在找機會,造成最大的危害。或者,等待上麵的指令……”
陸知白亦是皺眉思索,敵在暗,現在說什麽都為時尚早。
朱元璋又冷哼一聲:“早叫他不要養那麽多幕僚,收那麽多義子,偏不聽……”
陸知白心中微驚。
李文忠確實收了不少大儒、謀士,也收養了許多孤兒,認作義子。
雖然沒有像藍玉那般跋扈,但依然有點犯老朱的忌諱。
甚至和色目刺客這件事,關係根本就不大,借題發揮罷了……
這話陸知白沒有辦法接,隻好垂著眼。
而朱元璋當著他的麵這麽說,就是要他傳個話兒,也不多談此事。
朱元璋問道:“這個亦都護,相關之事,可查出什麽沒有?尤其是他死前說的什麽禮物,是何意?”
陸知白已將大致情況說了,又說:“父皇勿憂,事發不久兒臣就來匯報了,其他的還在調查。
若有消息,也會第一時間呈上。現在線索雖不多,卻在匕首上發現了一個紋樣,兒臣已經拓印下來……”
陸知白取出一張宣紙。
紙上拓印著匕首把手上的花紋,墨跡猶濕,紋路清晰可見。
朱元璋俯身細看,眉頭微皺:“這花紋……”
他評價道:“可真醜。”
陸知白點頭,眉頭微皺:“是的,大大影響了判斷……瞧著有點像雲紋。”
至於雲紋裏的那一坨,他怎麽好對老朱說那是龍呢……
朱元璋眯起眼睛思量,目光如炬地問道:
“你怎麽知道這是雲紋,不是海浪呢?”
有些祥雲紋路和海浪差不多。圖案模糊不清的時候,確實不好分辨。
“海浪?”陸知白眼神一凝,再仔細一看,便也點頭,“確實有些像,這麽說的話,也有道理……”
龍出現在海裏,也很合理吧?
他卻是暗暗皺眉,如果真是海浪,而且還有龍紋,那背後的勢力可能更加複雜了……
一想到暗處可能有那麽多心思各異的團體勢力,陸知白感到有些怪怪的,好像生活在武俠小說裏。
陸知白又補充道:
“亦都護的個人物品不多,沒查出什麽。隻一張羊皮紙有點線索,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符號。”
“與古粟特文的某些字形非常相似。”
朱元璋也是眉頭微皺:“古粟特文?難道與西域有關?
可西域那邊,又怎麽會用海浪做徽記?他們和海邊族群勾結到一起了?”
兩人相對靜默了片刻。
陸知白覺得這也不是不可能,西域是亦都護的家鄉,但現在他早就跑到江南了,離海也不遠啊。
但現在他不希望此事跟海洋牽扯上,寬慰道:
“陛下且放寬心,已經在快馬加鞭的調查了。一定會找出更多的線索。”
“咱怎麽能寬心?”朱元璋反問道,“你知道他臨死前說的禮物,是不是在哪埋了火藥呢?宮裏有沒有這種人?真是膈應!”
陸知白現在也不清楚,但他覺得不是火藥。
可能是一些更加危險的東西。
比如在藍玉案中,藍玉家裏就搜查出了和北元的私下通信。這可是謀逆大罪。
陸知白勸說道:“也可能是些一時不好查出來,但影響極大的東西……
以後國公府如果被彈劾,還請陛下想起今日之事,多幾分寬容和耐心。”
朱元璋用狐疑的眼神望著他。
一時間,沉默不語。
過了陣子,朱元璋已收斂了擔憂之色,眉頭一皺,問道:
“外頭關於素瓷有毒的傳言,咱已有所耳聞。此事竟鬧得沸沸揚揚,甚至有人上書彈劾,要徹查瓷器之害。”
陸知白神色平靜,有一絲無奈:
“陛下,此事兒臣剛剛知曉。兒臣有罪,未能及時向陛下稟明情況,加之民間謠言四起,人心惶惶,此乃兒臣之過……”
朱元璋眉頭微皺說:
“你是為了引蛇出洞,才放出假消息,可如今民間人心惶惶,甚至有人砸毀家中瓷器……”
陸知白點了點頭。
但實際上,這個傳言不止是為了釣出懂重金屬瓷器的那些人。
此前侯府中有一仆人,被人收買,偷走書房中的一張稿紙。
那紙上寫著“敢教日月換新天”,結果被禦史抓住把柄,借機彈劾。
這一次的消息,根本就不是從醫學研究所傳出。
而是隻寫在稿紙上,故意給人看的。
結果不久之後,假消息還是傳到了外頭。
如果是平時,滕德懋忙於公務,自然是不知曉外麵的傳言。
但前幾天陸知白就拜托他,讓戶部的人多留意著,近期有沒有什麽風言風語。
滕德懋眉頭微皺,喚來一名下屬,問道:
“外麵素瓷有毒的傳言,最初是從哪兒傳出來的?誰議論得最厲害?”
下屬稟報:“侯爺、尚書,這傳言最初是從浙江、福建、江西等籍的一些官員口中傳出的。
後來引發了廣泛的議論,有些人反應激烈,甚至上書彈劾,要求徹查瓷器之害。”
他小心的看了陸知白一眼,又補充:
“不過也有人並不相信。認為這樣的說法沒有依據。可能是危言聳聽……”
陸知白聽完,微微一笑。
他知道這實際上是有些人依然看不起醫學研究所,自然也不相信研究出的結論。這都很正常。
滕德懋輕歎一聲:“這傳言鬧得如此沸沸揚揚,聽說有的瓷器鋪子都被砸了。已經有人彈劾你們那研究所……”
陸知白淡淡一笑,眼中閃過一絲深意:“此事說來話長,老滕不必擔心,我自有分寸。”
既然得到了想要的消息,他隨後便前往武英殿麵聖。
“李景隆遇刺?”
朱元璋聞言,手中的朱筆一頓,滴落一點朱砂。
他冷笑一聲:“查個瓷器,竟查出帶刺的來!”
陸知白詳加解釋:“刺客是府中一名色目仆從,名叫亦都護,潛伏已有十餘年,最近是茶房管事。
他今日借端茶之機,意圖刺殺世子,所幸世子反應迅捷,未受傷害……”
朱元璋眼中閃過一絲寒光:“十餘年?竟有如此深藏不露之人!”
他思索片刻,目光微冷:
“這樣的人,一般都是暗樁。輕易是不會暴露的……
他們總在找機會,造成最大的危害。或者,等待上麵的指令……”
陸知白亦是皺眉思索,敵在暗,現在說什麽都為時尚早。
朱元璋又冷哼一聲:“早叫他不要養那麽多幕僚,收那麽多義子,偏不聽……”
陸知白心中微驚。
李文忠確實收了不少大儒、謀士,也收養了許多孤兒,認作義子。
雖然沒有像藍玉那般跋扈,但依然有點犯老朱的忌諱。
甚至和色目刺客這件事,關係根本就不大,借題發揮罷了……
這話陸知白沒有辦法接,隻好垂著眼。
而朱元璋當著他的麵這麽說,就是要他傳個話兒,也不多談此事。
朱元璋問道:“這個亦都護,相關之事,可查出什麽沒有?尤其是他死前說的什麽禮物,是何意?”
陸知白已將大致情況說了,又說:“父皇勿憂,事發不久兒臣就來匯報了,其他的還在調查。
若有消息,也會第一時間呈上。現在線索雖不多,卻在匕首上發現了一個紋樣,兒臣已經拓印下來……”
陸知白取出一張宣紙。
紙上拓印著匕首把手上的花紋,墨跡猶濕,紋路清晰可見。
朱元璋俯身細看,眉頭微皺:“這花紋……”
他評價道:“可真醜。”
陸知白點頭,眉頭微皺:“是的,大大影響了判斷……瞧著有點像雲紋。”
至於雲紋裏的那一坨,他怎麽好對老朱說那是龍呢……
朱元璋眯起眼睛思量,目光如炬地問道:
“你怎麽知道這是雲紋,不是海浪呢?”
有些祥雲紋路和海浪差不多。圖案模糊不清的時候,確實不好分辨。
“海浪?”陸知白眼神一凝,再仔細一看,便也點頭,“確實有些像,這麽說的話,也有道理……”
龍出現在海裏,也很合理吧?
他卻是暗暗皺眉,如果真是海浪,而且還有龍紋,那背後的勢力可能更加複雜了……
一想到暗處可能有那麽多心思各異的團體勢力,陸知白感到有些怪怪的,好像生活在武俠小說裏。
陸知白又補充道:
“亦都護的個人物品不多,沒查出什麽。隻一張羊皮紙有點線索,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符號。”
“與古粟特文的某些字形非常相似。”
朱元璋也是眉頭微皺:“古粟特文?難道與西域有關?
可西域那邊,又怎麽會用海浪做徽記?他們和海邊族群勾結到一起了?”
兩人相對靜默了片刻。
陸知白覺得這也不是不可能,西域是亦都護的家鄉,但現在他早就跑到江南了,離海也不遠啊。
但現在他不希望此事跟海洋牽扯上,寬慰道:
“陛下且放寬心,已經在快馬加鞭的調查了。一定會找出更多的線索。”
“咱怎麽能寬心?”朱元璋反問道,“你知道他臨死前說的禮物,是不是在哪埋了火藥呢?宮裏有沒有這種人?真是膈應!”
陸知白現在也不清楚,但他覺得不是火藥。
可能是一些更加危險的東西。
比如在藍玉案中,藍玉家裏就搜查出了和北元的私下通信。這可是謀逆大罪。
陸知白勸說道:“也可能是些一時不好查出來,但影響極大的東西……
以後國公府如果被彈劾,還請陛下想起今日之事,多幾分寬容和耐心。”
朱元璋用狐疑的眼神望著他。
一時間,沉默不語。
過了陣子,朱元璋已收斂了擔憂之色,眉頭一皺,問道:
“外頭關於素瓷有毒的傳言,咱已有所耳聞。此事竟鬧得沸沸揚揚,甚至有人上書彈劾,要徹查瓷器之害。”
陸知白神色平靜,有一絲無奈:
“陛下,此事兒臣剛剛知曉。兒臣有罪,未能及時向陛下稟明情況,加之民間謠言四起,人心惶惶,此乃兒臣之過……”
朱元璋眉頭微皺說:
“你是為了引蛇出洞,才放出假消息,可如今民間人心惶惶,甚至有人砸毀家中瓷器……”
陸知白點了點頭。
但實際上,這個傳言不止是為了釣出懂重金屬瓷器的那些人。
此前侯府中有一仆人,被人收買,偷走書房中的一張稿紙。
那紙上寫著“敢教日月換新天”,結果被禦史抓住把柄,借機彈劾。
這一次的消息,根本就不是從醫學研究所傳出。
而是隻寫在稿紙上,故意給人看的。
結果不久之後,假消息還是傳到了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