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下崗國公再就業,月薪三千幹不幹?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95章 下崗國公再就業,月薪三千幹不幹?
李文忠搖了搖把手,把艾灸床又抬高了些,淡笑道:
“茂哥兒,我眼下是泡在藥罐裏,自顧不暇,幫不了你啦。
要找,就找得寵的人去,比如……”
他眉梢一揚,目光向陸知白示意。
陸知白正把橙黃的柑子,挨個放在炭盆四角,聞言笑道:
“表哥真是抬舉我了,我年紀小,不懂事兒……尤其是這等軍政大事,都聽不利索呢……”
這下崗國公再就業的事,誰能摻和?
反正就算他能,現在也不插這個手。
李文忠與常茂相視一笑,眼中皆帶著幾分深意。
李文忠捋了捋花白的胡須,語氣悠長:
“年紀小,有小的好啊……有更長遠的未來……”
他的目光落在正擺弄棋子的小丫頭身上,眼中滿是慈愛。
常茂則是捏著茶杯,輕輕摩挲杯沿,若有所思:“細想起來,陛下對你太優待了。真不知你是怎麽做到的……”
他拎起茶壺,為三人斟茶,茶香嫋嫋升起。
陸知白聞言,笑著擺了擺手,順勢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兩位不要再捧殺我了。你們可是國公啊,我隻是個小侯……你們說話,我得站起來聽呢。”
常茂哈哈大笑,指著陸知白道:“你真能作假!”
他眼珠一轉,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揶揄:
“別看你現在是侯爺,風水輪流轉,指不定再過些年,也成了國公。”
陸知白搖頭失笑:“我哪來的那麽大軍功?我現在去把北元皇帝綁來,給陛下獻舞?”
他自己忍不住笑了起來。
李文忠也笑出聲來。
笑過一陣,常茂捧著茶杯,長籲短歎,語氣懇切:
“李叔,等你好些了,就指點指點我怎麽樣?反正你也得教隆哥兒嘛,不如順個手。”
李文忠輕咳了一聲,微微搖頭:
“難為你瞧得起我這不中用的老家夥。”
“誰說的?”常茂立刻接話,“老的是資曆,又不是年齡,越老越值錢嘛!”
李文忠哈哈一笑,擺了擺手:“等開春再說,不管學什麽,都是要下苦功夫的……”
陸知白正托著下巴,手裏捏著一根鐵釺,輕輕戳著炭盆裏的紅炭。
木炭“劈啪”作響,細密的火星子升騰而起,映得他的臉忽明忽暗。
他忽然悠悠開口,問道:“哎,怎麽不去找你舅父?”
房間裏頓時安靜下來,隻有小丫頭手中棋子磕碰的清脆聲。
常茂臉色一僵,有些幽怨地瞪了陸知白一眼,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他轉頭看向李文忠,臉上掛了笑意,解釋道:
“上迴在遼東鬧出那事,讓舅父也受到牽連,我哪好意思呢……”
李文忠神色平靜,依舊微微含笑,似乎並不在意。隻是眼中閃過一絲高深莫測的幽光。
陸知白則繼續烤著他的柑子,嘴角微微勾起。
他很清楚,常茂與藍玉的關係並非簡單的甥舅親情可以概括。
利益牽扯越多,關係就越複雜,尤其是這種社會頂層人士。
明初兵部尚書沈溍在《南垣論世》評:
“茂畏玉如稚子見嚴師,嚐醉酒避玉繞道三裏。”
私人筆記,隻做參考。
藍玉性情激烈桀驁,常茂對他雖有忌憚,但也不至於如此慫。
真要惹急眼了,也是敢幹他舅舅的~
兩人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矛盾,關係一直動態變化。
無論如何,他們終究是親戚,終究未曾徹底撕破臉。
然而常藍兩家的家族和軍隊勢力,明爭暗鬥不斷,曾發生數次械鬥,致多人死傷。
這一切內鬥的背後,有朱元璋的默許與操縱。
最後實在不想忍他們,就都一鍋端了……
常茂正欲開口,陸知白忽然話鋒一轉,問道:
“對了,這個月,開平王在鍾山的祠堂竣工,工部已經驗收了。什麽時候春祭?”
常茂聞言,目光微微一頓。
隨後他幹笑了一聲:“還沒定下來呢,要等禮部的說法。
按我們宗族打算,是二月二龍抬頭那天春祭。”
忍了一忍,又吐槽說:“可我舅父非要在正月十四……”
李文忠聽了,眼睛微微睜開,側目望了過來。
常茂小聲嘀咕道:“依據禮法,應該是我去主祭,這是我們常家的事!他摻和個什麽勁兒?”
兩人聽聞,皆是沉默不語。
陸知白垂了眼,迴想著藍玉與常茂的矛盾。
若不是因為常遇春的早逝,或許他們之間不會有如此多的矛盾。
洪武二年,常遇春逝世。
此後漫長的歲月裏,常茂與藍玉的矛盾,實質上是在爭奪常遇春的遺產。
軍功自然歸了常茂,讓他得了國公的爵位。
但其他軍事、政治遺產,卻不好一下就全盤接手。
比如嫡係舊部的歸屬。
那時常茂年少,根本就吃不下。
朱元璋將常氏舊部一分為五,藍玉接手了部分,後來又通過姻親等手段,控製了大部分。
常茂自然不甘心,後來一直試圖收歸舊部。
此外,常家的陣法、武學也成了爭奪的對象。
有野史稱,藍玉刪掉了常家槍法圖譜中的關鍵招式,導致常茂得到的傳承不全。
而祭祀權,更是牽扯到太多利益,甚至足以影響常氏家族的發展……
至於為何常遇春洪武二年逝世,洪武十六年才建好祠堂?
因為大明開國之初,禮製需要時間完善。
洪武十四年明孝陵玄宮竣工後,朱元璋才開始著手布置功臣陪葬區,形成“帝陵居中,功臣環衛”的格局。
“喂,說話!”
常茂伸手搶走了陸知白手中的柑橘,眨眼間便剝得精光,往嘴裏塞。
陸知白迴過神來,笑著問道:
“假如現在有個給邊關押送棉衣的活兒,你願意幹嗎?”
常茂摸著下巴,不假思索的說:
“幹啊,怎麽不幹?好歹是個活兒。能先迴到軍隊裏頭,就有的是辦法!”
陸知白聞言發笑。
願意押送軍需的常茂,是不是有點像……月薪三千爭做牛馬的大學生……
李文忠卻手撫胡須,端詳著常茂。這態度,還是讓他有些改觀的。
陸知白卻又眉頭一皺。
現在的常茂,似乎比曆史上更早的陷入困境。
曆史上,他是洪武二十年才出事,如今提前了幾年,少了幾年的發育時間,手中資源也大受影響。
李文忠搖了搖把手,把艾灸床又抬高了些,淡笑道:
“茂哥兒,我眼下是泡在藥罐裏,自顧不暇,幫不了你啦。
要找,就找得寵的人去,比如……”
他眉梢一揚,目光向陸知白示意。
陸知白正把橙黃的柑子,挨個放在炭盆四角,聞言笑道:
“表哥真是抬舉我了,我年紀小,不懂事兒……尤其是這等軍政大事,都聽不利索呢……”
這下崗國公再就業的事,誰能摻和?
反正就算他能,現在也不插這個手。
李文忠與常茂相視一笑,眼中皆帶著幾分深意。
李文忠捋了捋花白的胡須,語氣悠長:
“年紀小,有小的好啊……有更長遠的未來……”
他的目光落在正擺弄棋子的小丫頭身上,眼中滿是慈愛。
常茂則是捏著茶杯,輕輕摩挲杯沿,若有所思:“細想起來,陛下對你太優待了。真不知你是怎麽做到的……”
他拎起茶壺,為三人斟茶,茶香嫋嫋升起。
陸知白聞言,笑著擺了擺手,順勢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兩位不要再捧殺我了。你們可是國公啊,我隻是個小侯……你們說話,我得站起來聽呢。”
常茂哈哈大笑,指著陸知白道:“你真能作假!”
他眼珠一轉,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揶揄:
“別看你現在是侯爺,風水輪流轉,指不定再過些年,也成了國公。”
陸知白搖頭失笑:“我哪來的那麽大軍功?我現在去把北元皇帝綁來,給陛下獻舞?”
他自己忍不住笑了起來。
李文忠也笑出聲來。
笑過一陣,常茂捧著茶杯,長籲短歎,語氣懇切:
“李叔,等你好些了,就指點指點我怎麽樣?反正你也得教隆哥兒嘛,不如順個手。”
李文忠輕咳了一聲,微微搖頭:
“難為你瞧得起我這不中用的老家夥。”
“誰說的?”常茂立刻接話,“老的是資曆,又不是年齡,越老越值錢嘛!”
李文忠哈哈一笑,擺了擺手:“等開春再說,不管學什麽,都是要下苦功夫的……”
陸知白正托著下巴,手裏捏著一根鐵釺,輕輕戳著炭盆裏的紅炭。
木炭“劈啪”作響,細密的火星子升騰而起,映得他的臉忽明忽暗。
他忽然悠悠開口,問道:“哎,怎麽不去找你舅父?”
房間裏頓時安靜下來,隻有小丫頭手中棋子磕碰的清脆聲。
常茂臉色一僵,有些幽怨地瞪了陸知白一眼,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他轉頭看向李文忠,臉上掛了笑意,解釋道:
“上迴在遼東鬧出那事,讓舅父也受到牽連,我哪好意思呢……”
李文忠神色平靜,依舊微微含笑,似乎並不在意。隻是眼中閃過一絲高深莫測的幽光。
陸知白則繼續烤著他的柑子,嘴角微微勾起。
他很清楚,常茂與藍玉的關係並非簡單的甥舅親情可以概括。
利益牽扯越多,關係就越複雜,尤其是這種社會頂層人士。
明初兵部尚書沈溍在《南垣論世》評:
“茂畏玉如稚子見嚴師,嚐醉酒避玉繞道三裏。”
私人筆記,隻做參考。
藍玉性情激烈桀驁,常茂對他雖有忌憚,但也不至於如此慫。
真要惹急眼了,也是敢幹他舅舅的~
兩人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矛盾,關係一直動態變化。
無論如何,他們終究是親戚,終究未曾徹底撕破臉。
然而常藍兩家的家族和軍隊勢力,明爭暗鬥不斷,曾發生數次械鬥,致多人死傷。
這一切內鬥的背後,有朱元璋的默許與操縱。
最後實在不想忍他們,就都一鍋端了……
常茂正欲開口,陸知白忽然話鋒一轉,問道:
“對了,這個月,開平王在鍾山的祠堂竣工,工部已經驗收了。什麽時候春祭?”
常茂聞言,目光微微一頓。
隨後他幹笑了一聲:“還沒定下來呢,要等禮部的說法。
按我們宗族打算,是二月二龍抬頭那天春祭。”
忍了一忍,又吐槽說:“可我舅父非要在正月十四……”
李文忠聽了,眼睛微微睜開,側目望了過來。
常茂小聲嘀咕道:“依據禮法,應該是我去主祭,這是我們常家的事!他摻和個什麽勁兒?”
兩人聽聞,皆是沉默不語。
陸知白垂了眼,迴想著藍玉與常茂的矛盾。
若不是因為常遇春的早逝,或許他們之間不會有如此多的矛盾。
洪武二年,常遇春逝世。
此後漫長的歲月裏,常茂與藍玉的矛盾,實質上是在爭奪常遇春的遺產。
軍功自然歸了常茂,讓他得了國公的爵位。
但其他軍事、政治遺產,卻不好一下就全盤接手。
比如嫡係舊部的歸屬。
那時常茂年少,根本就吃不下。
朱元璋將常氏舊部一分為五,藍玉接手了部分,後來又通過姻親等手段,控製了大部分。
常茂自然不甘心,後來一直試圖收歸舊部。
此外,常家的陣法、武學也成了爭奪的對象。
有野史稱,藍玉刪掉了常家槍法圖譜中的關鍵招式,導致常茂得到的傳承不全。
而祭祀權,更是牽扯到太多利益,甚至足以影響常氏家族的發展……
至於為何常遇春洪武二年逝世,洪武十六年才建好祠堂?
因為大明開國之初,禮製需要時間完善。
洪武十四年明孝陵玄宮竣工後,朱元璋才開始著手布置功臣陪葬區,形成“帝陵居中,功臣環衛”的格局。
“喂,說話!”
常茂伸手搶走了陸知白手中的柑橘,眨眼間便剝得精光,往嘴裏塞。
陸知白迴過神來,笑著問道:
“假如現在有個給邊關押送棉衣的活兒,你願意幹嗎?”
常茂摸著下巴,不假思索的說:
“幹啊,怎麽不幹?好歹是個活兒。能先迴到軍隊裏頭,就有的是辦法!”
陸知白聞言發笑。
願意押送軍需的常茂,是不是有點像……月薪三千爭做牛馬的大學生……
李文忠卻手撫胡須,端詳著常茂。這態度,還是讓他有些改觀的。
陸知白卻又眉頭一皺。
現在的常茂,似乎比曆史上更早的陷入困境。
曆史上,他是洪武二十年才出事,如今提前了幾年,少了幾年的發育時間,手中資源也大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