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你盡管到上位跟前說去!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601章 你盡管到上位跟前說去!
藍玉部將的忠誠,讓常茂手下一些將領大感震驚。
大家以前可都是在常遇春麾下效力的,如今常公不在了,按理說,應當齊心協力扶持他的繼承人才對。
不過,藍玉比常茂年長,算得上是老將,有些人選擇跟著他,也可以理解。
但他們這般咄咄逼人,倚老賣老的架勢,著實讓人反感。
常茂的部下也不是吃素的。
部將趙四眉頭緊鎖,上前一步,聲音洪亮如鍾:
“周將軍此言差矣!鄭國公乃開平王長子,祭祀之事於法於理,都應由他主持。永昌侯雖為舅父,但此舉未免越俎代庖,有違禮製!”
另一名部將王猛也站了出來,語氣沉穩卻帶著幾分鋒芒:
“李將軍,你提到鄱陽湖一戰,卻忘了常公為何身中三箭——正是為了掩護永昌侯!
既然鄭國公繼承家業,便應當主持祭祀。永昌侯今日這般大張旗鼓,未免有些喧賓奪主了。”
一時間,祠堂內外議論紛紛,眾人各執一詞。
有人覺得藍玉做得對,以他的資曆和與常遇春的關係,主持一次祭祀並無不妥;
也有人認為藍玉姓藍,跑到常家祠堂主持祭祀,既未得許可,又私自定下祭祀時間,實在是手伸得太長了!
一些年老沉穩的將領,則是連連歎氣。
一位老偏將高聲勸道:
“諸位莫要爭執了,以和為貴!常公在天之靈,恐怕也不願看到常家內部因祭祀之事生出嫌隙啊……”
然而,一群武夫火氣上來,哪肯就此罷休?
這個說法大家都不滿意,無人理會他的勸架。
藍玉的部將張彪冷笑一聲,語氣中帶著譏諷:
“劉將軍這話可就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鄭國公雖有些功績,但比起咱們永昌侯,還是差得遠呢。
藍將軍當年隨常公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主持祭祀有何不可?再說了,鄭國公到底是年輕,哪裏懂得這複雜的儀軌,可別出了什麽岔子!”
常茂的部將陳遠聞言,立刻反駁:
“這是門縫裏看人!鄭國公雖年輕,但早已獨當一麵。
遼東一戰,他率三百騎兵突襲敵營,大破五千敵軍,悍勇過人,絲毫不遜於其父,豈是尋常人可比?
永昌侯雖為長輩,但此舉未免太過僭越,有違常理!”
有部下跟著叫道:
“就是!征遼東那一次,我們常氏立下的戰功,幾乎占了五分之一!”
藍玉那邊的人嗤道:“這麽點功勞也敢炫耀?”
雙方部將你一言我一語,言辭激烈,氣氛頓時劍拔弩張。
祠堂內的燭火搖曳,映得眾人臉色忽明忽暗。
常茂冷眼旁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最後望向藍玉。
藍玉亦是環顧眾人,見群情激憤,抬手示意安靜,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各位不必爭執,免得生了和氣,倒叫旁人看了笑話!”
他又對常茂說道:“茂兒,你祭你的,我祭我的,咱們各祭各的,兩不耽誤。
這些禮器祭品都已經搬過來,便不可能無功而返。吉時就快要到了,若是停下,反倒不美。”
常茂聞言,眉頭一皺。
藍玉這是鐵了心要借祭祀之事,彰顯他的威勢,收攏舊部人心。
藍玉這般霸道的性情,單憑口舌之爭,怎麽可能勸得住?
今日,無非是要一個鐵證罷了。
常茂強壓怒火,淡淡道:“既然舅父如此說,侄兒便不再多言。
隻是往後,鍾山這邊的祭祀,是官祭,由不得任何人插手!”
藍玉右側眉毛高高一挑,應道:“放心,我自有分寸。”
說著又露出笑容,哈哈大笑兩聲道:“茂哥兒,長進了!”
既然常茂都這般決定了,他的部下哪怕仍有不忿之色,卻也不好再多說什麽。
有些老兵卻大為驚訝,常茂竟然會選擇退讓,而不是借機跟藍玉大鬧一場,這真有些不像他了。
吉時到了,祭祀正式開始。
藍玉上台宣讀祭文:
“時維洪武十七年正月十四,弟藍玉謹以清酌庶羞,昭告於開平王常公之靈……”
常茂聽著聽著就笑了。
這祭文本該是常遇春的主場。
但五分之一的篇幅,藍玉都在吹噓自己的功績!
“弟與公並肩作戰,南征北討,立下赫赫戰功。鄱陽湖一戰,背公殺出重圍,保我大明基業;
北伐漠北,弟率鐵騎橫掃殘元,揚我大明國威……”
藍玉聲情並茂,壯懷激烈,曆數軍旅生涯的榮耀,他才是這場祭祀的主角。
他收服的常氏舊部聽得如癡如醉,滿臉追憶往昔的神色。
常茂則是目光玩味,跟著參與了祭祀前半程的重要部分。
臨行前,藍玉拍著常茂的肩膀,低聲說道:
“不管怎樣,你我終究甥舅一場,不是外人,莫要忘了!”
常茂點點頭,語氣平靜:“然而茲事體大,關係到整個宗族,舅父不要怪我。”
藍玉哈哈一笑,滿臉的不在乎,一擺手說:“你盡管到上位跟前說去!”
常茂這才帶著部下策馬離去。
外頭,雪已經停了。
出了鍾山,大家放慢速度。
幾個親兵將領眉頭暗皺,心中都有些不滿。
有人低聲說道:“國公,說句不該說的話,永昌侯雖是您的舅父,但祭祀乃是大事,他今日,實在是逾越了。”
又有一人問道:“今日之事,等於是踩著咱們常家的臉麵啊,國公打算如何應對?”
常茂安撫道:“自然是上報陛下,請他聖裁。大家不要憂慮了。
事關禮製,陛下會給咱們主持公道的。不然以後別人有樣學樣,那豈不是亂糟糟的。”
然而進了城之後,常茂並沒有立刻進宮。
反倒是在路過廣智侯府時,單騎拐了過去。
問了門房,得知陸知白正在家中,常茂便立刻闖了進去。
“咯咯咯~”
中庭的迴廊下,一個粉雕玉琢的小女孩,正邁著小短腿追在一個圓球燈籠後頭跑,自得其樂。
藍玉部將的忠誠,讓常茂手下一些將領大感震驚。
大家以前可都是在常遇春麾下效力的,如今常公不在了,按理說,應當齊心協力扶持他的繼承人才對。
不過,藍玉比常茂年長,算得上是老將,有些人選擇跟著他,也可以理解。
但他們這般咄咄逼人,倚老賣老的架勢,著實讓人反感。
常茂的部下也不是吃素的。
部將趙四眉頭緊鎖,上前一步,聲音洪亮如鍾:
“周將軍此言差矣!鄭國公乃開平王長子,祭祀之事於法於理,都應由他主持。永昌侯雖為舅父,但此舉未免越俎代庖,有違禮製!”
另一名部將王猛也站了出來,語氣沉穩卻帶著幾分鋒芒:
“李將軍,你提到鄱陽湖一戰,卻忘了常公為何身中三箭——正是為了掩護永昌侯!
既然鄭國公繼承家業,便應當主持祭祀。永昌侯今日這般大張旗鼓,未免有些喧賓奪主了。”
一時間,祠堂內外議論紛紛,眾人各執一詞。
有人覺得藍玉做得對,以他的資曆和與常遇春的關係,主持一次祭祀並無不妥;
也有人認為藍玉姓藍,跑到常家祠堂主持祭祀,既未得許可,又私自定下祭祀時間,實在是手伸得太長了!
一些年老沉穩的將領,則是連連歎氣。
一位老偏將高聲勸道:
“諸位莫要爭執了,以和為貴!常公在天之靈,恐怕也不願看到常家內部因祭祀之事生出嫌隙啊……”
然而,一群武夫火氣上來,哪肯就此罷休?
這個說法大家都不滿意,無人理會他的勸架。
藍玉的部將張彪冷笑一聲,語氣中帶著譏諷:
“劉將軍這話可就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鄭國公雖有些功績,但比起咱們永昌侯,還是差得遠呢。
藍將軍當年隨常公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主持祭祀有何不可?再說了,鄭國公到底是年輕,哪裏懂得這複雜的儀軌,可別出了什麽岔子!”
常茂的部將陳遠聞言,立刻反駁:
“這是門縫裏看人!鄭國公雖年輕,但早已獨當一麵。
遼東一戰,他率三百騎兵突襲敵營,大破五千敵軍,悍勇過人,絲毫不遜於其父,豈是尋常人可比?
永昌侯雖為長輩,但此舉未免太過僭越,有違常理!”
有部下跟著叫道:
“就是!征遼東那一次,我們常氏立下的戰功,幾乎占了五分之一!”
藍玉那邊的人嗤道:“這麽點功勞也敢炫耀?”
雙方部將你一言我一語,言辭激烈,氣氛頓時劍拔弩張。
祠堂內的燭火搖曳,映得眾人臉色忽明忽暗。
常茂冷眼旁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最後望向藍玉。
藍玉亦是環顧眾人,見群情激憤,抬手示意安靜,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各位不必爭執,免得生了和氣,倒叫旁人看了笑話!”
他又對常茂說道:“茂兒,你祭你的,我祭我的,咱們各祭各的,兩不耽誤。
這些禮器祭品都已經搬過來,便不可能無功而返。吉時就快要到了,若是停下,反倒不美。”
常茂聞言,眉頭一皺。
藍玉這是鐵了心要借祭祀之事,彰顯他的威勢,收攏舊部人心。
藍玉這般霸道的性情,單憑口舌之爭,怎麽可能勸得住?
今日,無非是要一個鐵證罷了。
常茂強壓怒火,淡淡道:“既然舅父如此說,侄兒便不再多言。
隻是往後,鍾山這邊的祭祀,是官祭,由不得任何人插手!”
藍玉右側眉毛高高一挑,應道:“放心,我自有分寸。”
說著又露出笑容,哈哈大笑兩聲道:“茂哥兒,長進了!”
既然常茂都這般決定了,他的部下哪怕仍有不忿之色,卻也不好再多說什麽。
有些老兵卻大為驚訝,常茂竟然會選擇退讓,而不是借機跟藍玉大鬧一場,這真有些不像他了。
吉時到了,祭祀正式開始。
藍玉上台宣讀祭文:
“時維洪武十七年正月十四,弟藍玉謹以清酌庶羞,昭告於開平王常公之靈……”
常茂聽著聽著就笑了。
這祭文本該是常遇春的主場。
但五分之一的篇幅,藍玉都在吹噓自己的功績!
“弟與公並肩作戰,南征北討,立下赫赫戰功。鄱陽湖一戰,背公殺出重圍,保我大明基業;
北伐漠北,弟率鐵騎橫掃殘元,揚我大明國威……”
藍玉聲情並茂,壯懷激烈,曆數軍旅生涯的榮耀,他才是這場祭祀的主角。
他收服的常氏舊部聽得如癡如醉,滿臉追憶往昔的神色。
常茂則是目光玩味,跟著參與了祭祀前半程的重要部分。
臨行前,藍玉拍著常茂的肩膀,低聲說道:
“不管怎樣,你我終究甥舅一場,不是外人,莫要忘了!”
常茂點點頭,語氣平靜:“然而茲事體大,關係到整個宗族,舅父不要怪我。”
藍玉哈哈一笑,滿臉的不在乎,一擺手說:“你盡管到上位跟前說去!”
常茂這才帶著部下策馬離去。
外頭,雪已經停了。
出了鍾山,大家放慢速度。
幾個親兵將領眉頭暗皺,心中都有些不滿。
有人低聲說道:“國公,說句不該說的話,永昌侯雖是您的舅父,但祭祀乃是大事,他今日,實在是逾越了。”
又有一人問道:“今日之事,等於是踩著咱們常家的臉麵啊,國公打算如何應對?”
常茂安撫道:“自然是上報陛下,請他聖裁。大家不要憂慮了。
事關禮製,陛下會給咱們主持公道的。不然以後別人有樣學樣,那豈不是亂糟糟的。”
然而進了城之後,常茂並沒有立刻進宮。
反倒是在路過廣智侯府時,單騎拐了過去。
問了門房,得知陸知白正在家中,常茂便立刻闖了進去。
“咯咯咯~”
中庭的迴廊下,一個粉雕玉琢的小女孩,正邁著小短腿追在一個圓球燈籠後頭跑,自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