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這樣是不是有些……掉價了?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615章 這樣是不是有些……掉價了?
桃花紛飛,朱標的聲音在陽光下卻有些清冷:
“張五的首級,懸在了蘇州一個千戶所,那千戶最初見了,還要發笑,卻被錦衣衛按下,要徹查軍餉之事……”
他有些無奈地望著陸知白,接著說:
“那香主倒是老奸巨猾,還在逃竄。隻是父皇特命,不必等到秋後,所抓的白蓮從犯皆已問斬。
蘇州府衙外頭,菜市口的青石板,這些日子就沒幹過……”
陸知白望著枝頭灼灼其華的春色,有些出神。
這白蓮教,真是令人不知怎麽說。
最初是由南宋一個僧人創建的,原是淨土宗的分支,後來越發展就越魔幻。子教派多達百餘種,教義也是亂七八糟。
但他們主打一個叛逆,跟當時的朝廷對著幹。
在元,發動農民起義。
在明,也不安分,仍然多次起義。
等到了清,又開始嚷嚷著反清複明,反清複明……
可惜到洋人來了,卻沒發揮出義和團那般的反抗作用。
因此,盡管白蓮教是曆史中教徒人數僅次於佛道的第三大教派,卻很少有人提及——負麵大於正麵,考試都不考……
現在白蓮教宣揚“紅陽劫盡,白陽當興”的末世觀,又稱明軍是“魔兵”,說大明立國是“末劫開端”。
隻能說是——
已有取死之道!
陸知白低聲問道:“殿下是不是,擔心牽連到無辜百姓?”
朱標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憂慮:
“各部事務繁多,不會花太多時間精力去仔細調查……”
隻要被人舉報跟白蓮教有牽連,不死也要脫層皮。
這樣必然會冤枉很多無辜的人。
他們都懂老朱的觀念,向來是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陸知白沉思片刻,緩緩說道:
“白蓮教蠱惑人心,若不嚴懲,恐怕會助長他們的氣焰。但若牽連太廣,也會引起百姓的不滿。
還是應該分級定罪,首惡需要嚴懲,被蠱惑的百姓應當從輕發落,以示朝廷的仁德。”
朱標點了點頭:“我也是這麽想的。但父皇的性子,你也知道……”
陸知白和朱標迴到武英殿時,朱元璋正對著銅壺滴漏出神。
水珠墜入承露盤,滴滴答答。
見兩人進來,他抬起頭,目光如炬,直直地看向他們。
沒等二人開口,朱元璋就問道:“你倆,是不是想為那些人求情?”
陸知白和朱標對視一眼。
朱標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
“父皇,兒臣隻是覺得,殺戮過重,恐怕會引起民間不安。尤其是江南一帶,人口稠密,民心易動……”
朱元璋冷哼一聲,手中的奏疏重重地拍在桌上:
“咱對百姓還不夠仁慈嗎?可他們是怎麽迴報咱的?
勾結白蓮教,劫掠朝廷的運鈔車,私鑄軍器,下一步是不是造反?想在咱書桌上拉屎?!”
他的聲音在殿內迴蕩,帶著一股倔強的怒火。
陸知白站在一旁不言語,現在並不是勸諫的好時機。
朱元璋吸了一口氣,平複心中的怒火,緩緩說道:
“咱知道你們的意思,殺戮過重,確實會引起民怨。
去年,郭桓案,牽扯了太多糧長富戶,民間已經有了一些怨氣。
這次國債之事,又有人在背後散布謠言,說朝廷隻會變著花樣斂財……這些謠言,咱都知道。”
“父皇,”陸知白上前一步,拱手說道,“兒臣以為,朝廷應當加強對輿論的管控!”
朱元璋抬眼看向他,問道:“怎麽管?一直都在管!”
“白蓮教能在民間傳播,正是因為他們善於蠱惑人心。”陸知白目光炯炯,“他們可以雇傭閑漢散播謠言,朝廷也可以雇人宣揚好人好事啊!”
朱元璋眉頭微皺,手指輕輕敲擊著禦案。
輿論的重要他當然知道,但是……朝廷也要雇閑漢來說好話?
朱元璋質疑道:
“這樣是不是有些……有些掉價了?
堂堂朝廷啊,竟要與那些江湖術士一般,靠這等手段行事?
咱,果真到了這般地步嗎!”
“父皇明鑒,”陸知白不慌不忙,解釋道,“兒臣認為,此舉並未傷害誰,能達成目的,就是好的。”
他淡淡的說:“昔日漢武帝設樂府,采詩觀風,不也是為了解民間疾苦、引導輿論嗎?”
朱標也明白他的意思,在一旁點頭附和:
“駙馬所言極是。就好比水髒了,就該引入源頭活水,衝刷一番。若不及時處理,隻會變成臭水潭子。”
朱元璋沉吟片刻,看著陸知白道:
“你要說話本子戲文,衙門外的申明亭,咱能理解。
專門雇人給朝廷說好話,若是泄露出去,豈不尷尬嗎……”
陸知白點頭,讚同道:“確實,所以一定要選可靠之人,在地方構建多維度的宣講體係,比如士紳,耆老,鄉賢,書生等等。”
他強調道:“父皇,輿論的高地就那麽些,咱們不占領,就會被敵人占領!”
陸知白補充道:“至於宣說的內容,倒也不必太生硬。
什麽好的都可以說,嘮嗑的口氣就行,比如高產番薯等等現實好物,讓百姓有個盼頭。”
朱元璋頷首說:“這與用兵打仗,倒是異曲同工……好啦,咱知道了!
你要是有興致,就多讓人編些戲曲話本來!”
朱標沉吟片刻,繼續說:
“父皇,三月三上巳節快要到了,不妨在蘇州等地廣設粥棚,施粥宣揚朝廷仁德。”
朱元璋點了點頭,有一絲讚許:
“這倒也是一個辦法,多少能緩解一些民間怨氣……
但百姓對朝廷,終究是信任不足,還需加強教化。”
朱元璋雖然憤怒,但並沒有失去理智。
他在權衡利弊,想找到一個既能震懾不法之徒,又能安撫民心的平衡點。
大家靜默了一陣子。
朱元璋從禦案上拿起一本奏疏,遞給陸知白:“看看這個。”
陸知白接過奏疏,打開一看,原來是李文忠的《陳時務疏》。
奏疏中,李文忠提出了裁抑勳貴的建議,認為勳貴勢力過大,四處展現不法跡象,恐怕影響朝廷穩定。
朱元璋看著陸知白,語氣頗為感慨:
“曹國公在病中,還不忘憂心國事,真是忠心可嘉。
唉,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呐!”
桃花紛飛,朱標的聲音在陽光下卻有些清冷:
“張五的首級,懸在了蘇州一個千戶所,那千戶最初見了,還要發笑,卻被錦衣衛按下,要徹查軍餉之事……”
他有些無奈地望著陸知白,接著說:
“那香主倒是老奸巨猾,還在逃竄。隻是父皇特命,不必等到秋後,所抓的白蓮從犯皆已問斬。
蘇州府衙外頭,菜市口的青石板,這些日子就沒幹過……”
陸知白望著枝頭灼灼其華的春色,有些出神。
這白蓮教,真是令人不知怎麽說。
最初是由南宋一個僧人創建的,原是淨土宗的分支,後來越發展就越魔幻。子教派多達百餘種,教義也是亂七八糟。
但他們主打一個叛逆,跟當時的朝廷對著幹。
在元,發動農民起義。
在明,也不安分,仍然多次起義。
等到了清,又開始嚷嚷著反清複明,反清複明……
可惜到洋人來了,卻沒發揮出義和團那般的反抗作用。
因此,盡管白蓮教是曆史中教徒人數僅次於佛道的第三大教派,卻很少有人提及——負麵大於正麵,考試都不考……
現在白蓮教宣揚“紅陽劫盡,白陽當興”的末世觀,又稱明軍是“魔兵”,說大明立國是“末劫開端”。
隻能說是——
已有取死之道!
陸知白低聲問道:“殿下是不是,擔心牽連到無辜百姓?”
朱標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憂慮:
“各部事務繁多,不會花太多時間精力去仔細調查……”
隻要被人舉報跟白蓮教有牽連,不死也要脫層皮。
這樣必然會冤枉很多無辜的人。
他們都懂老朱的觀念,向來是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陸知白沉思片刻,緩緩說道:
“白蓮教蠱惑人心,若不嚴懲,恐怕會助長他們的氣焰。但若牽連太廣,也會引起百姓的不滿。
還是應該分級定罪,首惡需要嚴懲,被蠱惑的百姓應當從輕發落,以示朝廷的仁德。”
朱標點了點頭:“我也是這麽想的。但父皇的性子,你也知道……”
陸知白和朱標迴到武英殿時,朱元璋正對著銅壺滴漏出神。
水珠墜入承露盤,滴滴答答。
見兩人進來,他抬起頭,目光如炬,直直地看向他們。
沒等二人開口,朱元璋就問道:“你倆,是不是想為那些人求情?”
陸知白和朱標對視一眼。
朱標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
“父皇,兒臣隻是覺得,殺戮過重,恐怕會引起民間不安。尤其是江南一帶,人口稠密,民心易動……”
朱元璋冷哼一聲,手中的奏疏重重地拍在桌上:
“咱對百姓還不夠仁慈嗎?可他們是怎麽迴報咱的?
勾結白蓮教,劫掠朝廷的運鈔車,私鑄軍器,下一步是不是造反?想在咱書桌上拉屎?!”
他的聲音在殿內迴蕩,帶著一股倔強的怒火。
陸知白站在一旁不言語,現在並不是勸諫的好時機。
朱元璋吸了一口氣,平複心中的怒火,緩緩說道:
“咱知道你們的意思,殺戮過重,確實會引起民怨。
去年,郭桓案,牽扯了太多糧長富戶,民間已經有了一些怨氣。
這次國債之事,又有人在背後散布謠言,說朝廷隻會變著花樣斂財……這些謠言,咱都知道。”
“父皇,”陸知白上前一步,拱手說道,“兒臣以為,朝廷應當加強對輿論的管控!”
朱元璋抬眼看向他,問道:“怎麽管?一直都在管!”
“白蓮教能在民間傳播,正是因為他們善於蠱惑人心。”陸知白目光炯炯,“他們可以雇傭閑漢散播謠言,朝廷也可以雇人宣揚好人好事啊!”
朱元璋眉頭微皺,手指輕輕敲擊著禦案。
輿論的重要他當然知道,但是……朝廷也要雇閑漢來說好話?
朱元璋質疑道:
“這樣是不是有些……有些掉價了?
堂堂朝廷啊,竟要與那些江湖術士一般,靠這等手段行事?
咱,果真到了這般地步嗎!”
“父皇明鑒,”陸知白不慌不忙,解釋道,“兒臣認為,此舉並未傷害誰,能達成目的,就是好的。”
他淡淡的說:“昔日漢武帝設樂府,采詩觀風,不也是為了解民間疾苦、引導輿論嗎?”
朱標也明白他的意思,在一旁點頭附和:
“駙馬所言極是。就好比水髒了,就該引入源頭活水,衝刷一番。若不及時處理,隻會變成臭水潭子。”
朱元璋沉吟片刻,看著陸知白道:
“你要說話本子戲文,衙門外的申明亭,咱能理解。
專門雇人給朝廷說好話,若是泄露出去,豈不尷尬嗎……”
陸知白點頭,讚同道:“確實,所以一定要選可靠之人,在地方構建多維度的宣講體係,比如士紳,耆老,鄉賢,書生等等。”
他強調道:“父皇,輿論的高地就那麽些,咱們不占領,就會被敵人占領!”
陸知白補充道:“至於宣說的內容,倒也不必太生硬。
什麽好的都可以說,嘮嗑的口氣就行,比如高產番薯等等現實好物,讓百姓有個盼頭。”
朱元璋頷首說:“這與用兵打仗,倒是異曲同工……好啦,咱知道了!
你要是有興致,就多讓人編些戲曲話本來!”
朱標沉吟片刻,繼續說:
“父皇,三月三上巳節快要到了,不妨在蘇州等地廣設粥棚,施粥宣揚朝廷仁德。”
朱元璋點了點頭,有一絲讚許:
“這倒也是一個辦法,多少能緩解一些民間怨氣……
但百姓對朝廷,終究是信任不足,還需加強教化。”
朱元璋雖然憤怒,但並沒有失去理智。
他在權衡利弊,想找到一個既能震懾不法之徒,又能安撫民心的平衡點。
大家靜默了一陣子。
朱元璋從禦案上拿起一本奏疏,遞給陸知白:“看看這個。”
陸知白接過奏疏,打開一看,原來是李文忠的《陳時務疏》。
奏疏中,李文忠提出了裁抑勳貴的建議,認為勳貴勢力過大,四處展現不法跡象,恐怕影響朝廷穩定。
朱元璋看著陸知白,語氣頗為感慨:
“曹國公在病中,還不忘憂心國事,真是忠心可嘉。
唉,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