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鏖戰
全球斷電:重返冷兵器時代 作者:狂暴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騎兵之間的對決通常都被拍的非常熱血。
兩方騎兵高速對衝,激烈碰撞後你一刀我一槍的互砍,可能還會冒出來一個身穿絢麗鎧甲的猛將開著無雙割韭菜。
可真實的騎兵對戰可沒這麽熱血沸騰,通常情況下還會有些枯燥乏味。
首先上戰場的將領一般都會穿著和士兵差不多的盔甲,免得一上來就被敵人集火幹掉,其次兩支騎兵部隊很少會正麵對衝。
很多時候都是其中一方騎兵在相撞之前就會拔馬逃跑,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有直麵死亡的勇氣,騎兵對衝拚的就是心理承受能力。
在騎射方麵,兩支騎兵部隊其實也沒有太多花樣可使,畢竟你能想到的對方大概率也都會想到,所以騎兵對射更多比的還是雙方士兵的個人能力。
在騎射這方麵,全世界也沒有哪個民族會比蒙族做的更好。
有些蒙族騎兵甚至會隨身攜帶兩張弓,一張步弓,一張騎弓。
步弓勝在射程威力和精準度,而騎弓則更看重機動性以及動態射擊能力,在顛簸的馬背上,用騎弓更方便也更有效。
蒙族騎兵和馬匪騎兵同樣采用的是環繞拋射戰術,可僅僅不過幾分鍾時間,馬匪騎兵就有點頂不住了。
他們弓箭的射速和精準度明顯拚不過蒙族騎弓,馬匪射出一箭的功夫,蒙族人差不多已經把第三支箭搭在弦上了。
再加上這些馬匪大多都是右撇子,一次交錯之後再想射擊就隻能等下一輪,而蒙族騎兵基本都會左右開弓,隻要敵人在射程以內,哪個方向都能射擊。
馬匪騎兵的首領眼看己方騎射拚不過蒙族人,立刻唿喝著準備貼上來展開近戰,另外還有意無意的把蒙族騎兵往己方弓箭手方向帶去。
馬匪一變陣,巴特爾就猜到他們要幹嘛,他一手張弓一手搭箭,完全靠兩條腿控製著胯下戰馬轉向。
身後的騎兵立刻跟上,始終和後秦軍的弓箭手隊伍保持一定距離。
雙方激戰正酣之時,長安城裏已經炸開了鍋。
就在李文廣帶領主力部隊離開長安城後不久,被困在內城的後秦軍就在長安城守將的帶領下傾盡全力突破了華夏軍的封鎖。
十幾萬感染了瘟疫的老百姓像四散的馬蜂一般衝出內城,不多時就把整座長安城變成一座充斥著死亡氣息的死城。
被李文廣留在內城堵門的華夏軍很多都在之前的戰鬥中染上了瘟疫,根本無力阻止這麽多人往外衝。
長安城東北方向,一支華夏軍部隊正一路疾馳向長安城趕來,那是剛從陝北趕迴來的孟少安。
成功迫降潼關守軍後,孟少安先是把這些降兵押送到豫省暫時看押,隨後便帶著特戰團以及程大拿的108師一部趕到長安。
他的本意是想幫李文廣攻破長安內城的後秦軍,可當他得知李文廣竟然對內城使用瘟疫戰術後,立刻帶著部隊撤出長安城。
長安內城現在就像是一顆毒氣炸彈,一旦爆開,後果不堪設想,要是不早做準備,整座關中平原都有可能成為一方死地。
特戰團和108師開始轉移長安外城的民眾,有超過六成老百姓都選擇搬離長安,可也有一些人說什麽也不肯跟華夏軍走。
李文廣被氣得暴跳如雷,可卻拿孟少安無可奈何。
特戰團離開燕都之前,夏至特意授予孟少安戰場獨立指揮權,可以不受西線指揮部的節製,有高度戰場自主權。
此刻孟少安正麵臨一個兩難的選擇,是去協助李文廣,還是留下來控製長安城的瘟疫。
見孟少安有些為難,羅長軍主動開口攬下去戰場支援的任務。
“你的重騎兵單獨行動......能行嗎?”
孟少安遲疑道:“西山軍沒和騎兵配合過,萬一出點紕漏容易把你陷進去。”
“我不會輕易衝陣的,最多就是和巴特爾配合一下,策應李文廣的步兵。”
羅長軍說著就撥轉馬頭準備出發:“你也小心點,讓兄弟們做好防護,千萬別被感染了,有不聽指揮的就射死,現在不是心軟的時候。”
說罷一夾馬腹,催動胯下戰馬朝西北方向奔去,數千名輕重騎兵以及騎行步兵緊隨其後,馬蹄激起的塵土飛揚在半空,仿佛是一條土黃色的巨龍。
留下來的特戰團和108師很快就控製住長安外城牆的幾座城門。
凡是跑出來的民眾全都被勒令退迴城內進行自我隔離,有不聽勸告的當場射殺,決不讓他們靠近到百米之內。
即便是幸存下來的華夏軍士兵跑出來,也要按命令前往隔離區,隻不過華夏軍的隔離區在城外,不和感染的民眾關在一起。
內城裏的那支後秦軍在守將的帶領下試圖突破西門離開長安,卻被特戰團死死攔在城門以內。
特戰團的士兵全員配備鐵胎弓或神機弩,遠程火力極其強悍,僅憑箭雨就把這股殘兵壓製住,根本不給他們近身交戰的機會。
戰場上,華夏軍和後秦軍正在殊死搏殺,雙方所有的部隊都已經參戰,就連護衛主將的中軍陣也不例外。
這場戰鬥對秦蜀卿至關重要,如果戰敗,後秦軍在關中將再無立足之地,除了逃亡西北再沒有其它退路。
李文廣同樣輸不起,要是被秦蜀卿奪迴長安城,那後秦軍必然會大肆擴軍,之前華夏軍取得的戰略優勢轉眼就蕩然無存。
最讓他不能接受的是,自己的統兵能力會受到質疑,有可能連西線總指揮的位子都保不住。
想到夏至那副囂張得意的模樣,李文廣就算拚著把自己的老底子搭進去也要贏下這場戰鬥。
巴特爾的蒙族騎兵已經全麵壓製住馬匪騎兵,不過後秦軍的弓箭手對輕騎兵始終是個大威脅,所以一時半會兒也沒辦法全殲那夥馬匪。
戰鬥打到這個地步,已經不是誰想撤就能撤的,雙方的意誌都很堅定,分出勝負的方法隻有一個,那就是看誰先支撐不住。
就在這關鍵時刻,羅長軍的重騎兵團趕到了。
兩方騎兵高速對衝,激烈碰撞後你一刀我一槍的互砍,可能還會冒出來一個身穿絢麗鎧甲的猛將開著無雙割韭菜。
可真實的騎兵對戰可沒這麽熱血沸騰,通常情況下還會有些枯燥乏味。
首先上戰場的將領一般都會穿著和士兵差不多的盔甲,免得一上來就被敵人集火幹掉,其次兩支騎兵部隊很少會正麵對衝。
很多時候都是其中一方騎兵在相撞之前就會拔馬逃跑,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有直麵死亡的勇氣,騎兵對衝拚的就是心理承受能力。
在騎射方麵,兩支騎兵部隊其實也沒有太多花樣可使,畢竟你能想到的對方大概率也都會想到,所以騎兵對射更多比的還是雙方士兵的個人能力。
在騎射這方麵,全世界也沒有哪個民族會比蒙族做的更好。
有些蒙族騎兵甚至會隨身攜帶兩張弓,一張步弓,一張騎弓。
步弓勝在射程威力和精準度,而騎弓則更看重機動性以及動態射擊能力,在顛簸的馬背上,用騎弓更方便也更有效。
蒙族騎兵和馬匪騎兵同樣采用的是環繞拋射戰術,可僅僅不過幾分鍾時間,馬匪騎兵就有點頂不住了。
他們弓箭的射速和精準度明顯拚不過蒙族騎弓,馬匪射出一箭的功夫,蒙族人差不多已經把第三支箭搭在弦上了。
再加上這些馬匪大多都是右撇子,一次交錯之後再想射擊就隻能等下一輪,而蒙族騎兵基本都會左右開弓,隻要敵人在射程以內,哪個方向都能射擊。
馬匪騎兵的首領眼看己方騎射拚不過蒙族人,立刻唿喝著準備貼上來展開近戰,另外還有意無意的把蒙族騎兵往己方弓箭手方向帶去。
馬匪一變陣,巴特爾就猜到他們要幹嘛,他一手張弓一手搭箭,完全靠兩條腿控製著胯下戰馬轉向。
身後的騎兵立刻跟上,始終和後秦軍的弓箭手隊伍保持一定距離。
雙方激戰正酣之時,長安城裏已經炸開了鍋。
就在李文廣帶領主力部隊離開長安城後不久,被困在內城的後秦軍就在長安城守將的帶領下傾盡全力突破了華夏軍的封鎖。
十幾萬感染了瘟疫的老百姓像四散的馬蜂一般衝出內城,不多時就把整座長安城變成一座充斥著死亡氣息的死城。
被李文廣留在內城堵門的華夏軍很多都在之前的戰鬥中染上了瘟疫,根本無力阻止這麽多人往外衝。
長安城東北方向,一支華夏軍部隊正一路疾馳向長安城趕來,那是剛從陝北趕迴來的孟少安。
成功迫降潼關守軍後,孟少安先是把這些降兵押送到豫省暫時看押,隨後便帶著特戰團以及程大拿的108師一部趕到長安。
他的本意是想幫李文廣攻破長安內城的後秦軍,可當他得知李文廣竟然對內城使用瘟疫戰術後,立刻帶著部隊撤出長安城。
長安內城現在就像是一顆毒氣炸彈,一旦爆開,後果不堪設想,要是不早做準備,整座關中平原都有可能成為一方死地。
特戰團和108師開始轉移長安外城的民眾,有超過六成老百姓都選擇搬離長安,可也有一些人說什麽也不肯跟華夏軍走。
李文廣被氣得暴跳如雷,可卻拿孟少安無可奈何。
特戰團離開燕都之前,夏至特意授予孟少安戰場獨立指揮權,可以不受西線指揮部的節製,有高度戰場自主權。
此刻孟少安正麵臨一個兩難的選擇,是去協助李文廣,還是留下來控製長安城的瘟疫。
見孟少安有些為難,羅長軍主動開口攬下去戰場支援的任務。
“你的重騎兵單獨行動......能行嗎?”
孟少安遲疑道:“西山軍沒和騎兵配合過,萬一出點紕漏容易把你陷進去。”
“我不會輕易衝陣的,最多就是和巴特爾配合一下,策應李文廣的步兵。”
羅長軍說著就撥轉馬頭準備出發:“你也小心點,讓兄弟們做好防護,千萬別被感染了,有不聽指揮的就射死,現在不是心軟的時候。”
說罷一夾馬腹,催動胯下戰馬朝西北方向奔去,數千名輕重騎兵以及騎行步兵緊隨其後,馬蹄激起的塵土飛揚在半空,仿佛是一條土黃色的巨龍。
留下來的特戰團和108師很快就控製住長安外城牆的幾座城門。
凡是跑出來的民眾全都被勒令退迴城內進行自我隔離,有不聽勸告的當場射殺,決不讓他們靠近到百米之內。
即便是幸存下來的華夏軍士兵跑出來,也要按命令前往隔離區,隻不過華夏軍的隔離區在城外,不和感染的民眾關在一起。
內城裏的那支後秦軍在守將的帶領下試圖突破西門離開長安,卻被特戰團死死攔在城門以內。
特戰團的士兵全員配備鐵胎弓或神機弩,遠程火力極其強悍,僅憑箭雨就把這股殘兵壓製住,根本不給他們近身交戰的機會。
戰場上,華夏軍和後秦軍正在殊死搏殺,雙方所有的部隊都已經參戰,就連護衛主將的中軍陣也不例外。
這場戰鬥對秦蜀卿至關重要,如果戰敗,後秦軍在關中將再無立足之地,除了逃亡西北再沒有其它退路。
李文廣同樣輸不起,要是被秦蜀卿奪迴長安城,那後秦軍必然會大肆擴軍,之前華夏軍取得的戰略優勢轉眼就蕩然無存。
最讓他不能接受的是,自己的統兵能力會受到質疑,有可能連西線總指揮的位子都保不住。
想到夏至那副囂張得意的模樣,李文廣就算拚著把自己的老底子搭進去也要贏下這場戰鬥。
巴特爾的蒙族騎兵已經全麵壓製住馬匪騎兵,不過後秦軍的弓箭手對輕騎兵始終是個大威脅,所以一時半會兒也沒辦法全殲那夥馬匪。
戰鬥打到這個地步,已經不是誰想撤就能撤的,雙方的意誌都很堅定,分出勝負的方法隻有一個,那就是看誰先支撐不住。
就在這關鍵時刻,羅長軍的重騎兵團趕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