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雞籠裏的公雞一步一個鳴,從堂屋到院前,再到陳平兄弟倆的房間。
緊接著,窩裏那隻蹲伏的母雞也咯咯咯叫起來,走一步,停數息,腦袋偏轉,頗為得意。
咯咯咯……咯咯咯……
“下蛋了,下蛋了。”
陳安前一刻還在睡夢中,公雞打鳴未見醒轉,母雞剛叫上兩聲,就挺屍一般就立了起來,光著屁股腚奔向雞窩。
“有必要這麽興奮嗎?不就是一個雞蛋,我還以為是你下了蛋呢。”半夜未眠的陳平好不容易囫圇的陷入沉睡,這一下被吵醒,冷風順著被隙鑽進來,滿身的困意立時就被卷走。
兩隻雞,一公一母,公雞打鳴報時,母雞下蛋改善夥食。
穿上麻布衣,套上草履鞋,陳平去水井邊打了桶水,試了試水溫,很有些涼意。
“小安子,把堂屋裏的那個大陶罐拿出來。”陳平衝著還在雞窩裏摸索的陳安喊了一句。
“我在找雞蛋。”陳安表示沒空,撅著屁股,腦袋鑽到了雞籠裏麵去。
可憐的母雞在窩邊打著轉,眼看著被抄了家,急的咯咯咯的叫得更厲害了。
“等下阿兄給你更多的,你幫我把廚房牆角的那個陶罐取出來,我燒熱水。”從莫名來到這村莊開始,陳平就一直保持著用熱水洗漱的習慣,天涼是一方麵,另一方麵陳平希望自己感冒能快些痊愈,否則頂著一個病怏怏的身體什麽事情也幹不了,爺娘也不會讓你去幹。
陳平不是醫學專業,可是對一些常識性的東西,他知道的比這個時代的人要多,在衛生和生活習慣上著手,能預防疾病,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是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從這一個星期的狀況來看,成效是很明顯的,昨天晚上的那一碗開水,最後一點的感冒征兆也消除。
母雞不會每天下蛋,陳安手中的雞蛋很快就被東屋中出來的劉氏取走。
“娘,我今天要同阿爺一起下地,我是不是也能吃上一個雞蛋?”家中不並富裕,收入完全是靠那十多畝田地,偶爾抓上兩條魚大多情況也是提到縣城賣掉,一家人能吃上葷腥的次數很是有限,陳父要下地幹活,十多畝露田,加上三畝多的桑田,平時全靠陳父料理,體力消耗大,這雞蛋也就作為營養品優先給了陳父,陳安一個月隻能吃到三四次,自然是眼饞的緊。
“蛋蛋,我也要吃蛋蛋。”陳貞搖晃著腳步,衝到劉氏腳邊,一手抓著劉氏的裙角,一手高舉,要去拿雞蛋。
“那是我的。”陳安悲鳴,“算了,誰讓我是兄長呢,讓給你吧。”
大氣了一迴,陳安鑽入堂屋,片刻的功夫,抱著陶罐走到陳平邊。
“阿兄,陶罐我拿來了。”陳安蹲下,幾乎是搶著取過陳平手中的木瓢,舀滿水,“我來,我來舀水。”
現在才是卯時,換算成後世的北京時間也就是六七點的樣子,還未到飯時,燒水自然是借不了堂屋裏的火灶。
是故陳平在這院子裏,挨著圍牆的地方,用黃泥和碎石塊隆了個簡易的火灶,撿上些幹燥的枯枝,然後就可以點火了。
“真是落後啊。”這個時代別說是打火機,就連火柴也沒有,生火得采用古老的辦法-鑽木取火。
一根木棍,一麵柞木板,底下再放上一小措揉捏曬幹的艾草葉,陳平練起了手速。
“快點,阿兄,再用點力,馬上就好了。”陳安在邊上鼓勵催促著。
數分鍾後,柞木板冒起了煙,陳平雙手的速度加快了幾分,摩擦生熱,柞木板上的艾草也終於也跟著焦黑,繼而有了火星。
邊上的陳安見狀俯下身子,小心的吹著氣。
“著了。”
火苗升起,陳平趕緊又添加了幾撮艾草葉,而後將其引到火灶裏。
“阿兄,你剛說的是真的嗎?”陳安此時又湊了過來,“你能弄到蛋?”
“恩。”陳平含糊的應了一聲。
陳安立刻就抓住了兄長,興奮道:“又是去王寡婦家嗎?”
“呃?”王寡婦跟蛋有什麽關係?陳平愕然,不過片刻後,就從腦中殘留的記憶搜索到答案。
陳安說的王寡婦住在村南的河邊,是陳平同村人陳達的妻子,以輩分來論,陳平還得管陳達叫一聲叔,喊王寡婦一聲嬸。
王寡婦十年前嫁到白土村,三年的時間,先後為夫家生下了一兒一女,夫家是實打實的中戶,可謂是幸福美滿。可是好景不長,開皇十九年,突厥達頭可汗侵犯邊關,陳達以衛士的身份出征,戰死在邊關。
可憐陳達父母,僅此一個兒子,老母從裏長那得知兒子的死訊,哭得死去活來,一雙眼睛差點瞎掉。
好不容易安慰下陳達老母,才一個月不到,惡訊又至--陳達隻有五六歲的兒子失足掉入河中,陳達父下河救人不成,一幼一老爺孫倆就這樣跟著陳達去了。
這一下,陳達母終於是沒能挺過去,看到爺孫倆屍體時,嗷了半聲,一口氣沒順過來,死了。
陳達本是府兵,又為國事而亡,加之一門老小死得隻剩下王寡婦和一名年幼的女娃,縣裏對其還算是照顧,給王寡婦留十五畝的露天,五畝的桑田。
要知道,陳平一家五口人,加上外出不知去向的三叔,就是兩丁夫,一丁婦,這才分得十畝的露田和三畝的桑田而已。
王寡婦雖是婦人,死了丈夫,但其很是能持家,靠著丈夫留下的家產,放地收租,日子較以往也不見得差。
“還是上次那般,我放哨,你進去摸蛋?”王寡婦家有十數隻母雞,陳安惦記的正是此。
兄弟倆這樣的事做過不下一次。
母雞丟了肯定有人找,可是雞蛋誰知道有多少?半大的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陳平兄弟倆難怪會想著法子補充營養。
舀了兩瓢熱水,兌上數瓢井水,陳平試了試水溫,又添了半瓢井水,看向陳安:“洗臉。”
“阿兄你真麻煩,如同娘子一般,也太愛幹淨了。”陳安取笑著,他一向是沒有洗臉的習慣,簡單拍了拍臉便算完事,“好了,今晚去嗎?”
“不去。”陳平按住陳安腦袋,抵進木盆,麻布巾用力的在其臉上搓起來。
“疼,疼,阿兄你輕點。”陳安抗爭著,“我臉皮都快要掉了。”
“你還想不想吃蛋?”果然,陳安立刻就老實的,還很配合的仰了下腦袋,陳平清了清麻布巾,看了眼變黑的水,又換了一盆,“看看,多髒,這都成了泥漿,得愛幹淨才能娶上媳婦。”
“阿爺也沒洗臉,你怎麽不去讓他洗?就知道在這欺負我。”陳安臉上一陣陣的辣得疼,“臉也洗了,這下能告訴我你怎麽弄到雞蛋吧?”
“還有口。”陳平又取了些細碎的瓦礫粉末,“含在嘴裏,漱口。”
陳安含著瓦礫末,剛要漱口,突然是抬起頭來,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你肯定是在騙我。”
“漱口。”沒有牙膏,甚至是連鹽也舍不得用,這瓦礫粉末是目前陳平能想到的最節約簡單的洗口方式,陳平花了整個下午的時間才磨出來一小捧,“不騙你,等著就行。”
陳安再次屈服,阿兄病了一場,不僅變得娘子一般,而且愈加的嚴厲了。
“又燒熱水,你當柴禾是白來的嗎?”陳父從堂屋走出,手裏拿著兩把鐮刀,對陳平皺眉道,“寒病好些沒?”
寒病愈了,自然是要去幹活的。
“哪能那般快?”劉氏自是知道陳父的意思,“你快去收割稻子,日中時給你送飯。”
“恩。”陳父應了聲,放過陳平,看向陳安,“走。”
“不是說我隻撿拾稻子嗎?阿爺你怎麽拿了兩把鐮刀?”陳安機警的發現陳父手中的兩把鐮刀。
“你還想不想吃飯?”陳父眼睛瞪了起來,大有陳安不去,就不讓其吃飯的意思。
陳父拉著不情不願的陳安去了地間,陳平也沒閑著,自己先是洗漱一番,又給陳貞擦了臉-當然,是很輕柔的。
“娘,我想出去一趟。”陳平對在院前菜園裏侍弄的劉氏道。
一畝的園宅地,以後世的度量關係換算足以六百多平米,隻是在此時卻隻有二百來平--不過用來做宅基地夠了,院子裏的空地也不能浪費,種了些蔬菜。
掐斷手中的草根,扔到牆角,劉氏對陳平的寒冰還是不放心,不過見東邊的日頭升起,今天是個晴天,也就沒阻止:“不要去風口。”
“恩,知道的娘。”
出了院門,踩著村間小道,陳平走一步,看一眼,欣賞著一千餘年前的農村風貌。
這一個星期,陳平從陳安和父親那裏間接獲知不少消息。知道自己在的這個村子屬於六合縣,隸屬於揚州。
“還好,是在江南之地,如若是在山東,就有的苦吃。”作為曆史愛好者,隋末農民起義陳平並不陌生,傲嬌的楊廣一係列的炫富動作引得國力虛耗,民不聊生,起義雲湧。沒受過多少失敗的權二代承受不住接連打臉的失敗,龜縮在江都做鴕鳥,最終被殺,成全了李淵。
隋末起義的地點多是在山東之地,而江南揚州,作為楊廣的鴕鳥窩,在宇文化及弑君之前,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
“沒有性命之憂,最多也就是要征稅,恩,可能還要征兵,配合楊廣的麵子事業。說到底,就是錢的問題,這在以前或許是問題,不過現在嘛……嘿嘿。”陳平腦中一遛的名詞閃爍,火藥、玻璃、造紙、印刷、白糖等等。
這不都是錢嗎?知識就是力量,誠不欺我啊。不過事情還得一步步來,急不得。
“小心,前麵有河。”提醒的聲音從後方傳來,嬌弱急切,是個女娃。
“啊。”
提醒的似乎遲了,噗通聲響,陳平一腳跨入了河裏。
緊接著,窩裏那隻蹲伏的母雞也咯咯咯叫起來,走一步,停數息,腦袋偏轉,頗為得意。
咯咯咯……咯咯咯……
“下蛋了,下蛋了。”
陳安前一刻還在睡夢中,公雞打鳴未見醒轉,母雞剛叫上兩聲,就挺屍一般就立了起來,光著屁股腚奔向雞窩。
“有必要這麽興奮嗎?不就是一個雞蛋,我還以為是你下了蛋呢。”半夜未眠的陳平好不容易囫圇的陷入沉睡,這一下被吵醒,冷風順著被隙鑽進來,滿身的困意立時就被卷走。
兩隻雞,一公一母,公雞打鳴報時,母雞下蛋改善夥食。
穿上麻布衣,套上草履鞋,陳平去水井邊打了桶水,試了試水溫,很有些涼意。
“小安子,把堂屋裏的那個大陶罐拿出來。”陳平衝著還在雞窩裏摸索的陳安喊了一句。
“我在找雞蛋。”陳安表示沒空,撅著屁股,腦袋鑽到了雞籠裏麵去。
可憐的母雞在窩邊打著轉,眼看著被抄了家,急的咯咯咯的叫得更厲害了。
“等下阿兄給你更多的,你幫我把廚房牆角的那個陶罐取出來,我燒熱水。”從莫名來到這村莊開始,陳平就一直保持著用熱水洗漱的習慣,天涼是一方麵,另一方麵陳平希望自己感冒能快些痊愈,否則頂著一個病怏怏的身體什麽事情也幹不了,爺娘也不會讓你去幹。
陳平不是醫學專業,可是對一些常識性的東西,他知道的比這個時代的人要多,在衛生和生活習慣上著手,能預防疾病,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是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從這一個星期的狀況來看,成效是很明顯的,昨天晚上的那一碗開水,最後一點的感冒征兆也消除。
母雞不會每天下蛋,陳安手中的雞蛋很快就被東屋中出來的劉氏取走。
“娘,我今天要同阿爺一起下地,我是不是也能吃上一個雞蛋?”家中不並富裕,收入完全是靠那十多畝田地,偶爾抓上兩條魚大多情況也是提到縣城賣掉,一家人能吃上葷腥的次數很是有限,陳父要下地幹活,十多畝露田,加上三畝多的桑田,平時全靠陳父料理,體力消耗大,這雞蛋也就作為營養品優先給了陳父,陳安一個月隻能吃到三四次,自然是眼饞的緊。
“蛋蛋,我也要吃蛋蛋。”陳貞搖晃著腳步,衝到劉氏腳邊,一手抓著劉氏的裙角,一手高舉,要去拿雞蛋。
“那是我的。”陳安悲鳴,“算了,誰讓我是兄長呢,讓給你吧。”
大氣了一迴,陳安鑽入堂屋,片刻的功夫,抱著陶罐走到陳平邊。
“阿兄,陶罐我拿來了。”陳安蹲下,幾乎是搶著取過陳平手中的木瓢,舀滿水,“我來,我來舀水。”
現在才是卯時,換算成後世的北京時間也就是六七點的樣子,還未到飯時,燒水自然是借不了堂屋裏的火灶。
是故陳平在這院子裏,挨著圍牆的地方,用黃泥和碎石塊隆了個簡易的火灶,撿上些幹燥的枯枝,然後就可以點火了。
“真是落後啊。”這個時代別說是打火機,就連火柴也沒有,生火得采用古老的辦法-鑽木取火。
一根木棍,一麵柞木板,底下再放上一小措揉捏曬幹的艾草葉,陳平練起了手速。
“快點,阿兄,再用點力,馬上就好了。”陳安在邊上鼓勵催促著。
數分鍾後,柞木板冒起了煙,陳平雙手的速度加快了幾分,摩擦生熱,柞木板上的艾草也終於也跟著焦黑,繼而有了火星。
邊上的陳安見狀俯下身子,小心的吹著氣。
“著了。”
火苗升起,陳平趕緊又添加了幾撮艾草葉,而後將其引到火灶裏。
“阿兄,你剛說的是真的嗎?”陳安此時又湊了過來,“你能弄到蛋?”
“恩。”陳平含糊的應了一聲。
陳安立刻就抓住了兄長,興奮道:“又是去王寡婦家嗎?”
“呃?”王寡婦跟蛋有什麽關係?陳平愕然,不過片刻後,就從腦中殘留的記憶搜索到答案。
陳安說的王寡婦住在村南的河邊,是陳平同村人陳達的妻子,以輩分來論,陳平還得管陳達叫一聲叔,喊王寡婦一聲嬸。
王寡婦十年前嫁到白土村,三年的時間,先後為夫家生下了一兒一女,夫家是實打實的中戶,可謂是幸福美滿。可是好景不長,開皇十九年,突厥達頭可汗侵犯邊關,陳達以衛士的身份出征,戰死在邊關。
可憐陳達父母,僅此一個兒子,老母從裏長那得知兒子的死訊,哭得死去活來,一雙眼睛差點瞎掉。
好不容易安慰下陳達老母,才一個月不到,惡訊又至--陳達隻有五六歲的兒子失足掉入河中,陳達父下河救人不成,一幼一老爺孫倆就這樣跟著陳達去了。
這一下,陳達母終於是沒能挺過去,看到爺孫倆屍體時,嗷了半聲,一口氣沒順過來,死了。
陳達本是府兵,又為國事而亡,加之一門老小死得隻剩下王寡婦和一名年幼的女娃,縣裏對其還算是照顧,給王寡婦留十五畝的露天,五畝的桑田。
要知道,陳平一家五口人,加上外出不知去向的三叔,就是兩丁夫,一丁婦,這才分得十畝的露田和三畝的桑田而已。
王寡婦雖是婦人,死了丈夫,但其很是能持家,靠著丈夫留下的家產,放地收租,日子較以往也不見得差。
“還是上次那般,我放哨,你進去摸蛋?”王寡婦家有十數隻母雞,陳安惦記的正是此。
兄弟倆這樣的事做過不下一次。
母雞丟了肯定有人找,可是雞蛋誰知道有多少?半大的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陳平兄弟倆難怪會想著法子補充營養。
舀了兩瓢熱水,兌上數瓢井水,陳平試了試水溫,又添了半瓢井水,看向陳安:“洗臉。”
“阿兄你真麻煩,如同娘子一般,也太愛幹淨了。”陳安取笑著,他一向是沒有洗臉的習慣,簡單拍了拍臉便算完事,“好了,今晚去嗎?”
“不去。”陳平按住陳安腦袋,抵進木盆,麻布巾用力的在其臉上搓起來。
“疼,疼,阿兄你輕點。”陳安抗爭著,“我臉皮都快要掉了。”
“你還想不想吃蛋?”果然,陳安立刻就老實的,還很配合的仰了下腦袋,陳平清了清麻布巾,看了眼變黑的水,又換了一盆,“看看,多髒,這都成了泥漿,得愛幹淨才能娶上媳婦。”
“阿爺也沒洗臉,你怎麽不去讓他洗?就知道在這欺負我。”陳安臉上一陣陣的辣得疼,“臉也洗了,這下能告訴我你怎麽弄到雞蛋吧?”
“還有口。”陳平又取了些細碎的瓦礫粉末,“含在嘴裏,漱口。”
陳安含著瓦礫末,剛要漱口,突然是抬起頭來,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你肯定是在騙我。”
“漱口。”沒有牙膏,甚至是連鹽也舍不得用,這瓦礫粉末是目前陳平能想到的最節約簡單的洗口方式,陳平花了整個下午的時間才磨出來一小捧,“不騙你,等著就行。”
陳安再次屈服,阿兄病了一場,不僅變得娘子一般,而且愈加的嚴厲了。
“又燒熱水,你當柴禾是白來的嗎?”陳父從堂屋走出,手裏拿著兩把鐮刀,對陳平皺眉道,“寒病好些沒?”
寒病愈了,自然是要去幹活的。
“哪能那般快?”劉氏自是知道陳父的意思,“你快去收割稻子,日中時給你送飯。”
“恩。”陳父應了聲,放過陳平,看向陳安,“走。”
“不是說我隻撿拾稻子嗎?阿爺你怎麽拿了兩把鐮刀?”陳安機警的發現陳父手中的兩把鐮刀。
“你還想不想吃飯?”陳父眼睛瞪了起來,大有陳安不去,就不讓其吃飯的意思。
陳父拉著不情不願的陳安去了地間,陳平也沒閑著,自己先是洗漱一番,又給陳貞擦了臉-當然,是很輕柔的。
“娘,我想出去一趟。”陳平對在院前菜園裏侍弄的劉氏道。
一畝的園宅地,以後世的度量關係換算足以六百多平米,隻是在此時卻隻有二百來平--不過用來做宅基地夠了,院子裏的空地也不能浪費,種了些蔬菜。
掐斷手中的草根,扔到牆角,劉氏對陳平的寒冰還是不放心,不過見東邊的日頭升起,今天是個晴天,也就沒阻止:“不要去風口。”
“恩,知道的娘。”
出了院門,踩著村間小道,陳平走一步,看一眼,欣賞著一千餘年前的農村風貌。
這一個星期,陳平從陳安和父親那裏間接獲知不少消息。知道自己在的這個村子屬於六合縣,隸屬於揚州。
“還好,是在江南之地,如若是在山東,就有的苦吃。”作為曆史愛好者,隋末農民起義陳平並不陌生,傲嬌的楊廣一係列的炫富動作引得國力虛耗,民不聊生,起義雲湧。沒受過多少失敗的權二代承受不住接連打臉的失敗,龜縮在江都做鴕鳥,最終被殺,成全了李淵。
隋末起義的地點多是在山東之地,而江南揚州,作為楊廣的鴕鳥窩,在宇文化及弑君之前,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
“沒有性命之憂,最多也就是要征稅,恩,可能還要征兵,配合楊廣的麵子事業。說到底,就是錢的問題,這在以前或許是問題,不過現在嘛……嘿嘿。”陳平腦中一遛的名詞閃爍,火藥、玻璃、造紙、印刷、白糖等等。
這不都是錢嗎?知識就是力量,誠不欺我啊。不過事情還得一步步來,急不得。
“小心,前麵有河。”提醒的聲音從後方傳來,嬌弱急切,是個女娃。
“啊。”
提醒的似乎遲了,噗通聲響,陳平一腳跨入了河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