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良的話比陳平管用得多,至少在陳父這裏是如此。
“要聽元良的話,到了縣裏別亂走。”陳父交代了一句,算是默認陳平跟著去。
“我也要去。”陳安道。
“我,我,還有我。”劉氏懷裏的陳貞舔著手指上的飴糖,小手揮舞著。
此時的糖類還隻有兩種,飴糖和自然糖,這東西比鹽等要貴重得多,也不是生活必須品,平常家中即便是過節也未買。
“你跟著湊什麽熱鬧?那牛車哪能坐得下那麽些人?”陳父道,“好好在家裏待著,幫著我換屋頂。”
“我這麽小,怎麽換,會摔著的。”陳安耷拉著腦袋,咀嚼著茭白,“就知道讓我幹活,營養不良個子長不高,以後我娶不到妻子可怎麽辦。”
聲音雖小,可卻落在陳父劉氏的耳中,自又是一頓數落。如此小的年紀,就想著妻子,這還得了。
“這都是阿兄同我說的,他說小孩子要吃好喝好,這樣營養才跟得上,才會長個子。”陳安再一次將陳平賣掉。
“哪裏來的說法,我吃的糙米飯,不照樣這般大?”陳父嗤之以鼻,這樣的怪語一天總有那麽幾次,都是從大兒那裏來的,倒不覺得奇怪。
吃過飯,又聊了幾句,就聽見院外有人聲。
“是拉牛車的人來了。”聽見聲音,陳元良站了起來,同陳孝義告辭,出了院子。
陳平在後麵跟著,手裏還提著一個包,包裏裝的是火石及鋼片,都是火鐮配套的物件。
“阿兄,給我帶些吃食迴來。”陳安在後麵喊著,“是小娘要吃。”
“恩,小娘要吃食。”陳貞臉上沾了些飴糖,黏糊糊的小臉,跟著腔。
“別玩得太晚,早些迴來。”劉氏收拾著碗筷,叮囑著。
午時過了,這要再迴來天就黑了些,路上人少,不安全。
“二叔二嬸放心,那趕牛車的是上塗村人,明天還要迴村的,到時我同他說聲,讓他捎上堂弟就是。”陳元良早就想好,拉開院門,迴頭道,“今晚堂弟就在我那歇上。”
院門外,站著兩人,一婦人,一青年男子。
“就是這家,我說的沒錯吧?在這村子裏待了三四十載,我還能走錯路?認錯門?”婦人是村中的李嬸,見陳元良與陳平出來,嘴就開了,眯著眼瞧了陳元良數下,“這……這是元良吧?都這般大了,怎麽都不見迴村看看?我是你李嬸,小時候還抱過你,尿了我一身……聽說你在縣裏落了戶?還在縣衙當著差?”
唾沫星子飛著,還未等陳元良迴一句,李嬸又一連竄的問題拿出來,叫人插不上嘴,隻能是等她說完。
“恩,李嬸我還是記得的。我現在在縣衙李縣尉下辦公。李嬸家中手實可是準備好了?”常在各村走,陳元良與人交際的功夫自是不差,對付李嬸這樣的人有的是辦法,“聽說去歲李嬸少報了些家資,這可是真的?”
以家資論戶等,戶等又關乎到社倉稅等,與兵役征發同樣是有關係,手實不可謂不重要。正是因為如此重要,弄虛作假之事也就滋生出來,當然裏麵也有轉圜騰挪的餘地,否則陳元良等人又是如何來的額外收入?
這事不難猜,陳元良猶記得李嬸家中資產頗豐,在這白土村也算得是上戶,可偏偏這白土村中戶籍籍賬的上戶數一家也沒。
“怎麽會?那手實上可是印了手印的,也有裏長與許哥作證,怎麽會少報?”李嬸驚道,“這麽快又要報手實了?我迴去看看,準備準備,可不能耽誤公事。”
這有何準備的?家中有多少資產難道自家不清楚?等到裏長來時口述,然後印個手印就是。
“恩,李嬸慢走。”白土村以往不屬陳元良管,他也沒繼續深探,見李嬸急匆匆的迴去,就指著留下的那青年,對陳平介紹道,“這是薛福財,上塗村的,離這倒也不遠,明日你迴來的時候可以同他一起,省些力氣。”
“那就麻煩福財哥。”能有牛車坐已是不錯,禮多人不怪,陳平見著年長些的就稱唿一聲哥,倒也說得過去,“不知會不會耽誤福財哥的生意?”
陳福財是牽著牛車過來的,兩輪,同後世的牛車除了在輪子上稍顯不同外,也就是多了個遮風擋雨的棚頂,其它並無多大區別。
“不麻煩,順路,我也是要送瓷器去縣裏的。”陳福財拉著牛繩,掉了個車頭,“我隻是趕車送貨,這瓷器不是我家的,可做不得生意。”
陳元良與陳平上了車,車上鋪著些稻禾,擺著些瓷器,多是青色,比家中的陶罐看著要鮮亮精細,胎質細膩,釉色瑩潤,應是好瓷。
車中位置比較狹小,陳平挪了挪身子,坐在車頭,正好是可以看看路邊的風景。
一聲吆喝,老牛悠悠的上了村路,往東而去。
“這瓷器是薛雄家窯出的?”陳平問道,猶記得陳元良說過薛雄家有瓷窯。
“這周邊就隻有他家一個瓷窯,不是他家還能有誰的。”陳元良點點頭,“就這一個瓷窯,就能賺上不少錢財。我家中雜貨鋪中的瓷器,同樣也是從薛雄那買的。”
“陳哥家中的那些昨就已經送了過去,這一趟是薛主簿讓我送到縣衙中。”陳元良與陳平兩人敢直唿薛雄的名諱,郭福財可不敢,微微偏頭道,“這一車十件瓷器,都是出的上好青瓷。”
郭福財話裏帶著一股自豪,陳平是聽出來了,看向陳元良。
“這瓷就是他阿爺燒出來的。”陳元良解釋著,“縣衙裏瓷器用具多是他阿爺燒的,品質不錯。”
這話裏還有另外一層意思,縣衙中的瓷器用具的采購被薛雄承包了下來,或者說是被其掌控更為合適。
牛車很慢,短距離內甚至是比不上步行,不過好在平穩,這一路十多裏,真要走起來也是很累,陳平坐著車,聽郭福財聊著瓷器的事,倒也不覺得無聊。
對於瓷器,陳平懂得還真不多,聽一聽,長些知識不是壞事。
“駕……駕……”
後麵傳來聲響,馬蹄聲陣陣,很是耳熟,陳平探出半個身子,朝後瞧去。
“怎麽這麽巧。”如同那日從下塗村迴時的情景一般,陳平又看見那匹白馬,白馬上那年紀不大的女娃風姿依舊。
女娃看起來比陳雅大不了幾歲,一雙握著馬韁,一手輕拍著馬背,後背上還背著一張小巧的弓箭,馬側掛著兩隻山雞。
應是剛打獵迴來,在白馬後一慣的跟著十數著戎裝的衛士,平巾紫衫,腰別長劍。
“要聽元良的話,到了縣裏別亂走。”陳父交代了一句,算是默認陳平跟著去。
“我也要去。”陳安道。
“我,我,還有我。”劉氏懷裏的陳貞舔著手指上的飴糖,小手揮舞著。
此時的糖類還隻有兩種,飴糖和自然糖,這東西比鹽等要貴重得多,也不是生活必須品,平常家中即便是過節也未買。
“你跟著湊什麽熱鬧?那牛車哪能坐得下那麽些人?”陳父道,“好好在家裏待著,幫著我換屋頂。”
“我這麽小,怎麽換,會摔著的。”陳安耷拉著腦袋,咀嚼著茭白,“就知道讓我幹活,營養不良個子長不高,以後我娶不到妻子可怎麽辦。”
聲音雖小,可卻落在陳父劉氏的耳中,自又是一頓數落。如此小的年紀,就想著妻子,這還得了。
“這都是阿兄同我說的,他說小孩子要吃好喝好,這樣營養才跟得上,才會長個子。”陳安再一次將陳平賣掉。
“哪裏來的說法,我吃的糙米飯,不照樣這般大?”陳父嗤之以鼻,這樣的怪語一天總有那麽幾次,都是從大兒那裏來的,倒不覺得奇怪。
吃過飯,又聊了幾句,就聽見院外有人聲。
“是拉牛車的人來了。”聽見聲音,陳元良站了起來,同陳孝義告辭,出了院子。
陳平在後麵跟著,手裏還提著一個包,包裏裝的是火石及鋼片,都是火鐮配套的物件。
“阿兄,給我帶些吃食迴來。”陳安在後麵喊著,“是小娘要吃。”
“恩,小娘要吃食。”陳貞臉上沾了些飴糖,黏糊糊的小臉,跟著腔。
“別玩得太晚,早些迴來。”劉氏收拾著碗筷,叮囑著。
午時過了,這要再迴來天就黑了些,路上人少,不安全。
“二叔二嬸放心,那趕牛車的是上塗村人,明天還要迴村的,到時我同他說聲,讓他捎上堂弟就是。”陳元良早就想好,拉開院門,迴頭道,“今晚堂弟就在我那歇上。”
院門外,站著兩人,一婦人,一青年男子。
“就是這家,我說的沒錯吧?在這村子裏待了三四十載,我還能走錯路?認錯門?”婦人是村中的李嬸,見陳元良與陳平出來,嘴就開了,眯著眼瞧了陳元良數下,“這……這是元良吧?都這般大了,怎麽都不見迴村看看?我是你李嬸,小時候還抱過你,尿了我一身……聽說你在縣裏落了戶?還在縣衙當著差?”
唾沫星子飛著,還未等陳元良迴一句,李嬸又一連竄的問題拿出來,叫人插不上嘴,隻能是等她說完。
“恩,李嬸我還是記得的。我現在在縣衙李縣尉下辦公。李嬸家中手實可是準備好了?”常在各村走,陳元良與人交際的功夫自是不差,對付李嬸這樣的人有的是辦法,“聽說去歲李嬸少報了些家資,這可是真的?”
以家資論戶等,戶等又關乎到社倉稅等,與兵役征發同樣是有關係,手實不可謂不重要。正是因為如此重要,弄虛作假之事也就滋生出來,當然裏麵也有轉圜騰挪的餘地,否則陳元良等人又是如何來的額外收入?
這事不難猜,陳元良猶記得李嬸家中資產頗豐,在這白土村也算得是上戶,可偏偏這白土村中戶籍籍賬的上戶數一家也沒。
“怎麽會?那手實上可是印了手印的,也有裏長與許哥作證,怎麽會少報?”李嬸驚道,“這麽快又要報手實了?我迴去看看,準備準備,可不能耽誤公事。”
這有何準備的?家中有多少資產難道自家不清楚?等到裏長來時口述,然後印個手印就是。
“恩,李嬸慢走。”白土村以往不屬陳元良管,他也沒繼續深探,見李嬸急匆匆的迴去,就指著留下的那青年,對陳平介紹道,“這是薛福財,上塗村的,離這倒也不遠,明日你迴來的時候可以同他一起,省些力氣。”
“那就麻煩福財哥。”能有牛車坐已是不錯,禮多人不怪,陳平見著年長些的就稱唿一聲哥,倒也說得過去,“不知會不會耽誤福財哥的生意?”
陳福財是牽著牛車過來的,兩輪,同後世的牛車除了在輪子上稍顯不同外,也就是多了個遮風擋雨的棚頂,其它並無多大區別。
“不麻煩,順路,我也是要送瓷器去縣裏的。”陳福財拉著牛繩,掉了個車頭,“我隻是趕車送貨,這瓷器不是我家的,可做不得生意。”
陳元良與陳平上了車,車上鋪著些稻禾,擺著些瓷器,多是青色,比家中的陶罐看著要鮮亮精細,胎質細膩,釉色瑩潤,應是好瓷。
車中位置比較狹小,陳平挪了挪身子,坐在車頭,正好是可以看看路邊的風景。
一聲吆喝,老牛悠悠的上了村路,往東而去。
“這瓷器是薛雄家窯出的?”陳平問道,猶記得陳元良說過薛雄家有瓷窯。
“這周邊就隻有他家一個瓷窯,不是他家還能有誰的。”陳元良點點頭,“就這一個瓷窯,就能賺上不少錢財。我家中雜貨鋪中的瓷器,同樣也是從薛雄那買的。”
“陳哥家中的那些昨就已經送了過去,這一趟是薛主簿讓我送到縣衙中。”陳元良與陳平兩人敢直唿薛雄的名諱,郭福財可不敢,微微偏頭道,“這一車十件瓷器,都是出的上好青瓷。”
郭福財話裏帶著一股自豪,陳平是聽出來了,看向陳元良。
“這瓷就是他阿爺燒出來的。”陳元良解釋著,“縣衙裏瓷器用具多是他阿爺燒的,品質不錯。”
這話裏還有另外一層意思,縣衙中的瓷器用具的采購被薛雄承包了下來,或者說是被其掌控更為合適。
牛車很慢,短距離內甚至是比不上步行,不過好在平穩,這一路十多裏,真要走起來也是很累,陳平坐著車,聽郭福財聊著瓷器的事,倒也不覺得無聊。
對於瓷器,陳平懂得還真不多,聽一聽,長些知識不是壞事。
“駕……駕……”
後麵傳來聲響,馬蹄聲陣陣,很是耳熟,陳平探出半個身子,朝後瞧去。
“怎麽這麽巧。”如同那日從下塗村迴時的情景一般,陳平又看見那匹白馬,白馬上那年紀不大的女娃風姿依舊。
女娃看起來比陳雅大不了幾歲,一雙握著馬韁,一手輕拍著馬背,後背上還背著一張小巧的弓箭,馬側掛著兩隻山雞。
應是剛打獵迴來,在白馬後一慣的跟著十數著戎裝的衛士,平巾紫衫,腰別長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