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墳塚墓碑上的字陳平還研究過,記得有個來字。陳平雖是工科畢業,但對裏曆史也有偏愛,這隋唐之跡,姓來,又有勢力的,陳平立刻就想起一個人來。
來護兒。
這般一想,陳平腦海裏的記憶又複蘇了些。曾記得這來護兒的確是江都人,沒想到居然還是白土村的,這巧合也真的是太巧合了些。
“那黃縣公可是叫來護兒?”枯草地上有柄短刃,是那小瘋子的,居然忘了拿走,陳平撿了起來,可惜少了劍梢,順帶著撿起那塊銀子。
不同陳平先前見到的碎銀,這是一塊方形的銀錠,拿在手裏掂量了兩下,陳平也沒準,給了陳元良。
“沒錯,就是他。”到底家中是做生意的,陳元良手掌抬了抬,就估摸出銀錠的重量,“有五兩。”
五兩銀子,加上那些野貨,賠償隻多不少。
陳平持著短劍隨手在牛車上帶了下,硬實的柳木立刻就飛出一片,斷處摸著很是光滑。
“這劍肯定是不錯的,你倒是還賺了。”陳元良將銀錠交給陳平,“不過你也別賣了。”
“恩。”陳平含糊一聲,陳元良的話他是明白的,防著那小瘋子會迴來找他要劍,不過到底要不要還,那就是陳平的事了。
薛福財的牛車是坐不成了,陳平將原先地上衛士丟下的一眾文錢碎銀撿起,而後連著手上那五兩銀錠一同給了薛福財。
“這……不用這般多,地上那些野味,再添上二兩的銀子差不多也就夠了。”薛福財捧著銀錢,有些不知所措,這加起來也得有八兩左右的銀子,數目不小。
“福財哥,你這就錯了。”陳平搖搖頭,按住薛福財的手,“你這次完全是因為我倆才會遭受損失,這瓷器運送的時間晚了,肯定要受到責罵,還有剛剛那一幹衛士,你肯定也是受到了驚嚇,這些費用都是要算進去的。”
“這要何費用,我沒事。”薛福財道。
“我說要,那就肯定是要。”陳平不容拒絕,“這是精神損失費,福財哥隻管拿著就是。”
薛福財手捧著銀錢,偌大的男人,聽陳平一番說辭,居然是要落下眼淚來。
精神損失費他從未聽說過,也從來沒聽說受到驚嚇還要賠錢的事,心中隻認為這肯定是陳平為了讓自己收下銀子找的說辭,再想到剛剛自己的表現,是又羞又惱。
羞的是自己居然怕那些衛士,而不去幫助陳平,惱的是恨自己太沒用,不像個男人。
“以後家裏要是缺瓷器用,找我。”薛福財道。
陳平輕笑道:“難道有其它的事就不能找福財哥你嗎?”
“能,隻管去上塗村找我就是。”薛福財道。
牛車走不了,陳平倒也不急著去縣城,加之陳元良腳上有傷,看樣子是沒傷著骨頭,可最好還是別動彈,這路就更走不得。
三人將破碎的瓷器清理開,野貨綁在一起,等著看有沒有過往牛車,能順路搭上去縣裏。
“方才倒是人多,現在卻是一個人都瞧不見。”過了半晌,路上倒是人走過,可一輛牛車都沒瞧見,陳平甚是無語。
三人又等了一刻多鍾,眼看這樣下去日頭就要落下,薛福財主動說是要迴村借兩輛牛車來。
上塗村較白土村富裕,兩輛牛車肯定是有的,大約是過了半個時辰,薛福財就駕了輛牛車,其後還跟著一輛,是同村人。
來的不隻有一人,牛車上還有兩人,薛福財帶著陳平與陳元良先去縣城,留下來的那輛牛車是裝那死去的黃牛。
牛是不能隨意屠宰的,這意外而死的牛也得迴村裏找裏長,而後走上一應的程序,才能賣到縣中肉肆。
三人到縣城時,日頭正是偏西,薛福財告了聲辭,牛車都未來的及下,又匆匆的駕車往縣城北麵而去,那裏是縣衙的方向。
扶著陳元良先是去了胡醫師的醫館,憑那留著一撮山羊胡的小老頭說了一通,然後又花費了一筆不菲的醫藥,開了些中藥,拿了數貼膏藥,兩人這才迴。
到家自又是一番擔憂關心,陳元良隻說在路上牛車受了驚嚇,翻了車,不小心壓到腳,其它的事隱瞞了下來。
“今晚陳平與我一同睡,陳媽你就不用收拾那廂房了。”吃罷晚飯,陳元良見陳媽要去打掃廂房,就喊了下來。
而後陳元良與陳平就進了西間。
堂屋內,楊氏狐疑道:“元良今日是怎麽了?怎麽會與陳平睡?”
“那還不好嗎?難得兩堂兄弟這般友愛。”陳孝忠收拾著包裹,包裹裏裝的是火鐮,陳平弄出來的火鐮賣出了好價錢,他也是知曉的。
絹綢,木盒,絲帶都早已準備好,就連那火折子,陳孝忠也取了兒子房中的紙,自個卷了些,此時隻要穿上絲線,擺好火折就行。
“好是好,可元良打六歲起,就沒再與他人一同睡過,包括我這母親,還有你這阿爺。”楊氏搖搖頭,想不通,隻能歸結為堂兄弟兩人感情好,這個念頭一起,楊氏心裏居然是泛起了酸味。
進了房,陳平先是幫著陳元良貼上膏藥,又看著陳元良服下那黑不溜秋,味道奇大的湯藥,然後才坐下來,摩挲著手中的短刃。
“這藥真苦。”陳元良半躺在榻上,咬著牙將碗裏的藥喝盡,“你也別瞧那短劍了,說不得過些天就得物歸原主。”
“那也要等到那時再說。”屋子裏的溫度還是有些低的,南方又無炕,不過此時煤炭已在使用,不過煤炭並不安全,陳平道,“元良哥,你有認識的泥匠嗎?”
“有,縣裏就有登記,怎麽?”陳元良問道,“是要修房子嗎?”
“不是,隻是做一個炕。”雖說床板較炕空氣要流通些,可這天越來越冷,做一個炕取暖要現實得多,難度並不大,陳平也熟悉,“天冷了,得取暖。”
陳平不知此時的北方是否有炕這麽個說法,隻等再攢些錢,就先修上。
不過陳元良倒是好奇,也沒聽說過,問了起來。陳平後世畢業後在一個北方項目工作,偏遠地區,還有炕的存在,對這倒是熟悉的很,一一同陳元良講來。
“這倒是個好東西,真要有那般暖和,比這被褥要強。”陳元良倒是有了興致,“等我這腿上的傷好些,就找個泥匠過來做上一個。”
來護兒。
這般一想,陳平腦海裏的記憶又複蘇了些。曾記得這來護兒的確是江都人,沒想到居然還是白土村的,這巧合也真的是太巧合了些。
“那黃縣公可是叫來護兒?”枯草地上有柄短刃,是那小瘋子的,居然忘了拿走,陳平撿了起來,可惜少了劍梢,順帶著撿起那塊銀子。
不同陳平先前見到的碎銀,這是一塊方形的銀錠,拿在手裏掂量了兩下,陳平也沒準,給了陳元良。
“沒錯,就是他。”到底家中是做生意的,陳元良手掌抬了抬,就估摸出銀錠的重量,“有五兩。”
五兩銀子,加上那些野貨,賠償隻多不少。
陳平持著短劍隨手在牛車上帶了下,硬實的柳木立刻就飛出一片,斷處摸著很是光滑。
“這劍肯定是不錯的,你倒是還賺了。”陳元良將銀錠交給陳平,“不過你也別賣了。”
“恩。”陳平含糊一聲,陳元良的話他是明白的,防著那小瘋子會迴來找他要劍,不過到底要不要還,那就是陳平的事了。
薛福財的牛車是坐不成了,陳平將原先地上衛士丟下的一眾文錢碎銀撿起,而後連著手上那五兩銀錠一同給了薛福財。
“這……不用這般多,地上那些野味,再添上二兩的銀子差不多也就夠了。”薛福財捧著銀錢,有些不知所措,這加起來也得有八兩左右的銀子,數目不小。
“福財哥,你這就錯了。”陳平搖搖頭,按住薛福財的手,“你這次完全是因為我倆才會遭受損失,這瓷器運送的時間晚了,肯定要受到責罵,還有剛剛那一幹衛士,你肯定也是受到了驚嚇,這些費用都是要算進去的。”
“這要何費用,我沒事。”薛福財道。
“我說要,那就肯定是要。”陳平不容拒絕,“這是精神損失費,福財哥隻管拿著就是。”
薛福財手捧著銀錢,偌大的男人,聽陳平一番說辭,居然是要落下眼淚來。
精神損失費他從未聽說過,也從來沒聽說受到驚嚇還要賠錢的事,心中隻認為這肯定是陳平為了讓自己收下銀子找的說辭,再想到剛剛自己的表現,是又羞又惱。
羞的是自己居然怕那些衛士,而不去幫助陳平,惱的是恨自己太沒用,不像個男人。
“以後家裏要是缺瓷器用,找我。”薛福財道。
陳平輕笑道:“難道有其它的事就不能找福財哥你嗎?”
“能,隻管去上塗村找我就是。”薛福財道。
牛車走不了,陳平倒也不急著去縣城,加之陳元良腳上有傷,看樣子是沒傷著骨頭,可最好還是別動彈,這路就更走不得。
三人將破碎的瓷器清理開,野貨綁在一起,等著看有沒有過往牛車,能順路搭上去縣裏。
“方才倒是人多,現在卻是一個人都瞧不見。”過了半晌,路上倒是人走過,可一輛牛車都沒瞧見,陳平甚是無語。
三人又等了一刻多鍾,眼看這樣下去日頭就要落下,薛福財主動說是要迴村借兩輛牛車來。
上塗村較白土村富裕,兩輛牛車肯定是有的,大約是過了半個時辰,薛福財就駕了輛牛車,其後還跟著一輛,是同村人。
來的不隻有一人,牛車上還有兩人,薛福財帶著陳平與陳元良先去縣城,留下來的那輛牛車是裝那死去的黃牛。
牛是不能隨意屠宰的,這意外而死的牛也得迴村裏找裏長,而後走上一應的程序,才能賣到縣中肉肆。
三人到縣城時,日頭正是偏西,薛福財告了聲辭,牛車都未來的及下,又匆匆的駕車往縣城北麵而去,那裏是縣衙的方向。
扶著陳元良先是去了胡醫師的醫館,憑那留著一撮山羊胡的小老頭說了一通,然後又花費了一筆不菲的醫藥,開了些中藥,拿了數貼膏藥,兩人這才迴。
到家自又是一番擔憂關心,陳元良隻說在路上牛車受了驚嚇,翻了車,不小心壓到腳,其它的事隱瞞了下來。
“今晚陳平與我一同睡,陳媽你就不用收拾那廂房了。”吃罷晚飯,陳元良見陳媽要去打掃廂房,就喊了下來。
而後陳元良與陳平就進了西間。
堂屋內,楊氏狐疑道:“元良今日是怎麽了?怎麽會與陳平睡?”
“那還不好嗎?難得兩堂兄弟這般友愛。”陳孝忠收拾著包裹,包裹裏裝的是火鐮,陳平弄出來的火鐮賣出了好價錢,他也是知曉的。
絹綢,木盒,絲帶都早已準備好,就連那火折子,陳孝忠也取了兒子房中的紙,自個卷了些,此時隻要穿上絲線,擺好火折就行。
“好是好,可元良打六歲起,就沒再與他人一同睡過,包括我這母親,還有你這阿爺。”楊氏搖搖頭,想不通,隻能歸結為堂兄弟兩人感情好,這個念頭一起,楊氏心裏居然是泛起了酸味。
進了房,陳平先是幫著陳元良貼上膏藥,又看著陳元良服下那黑不溜秋,味道奇大的湯藥,然後才坐下來,摩挲著手中的短刃。
“這藥真苦。”陳元良半躺在榻上,咬著牙將碗裏的藥喝盡,“你也別瞧那短劍了,說不得過些天就得物歸原主。”
“那也要等到那時再說。”屋子裏的溫度還是有些低的,南方又無炕,不過此時煤炭已在使用,不過煤炭並不安全,陳平道,“元良哥,你有認識的泥匠嗎?”
“有,縣裏就有登記,怎麽?”陳元良問道,“是要修房子嗎?”
“不是,隻是做一個炕。”雖說床板較炕空氣要流通些,可這天越來越冷,做一個炕取暖要現實得多,難度並不大,陳平也熟悉,“天冷了,得取暖。”
陳平不知此時的北方是否有炕這麽個說法,隻等再攢些錢,就先修上。
不過陳元良倒是好奇,也沒聽說過,問了起來。陳平後世畢業後在一個北方項目工作,偏遠地區,還有炕的存在,對這倒是熟悉的很,一一同陳元良講來。
“這倒是個好東西,真要有那般暖和,比這被褥要強。”陳元良倒是有了興致,“等我這腿上的傷好些,就找個泥匠過來做上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