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避難所
錯穿末世,活下來才是硬道理 作者:儾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占海迴想著這一個月的經曆,整個人都不受控製的顫抖起來,李奚趕緊上前,雙手掐著對方的合穀穴,輕聲道,“沒事了,沒事了,都過去了,都過去了。”
張利幾人也在旁邊安慰,直到蘇占海完全平靜下來。
張曉草遞給他一瓶空間水,見他慢慢的和了進去才道,“蘇經理,能活下來已經是最大的幸運,你應該已經知道了外麵的情況,救援遙遙無期,到處都是喪屍,加上你們三個人,團隊現在有37個成年人,10個孩子,我們這些人要靠自己的力在這裏生存下去了。”張曉草放慢語速,認真道,“蘇經理,這裏的設施非常複雜,我們沒有能力也沒有時間一點點的探索和嚐試,需要您提供幫助。”
蘇占海有些猶豫,沉默了一會說,“這個地方從五年前開始規劃,四年前動工,是按照避難所的標準建設的。”
張利等人很驚訝,問道,“避難所?為什麽在這裏修避難所?”
蘇占海:“五年前開始,國際局勢受經濟形勢下行影響,開始出現混亂,西方世界民粹主義、右翼勢力抬頭,大國關係從競爭逐漸走向對抗,俄烏衝突、巴以衝突,胡塞武裝,朝鮮核武,所有的火藥桶逐個引爆,我的老板根據政界、商界一些專家學者的建議,聯合自己的一些朋友,在國內東北、西北、西南各建設了一個避難所,用於躲避可能出現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我們這裏就是西北地區唯一的一處。
這裏的條件能夠滿足300人的持續生存,地下建有三個住宅區,每個住宅區有四十個標間和十個套間,房間結構和5號樓一樣,房間內家具家電齊全,可以拎包入住。生態園能夠改造成室內立體農場,改造工程所需的設備和材料都存放在4號建築地下一層的倉庫內,圖紙在1號樓書房內。
山穀內的所有建築都是按照防輻射標準建設的,外牆都安裝了鉛板,窗戶上裝的都是鉛玻璃,幾棟建築的地下一層通過地下通道是可以聯通的,酒窖清空後是地下避難所,網球場地下一層庫房還建有沼氣池。
國際形勢雖然緊張,但還沒有到發生全麵戰爭的地步,所以在基礎建設完成後,附屬配套設施和物資儲備工作還沒有完成,沒想到,喪屍病毒先於全麵戰爭,如此快速迅猛的到來了。
這裏具備了一定硬件基礎,但人員、設備和物資都還沒有就位,油庫是空的,立體農場和養殖場能組裝起來,但配套的種子、農藥、畜苗這些都沒有就位。”
房間裏靜悄悄的,幾人都在消化蘇占海的話。
“既然是按避難所設計的,那這裏有沒有武器庫?木倉支彈藥有嗎?”李奚問道。
“這些真沒有,咱們國家的情況,除了官方,任何人都做不到這一點。但在後勤中心地下有個先進的機加工車間,其實具備了造木倉和子彈的能力,但所需的特種鋼管等原材料還沒有就位。”蘇占海慢慢的說。
“那應該有醫務室吧?”李奚繼續問。
“3號樓稍加改造就是個小型醫院,但醫療設備、醫用物資還沒有到位。”
張曉草想了想問,“蘇經理,還有什麽是我們需要知道的?”
蘇占海說,“供水係統有兩套,我們目前正在使用的,是由山上的儲水淨化池供水,能夠滿足這裏的所有需要,另一套是戰備係統,打了五口深機井,這個測試過,隨時可以啟動。
監控係統覆蓋了山穀內,另外在一公裏外還隱蔽的裝有一套攝像頭,能夠做到活動物體自動監控報警,這個可以在監控室內調試後打開,隨時可用。
隧道入口和出口處各裝有一道高強度合金大門,隱藏在隧道的石壁之內,需要把偽裝物清理後啟用,在門房裏可以控製,但是這個山穀是個排洪溝,那條隧道是唯一的山洪通路,如果下大雨,必須打開金屬門,不然裏麵要被淹了。
設計的時候考慮過立體農場特種土壤、肥料可能會出現不足的問題,所以基礎建設很紮實,遠比普通的立體農場能承載更大的土壤厚度。
現在雖然沒有特種土壤和肥料,但也可以按普通耕地種植,這樣5畝的生態園可以當20畝的耕地來用,建議盡快恢複立體農場,養殖場也可以先用起來,有幾台全自動雞蛋孵化器,雞群應該能很快擴大。牲畜太少,沼氣池能不能啟用我不清楚。
還有就是要盡量多的儲備柴油,有四組30kw的發電機,是真正的油老虎,兩組運行,兩組備用的情況下,每度電大概需要20克柴油,必須有足夠的柴油才能保證這裏正常運轉。電力係統,包括逆變器、配電櫃、電瓶都有配件,儲存在後勤中心地下一層庫房中。”
楊璐問道,“蘇經理,我不太懂,這20畝耕地如何保障300人的食物?”
蘇占海,“按照計劃,農場主要種植土豆和紅薯,一年至少可以收獲兩季,畝產5000斤左右,每年每畝的產量可以達到1萬斤,總產量就能達到20萬斤。當然,部分土地要用來種植蔬菜水果,沒有高質量的土壤、農藥和種子,產量肯定沒有那麽高,但原本的計劃就是要儲備一部分大米和小麥,要讓庫存和種植收獲互相補充的,但糧食還沒來得及儲藏。”
“沒有安裝風電、光電設備?”李溪問。
“那些設備目標太大,戰時可能引來空中打擊,而且建設條件苛刻,維護成本也高,就沒有考慮。”蘇占海答道,“能源、安全、生產,三大塊大概就是這麽個情況,其中最重要的是保障能源,有了能源才能運轉起來,才能保障安全和生產。”
幾人問明各處地下一層入口的位置後,張曉草又問道,“蘇經理,我們現在物資奇缺,特別是醫療物資,但我們對這附近的情況不了解,不知道到哪裏搜集,你能說說嗎?”
蘇占海說,“繼續往北走20公裏,出山後有個小鎮,那裏有個衛生院,也有幾家藥店,大型醫療機構隻能進入市區才有,鎮上有糧油店、超市、加油站,但鎮子比較小,常住人口不足千人,這些店的規模都不大。”
暫時沒有其他問題了,幾人讓蘇占海好好休息,然後離開了病房,來到小會議室。
張利幾人也在旁邊安慰,直到蘇占海完全平靜下來。
張曉草遞給他一瓶空間水,見他慢慢的和了進去才道,“蘇經理,能活下來已經是最大的幸運,你應該已經知道了外麵的情況,救援遙遙無期,到處都是喪屍,加上你們三個人,團隊現在有37個成年人,10個孩子,我們這些人要靠自己的力在這裏生存下去了。”張曉草放慢語速,認真道,“蘇經理,這裏的設施非常複雜,我們沒有能力也沒有時間一點點的探索和嚐試,需要您提供幫助。”
蘇占海有些猶豫,沉默了一會說,“這個地方從五年前開始規劃,四年前動工,是按照避難所的標準建設的。”
張利等人很驚訝,問道,“避難所?為什麽在這裏修避難所?”
蘇占海:“五年前開始,國際局勢受經濟形勢下行影響,開始出現混亂,西方世界民粹主義、右翼勢力抬頭,大國關係從競爭逐漸走向對抗,俄烏衝突、巴以衝突,胡塞武裝,朝鮮核武,所有的火藥桶逐個引爆,我的老板根據政界、商界一些專家學者的建議,聯合自己的一些朋友,在國內東北、西北、西南各建設了一個避難所,用於躲避可能出現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我們這裏就是西北地區唯一的一處。
這裏的條件能夠滿足300人的持續生存,地下建有三個住宅區,每個住宅區有四十個標間和十個套間,房間結構和5號樓一樣,房間內家具家電齊全,可以拎包入住。生態園能夠改造成室內立體農場,改造工程所需的設備和材料都存放在4號建築地下一層的倉庫內,圖紙在1號樓書房內。
山穀內的所有建築都是按照防輻射標準建設的,外牆都安裝了鉛板,窗戶上裝的都是鉛玻璃,幾棟建築的地下一層通過地下通道是可以聯通的,酒窖清空後是地下避難所,網球場地下一層庫房還建有沼氣池。
國際形勢雖然緊張,但還沒有到發生全麵戰爭的地步,所以在基礎建設完成後,附屬配套設施和物資儲備工作還沒有完成,沒想到,喪屍病毒先於全麵戰爭,如此快速迅猛的到來了。
這裏具備了一定硬件基礎,但人員、設備和物資都還沒有就位,油庫是空的,立體農場和養殖場能組裝起來,但配套的種子、農藥、畜苗這些都沒有就位。”
房間裏靜悄悄的,幾人都在消化蘇占海的話。
“既然是按避難所設計的,那這裏有沒有武器庫?木倉支彈藥有嗎?”李奚問道。
“這些真沒有,咱們國家的情況,除了官方,任何人都做不到這一點。但在後勤中心地下有個先進的機加工車間,其實具備了造木倉和子彈的能力,但所需的特種鋼管等原材料還沒有就位。”蘇占海慢慢的說。
“那應該有醫務室吧?”李奚繼續問。
“3號樓稍加改造就是個小型醫院,但醫療設備、醫用物資還沒有到位。”
張曉草想了想問,“蘇經理,還有什麽是我們需要知道的?”
蘇占海說,“供水係統有兩套,我們目前正在使用的,是由山上的儲水淨化池供水,能夠滿足這裏的所有需要,另一套是戰備係統,打了五口深機井,這個測試過,隨時可以啟動。
監控係統覆蓋了山穀內,另外在一公裏外還隱蔽的裝有一套攝像頭,能夠做到活動物體自動監控報警,這個可以在監控室內調試後打開,隨時可用。
隧道入口和出口處各裝有一道高強度合金大門,隱藏在隧道的石壁之內,需要把偽裝物清理後啟用,在門房裏可以控製,但是這個山穀是個排洪溝,那條隧道是唯一的山洪通路,如果下大雨,必須打開金屬門,不然裏麵要被淹了。
設計的時候考慮過立體農場特種土壤、肥料可能會出現不足的問題,所以基礎建設很紮實,遠比普通的立體農場能承載更大的土壤厚度。
現在雖然沒有特種土壤和肥料,但也可以按普通耕地種植,這樣5畝的生態園可以當20畝的耕地來用,建議盡快恢複立體農場,養殖場也可以先用起來,有幾台全自動雞蛋孵化器,雞群應該能很快擴大。牲畜太少,沼氣池能不能啟用我不清楚。
還有就是要盡量多的儲備柴油,有四組30kw的發電機,是真正的油老虎,兩組運行,兩組備用的情況下,每度電大概需要20克柴油,必須有足夠的柴油才能保證這裏正常運轉。電力係統,包括逆變器、配電櫃、電瓶都有配件,儲存在後勤中心地下一層庫房中。”
楊璐問道,“蘇經理,我不太懂,這20畝耕地如何保障300人的食物?”
蘇占海,“按照計劃,農場主要種植土豆和紅薯,一年至少可以收獲兩季,畝產5000斤左右,每年每畝的產量可以達到1萬斤,總產量就能達到20萬斤。當然,部分土地要用來種植蔬菜水果,沒有高質量的土壤、農藥和種子,產量肯定沒有那麽高,但原本的計劃就是要儲備一部分大米和小麥,要讓庫存和種植收獲互相補充的,但糧食還沒來得及儲藏。”
“沒有安裝風電、光電設備?”李溪問。
“那些設備目標太大,戰時可能引來空中打擊,而且建設條件苛刻,維護成本也高,就沒有考慮。”蘇占海答道,“能源、安全、生產,三大塊大概就是這麽個情況,其中最重要的是保障能源,有了能源才能運轉起來,才能保障安全和生產。”
幾人問明各處地下一層入口的位置後,張曉草又問道,“蘇經理,我們現在物資奇缺,特別是醫療物資,但我們對這附近的情況不了解,不知道到哪裏搜集,你能說說嗎?”
蘇占海說,“繼續往北走20公裏,出山後有個小鎮,那裏有個衛生院,也有幾家藥店,大型醫療機構隻能進入市區才有,鎮上有糧油店、超市、加油站,但鎮子比較小,常住人口不足千人,這些店的規模都不大。”
暫時沒有其他問題了,幾人讓蘇占海好好休息,然後離開了病房,來到小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