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亂?”
“是啊,”潘筠掃了他一眼:“去年,室町幕府的第七位大將軍足利義勝死了,到今天大將軍之位依舊空懸,現在權利掌控在底下幾個守護大名手上,聽說國內隔三差五就要打一場,可不亂得很。”
作為一個江湖人,還是個年輕、熱血,一心隻想揚名立萬和修仙問道的江湖少俠,他連自己國家的六部尚書誰是誰都沒搞清楚,更不要說倭國的了。
他一臉懵的問:“倭國沒有皇帝嗎?怎麽隻提大將軍?”
“有啊,那是個吉祥物,你可以將他忽略不計,”潘筠道:“去考慮倭國的皇帝,不如想一想倭國那剛死的九歲大將軍,和有可能是下任大將軍的八歲足利義政。”
屈樂:……
他直接轉身就走:“你去找別人談吧,我對倭國的什麽天皇和將軍都不感興趣。”
潘筠哼了一聲。
屈樂立即轉身:“那個叫大內的一家,他們家在倭國利害嗎?”
潘筠:“還行吧,聽說是西國的守護大名,手中權勢不小。”
屈樂:“所以確定了,我們這次去倭國就是殺他們去的?”
潘筠橫了他一眼:“也不是隨便亂殺,得把那個叫大內弘見的人找出來,把他身後的人查出殺了。”
“查不出來呢?”
潘筠就歎息:“那就隻能罪過了,到時候看麵相,誰像是倭寇就殺了吧。”
屈樂嚇得後退一步:“你,你看上去好變態,好像魔鬼。”
潘筠推開他先走了:“不會說話就把嘴巴閉上。”
屈樂連忙跟在她身後:“話說,他們國內亂糟糟的,我們進入不是更危險嗎?”
潘筠:“我們要是去經商、去旅遊,那當然是危險,可我們是去殺人的,我們自己都心懷不軌,自然是越亂越好。”
她把人帶到甲板上,掐腰衝著船艙的方向大聲一喊:“找到了——”
正在船中翻找的人立刻停手,紛紛出來。
張惟良很不滿,即便在張惟逸的目光盯視下依舊道:“一個人鬧得雞飛狗跳的,我差點把那些俘虜給翻了一遍,到現在耳邊都全是他們的尖叫聲。”
修二代對上俠二代,俠二代屈樂也不是吃素的,當即道:“我又不是豬,怎麽會躲到全是女人孩子的俘虜中間去?那地方隻有豬才會去找吧?”
張惟良怒:“你說誰是豬?”
“誰應聲我說是誰!”
潘筠:“你們這麽閑,給你們一個任務,去把船上的女人孩子都給我登記造冊,他們的名字、來曆、還有意向去處都給我問清楚來!”
張惟良和屈樂一臉怒色,狠狠地瞪了對方一眼,卻沒敢反駁潘筠,衝對方哼了一聲後就氣勢洶洶的往船艙去。
張惟逸鬆了一口氣。
薛華也是,“幸虧潘師妹去年把惟良師弟揍了一頓,不然這趟任務難做了。”
“他做什麽招惹到潘筠了?”
薛華和張惟逸被身後突然出現的聲音嚇了一跳,迴頭便與薛韶無辜的目光對上。
張惟逸知道的不多,卻也知道薛華和薛韶有些親戚關係,於是對薛華抱了抱拳道:“你們聊吧。”
然後立即溜了。
薛華和薛韶麵麵相覷,半晌無言。
他知道這位族弟,因為他從小就是自己耳邊的別人家的孩子。
薛太虛和薛貞、薛清是堂兄弟,薛貞是薛瑄之父,薛清則是薛韶祖父。
河東薛家清貧,卻是當地有名的耕讀之家。
家中幾代讀書、經營,到薛貞這一代,弟子讀書的更多。
薛貞和薛清是親兄弟,倆人是族中讀書讀得最好的,一個考中舉人後去各地當教諭去了,從河東到河西,再到河北和川渝一帶,從教四十餘年,成就了教諭公這個稱號,可以說是真正的桃李滿天下;
薛清運氣差些,中舉後因病早逝,留下的兒子薛瓊就跟著薛貞生活,他也很會讀書。
薛瓊跟著伯父薛貞生活,比薛瑄這個親兒子還像兒子,因為薛瑄熱衷於追求真理,看見一條河,就忍不住順著河流往上,一定要找到水源處才罷休,所以是薛瓊這個侄子一直侍奉在薛貞左右。
他繼承了伯父薛貞的教育理想,也熱衷於各地當教諭,後來因為薛瑄受冤,他上書噴皇帝,噴王振,被短暫的罷官幾個月,後來因為他學生實在是多,加上薛貞留下的人脈,他又官複原職,繼續當教諭去了。
薛瑄被罷官迴鄉,也是在家鄉教書。
祖父常和他感歎,薛家能有今日,甚至他們薛家人修煉時能夠更親近天地,薛貞薛清兩脈的貢獻不少。
薛家便是天道自然,恩德蔭蔽子孫最具象的表現。
但,薛家最親近天地,最受天道摯愛的其實是薛韶。
可惜他不入道門,祖父為此幾次迴河東都沒能勸服他。
對這個族弟,薛華太熟悉了,可薛韶顯然對他不熟。
倆人一個目光複雜,一個目光清明卻有些疑惑。
“華堂兄?”
薛華迴神,淡淡地道:“惟良師弟被人挑撥著去找潘師妹的麻煩,不僅被潘師妹揍了一頓,還被潘師妹趕出學宮曆練,所以他現在老實得很,你放心吧,有潘師妹在,船上出不了亂子。”
薛韶笑了笑道:“我並不擔心出亂子,我隻是單純有些好奇。”
“我也很好奇,”薛華看著他問:“你已經是朝廷官員,為何還要冒險出海?”
薛韶轉身麵對大海:“我們大明受倭寇侵襲日久,他們對我們很了解,但我們對倭國的了解其實很少,鴻臚寺裏的信息來源,要麽是從俘虜的倭寇那裏來的,要麽是從每年來上貢的倭國使臣那裏得來的。”
“但前者語言不明,加之地方記錄不詳,有很多還是假冒的倭寇胡言亂語,以至地方記載混亂,上報到鴻臚寺的信息更是雜亂,沒多大用處;
後者,更不必說,來的使臣多奸詐,自然不會如實訴說國內的情況。”
薛韶笑了笑道:“難得有次機會,我不去一次,實在可惜。”
“可你是禦史,作為江南巡查禦史,你擅自離開江南都是大罪,你現在都跑到海外來了……”
薛韶笑了笑,安撫他道:“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我是查江南倭寇案去的泉州,又從泉州去的海島剿匪,最後才順著線索出的海,皆是為的公事,陛下和都察院知道,也不會怪罪我的。”
“是啊,”潘筠掃了他一眼:“去年,室町幕府的第七位大將軍足利義勝死了,到今天大將軍之位依舊空懸,現在權利掌控在底下幾個守護大名手上,聽說國內隔三差五就要打一場,可不亂得很。”
作為一個江湖人,還是個年輕、熱血,一心隻想揚名立萬和修仙問道的江湖少俠,他連自己國家的六部尚書誰是誰都沒搞清楚,更不要說倭國的了。
他一臉懵的問:“倭國沒有皇帝嗎?怎麽隻提大將軍?”
“有啊,那是個吉祥物,你可以將他忽略不計,”潘筠道:“去考慮倭國的皇帝,不如想一想倭國那剛死的九歲大將軍,和有可能是下任大將軍的八歲足利義政。”
屈樂:……
他直接轉身就走:“你去找別人談吧,我對倭國的什麽天皇和將軍都不感興趣。”
潘筠哼了一聲。
屈樂立即轉身:“那個叫大內的一家,他們家在倭國利害嗎?”
潘筠:“還行吧,聽說是西國的守護大名,手中權勢不小。”
屈樂:“所以確定了,我們這次去倭國就是殺他們去的?”
潘筠橫了他一眼:“也不是隨便亂殺,得把那個叫大內弘見的人找出來,把他身後的人查出殺了。”
“查不出來呢?”
潘筠就歎息:“那就隻能罪過了,到時候看麵相,誰像是倭寇就殺了吧。”
屈樂嚇得後退一步:“你,你看上去好變態,好像魔鬼。”
潘筠推開他先走了:“不會說話就把嘴巴閉上。”
屈樂連忙跟在她身後:“話說,他們國內亂糟糟的,我們進入不是更危險嗎?”
潘筠:“我們要是去經商、去旅遊,那當然是危險,可我們是去殺人的,我們自己都心懷不軌,自然是越亂越好。”
她把人帶到甲板上,掐腰衝著船艙的方向大聲一喊:“找到了——”
正在船中翻找的人立刻停手,紛紛出來。
張惟良很不滿,即便在張惟逸的目光盯視下依舊道:“一個人鬧得雞飛狗跳的,我差點把那些俘虜給翻了一遍,到現在耳邊都全是他們的尖叫聲。”
修二代對上俠二代,俠二代屈樂也不是吃素的,當即道:“我又不是豬,怎麽會躲到全是女人孩子的俘虜中間去?那地方隻有豬才會去找吧?”
張惟良怒:“你說誰是豬?”
“誰應聲我說是誰!”
潘筠:“你們這麽閑,給你們一個任務,去把船上的女人孩子都給我登記造冊,他們的名字、來曆、還有意向去處都給我問清楚來!”
張惟良和屈樂一臉怒色,狠狠地瞪了對方一眼,卻沒敢反駁潘筠,衝對方哼了一聲後就氣勢洶洶的往船艙去。
張惟逸鬆了一口氣。
薛華也是,“幸虧潘師妹去年把惟良師弟揍了一頓,不然這趟任務難做了。”
“他做什麽招惹到潘筠了?”
薛華和張惟逸被身後突然出現的聲音嚇了一跳,迴頭便與薛韶無辜的目光對上。
張惟逸知道的不多,卻也知道薛華和薛韶有些親戚關係,於是對薛華抱了抱拳道:“你們聊吧。”
然後立即溜了。
薛華和薛韶麵麵相覷,半晌無言。
他知道這位族弟,因為他從小就是自己耳邊的別人家的孩子。
薛太虛和薛貞、薛清是堂兄弟,薛貞是薛瑄之父,薛清則是薛韶祖父。
河東薛家清貧,卻是當地有名的耕讀之家。
家中幾代讀書、經營,到薛貞這一代,弟子讀書的更多。
薛貞和薛清是親兄弟,倆人是族中讀書讀得最好的,一個考中舉人後去各地當教諭去了,從河東到河西,再到河北和川渝一帶,從教四十餘年,成就了教諭公這個稱號,可以說是真正的桃李滿天下;
薛清運氣差些,中舉後因病早逝,留下的兒子薛瓊就跟著薛貞生活,他也很會讀書。
薛瓊跟著伯父薛貞生活,比薛瑄這個親兒子還像兒子,因為薛瑄熱衷於追求真理,看見一條河,就忍不住順著河流往上,一定要找到水源處才罷休,所以是薛瓊這個侄子一直侍奉在薛貞左右。
他繼承了伯父薛貞的教育理想,也熱衷於各地當教諭,後來因為薛瑄受冤,他上書噴皇帝,噴王振,被短暫的罷官幾個月,後來因為他學生實在是多,加上薛貞留下的人脈,他又官複原職,繼續當教諭去了。
薛瑄被罷官迴鄉,也是在家鄉教書。
祖父常和他感歎,薛家能有今日,甚至他們薛家人修煉時能夠更親近天地,薛貞薛清兩脈的貢獻不少。
薛家便是天道自然,恩德蔭蔽子孫最具象的表現。
但,薛家最親近天地,最受天道摯愛的其實是薛韶。
可惜他不入道門,祖父為此幾次迴河東都沒能勸服他。
對這個族弟,薛華太熟悉了,可薛韶顯然對他不熟。
倆人一個目光複雜,一個目光清明卻有些疑惑。
“華堂兄?”
薛華迴神,淡淡地道:“惟良師弟被人挑撥著去找潘師妹的麻煩,不僅被潘師妹揍了一頓,還被潘師妹趕出學宮曆練,所以他現在老實得很,你放心吧,有潘師妹在,船上出不了亂子。”
薛韶笑了笑道:“我並不擔心出亂子,我隻是單純有些好奇。”
“我也很好奇,”薛華看著他問:“你已經是朝廷官員,為何還要冒險出海?”
薛韶轉身麵對大海:“我們大明受倭寇侵襲日久,他們對我們很了解,但我們對倭國的了解其實很少,鴻臚寺裏的信息來源,要麽是從俘虜的倭寇那裏來的,要麽是從每年來上貢的倭國使臣那裏得來的。”
“但前者語言不明,加之地方記錄不詳,有很多還是假冒的倭寇胡言亂語,以至地方記載混亂,上報到鴻臚寺的信息更是雜亂,沒多大用處;
後者,更不必說,來的使臣多奸詐,自然不會如實訴說國內的情況。”
薛韶笑了笑道:“難得有次機會,我不去一次,實在可惜。”
“可你是禦史,作為江南巡查禦史,你擅自離開江南都是大罪,你現在都跑到海外來了……”
薛韶笑了笑,安撫他道:“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我是查江南倭寇案去的泉州,又從泉州去的海島剿匪,最後才順著線索出的海,皆是為的公事,陛下和都察院知道,也不會怪罪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