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精神皇後
地獄笑話:給乾隆看後宮如懿傳 作者:梗覅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白臉敦敦教誨:“您不懂,如懿是精神皇後,比真皇後還高一截呢。”
“精神皇後?”
白臉道:“要不是她姑母倒台了,雍正帝就不會強迫弘曆改變選擇,如此,青櫻為妻,富察為妾,但在弘曆與青櫻的心中,他當年就是把象征著嫡福晉的如意送給青櫻了,琅嬅與他們是同樣的想法,因此也忌憚青櫻,啊不是,如懿。”
白臉很高興,一直都是章總給他分析,沒想到現在也有他給章總分析局麵的時候。
可章總卻聽得更迷糊了:“還能這樣?”
“這是如懿傳的基本邏輯,要是您不能接受這個邏輯,這劇就沒法看了。”白臉說,“您最好早一點把自己從這個故事裏抽離出來,雖說弘曆是乾隆;青櫻、如懿是那拉氏;但他們畢竟是虛構角色,與曆史大不相同,您要早一點想開才好啊。”
把自己抽離出這個故事?章總覺得他很難做到。
要是這裏頭的人全都換個名字,也許他可以勉強說服自己,可是:弘曆是乾隆,但又不是乾隆?聽聽這什麽鬼話?
“罷了,反正朕已經認可高曦月並不是朕的高貴妃了。”他說,“那就從她開始吧。”高貴妃在移宮時那副做派大殺他的第一印象,因此,章總第一個祛魅對象就是她。
……
“皇上如今這麽看重她,若咱們不再防著點,以後哪還有咱們的立足之地啊?”
高曦月喊完,琅嬅的臉色有一刻異常的難看。
無論章總覺得高曦月的發言有多麽不可思議,這位皇後娘娘是真的把這句話給聽進去了。
忽然,背景裏多出一個太監。
他徑直走到琅嬅對麵,佝僂著腰傳達弘曆的命令:“皇後娘娘,皇上請您往養心殿敘話。”
鏡頭連琅嬅等三人的反應都懶得拍攝,下一個鏡頭就直接切到了養心殿,弘曆與琅嬅已相對而坐,說起話了。弘曆特意把琅嬅叫去,自然就是為了金玉妍所期盼的定位分一事了。
琅嬅才剛剛被金玉妍和高曦月輪流灌輸了“應提防如懿”理論,此刻神情不屬,滿腦子都是如何對付如懿。講話時,手離不開茶碗,語氣也慢吞吞的,總在心裏琢磨過才講出來:“按理說,曦月和如懿都是側福晉,但曦月的資曆淺一些,冊封位次也應該低一級。”
(章總深諳說話技巧:“按理說?那便有‘但是”囉?)
章總的推測一點不錯。
琅嬅話鋒一轉,就向弘曆拋過去一個難題:“可曦月如今已經是貴妃,那如懿就隻能封為皇貴妃了。”
說這話,自然是為了等人反駁。
弘曆放下書卷,果然迴答道:“這宮中從無初封就是皇貴妃的先例,那就都以貴妃的位分吧。”
(章總嘲諷道:“弘曆也並不是完全不在意如懿說的那些話嘛。”)
(白臉歪頭看著他:“什麽意思?”)
(章總:“你想想,若是第一集的弘曆,聽到這句話,還願不願意封如懿作皇貴妃?”)
(白臉略一思索,不由得道:“他都敢頂住鈕祜祿氏和雍正帝的壓力,堅持要娶青櫻了,為她破例也不算什麽。”)
(章總道:“可現在,皇後先提出封如懿為皇貴妃,拒絕的人卻成了弘曆。”)
(白臉歎息道:“他已經不再是那個為青櫻甘願赴湯蹈火的弘曆哥哥了。”)
(章總道:“變了的何止弘曆?青櫻又何嚐值得讓弘曆為她一再犧牲?她勸皇上為自己破例,放棄權力,向太後認輸,又乞求太後為她換了名字。從青櫻變成如懿的那一夜起,在弘曆心中,青櫻早就死去了,如懿,根本不值得他為之努力什麽。”)
琅嬅一直觀察著弘曆的表情,他近在咫尺,任何細微的情緒都不會被她漏過。
因此,她決定作更進一步的試探:“皇上,臣妾想著,如懿妹妹到底是剛出來,行事低調,忍耐一些,總沒壞處,且高斌為皇上督辦河工,功在社稷,相比之下,烏拉那拉氏一族實在無人可以為朝廷效力。不知是否可以先委屈如懿妹妹一些?”
弘曆陡然扭頭看她,皺著眉頭,卻與從前為了青櫻的位分發怒的情緒不同。
他隻是不解,而不是忿然。
“……給個妃位,或者嬪位。”琅嬅小意溫柔,射出鑽心一箭。
這無疑是有點冒險的試探,曾經的弘曆是個願意為了青櫻在她麵前表示對太後不滿的人。
現在,他還是嗎?
“等來日逢年節或是有了生養,再晉封也不遲。”
弘曆思索片刻,點了點頭:“這妃位也可。”
——他不是了。
琅嬅淡然地看著他。
(白臉佩服地說:“您說對了,弘曆對如懿已經再無特別之處。”)
不僅不再為她破例,連她的基本利益也願意替她讓出去。
章總深以為然,哪個皇帝還會再榮寵背叛自己兩次,不,三次的人呢?
青櫻去找太後,乞求她為自己重新取名,這就是第三次背叛。
她是自絕於皇帝。
弘曆不僅同意了略壓如懿,還另外提出了恩賞高氏的策略:“另外,高斌公忠為國,朕自然得嘉獎,賞貴妃還有高氏一族抬旗之榮,入本旗滿洲。”
抬旗!不僅賞你一個,更要賞你全家,與高曦月冊封貴妃同時下令,更能襯得高家榮寵無限。
這樣的榮耀,更能襯得朝中無人的烏拉那拉氏無比暗淡。
(章總對此隻覺得活該:“誰叫劇裏的烏拉那拉氏不願意好好培養家中男兒呢?既然依賴那對姑侄,也該將她們教養得聰明一點,最起碼,也得有對皇上的忠心。可一個烏拉那拉氏助弘時扶持異己,一個青櫻更是不戰而降的軟骨頭,也難怪會被這個高家給比下去。”)
琅嬅很為高曦月開心,忙說:“聖祖的生母孝康章皇後的佟氏一族就是大清開國以來第一個抬旗的,想必高斌一定會肝腦塗地為皇上效忠的。”
弘曆迴道:“這外賞大臣,內封嬪妃,本就息息相關。這如懿的位分是委屈了,宮室……就給她翊坤宮吧。”
“精神皇後?”
白臉道:“要不是她姑母倒台了,雍正帝就不會強迫弘曆改變選擇,如此,青櫻為妻,富察為妾,但在弘曆與青櫻的心中,他當年就是把象征著嫡福晉的如意送給青櫻了,琅嬅與他們是同樣的想法,因此也忌憚青櫻,啊不是,如懿。”
白臉很高興,一直都是章總給他分析,沒想到現在也有他給章總分析局麵的時候。
可章總卻聽得更迷糊了:“還能這樣?”
“這是如懿傳的基本邏輯,要是您不能接受這個邏輯,這劇就沒法看了。”白臉說,“您最好早一點把自己從這個故事裏抽離出來,雖說弘曆是乾隆;青櫻、如懿是那拉氏;但他們畢竟是虛構角色,與曆史大不相同,您要早一點想開才好啊。”
把自己抽離出這個故事?章總覺得他很難做到。
要是這裏頭的人全都換個名字,也許他可以勉強說服自己,可是:弘曆是乾隆,但又不是乾隆?聽聽這什麽鬼話?
“罷了,反正朕已經認可高曦月並不是朕的高貴妃了。”他說,“那就從她開始吧。”高貴妃在移宮時那副做派大殺他的第一印象,因此,章總第一個祛魅對象就是她。
……
“皇上如今這麽看重她,若咱們不再防著點,以後哪還有咱們的立足之地啊?”
高曦月喊完,琅嬅的臉色有一刻異常的難看。
無論章總覺得高曦月的發言有多麽不可思議,這位皇後娘娘是真的把這句話給聽進去了。
忽然,背景裏多出一個太監。
他徑直走到琅嬅對麵,佝僂著腰傳達弘曆的命令:“皇後娘娘,皇上請您往養心殿敘話。”
鏡頭連琅嬅等三人的反應都懶得拍攝,下一個鏡頭就直接切到了養心殿,弘曆與琅嬅已相對而坐,說起話了。弘曆特意把琅嬅叫去,自然就是為了金玉妍所期盼的定位分一事了。
琅嬅才剛剛被金玉妍和高曦月輪流灌輸了“應提防如懿”理論,此刻神情不屬,滿腦子都是如何對付如懿。講話時,手離不開茶碗,語氣也慢吞吞的,總在心裏琢磨過才講出來:“按理說,曦月和如懿都是側福晉,但曦月的資曆淺一些,冊封位次也應該低一級。”
(章總深諳說話技巧:“按理說?那便有‘但是”囉?)
章總的推測一點不錯。
琅嬅話鋒一轉,就向弘曆拋過去一個難題:“可曦月如今已經是貴妃,那如懿就隻能封為皇貴妃了。”
說這話,自然是為了等人反駁。
弘曆放下書卷,果然迴答道:“這宮中從無初封就是皇貴妃的先例,那就都以貴妃的位分吧。”
(章總嘲諷道:“弘曆也並不是完全不在意如懿說的那些話嘛。”)
(白臉歪頭看著他:“什麽意思?”)
(章總:“你想想,若是第一集的弘曆,聽到這句話,還願不願意封如懿作皇貴妃?”)
(白臉略一思索,不由得道:“他都敢頂住鈕祜祿氏和雍正帝的壓力,堅持要娶青櫻了,為她破例也不算什麽。”)
(章總道:“可現在,皇後先提出封如懿為皇貴妃,拒絕的人卻成了弘曆。”)
(白臉歎息道:“他已經不再是那個為青櫻甘願赴湯蹈火的弘曆哥哥了。”)
(章總道:“變了的何止弘曆?青櫻又何嚐值得讓弘曆為她一再犧牲?她勸皇上為自己破例,放棄權力,向太後認輸,又乞求太後為她換了名字。從青櫻變成如懿的那一夜起,在弘曆心中,青櫻早就死去了,如懿,根本不值得他為之努力什麽。”)
琅嬅一直觀察著弘曆的表情,他近在咫尺,任何細微的情緒都不會被她漏過。
因此,她決定作更進一步的試探:“皇上,臣妾想著,如懿妹妹到底是剛出來,行事低調,忍耐一些,總沒壞處,且高斌為皇上督辦河工,功在社稷,相比之下,烏拉那拉氏一族實在無人可以為朝廷效力。不知是否可以先委屈如懿妹妹一些?”
弘曆陡然扭頭看她,皺著眉頭,卻與從前為了青櫻的位分發怒的情緒不同。
他隻是不解,而不是忿然。
“……給個妃位,或者嬪位。”琅嬅小意溫柔,射出鑽心一箭。
這無疑是有點冒險的試探,曾經的弘曆是個願意為了青櫻在她麵前表示對太後不滿的人。
現在,他還是嗎?
“等來日逢年節或是有了生養,再晉封也不遲。”
弘曆思索片刻,點了點頭:“這妃位也可。”
——他不是了。
琅嬅淡然地看著他。
(白臉佩服地說:“您說對了,弘曆對如懿已經再無特別之處。”)
不僅不再為她破例,連她的基本利益也願意替她讓出去。
章總深以為然,哪個皇帝還會再榮寵背叛自己兩次,不,三次的人呢?
青櫻去找太後,乞求她為自己重新取名,這就是第三次背叛。
她是自絕於皇帝。
弘曆不僅同意了略壓如懿,還另外提出了恩賞高氏的策略:“另外,高斌公忠為國,朕自然得嘉獎,賞貴妃還有高氏一族抬旗之榮,入本旗滿洲。”
抬旗!不僅賞你一個,更要賞你全家,與高曦月冊封貴妃同時下令,更能襯得高家榮寵無限。
這樣的榮耀,更能襯得朝中無人的烏拉那拉氏無比暗淡。
(章總對此隻覺得活該:“誰叫劇裏的烏拉那拉氏不願意好好培養家中男兒呢?既然依賴那對姑侄,也該將她們教養得聰明一點,最起碼,也得有對皇上的忠心。可一個烏拉那拉氏助弘時扶持異己,一個青櫻更是不戰而降的軟骨頭,也難怪會被這個高家給比下去。”)
琅嬅很為高曦月開心,忙說:“聖祖的生母孝康章皇後的佟氏一族就是大清開國以來第一個抬旗的,想必高斌一定會肝腦塗地為皇上效忠的。”
弘曆迴道:“這外賞大臣,內封嬪妃,本就息息相關。這如懿的位分是委屈了,宮室……就給她翊坤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