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宮內,高球四處找尋高興的身影。但是他找遍了皇宮和外麵的私人宅子,都毫無蹤跡。
沒有辦法,他隻好自己頂著壓力去崇德殿聽從顯慶帝的聖旨去了。
他跪在台階上,他的前麵是範大、張相、還有載陽明三人。
過了好久,顯慶帝這才慵懶的走出來殿門。高球偷偷抬眼看去,顯慶帝此時很瘦,臉上幾乎是沒有肉。而且他雙眼無光,身體很虛。一身龍袍顯著很大,這足以看出來他很瘦。
高球也是好久沒有見過顯慶帝,他幾乎是認不出來。這些年,都是高興一人伺候,他們都被遠遠的支開了。
高球這時聽到了顯慶帝招唿自己,他趕緊爬著來到了顯慶帝腳前。
“高球,從即日起,你任司禮監總管太監。找兩個你信得過的太監,出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另外,朕今日下旨,從即日起,太子監國。你去宣讀聖旨去吧,召太子入住勤政殿。”
高球先是一愣,然後本能的磕頭謝恩。直到他離開了皇宮,他還覺得這一切都是夢一般。
高球想起來自己如同豬狗的日子,每天提心吊膽的。每次伺候高興,生怕他哪裏不高興,活剝了自己。如今,自己成為了太監頭,算是熬出來頭了。
所謂人走茶涼,高興不在,無人再去尋找高興去了。高球將太子迎接入了勤政殿,自己則是立即返迴司禮監開始整肅人事去了。
畢竟他高球是司禮監總管太監,那些跟自己不合的人,統統都要換掉。甚至,高球不惜殺人立威。
這次太子監國,丞相張相最為鬱悶。因為他不是太子太傅,而且跟太子爺關係不和睦。
同時,他實在是不理解為什麽顯慶帝會下達這樣的旨意。
皇宮大門外,張相還是選擇等候範大的出現。如今的內閣大學士範大,算是陛下最為倚仗的人。
範大慢慢悠悠的走出來皇宮,遠遠的就看到了張相。
他立即快步上前,抱拳道:“張丞相,你為何在此啊?”
張相迴禮道:“這不是等候範大學士,討教幾句。”
範大微微一笑,說道:“丞相謙虛了,但請開口,屬下定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張相故意清了清嗓子,問道:“陛下為何突然讓太子監國?”
“這個,我也不知道。雖然我是內閣大學士,但是我也是很久才見到陛下一麵。陛下身旁的太監,都不是司禮監的太監所管。他們都是代為傳遞聖旨,我執行即可。”
聽完範大的解釋,張相還是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此時皇宮內,顯慶帝的寢宮內。那顯慶帝,正在跪在地上,聽候訓斥。
太宗皇帝審閱了顯慶帝這二十多年來的朝廷廷議和朱批,氣憤不已。
“你個混賬,哪有坐龍椅像你這樣的?你看看,都是什麽烏煙瘴氣的東西。為君者,當以民為重,天下為重。你不實際去做,麵子上也要說得過去吧。你,可是氣煞朕了。”
顯慶帝立即下跪求饒,並且一口一個太宗爺喊著。最後,太宗皇帝用朱筆一勾,說道:“讓太子監國,朕看看他的執政能力。你就在這寢宮內,好好看看你這些年的朱筆聖旨。”
顯慶帝不敢說話,隻能拚命的磕頭求饒。
說完京城,再說李神通和楊彧二人。他們星夜兼程,終於趕到了豫州城內。
此時的豫州,各級官員早已經得知李神通繼任豫州刺史的位置。但是他們都是謝晃的親信,自然跟謝晃早就串通一氣。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辦法趕走李神通。
李神通讓楊彧提前來到豫州,宣讀朝廷的命令。但是豫州各級官員,無一人理會楊彧。
無奈,楊彧隻好獨自一人在城門口等候李神通入城。而李神通到了城門口,看到了獨自一人迎接自己的楊彧,他已經猜到了大概。
兩人並未直接進入刺史府,而是選擇一處鬧市裏麵的酒樓住下。
兩人坐畢,吩咐店家上來好就好肉。此時,楊彧不解感慨道:“謝晃的馭人之術果然厲害,豫州官員從上到下都是鐵板一塊。”
李神通聽罷,立即說道:“這樣的情況我是早就猜到了,其實這一路上,我在想解決辦法。我覺得想要改變這一切,最為重要的是人。”
楊彧立即說道:“人確實最為重要,但是我們該如何爭取到人呢?”
李神通想了想,問道:“你可否有計策?”
楊彧笑了笑,問道:“李大人,我這有上中下三策,不知道你是否願意采納?”
“哈哈,我就知道楊大人早就想好了對策。可以,你可以按照你的想法去解決這件事。”
“那麽大人,上中下三策,我們采取哪種計策呢?”
“你看著辦吧。”李神通說罷,開始喝起酒來。
第二日,楊彧拿著李神通的豫州刺史大印到了豫州刺史府。他先喚來了一群衙役,然後將豫州巡防營的眾官兵喊到了刺史府。
緊接著,他下達了一項明令:“豫州境內,允許大家互相檢舉揭發官員的任何罪。如果級別很小,可以由刺史大人親自裁決。如果官員級別很高,有刺史向陛下親自上書彈劾。凡是遭遇彈劾及告發官員,未經核實前,其官位職責皆由其下級官員充任。倘若確定罪責,有刺史大人上書彈劾,下級充任官員補缺。”
同時,為了造起來更大的聲勢。楊彧居然直接用刺史大印下發公文,傳檄鄉黨。
一時間,整個豫州沸騰。此時朝廷正忙於幽雲十六州平叛,再加上太子監國,壓根沒有任何人理會豫州之事。
很快,就有一半以上的官員慘遭彈劾。而那楊彧,早就準備好了彈劾文書,每日都向朝廷傳遞彈劾官員。同時,他積極提拔下級官員。隻要有人被參,他立即將被參之人官職給取掉,交於其下屬執行。
有的官員,數十年沒有升遷。一朝頂頭上司被參,他立即頂上。而他上司的上司再被參,他又再次頂上。
一時間,豫州官場幾乎瘋狂。而楊彧趁機拉攏一些有真才實幹之人,暗中培養,委以重任。
很快,豫州官場迎來了大洗牌。
沒有辦法,他隻好自己頂著壓力去崇德殿聽從顯慶帝的聖旨去了。
他跪在台階上,他的前麵是範大、張相、還有載陽明三人。
過了好久,顯慶帝這才慵懶的走出來殿門。高球偷偷抬眼看去,顯慶帝此時很瘦,臉上幾乎是沒有肉。而且他雙眼無光,身體很虛。一身龍袍顯著很大,這足以看出來他很瘦。
高球也是好久沒有見過顯慶帝,他幾乎是認不出來。這些年,都是高興一人伺候,他們都被遠遠的支開了。
高球這時聽到了顯慶帝招唿自己,他趕緊爬著來到了顯慶帝腳前。
“高球,從即日起,你任司禮監總管太監。找兩個你信得過的太監,出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另外,朕今日下旨,從即日起,太子監國。你去宣讀聖旨去吧,召太子入住勤政殿。”
高球先是一愣,然後本能的磕頭謝恩。直到他離開了皇宮,他還覺得這一切都是夢一般。
高球想起來自己如同豬狗的日子,每天提心吊膽的。每次伺候高興,生怕他哪裏不高興,活剝了自己。如今,自己成為了太監頭,算是熬出來頭了。
所謂人走茶涼,高興不在,無人再去尋找高興去了。高球將太子迎接入了勤政殿,自己則是立即返迴司禮監開始整肅人事去了。
畢竟他高球是司禮監總管太監,那些跟自己不合的人,統統都要換掉。甚至,高球不惜殺人立威。
這次太子監國,丞相張相最為鬱悶。因為他不是太子太傅,而且跟太子爺關係不和睦。
同時,他實在是不理解為什麽顯慶帝會下達這樣的旨意。
皇宮大門外,張相還是選擇等候範大的出現。如今的內閣大學士範大,算是陛下最為倚仗的人。
範大慢慢悠悠的走出來皇宮,遠遠的就看到了張相。
他立即快步上前,抱拳道:“張丞相,你為何在此啊?”
張相迴禮道:“這不是等候範大學士,討教幾句。”
範大微微一笑,說道:“丞相謙虛了,但請開口,屬下定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張相故意清了清嗓子,問道:“陛下為何突然讓太子監國?”
“這個,我也不知道。雖然我是內閣大學士,但是我也是很久才見到陛下一麵。陛下身旁的太監,都不是司禮監的太監所管。他們都是代為傳遞聖旨,我執行即可。”
聽完範大的解釋,張相還是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此時皇宮內,顯慶帝的寢宮內。那顯慶帝,正在跪在地上,聽候訓斥。
太宗皇帝審閱了顯慶帝這二十多年來的朝廷廷議和朱批,氣憤不已。
“你個混賬,哪有坐龍椅像你這樣的?你看看,都是什麽烏煙瘴氣的東西。為君者,當以民為重,天下為重。你不實際去做,麵子上也要說得過去吧。你,可是氣煞朕了。”
顯慶帝立即下跪求饒,並且一口一個太宗爺喊著。最後,太宗皇帝用朱筆一勾,說道:“讓太子監國,朕看看他的執政能力。你就在這寢宮內,好好看看你這些年的朱筆聖旨。”
顯慶帝不敢說話,隻能拚命的磕頭求饒。
說完京城,再說李神通和楊彧二人。他們星夜兼程,終於趕到了豫州城內。
此時的豫州,各級官員早已經得知李神通繼任豫州刺史的位置。但是他們都是謝晃的親信,自然跟謝晃早就串通一氣。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辦法趕走李神通。
李神通讓楊彧提前來到豫州,宣讀朝廷的命令。但是豫州各級官員,無一人理會楊彧。
無奈,楊彧隻好獨自一人在城門口等候李神通入城。而李神通到了城門口,看到了獨自一人迎接自己的楊彧,他已經猜到了大概。
兩人並未直接進入刺史府,而是選擇一處鬧市裏麵的酒樓住下。
兩人坐畢,吩咐店家上來好就好肉。此時,楊彧不解感慨道:“謝晃的馭人之術果然厲害,豫州官員從上到下都是鐵板一塊。”
李神通聽罷,立即說道:“這樣的情況我是早就猜到了,其實這一路上,我在想解決辦法。我覺得想要改變這一切,最為重要的是人。”
楊彧立即說道:“人確實最為重要,但是我們該如何爭取到人呢?”
李神通想了想,問道:“你可否有計策?”
楊彧笑了笑,問道:“李大人,我這有上中下三策,不知道你是否願意采納?”
“哈哈,我就知道楊大人早就想好了對策。可以,你可以按照你的想法去解決這件事。”
“那麽大人,上中下三策,我們采取哪種計策呢?”
“你看著辦吧。”李神通說罷,開始喝起酒來。
第二日,楊彧拿著李神通的豫州刺史大印到了豫州刺史府。他先喚來了一群衙役,然後將豫州巡防營的眾官兵喊到了刺史府。
緊接著,他下達了一項明令:“豫州境內,允許大家互相檢舉揭發官員的任何罪。如果級別很小,可以由刺史大人親自裁決。如果官員級別很高,有刺史向陛下親自上書彈劾。凡是遭遇彈劾及告發官員,未經核實前,其官位職責皆由其下級官員充任。倘若確定罪責,有刺史大人上書彈劾,下級充任官員補缺。”
同時,為了造起來更大的聲勢。楊彧居然直接用刺史大印下發公文,傳檄鄉黨。
一時間,整個豫州沸騰。此時朝廷正忙於幽雲十六州平叛,再加上太子監國,壓根沒有任何人理會豫州之事。
很快,就有一半以上的官員慘遭彈劾。而那楊彧,早就準備好了彈劾文書,每日都向朝廷傳遞彈劾官員。同時,他積極提拔下級官員。隻要有人被參,他立即將被參之人官職給取掉,交於其下屬執行。
有的官員,數十年沒有升遷。一朝頂頭上司被參,他立即頂上。而他上司的上司再被參,他又再次頂上。
一時間,豫州官場幾乎瘋狂。而楊彧趁機拉攏一些有真才實幹之人,暗中培養,委以重任。
很快,豫州官場迎來了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