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無奈的太子
從封地開始,到擁兵百萬雄霸天下 作者:南瓜種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權衡一番後,劉啟看向屠大,怒哼道。
“你啞巴了,一言不發,和談之事你怎麽看?”
“迴陛下,末將願請戰北伐!”
劉啟壓下升騰的怒氣,咬牙道。
“屠大,涼州反賊大軍殺來京城,你能守多久?”
“這……”
屠大看似智商有所欠缺,但行軍打仗是他的看家本事,權衡再三不敢做出承諾。
京城雖然城高牆厚糧草多,但霹靂軍加上秋屠夫丟掉的攻城器械同時狂轟濫炸,他也沒有把握守住京城。
劉啟看出屠大的猶豫不決,不由大怒道。
“你連守城都沒有把握,你憑什麽請戰北伐?京城還有不到三十萬騎兵,已經沒有了攻城器械,就算中元關,你都進不去。”
屠大挨罵後,耷拉著大腦袋,不再言語。
劉啟見也罵不出什麽結果,隻好看向還在地上跪著的海公公。
“小海子,起來吧,和談之事你怎麽看?”
“謝主子!”
海公公借著起身之際,用袖子擦了一把額頭冷汗,急忙道。
“主子,如我們拒絕談和,反賊必會打來京城,到時恐怕南詔與西域支援不急,東海守軍倒是可以盡快趕來,但如若東海防守空缺,球國必會趁機作亂。”
“涼州內亂大元查明後還會援助,但如果是殖民國間的相互征伐,大元很可能會袖手旁觀。”
劉啟讚賞的點點頭,海公公見狀急忙上前,扶著劉啟坐下,繼續分析道。
“主子,反賊談和無非是怕了我們,想偏安一隅,不如我們將計就計,借著談和穩住他們,一邊收斂軍隊打造器械,一邊賄賂特使,請求天國支援。”
“雙管齊下,即可除掉反賊,又可減免納貢,同時又能讓各大家族之間激起矛盾,相互消磨,可謂一舉三得。”
劉啟半眯著眼,捋了捋淩亂的胡須,輕聲道。
“好是好,但朕如果同意談和了,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豈不是讓各大家族笑掉大牙。”
海公公眼珠一轉,附耳悄聲道。
“主子,不如明日早朝再議?”
“嗯?”
劉啟見海公公低眉順眼,頓時明白過來,不由大笑道。
“哈哈,好,本該如此。”
……
次日早朝,尚書們昨日已知北伐兵敗,都在想著如何應付早朝的雷霆震怒,見海公公站在太和殿外,紛紛上前打探。
“海大人,不知聖上可有決斷。”
兵部尚書韋一浪在太子的示意下悄聲問道。
“陛下並未明示。”
海公公眼觀鼻鼻觀心,一副我什麽都不知道的樣子。
韋一浪撇了撇嘴,他是太子的人,別人不知道但他清楚,劉啟大事都是與幾位公公商議,就連大部分奏折都是交給他們批改,他不相信海公公不知此事。
隻是不明白平時巴結太子黨的海公公今日怎會如此冷漠。
想不明白韋一浪也懶得理海公公,他本就瞧不起這些閹人,太子因廠衛總是調查他,對這些閹人也是恨之入骨。
韋一浪走後,幾位尚書知道問不出什麽,也並未多言,低頭走向殿內。
當左思明要邁步進入太和殿時,海公公突然悄聲道。
“左尚書,以和為貴。”
左思明微微駐足,迴首對著海公公投去感激之色。
文官武將到齊後,劉啟臉色陰沉的坐上了龍椅,三拜九叩大禮完畢,劉啟沉聲道。
“北伐不利想必諸位愛卿已經知曉,朕就不多說了,反賊求和一事,諸位怎麽看。”
劉啟說完,海公公委婉的複述了一下劉十九的要求。
大臣們聽罷,一片嘩然。
“聯合外族造反不成,就想談和……”
“區區反賊,不配與我南風帝國談和……”
“談和,想得美……”
大臣們議論紛紛,全是反對意見,聽得劉啟眉頭緊皺,左思明瞬間領會,急忙走出隊列,高聲道。
“啟稟陛下,臣有事奏稟。”
隨著左思明的高唿,大臣們迴過神後知道這是在朝堂,都安靜了下來。
劉啟點頭,海公公高唿道。
“準奏!”
“稟陛下,燕王乃是您之親子,古人有言虎毒不食子,何況陛下還是仁慈君主,更不應主戰。”
“燕王年紀尚小,多受外人蠱惑,陛下大可不必介懷,談和後叫燕王迴京便是,這本是父子間的矛盾,無關其他。”
劉啟聽的甚是滿意,太子卻不高興了,談和後慶王就會放迴來,相比與劉十九,他更忌憚最會裝模作樣的慶王。
太子不好直接主戰,隻好給韋一浪使眼色。
“啟稟陛下,臣有奏!”
見劉啟點頭,韋一浪高聲道。
“陛下,燕王年紀雖小,但與罪責無關,他聯合外族造反之事,既欺君又忤逆,不可原諒,臣反對和談。”
工部尚書得到太子眼色也站了出來。“臣附議!”
禮部尚書左思明早知皇帝心思,也不顧一眾大臣反對,據理力爭道。
“韋大人,自古有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子不孝,父當教,難道你要讓陛下當一個不仁的君主嗎?”
“左思明,你少拿古人的話壓我,幾十萬大軍戰死沙場,這是國事,而非家事,臣認為定要誅殺反賊,如果造反得利,必會讓天下潛藏的宵小之輩起邪念。”
“臣附議!”
胡廣亮想了想沒什麽說的,再次拱手附議。
隨著幾位尚書大人爭辯,很快又演變成太子黨和慶王黨的爭權,看的劉啟火冒三丈。
“都閉嘴,翎兒,你如何看待此事。”
“父皇,兒臣認為,十九弟起兵謀反,多半是迫於無奈,並且三弟還在反賊手中,按理說父皇該認可和談,但是……”
“好,翎兒,你是太子,是未來的儲君,南風的江山朕早晚要交到你的手上,你能如此疼愛弟弟,寡人就放心了。”
“父皇……”
“此事太子主張和談,眾愛卿休要再鬧,就交給左尚書負責吧,退朝。”
“退朝!”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啟沒等眾人跪拜,迅速走向後殿,太子也沒來得及跪拜,便愣在了當場。
他本想既當婊子又立牌坊,可剛當上婊子,劉啟根本沒給他立牌坊的機會,直接將婊子的大帽子扣在了他的頭上。
眾人散盡,韋一浪不解的悄聲問道。“殿下,您不是主戰嗎?怎麽?”
劉翎一臉茫然,無奈道。
“我還沒鋪墊完呢,父皇就拍板了。”
見韋一浪不吭聲,劉翎氣憤的一甩袖子嘟囔道。
“本王還不如直說,非讓本王學你們的花花繞繞,這迴好,將本王自己繞進去了……”
“你啞巴了,一言不發,和談之事你怎麽看?”
“迴陛下,末將願請戰北伐!”
劉啟壓下升騰的怒氣,咬牙道。
“屠大,涼州反賊大軍殺來京城,你能守多久?”
“這……”
屠大看似智商有所欠缺,但行軍打仗是他的看家本事,權衡再三不敢做出承諾。
京城雖然城高牆厚糧草多,但霹靂軍加上秋屠夫丟掉的攻城器械同時狂轟濫炸,他也沒有把握守住京城。
劉啟看出屠大的猶豫不決,不由大怒道。
“你連守城都沒有把握,你憑什麽請戰北伐?京城還有不到三十萬騎兵,已經沒有了攻城器械,就算中元關,你都進不去。”
屠大挨罵後,耷拉著大腦袋,不再言語。
劉啟見也罵不出什麽結果,隻好看向還在地上跪著的海公公。
“小海子,起來吧,和談之事你怎麽看?”
“謝主子!”
海公公借著起身之際,用袖子擦了一把額頭冷汗,急忙道。
“主子,如我們拒絕談和,反賊必會打來京城,到時恐怕南詔與西域支援不急,東海守軍倒是可以盡快趕來,但如若東海防守空缺,球國必會趁機作亂。”
“涼州內亂大元查明後還會援助,但如果是殖民國間的相互征伐,大元很可能會袖手旁觀。”
劉啟讚賞的點點頭,海公公見狀急忙上前,扶著劉啟坐下,繼續分析道。
“主子,反賊談和無非是怕了我們,想偏安一隅,不如我們將計就計,借著談和穩住他們,一邊收斂軍隊打造器械,一邊賄賂特使,請求天國支援。”
“雙管齊下,即可除掉反賊,又可減免納貢,同時又能讓各大家族之間激起矛盾,相互消磨,可謂一舉三得。”
劉啟半眯著眼,捋了捋淩亂的胡須,輕聲道。
“好是好,但朕如果同意談和了,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豈不是讓各大家族笑掉大牙。”
海公公眼珠一轉,附耳悄聲道。
“主子,不如明日早朝再議?”
“嗯?”
劉啟見海公公低眉順眼,頓時明白過來,不由大笑道。
“哈哈,好,本該如此。”
……
次日早朝,尚書們昨日已知北伐兵敗,都在想著如何應付早朝的雷霆震怒,見海公公站在太和殿外,紛紛上前打探。
“海大人,不知聖上可有決斷。”
兵部尚書韋一浪在太子的示意下悄聲問道。
“陛下並未明示。”
海公公眼觀鼻鼻觀心,一副我什麽都不知道的樣子。
韋一浪撇了撇嘴,他是太子的人,別人不知道但他清楚,劉啟大事都是與幾位公公商議,就連大部分奏折都是交給他們批改,他不相信海公公不知此事。
隻是不明白平時巴結太子黨的海公公今日怎會如此冷漠。
想不明白韋一浪也懶得理海公公,他本就瞧不起這些閹人,太子因廠衛總是調查他,對這些閹人也是恨之入骨。
韋一浪走後,幾位尚書知道問不出什麽,也並未多言,低頭走向殿內。
當左思明要邁步進入太和殿時,海公公突然悄聲道。
“左尚書,以和為貴。”
左思明微微駐足,迴首對著海公公投去感激之色。
文官武將到齊後,劉啟臉色陰沉的坐上了龍椅,三拜九叩大禮完畢,劉啟沉聲道。
“北伐不利想必諸位愛卿已經知曉,朕就不多說了,反賊求和一事,諸位怎麽看。”
劉啟說完,海公公委婉的複述了一下劉十九的要求。
大臣們聽罷,一片嘩然。
“聯合外族造反不成,就想談和……”
“區區反賊,不配與我南風帝國談和……”
“談和,想得美……”
大臣們議論紛紛,全是反對意見,聽得劉啟眉頭緊皺,左思明瞬間領會,急忙走出隊列,高聲道。
“啟稟陛下,臣有事奏稟。”
隨著左思明的高唿,大臣們迴過神後知道這是在朝堂,都安靜了下來。
劉啟點頭,海公公高唿道。
“準奏!”
“稟陛下,燕王乃是您之親子,古人有言虎毒不食子,何況陛下還是仁慈君主,更不應主戰。”
“燕王年紀尚小,多受外人蠱惑,陛下大可不必介懷,談和後叫燕王迴京便是,這本是父子間的矛盾,無關其他。”
劉啟聽的甚是滿意,太子卻不高興了,談和後慶王就會放迴來,相比與劉十九,他更忌憚最會裝模作樣的慶王。
太子不好直接主戰,隻好給韋一浪使眼色。
“啟稟陛下,臣有奏!”
見劉啟點頭,韋一浪高聲道。
“陛下,燕王年紀雖小,但與罪責無關,他聯合外族造反之事,既欺君又忤逆,不可原諒,臣反對和談。”
工部尚書得到太子眼色也站了出來。“臣附議!”
禮部尚書左思明早知皇帝心思,也不顧一眾大臣反對,據理力爭道。
“韋大人,自古有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子不孝,父當教,難道你要讓陛下當一個不仁的君主嗎?”
“左思明,你少拿古人的話壓我,幾十萬大軍戰死沙場,這是國事,而非家事,臣認為定要誅殺反賊,如果造反得利,必會讓天下潛藏的宵小之輩起邪念。”
“臣附議!”
胡廣亮想了想沒什麽說的,再次拱手附議。
隨著幾位尚書大人爭辯,很快又演變成太子黨和慶王黨的爭權,看的劉啟火冒三丈。
“都閉嘴,翎兒,你如何看待此事。”
“父皇,兒臣認為,十九弟起兵謀反,多半是迫於無奈,並且三弟還在反賊手中,按理說父皇該認可和談,但是……”
“好,翎兒,你是太子,是未來的儲君,南風的江山朕早晚要交到你的手上,你能如此疼愛弟弟,寡人就放心了。”
“父皇……”
“此事太子主張和談,眾愛卿休要再鬧,就交給左尚書負責吧,退朝。”
“退朝!”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啟沒等眾人跪拜,迅速走向後殿,太子也沒來得及跪拜,便愣在了當場。
他本想既當婊子又立牌坊,可剛當上婊子,劉啟根本沒給他立牌坊的機會,直接將婊子的大帽子扣在了他的頭上。
眾人散盡,韋一浪不解的悄聲問道。“殿下,您不是主戰嗎?怎麽?”
劉翎一臉茫然,無奈道。
“我還沒鋪墊完呢,父皇就拍板了。”
見韋一浪不吭聲,劉翎氣憤的一甩袖子嘟囔道。
“本王還不如直說,非讓本王學你們的花花繞繞,這迴好,將本王自己繞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