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石當然恭維道:“厲害,你當然厲害。”
楊勇笑笑,仿佛對陳石的讚美很是受用。
而陳石也在心裏暗自想到,這不是跟我剛剛印證的能力很是相像嗎?
隨即就把自己能察覺到惡念的事情仔細告訴給了楊勇。
還以為是自己獨一號的能力,正有些沾沾自喜,隨即發現原來又不止自己一人有所其奇跡,頓時覺得多多少少有些泄氣,說道:“惡念,敵意,我怎麽感覺就是差不多的意思?”
陳石:“是差不多,但也可能會有什麽不同。”
楊勇沒好氣的迴道:“這不是廢話嘛?”
即使不用諦聽術,陳石也能感覺得到楊勇那不加掩飾的低落情緒,不過也不用勸慰,而是另外說道:“楊勇,這次我有意叫上你一起去見城隍,你知道是什麽意思嗎?”
見他說的鄭重,楊勇也老老實實迴答道:“我想的是一路可以保護你,畢竟你剛剛失去了法力,難道還有其他什麽原因嗎?”
雖然陳石沒有刻意考慮讓楊勇保護自己,他自己實際上也沒有認為自己會是需要保護的對象,畢竟在這個世界他已經下意識的以為並不會遇到什麽危險。
但也因為自己可能“刻意”的原因,於修行路上遇到“廢了武功”的現象,所以也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於修行路上的見解和體會,尤其是修為和實力的具體存在關係。
陳石也不吝嗇,自然而然的對楊勇說道:“你我道心不同,所以對境界修為與其應用也有不同的認知和見解。可能我修行有偏,所以暫時沒了法力,實際上我確實能感覺到,其實它並沒有消失,而是更像是被什麽封印了一樣。也許等我把某些事情想清楚了,封印也就自然會解除,法力也就能再次正常使用了。”
陳石沒有再下意識的認為自己是失去了法力,說明他打心裏就已經接受了自己的這個想法,這也很大程度的幫助到他能從所謂封印中解除出來。
好像有些偏離的話題,陳石又調轉話頭說道:“修為越高,其自己與環境、社會,甚至天地之間自然也就有各種更加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我們不僅要印證境界帶來的對自己的認知,更要印證這個層麵對我們周圍的認知,還有關係。
通俗一點來講,就是處在該境界之時就要有與之匹配的社會責任。”
怎麽還牽扯到社會責任了?雖然師父也說過同樣的話,但顯然楊勇隻是接受了於藥王穀宗門內的責任。
況且以他的道心來說,本身也就是他所需要追求的東西,又談何放下呢?
除非……
雖然陳石有些想到了某種可能,但已經有親身經曆的他,並沒有著急把想法說出來。因為即使他現在明明白白的把這件事告訴給他,不但起不到任何警示、提示的作用,甚至還會有可能讓他直接產生“見知障”,更難以從魔鏡中走出來。
楊勇倒沒有想得那麽複雜,他隻是覺得自己需要更厲害,然後才是需要境界上的提升,這本就是一件相輔相成的事情。
更確切的來說,有沒有高境界其實對他並不重要,當他在這一層境界裏提升到某種極限之時,自然就會突破某種桎梏,去尋找更適合他施展的平衡層次。
說到底,陳石發現,可能楊勇的這種行徑反而更加接近於“無為而治、自在逍遙。”
楊勇沒有接上陳石的話茬,而是忽然情緒有些低落的問道:“石頭……”
然而欲言又止。
陳石也並不想再剛才的話題上糾纏下去,他已經意識到,恐怕越是糾纏,執念就會越深,執念越深,對於自己能走出魔境也就越難。
見楊勇話到了嘴邊又咽了迴去,心裏大概也猜到了他想說什麽,但依然還是問道:“你想說什麽?”
本就不知道該不該繼續說下去的楊勇,最後還是咬了咬牙問道:“雖然我不清楚那白毫具體是什麽,但也大概能猜到那意味著什麽。石頭,你就不擔心石老爹會突然……離開我們嗎?”
雖然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直接聽到這話,陳石還是忍不住有些哀戚。
擔心?又怎麽不會擔心呢?
白毫的散失,就算已經有紅衣幫助彌補迴來,再加上石老爹迴程之時又有自然之力為之恢複,照理說不應該還有什麽隱患。
但實際上這種現象之出現在石老爹一人身上時,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容忽視的隱患。
既然自己並沒有拒絕觸及這個問題,陳石也就老老實實的迴答道:“自然是擔心的。不過,你也清楚以我們如今的實力來說,與其擔心實際也是徒勞。
石老爹靠近陰山才會有此現象,顯然這裏才會是其根本原因的存在。既然我們有此緣份上了這座山,就說明這裏會有我們該尋找的答案……”
話雖然沒有說完,但楊勇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心裏最後的一絲疑慮也就這樣消失了,很痛快的說道:“那麽,這也算是一條帶著我來的理由了?”
陳石轉憂為笑,十分平淡地道:“算,自然是算的。”
隻是陳石指的是興許能在此尋找出陰陽的理由,而楊勇覺得是要一起保護自己最為親近的人。
楊勇:“石頭,你說城隍會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陳石有些疑惑地側了側頭,反問道:“人?”
先前陳石還以為楊勇會明白的,但聽到他稱城隍為人的語氣時有些“平常”,平常到就像是真的在說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一樣。
楊勇愣了愣,問道:“有什麽問題?”
陳石:“你不知道即為城隍,他就注定是陰神之身嗎?”
楊勇:“陰神?”
隨即又有些瞪大眼睛說道:“你是說城隍可能是鬼族?”
陳石:“那倒不一定。陰神不一定是鬼族,鬼族裏也不全是陰神,也就是鬼。不過具體鬼族裏會有哪些族群,我也不是很清楚,但不隻有陰神是肯定的。”
楊勇:“你怎麽這麽確定?”
陳石:“石老爹告訴過我這些。他還告訴了我城隍的來曆和具體什麽。”
楊勇:“說說。”
於是,陳石又把小時候石老爹給他講的關於城隍的事情再講了一遍。
楊勇有些沒營養的問了一句,道:“那他一定很厲害吧?”
陳石又麵帶他那標誌性的微笑道:“那肯定是嘛,不然你以為為什麽石老爹要一力促成我成為他的……徒弟。”
隻是陳石沒有明說,石老爹當初是把自己拜祭給城隍爺的,至於最後是義子還是弟子,這得看城隍爺自己的意思。
楊勇:“那要是他隻收你,不收我怎麽辦?”
陳石:“不怎麽辦,既是求藝,又怎麽有先要求授藝者的規矩呢?先上去再說吧。”
兩人不再說話,隻一味的努力爬山。
雖正值當午時分,但那太陽所照的地方卻總是看不出一絲溫暖,就好似那很低的雲層裏盡是冰碴子一般。
好在山林裏的環境並沒有像花池城地下那樣的陰森鬼魅,但也還是增添了幾分陰冷,即使是楊勇也有些不自覺的緊了緊裹在身上的衣服。
終於來到那地圖中所標注的地方,也跟腦海裏的目的地重合。
這裏離山頂已經不遠,遙遙望去,都已經能見著山頂上的那一方巨石。隻是從這一麵還看不到另外三條上山的路。
腳下所在較為平坦,青石板路的旁邊有一處涼亭,四根柱子裏有三麵都建有懶人靠,可供行人暫且歇腳之用,仔細地看了其材質,竟然有幾分像是楠木。
再抬頭看去,亭頂也是清一色的榫卯結構,完完全全看不到一顆釘子或者拉爪,就現在這個時代在其他地方已經是很少見的了。
就是在城裏號稱唐代遺跡的的南龕山那邊,也已經大多被半水泥半鬆木的結構給代替了。
就上一次陳石跟石老爹去的時候,還聽石老爹可惜了好長一段時間。
亭內頂上橫梁還精刻了許多龍鳳浮雕,但其具體算是什麽樣式,陳石接觸的很少,自然也就隻能除了感歎其精妙之外,歸根結底也隻道出一句:“哇”。
雖是臨近正午,但南邊的天氣普遍都非常濕冷,再加上唿唿的北風,刮在臉上就跟刀割一般,自然這山上已經很少能見著有遊客了。
陳石告訴楊勇,等再過些時候下了雪,這裏反而不會像現在這般冷了,說不定會有人禁不住雪的誘惑,頂著寒風登上這山巔之中。
不過現在還是正事要緊。
倆人四下尋找了一遍,不說城隍,就是鬼影子都沒見著一個。
楊勇有些懷疑的問道:“這裏四下也就這點地兒,你是不是記錯了?”
陳石也一點兒城隍的蹤跡都沒有發現,也有些不敢肯定的一邊迴答,一邊從背包裏翻出地圖來。
“應該是這裏沒錯啊,這裏上山本就隻有一條路,而且從山下到這,也就這一處亭子……要不我們再往前走走?說不定什麽時候這裏多修了一座亭?”
楊勇雖然沒覺得陳石說的在理,但也沒有什麽更好的建議,隻能是再往前看看再說。
然而等他們轉遍整個山頭,就連下山的另外三條路都找著了,也還是沒發現任何有關城隍的蹤跡。
不過也並不是一無所獲。
在山頂巨石上,眼尖的楊勇率先發現了從另一條上山石板路距離快到山頂的地方,也有那麽一處小亭,有樹梢的遮擋,要不是冬天葉子幾乎都掉光了,楊勇也不會發現。
興許那才是目的地真正的所在。
於是倆人又順著方向去往另一個亭子,不過其結果顯然不盡人意。
陳石又猜測,既然這兩條路上都有一處相似的亭子,那麽另外兩條也可能有。
然而等他們都跑了一遍過後才發現,原來四座亭子的不遠處是有一條小道互通的,正好圍著山頂成一個環形道。
這不免讓楊勇一陣抱怨,為什麽最開始沒發現,而走了這麽多冤枉路。
“為什麽還是沒有什麽發現?”
楊勇笑笑,仿佛對陳石的讚美很是受用。
而陳石也在心裏暗自想到,這不是跟我剛剛印證的能力很是相像嗎?
隨即就把自己能察覺到惡念的事情仔細告訴給了楊勇。
還以為是自己獨一號的能力,正有些沾沾自喜,隨即發現原來又不止自己一人有所其奇跡,頓時覺得多多少少有些泄氣,說道:“惡念,敵意,我怎麽感覺就是差不多的意思?”
陳石:“是差不多,但也可能會有什麽不同。”
楊勇沒好氣的迴道:“這不是廢話嘛?”
即使不用諦聽術,陳石也能感覺得到楊勇那不加掩飾的低落情緒,不過也不用勸慰,而是另外說道:“楊勇,這次我有意叫上你一起去見城隍,你知道是什麽意思嗎?”
見他說的鄭重,楊勇也老老實實迴答道:“我想的是一路可以保護你,畢竟你剛剛失去了法力,難道還有其他什麽原因嗎?”
雖然陳石沒有刻意考慮讓楊勇保護自己,他自己實際上也沒有認為自己會是需要保護的對象,畢竟在這個世界他已經下意識的以為並不會遇到什麽危險。
但也因為自己可能“刻意”的原因,於修行路上遇到“廢了武功”的現象,所以也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於修行路上的見解和體會,尤其是修為和實力的具體存在關係。
陳石也不吝嗇,自然而然的對楊勇說道:“你我道心不同,所以對境界修為與其應用也有不同的認知和見解。可能我修行有偏,所以暫時沒了法力,實際上我確實能感覺到,其實它並沒有消失,而是更像是被什麽封印了一樣。也許等我把某些事情想清楚了,封印也就自然會解除,法力也就能再次正常使用了。”
陳石沒有再下意識的認為自己是失去了法力,說明他打心裏就已經接受了自己的這個想法,這也很大程度的幫助到他能從所謂封印中解除出來。
好像有些偏離的話題,陳石又調轉話頭說道:“修為越高,其自己與環境、社會,甚至天地之間自然也就有各種更加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我們不僅要印證境界帶來的對自己的認知,更要印證這個層麵對我們周圍的認知,還有關係。
通俗一點來講,就是處在該境界之時就要有與之匹配的社會責任。”
怎麽還牽扯到社會責任了?雖然師父也說過同樣的話,但顯然楊勇隻是接受了於藥王穀宗門內的責任。
況且以他的道心來說,本身也就是他所需要追求的東西,又談何放下呢?
除非……
雖然陳石有些想到了某種可能,但已經有親身經曆的他,並沒有著急把想法說出來。因為即使他現在明明白白的把這件事告訴給他,不但起不到任何警示、提示的作用,甚至還會有可能讓他直接產生“見知障”,更難以從魔鏡中走出來。
楊勇倒沒有想得那麽複雜,他隻是覺得自己需要更厲害,然後才是需要境界上的提升,這本就是一件相輔相成的事情。
更確切的來說,有沒有高境界其實對他並不重要,當他在這一層境界裏提升到某種極限之時,自然就會突破某種桎梏,去尋找更適合他施展的平衡層次。
說到底,陳石發現,可能楊勇的這種行徑反而更加接近於“無為而治、自在逍遙。”
楊勇沒有接上陳石的話茬,而是忽然情緒有些低落的問道:“石頭……”
然而欲言又止。
陳石也並不想再剛才的話題上糾纏下去,他已經意識到,恐怕越是糾纏,執念就會越深,執念越深,對於自己能走出魔境也就越難。
見楊勇話到了嘴邊又咽了迴去,心裏大概也猜到了他想說什麽,但依然還是問道:“你想說什麽?”
本就不知道該不該繼續說下去的楊勇,最後還是咬了咬牙問道:“雖然我不清楚那白毫具體是什麽,但也大概能猜到那意味著什麽。石頭,你就不擔心石老爹會突然……離開我們嗎?”
雖然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直接聽到這話,陳石還是忍不住有些哀戚。
擔心?又怎麽不會擔心呢?
白毫的散失,就算已經有紅衣幫助彌補迴來,再加上石老爹迴程之時又有自然之力為之恢複,照理說不應該還有什麽隱患。
但實際上這種現象之出現在石老爹一人身上時,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容忽視的隱患。
既然自己並沒有拒絕觸及這個問題,陳石也就老老實實的迴答道:“自然是擔心的。不過,你也清楚以我們如今的實力來說,與其擔心實際也是徒勞。
石老爹靠近陰山才會有此現象,顯然這裏才會是其根本原因的存在。既然我們有此緣份上了這座山,就說明這裏會有我們該尋找的答案……”
話雖然沒有說完,但楊勇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心裏最後的一絲疑慮也就這樣消失了,很痛快的說道:“那麽,這也算是一條帶著我來的理由了?”
陳石轉憂為笑,十分平淡地道:“算,自然是算的。”
隻是陳石指的是興許能在此尋找出陰陽的理由,而楊勇覺得是要一起保護自己最為親近的人。
楊勇:“石頭,你說城隍會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陳石有些疑惑地側了側頭,反問道:“人?”
先前陳石還以為楊勇會明白的,但聽到他稱城隍為人的語氣時有些“平常”,平常到就像是真的在說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一樣。
楊勇愣了愣,問道:“有什麽問題?”
陳石:“你不知道即為城隍,他就注定是陰神之身嗎?”
楊勇:“陰神?”
隨即又有些瞪大眼睛說道:“你是說城隍可能是鬼族?”
陳石:“那倒不一定。陰神不一定是鬼族,鬼族裏也不全是陰神,也就是鬼。不過具體鬼族裏會有哪些族群,我也不是很清楚,但不隻有陰神是肯定的。”
楊勇:“你怎麽這麽確定?”
陳石:“石老爹告訴過我這些。他還告訴了我城隍的來曆和具體什麽。”
楊勇:“說說。”
於是,陳石又把小時候石老爹給他講的關於城隍的事情再講了一遍。
楊勇有些沒營養的問了一句,道:“那他一定很厲害吧?”
陳石又麵帶他那標誌性的微笑道:“那肯定是嘛,不然你以為為什麽石老爹要一力促成我成為他的……徒弟。”
隻是陳石沒有明說,石老爹當初是把自己拜祭給城隍爺的,至於最後是義子還是弟子,這得看城隍爺自己的意思。
楊勇:“那要是他隻收你,不收我怎麽辦?”
陳石:“不怎麽辦,既是求藝,又怎麽有先要求授藝者的規矩呢?先上去再說吧。”
兩人不再說話,隻一味的努力爬山。
雖正值當午時分,但那太陽所照的地方卻總是看不出一絲溫暖,就好似那很低的雲層裏盡是冰碴子一般。
好在山林裏的環境並沒有像花池城地下那樣的陰森鬼魅,但也還是增添了幾分陰冷,即使是楊勇也有些不自覺的緊了緊裹在身上的衣服。
終於來到那地圖中所標注的地方,也跟腦海裏的目的地重合。
這裏離山頂已經不遠,遙遙望去,都已經能見著山頂上的那一方巨石。隻是從這一麵還看不到另外三條上山的路。
腳下所在較為平坦,青石板路的旁邊有一處涼亭,四根柱子裏有三麵都建有懶人靠,可供行人暫且歇腳之用,仔細地看了其材質,竟然有幾分像是楠木。
再抬頭看去,亭頂也是清一色的榫卯結構,完完全全看不到一顆釘子或者拉爪,就現在這個時代在其他地方已經是很少見的了。
就是在城裏號稱唐代遺跡的的南龕山那邊,也已經大多被半水泥半鬆木的結構給代替了。
就上一次陳石跟石老爹去的時候,還聽石老爹可惜了好長一段時間。
亭內頂上橫梁還精刻了許多龍鳳浮雕,但其具體算是什麽樣式,陳石接觸的很少,自然也就隻能除了感歎其精妙之外,歸根結底也隻道出一句:“哇”。
雖是臨近正午,但南邊的天氣普遍都非常濕冷,再加上唿唿的北風,刮在臉上就跟刀割一般,自然這山上已經很少能見著有遊客了。
陳石告訴楊勇,等再過些時候下了雪,這裏反而不會像現在這般冷了,說不定會有人禁不住雪的誘惑,頂著寒風登上這山巔之中。
不過現在還是正事要緊。
倆人四下尋找了一遍,不說城隍,就是鬼影子都沒見著一個。
楊勇有些懷疑的問道:“這裏四下也就這點地兒,你是不是記錯了?”
陳石也一點兒城隍的蹤跡都沒有發現,也有些不敢肯定的一邊迴答,一邊從背包裏翻出地圖來。
“應該是這裏沒錯啊,這裏上山本就隻有一條路,而且從山下到這,也就這一處亭子……要不我們再往前走走?說不定什麽時候這裏多修了一座亭?”
楊勇雖然沒覺得陳石說的在理,但也沒有什麽更好的建議,隻能是再往前看看再說。
然而等他們轉遍整個山頭,就連下山的另外三條路都找著了,也還是沒發現任何有關城隍的蹤跡。
不過也並不是一無所獲。
在山頂巨石上,眼尖的楊勇率先發現了從另一條上山石板路距離快到山頂的地方,也有那麽一處小亭,有樹梢的遮擋,要不是冬天葉子幾乎都掉光了,楊勇也不會發現。
興許那才是目的地真正的所在。
於是倆人又順著方向去往另一個亭子,不過其結果顯然不盡人意。
陳石又猜測,既然這兩條路上都有一處相似的亭子,那麽另外兩條也可能有。
然而等他們都跑了一遍過後才發現,原來四座亭子的不遠處是有一條小道互通的,正好圍著山頂成一個環形道。
這不免讓楊勇一陣抱怨,為什麽最開始沒發現,而走了這麽多冤枉路。
“為什麽還是沒有什麽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