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火朝天的建設下,很快一座四四方方的房屋便有了雛形。
整間小屋由木頭搭製而成,左右兩側和中部各放置兩根交叉而成的巨大圓木,用來支撐。
上方放置了一根長且細的橫木,用來充當頂部,棚子的左右兩側被寬大的葉子所覆蓋,遮擋的密不透風。
看起來,就像是一座被拉寬拉長的矮胖型傘狀帳篷。
木材並不規整,相應的,用木材搭建而成的建築也顯得粗糙原始了許多。
然而,瑕不掩瑜,這座相對原始的帳篷也有屬於它的優點。
第一,這是他親手搭建的,也是他第一次著手建造屬於自己的庇護所,這對他來說意義非常,哪怕它再簡陋,再粗糙,再原始,在李玄的眼中,也鍍上了一層迷人的光澤,這意味著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歸宿。
再者,這座粗略搭建而成的庇護所空間,要比想象中的要大,也要比想象中的要更加結實。
無論木材本身是否經過打磨,它本身的寬度,賦予了這座建築新的意義,壯一點的,總是會耐用些,經得起風霜。
一座又一座深深的地基,也讓這座小小的建築紮根於地下,變得更加結實。
在帳篷的一側不遠處,是由高大立柱搭建起來的棚窩雛形,這是平時做飯的地方,在這裏,李玄會處理一些狩獵來的獵物。
一些其他的大件雜物也堆積於此,這裏有些時候更像一個很久堆積不用的雜貨鋪,但不得不說,這樣,帳篷裏會寬敞許多。
打開帳篷
帳篷的地麵呈灰黑色,這是經過一次焚燒的證明。
在搭建之前,這片地區就已經經曆過一次焚燒,一把大火點燃了一切,將這片區域清理的幹幹淨淨。
蛇蟲鼠蟻之類的小生物早已經跑的無影無蹤,幹草雜草之類亂七八糟生長的植物也被清理殆盡。
潮濕的地麵也被熏的硬硬當當。
雖然有些焦,但卻更加的安全。
帳篷內部被分成了兩個區域。
入口側,是彎彎他們的居住區,更裏麵是李玄居住的位置。
彎彎他們居住的地方,是一大塊兒平整的空地,上麵密密麻麻的撒著一遝枯黃的草絲,來保證居住的柔軟性和舒適性。
在這些枯草的上方,有著大塊兒大塊兒的未知動物的骨骼,這是彎彎用來磨牙的工具。
是從平時的獵物之中挑選而來。
至於效果嘛,隻能說骨頭的味道嘎嘣脆。
滿地的白色碎屑就是證明。
相比於它的牙齒,這些骨骼不夠堅硬,經不住打磨,幾次之後就碎的幹幹淨淨,在打磨之後,這些碎裂的骨片就會成為彎彎的小零食。
順著入口往更裏側走去,經曆了一小段空蕩蕩的黑色地麵之後,就到了帳篷的另一邊,這一邊就是李玄的地盤了。
占據視野最中央的,是一個用藤木編織而成的擔架床。
在床鋪的兩側,是大約有半米高的石牆,這兩垛用石頭壘起的矮牆,正正好好將整個床鋪支撐起來,讓它離開地麵。
這樣的床鋪,或許並不是很舒服,但對於現在的他來說,也足夠用了。
藤木床上麵空空蕩蕩,沒有任何的生活用具,事實上,李玄也不準備添加什麽新的東西,也沒什麽東西可抱。
難不成要他也抱著個頭蓋圖睡覺嗎?
那樣確實很有特色,就是半夜醒來,冷不丁看到一個頭骨,有些瘮人。
床上也沒有床墊,在這樣的床上,選擇什麽樣的床墊,在剛開始可是個大難題,著實為難了他許久。
枯葉做成的床墊,擁有足夠的舒適度,但卻難以保存,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碎成細細的渣子,這些渣子粘到皮膚和頭發上,難以洗淨。
而且,時不時的還會有小蟲子搬家到這裏來,實在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枯草一類的床墊也是同理。
原始地區有原始地區的特色,所有的一切都任取任用,十分方便。
但想要將這些真真正正的利用起來,還需要開動自己的腦袋,做一些全新的加工。
“或許,可以用皮革縫製一個全新的,然後在裏麵加上一些柔軟的填充物”,李玄這樣想道。
縫製一個床墊確實是個不錯的主意,堅硬的皮革可以很好的將這些柔軟蓬鬆的小家夥束縛起來,讓它們既富有韌性,又兼具柔軟和舒適度。
在荒野之上,這樣的床墊已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床的旁邊,是一個小小的通風窗口,在搭建帳篷的時候,李玄在這裏留下了一個小小的位置。
窗口呈倒三角形狀,透過窗口可以清晰的觀察到下方森林的全貌,可以隨時隨地欣賞到野生的森林。
如果忽略外麵的裝飾的話,這裏與一個物美價廉的林景房沒什麽兩樣。
咱這小屋子,不比那些差!
在窗口的上方有一個小小的卡扣,那是用來固定窗簾的工具。
在不用的時候,隻需要往上一掛,整個窗戶便被遮掩的密不透風。
在藤床的另一側,靠近整個帳篷中部的位置,是另一個門戶。
那是這座山間小屋的正門,一正一側,兩者互相輔助,十分的方便。
這座庇護所的建成,意味著他真真切切的在這片土地上紮根,有了初步生存下來的權利。
早上,李玄迎著晨光步入森林,補充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順帶著積攢些熟練度。
晚上,帶著一些獵物高高興興的迴到家,做頓美味的晚餐。
在這樣堪稱兩點一線的生活下,很快,他就對這片森林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嚴格的說,這座森林不能單單的以東西南北方向來草率的劃分,用不同的地貌環境來劃分或許會更加合適一點。
森林一共三塊地盤。
靠近他這一側的森林,稍遠一些的沼澤地,距離李玄最遠的草原。
這三塊構成了這座山穀內所有的地貌環境。
森林中以變異的昆蟲和動物為主,變異植物為輔,至於其他的,也有些零零散散的。
那些是一些受不了生存壓力而搬遷到這裏的其他居民。
在這片區域中,他也找到了之前的蜂群。
不過第二次見麵,這些彩蜂就顯得友好了許多。
表現的就跟沒見過一樣。
這些特殊的蜂群,在穩定的時候,表現出了驚人的友好性。
在這種固定的節奏中,很快,李玄就迎來了兩個小家夥的晉升期。
晉升是個唯心的活計,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李玄的參與。
用心且精細的照料是控製晉升的開關。
這其中,最重要的並不是精細的照料,而是投入感情,也就是心的參與。
李玄曾經嚐試過,若是無心,哪怕是再精細,也無法開啟進化,這其中仿佛涉及到另一些玄而又玄的東西。
似乎是精神,又似乎是情感。
這也是每一次進化之後,李玄都可以得到自己夥伴認可的原因,因為它們在這一過程中感受到主人豐富的情感,它們享受著這種被照顧的感覺,並甘之若飴。
甚至,在這種同頻交流中,時間久了,連它們的精神也會被李玄感染,帶著絲絲人味兒。
整間小屋由木頭搭製而成,左右兩側和中部各放置兩根交叉而成的巨大圓木,用來支撐。
上方放置了一根長且細的橫木,用來充當頂部,棚子的左右兩側被寬大的葉子所覆蓋,遮擋的密不透風。
看起來,就像是一座被拉寬拉長的矮胖型傘狀帳篷。
木材並不規整,相應的,用木材搭建而成的建築也顯得粗糙原始了許多。
然而,瑕不掩瑜,這座相對原始的帳篷也有屬於它的優點。
第一,這是他親手搭建的,也是他第一次著手建造屬於自己的庇護所,這對他來說意義非常,哪怕它再簡陋,再粗糙,再原始,在李玄的眼中,也鍍上了一層迷人的光澤,這意味著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歸宿。
再者,這座粗略搭建而成的庇護所空間,要比想象中的要大,也要比想象中的要更加結實。
無論木材本身是否經過打磨,它本身的寬度,賦予了這座建築新的意義,壯一點的,總是會耐用些,經得起風霜。
一座又一座深深的地基,也讓這座小小的建築紮根於地下,變得更加結實。
在帳篷的一側不遠處,是由高大立柱搭建起來的棚窩雛形,這是平時做飯的地方,在這裏,李玄會處理一些狩獵來的獵物。
一些其他的大件雜物也堆積於此,這裏有些時候更像一個很久堆積不用的雜貨鋪,但不得不說,這樣,帳篷裏會寬敞許多。
打開帳篷
帳篷的地麵呈灰黑色,這是經過一次焚燒的證明。
在搭建之前,這片地區就已經經曆過一次焚燒,一把大火點燃了一切,將這片區域清理的幹幹淨淨。
蛇蟲鼠蟻之類的小生物早已經跑的無影無蹤,幹草雜草之類亂七八糟生長的植物也被清理殆盡。
潮濕的地麵也被熏的硬硬當當。
雖然有些焦,但卻更加的安全。
帳篷內部被分成了兩個區域。
入口側,是彎彎他們的居住區,更裏麵是李玄居住的位置。
彎彎他們居住的地方,是一大塊兒平整的空地,上麵密密麻麻的撒著一遝枯黃的草絲,來保證居住的柔軟性和舒適性。
在這些枯草的上方,有著大塊兒大塊兒的未知動物的骨骼,這是彎彎用來磨牙的工具。
是從平時的獵物之中挑選而來。
至於效果嘛,隻能說骨頭的味道嘎嘣脆。
滿地的白色碎屑就是證明。
相比於它的牙齒,這些骨骼不夠堅硬,經不住打磨,幾次之後就碎的幹幹淨淨,在打磨之後,這些碎裂的骨片就會成為彎彎的小零食。
順著入口往更裏側走去,經曆了一小段空蕩蕩的黑色地麵之後,就到了帳篷的另一邊,這一邊就是李玄的地盤了。
占據視野最中央的,是一個用藤木編織而成的擔架床。
在床鋪的兩側,是大約有半米高的石牆,這兩垛用石頭壘起的矮牆,正正好好將整個床鋪支撐起來,讓它離開地麵。
這樣的床鋪,或許並不是很舒服,但對於現在的他來說,也足夠用了。
藤木床上麵空空蕩蕩,沒有任何的生活用具,事實上,李玄也不準備添加什麽新的東西,也沒什麽東西可抱。
難不成要他也抱著個頭蓋圖睡覺嗎?
那樣確實很有特色,就是半夜醒來,冷不丁看到一個頭骨,有些瘮人。
床上也沒有床墊,在這樣的床上,選擇什麽樣的床墊,在剛開始可是個大難題,著實為難了他許久。
枯葉做成的床墊,擁有足夠的舒適度,但卻難以保存,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碎成細細的渣子,這些渣子粘到皮膚和頭發上,難以洗淨。
而且,時不時的還會有小蟲子搬家到這裏來,實在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枯草一類的床墊也是同理。
原始地區有原始地區的特色,所有的一切都任取任用,十分方便。
但想要將這些真真正正的利用起來,還需要開動自己的腦袋,做一些全新的加工。
“或許,可以用皮革縫製一個全新的,然後在裏麵加上一些柔軟的填充物”,李玄這樣想道。
縫製一個床墊確實是個不錯的主意,堅硬的皮革可以很好的將這些柔軟蓬鬆的小家夥束縛起來,讓它們既富有韌性,又兼具柔軟和舒適度。
在荒野之上,這樣的床墊已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床的旁邊,是一個小小的通風窗口,在搭建帳篷的時候,李玄在這裏留下了一個小小的位置。
窗口呈倒三角形狀,透過窗口可以清晰的觀察到下方森林的全貌,可以隨時隨地欣賞到野生的森林。
如果忽略外麵的裝飾的話,這裏與一個物美價廉的林景房沒什麽兩樣。
咱這小屋子,不比那些差!
在窗口的上方有一個小小的卡扣,那是用來固定窗簾的工具。
在不用的時候,隻需要往上一掛,整個窗戶便被遮掩的密不透風。
在藤床的另一側,靠近整個帳篷中部的位置,是另一個門戶。
那是這座山間小屋的正門,一正一側,兩者互相輔助,十分的方便。
這座庇護所的建成,意味著他真真切切的在這片土地上紮根,有了初步生存下來的權利。
早上,李玄迎著晨光步入森林,補充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順帶著積攢些熟練度。
晚上,帶著一些獵物高高興興的迴到家,做頓美味的晚餐。
在這樣堪稱兩點一線的生活下,很快,他就對這片森林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嚴格的說,這座森林不能單單的以東西南北方向來草率的劃分,用不同的地貌環境來劃分或許會更加合適一點。
森林一共三塊地盤。
靠近他這一側的森林,稍遠一些的沼澤地,距離李玄最遠的草原。
這三塊構成了這座山穀內所有的地貌環境。
森林中以變異的昆蟲和動物為主,變異植物為輔,至於其他的,也有些零零散散的。
那些是一些受不了生存壓力而搬遷到這裏的其他居民。
在這片區域中,他也找到了之前的蜂群。
不過第二次見麵,這些彩蜂就顯得友好了許多。
表現的就跟沒見過一樣。
這些特殊的蜂群,在穩定的時候,表現出了驚人的友好性。
在這種固定的節奏中,很快,李玄就迎來了兩個小家夥的晉升期。
晉升是個唯心的活計,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李玄的參與。
用心且精細的照料是控製晉升的開關。
這其中,最重要的並不是精細的照料,而是投入感情,也就是心的參與。
李玄曾經嚐試過,若是無心,哪怕是再精細,也無法開啟進化,這其中仿佛涉及到另一些玄而又玄的東西。
似乎是精神,又似乎是情感。
這也是每一次進化之後,李玄都可以得到自己夥伴認可的原因,因為它們在這一過程中感受到主人豐富的情感,它們享受著這種被照顧的感覺,並甘之若飴。
甚至,在這種同頻交流中,時間久了,連它們的精神也會被李玄感染,帶著絲絲人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