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遵卻道::“然而更大的可能是,賊人會趁亂竄入人煙稠密的南城,隱匿到某個裏坊之內,那樣不是更易於躲過官府追查嗎?”
盡管他說得不無道理,可莫小豐心裏早已認定了高季式就是這起劫案的幕後主使,並不認為賊人會舍近求遠,向南逃匿,他一麵仔細觀察著周邊的環境,一麵假想著賊人逃向戚裏的路線。驀地,他看到,就在這條街巷北側戚裏的坊牆之內,依稀透出些微弱的燈光來,腦海之中頓時浮現出了一副畫麵:打劫囚車的賊人犯案行兇之後,趁押解軍士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囚車及街巷南側的空當,迅速自押解隊伍的後方橫穿街巷,翻越戚裏的坊牆,混入了“笑春風”的食客當中。
他甚至還想到,這夥賊人極有可能是跟隨高季式來戚裏司馬府赴宴的軍士,在裏外南巷作案行兇之後,連衣甲都無須更換,作案的弓箭也不用隱藏,就可以迅速地躲入“笑春風”,在那裏一直吃喝到傍晚,再跟隨高季式一同順理成章地返迴三台軍營。
“太原公已親自查看過兩處案發地點,想必對兩起事件的案發經過有了大致了解,接下來,就請隨下官一同去審問相關人證吧。”楊遵見莫小豐兩眼直勾勾地望著戚裏坊牆內出神,嘴角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上前提醒他道。
出乎莫小豐意料的是,楊遵選擇的審案地點既不在府縣衙署之中,也不在戒備森嚴的軍營,而是在一座佛寺內。
距劫案事發地點僅有一箭之地的“敕修定國寺”就座落於廣陽門北側的廣陽大街之上,從粉刷一新的山門和院牆可以推測出,這座佛寺應是才經過重建或者整修。
“‘定國寺原名韓陵山寺,在南城的七帝寺建成前,這裏原是天子日常禮佛的寺院。”趁著請看守寺門的小沙門入寺通稟的空當,楊遵引莫小豐走到豎立在山門東側的一塊石碑前,吩咐隨從軍士高舉火把照著亮,請莫小豐細讀石碑上麵鐫刻的碑文。
莫小豐前傾著身體湊近石碑,硬著頭皮,大瞪著一雙眼睛看了一會兒,隻大致看出碑文所記內容似乎是一場戰事的經過,卻想不明白這塊記述戰事經過的石碑為何要立在佛寺門外。
“八年前的韓陵一戰中,正是仰仗高氏兄弟率五千精騎自冀州千裏馳援,丞相最終才得以反敗為勝,一戰擊潰爾朱氏叛軍,掌握朝綱。這篇碑文便是韓陵之戰後,丞相特命洛陽溫子升擬製,勒石專為高氏兄弟記功的。”楊遵在旁解說道。
“爾朱氏叛軍?那麽方才派人來提醒任胃加強對北宮戒備的那位樂朱將軍又是誰呢?“莫小豐心中掠過一絲疑惑,同時也泛起一陣不快:今晚雖是他主動要求隨楊遵一同巡城的,可這一路之上楊遵的種種舉動如同霧裏看花,時常會使他忽爾有所醒悟,忽爾又如墜迷霧之中,總有種被楊遵這個下屬牽著鼻子走的感覺。
“高氏兄弟以往雖有大功於丞......父親,但我認為,也並不能抵消他今日犯下的罪錯。”心裏這麽想著,莫小豐冷冰冰地冒出了一句。
“打劫囚車,行剌高夫人一案下官相信,大將軍已經派人在追查了。需先向太原公稟明的是,下官今夜到此,專為查問孫常侍墜亡一案,如若......”
楊遵話未說完,就聽山門內有人口誦佛號道:“阿彌陀佛,楊司馬,您使的好大一個障眼法,今日可坑壞了貧僧。”
楊遵轉頭望見從山門內並肩走出一僧一尼,即止了話,一麵招唿莫小豐迎上前去,一麵哈哈笑著糾正那和尚道:“楊某原是送一福報與禪師,怎麽能說是坑害呢?”
“楊施主既說是送福報與貧僧,一報還一報,貧僧也正有一樁福報要還送與施主哪。”那和尚嗬嗬笑著迴敬道。
“先甭說還福報的事了,太原公和楊某帶著這些兄弟們巡了大半座都城,尚不曾吃過晚食,禪師能否舍些齋飯出來,讓咱們喂飽了肚子啊?”楊遵似是與那和尚甚是熟稔,半開玩笑地拱手問道。
和尚故作為難的神情,眼望莫小豐,搖搖頭說道:”哎呀,天到這般時辰,齋室內恐怕隻有些殘羹剩飯了,布施些給楊施主自無不可,若是款待貴人,唯恐太過失禮呀。”
莫小豐心知和尚是有意打趣楊遵,遂含笑擺手客氣道:“不妨事的,今晚到此,已是多有叨擾了。”
“太原公,這位是定國寺住持僧賢禪師,這位是寶林尼寺住持靜林師太。僧賢禪師與某乃是相交多年的故人,言語如有唐突之處,還望太原公莫怪。”楊遵玩笑罷,斂容向莫小豐引見道。
僧賢和靜林看年紀都在四十歲上下,不同的是,身材高大的僧賢穿著一件玄色僧袍,而身形瘦小的靜林師太則是一襲白衣,二人衝莫小豐合掌相見已畢,僧賢遂吩咐寺內執事僧將陳山提等一幹隨從引往齋堂用飯,獨將莫小豐和楊遵兩人請入了大雄寶殿後的方丈淨室分賓主落座待茶。
莫小豐一落座便向僧賢問道:\"不知大師方才所說障眼法是怎麽迴事啊?\"
僧賢目視楊遵,見他微微點頭示意,方合掌答道:\"今日靜林師妹寺中出了點意外,此事貴人大概也已知曉。楊施主或許是不欲泄露死者的身份,便命人向外傳言是貧僧施法,一舉震斃了醉闖尼寺的無常。哪知如此一來,卻給貧僧招惹來了許多麻煩。不但本寺的僧眾聞訊後紛紛來求貧僧傳授鎮妖法術,而且還驚動了七帝寺的法上大統,專門派了律僧來向貧僧詢問事由。出家人不打誆語,楊施主,今日貧僧為你可算是違犯了佛門戒律。阿彌陀佛。”
看來為了避免孫遷裸闖尼寺墜亡的消息外泄,楊遵的確是煞費苦心,居然想出了這麽個轉移視線的法子!莫小豐暗自詫異著,轉頭問楊遵道:\"楊先生,無常又是怎麽一迴事?\"
恰在這時,有寺內的小沙門為他二人端來了飯菜:每人一碗芫荽豆腐湯,二塊熱氣騰騰的蒸麵餅,一小碟醬蘿卜
\"齋食粗陋,貴人請將就用些,也可擋一擋饑寒。\"僧賢一邊客氣地請莫小豐進食,一邊接過話茬,代楊遵答道,\"其實,鄴都近來有無常現身的傳聞依貧僧看來,未必是真,或者是有人碰巧遇到了身份不明的夜行白衣人,又或者是城內百姓為嚇唬家中小兒,有意杜撰出的無稽之談。今日可倒好,被官府的差役四處一宣揚,貧僧好像真成了伏妖降魔之人了。楊施主,貧僧隻問你一句:倘若今日之後,再有無常現身之事,你要貧僧何以自處呢?\"
盡管他說得不無道理,可莫小豐心裏早已認定了高季式就是這起劫案的幕後主使,並不認為賊人會舍近求遠,向南逃匿,他一麵仔細觀察著周邊的環境,一麵假想著賊人逃向戚裏的路線。驀地,他看到,就在這條街巷北側戚裏的坊牆之內,依稀透出些微弱的燈光來,腦海之中頓時浮現出了一副畫麵:打劫囚車的賊人犯案行兇之後,趁押解軍士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囚車及街巷南側的空當,迅速自押解隊伍的後方橫穿街巷,翻越戚裏的坊牆,混入了“笑春風”的食客當中。
他甚至還想到,這夥賊人極有可能是跟隨高季式來戚裏司馬府赴宴的軍士,在裏外南巷作案行兇之後,連衣甲都無須更換,作案的弓箭也不用隱藏,就可以迅速地躲入“笑春風”,在那裏一直吃喝到傍晚,再跟隨高季式一同順理成章地返迴三台軍營。
“太原公已親自查看過兩處案發地點,想必對兩起事件的案發經過有了大致了解,接下來,就請隨下官一同去審問相關人證吧。”楊遵見莫小豐兩眼直勾勾地望著戚裏坊牆內出神,嘴角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上前提醒他道。
出乎莫小豐意料的是,楊遵選擇的審案地點既不在府縣衙署之中,也不在戒備森嚴的軍營,而是在一座佛寺內。
距劫案事發地點僅有一箭之地的“敕修定國寺”就座落於廣陽門北側的廣陽大街之上,從粉刷一新的山門和院牆可以推測出,這座佛寺應是才經過重建或者整修。
“‘定國寺原名韓陵山寺,在南城的七帝寺建成前,這裏原是天子日常禮佛的寺院。”趁著請看守寺門的小沙門入寺通稟的空當,楊遵引莫小豐走到豎立在山門東側的一塊石碑前,吩咐隨從軍士高舉火把照著亮,請莫小豐細讀石碑上麵鐫刻的碑文。
莫小豐前傾著身體湊近石碑,硬著頭皮,大瞪著一雙眼睛看了一會兒,隻大致看出碑文所記內容似乎是一場戰事的經過,卻想不明白這塊記述戰事經過的石碑為何要立在佛寺門外。
“八年前的韓陵一戰中,正是仰仗高氏兄弟率五千精騎自冀州千裏馳援,丞相最終才得以反敗為勝,一戰擊潰爾朱氏叛軍,掌握朝綱。這篇碑文便是韓陵之戰後,丞相特命洛陽溫子升擬製,勒石專為高氏兄弟記功的。”楊遵在旁解說道。
“爾朱氏叛軍?那麽方才派人來提醒任胃加強對北宮戒備的那位樂朱將軍又是誰呢?“莫小豐心中掠過一絲疑惑,同時也泛起一陣不快:今晚雖是他主動要求隨楊遵一同巡城的,可這一路之上楊遵的種種舉動如同霧裏看花,時常會使他忽爾有所醒悟,忽爾又如墜迷霧之中,總有種被楊遵這個下屬牽著鼻子走的感覺。
“高氏兄弟以往雖有大功於丞......父親,但我認為,也並不能抵消他今日犯下的罪錯。”心裏這麽想著,莫小豐冷冰冰地冒出了一句。
“打劫囚車,行剌高夫人一案下官相信,大將軍已經派人在追查了。需先向太原公稟明的是,下官今夜到此,專為查問孫常侍墜亡一案,如若......”
楊遵話未說完,就聽山門內有人口誦佛號道:“阿彌陀佛,楊司馬,您使的好大一個障眼法,今日可坑壞了貧僧。”
楊遵轉頭望見從山門內並肩走出一僧一尼,即止了話,一麵招唿莫小豐迎上前去,一麵哈哈笑著糾正那和尚道:“楊某原是送一福報與禪師,怎麽能說是坑害呢?”
“楊施主既說是送福報與貧僧,一報還一報,貧僧也正有一樁福報要還送與施主哪。”那和尚嗬嗬笑著迴敬道。
“先甭說還福報的事了,太原公和楊某帶著這些兄弟們巡了大半座都城,尚不曾吃過晚食,禪師能否舍些齋飯出來,讓咱們喂飽了肚子啊?”楊遵似是與那和尚甚是熟稔,半開玩笑地拱手問道。
和尚故作為難的神情,眼望莫小豐,搖搖頭說道:”哎呀,天到這般時辰,齋室內恐怕隻有些殘羹剩飯了,布施些給楊施主自無不可,若是款待貴人,唯恐太過失禮呀。”
莫小豐心知和尚是有意打趣楊遵,遂含笑擺手客氣道:“不妨事的,今晚到此,已是多有叨擾了。”
“太原公,這位是定國寺住持僧賢禪師,這位是寶林尼寺住持靜林師太。僧賢禪師與某乃是相交多年的故人,言語如有唐突之處,還望太原公莫怪。”楊遵玩笑罷,斂容向莫小豐引見道。
僧賢和靜林看年紀都在四十歲上下,不同的是,身材高大的僧賢穿著一件玄色僧袍,而身形瘦小的靜林師太則是一襲白衣,二人衝莫小豐合掌相見已畢,僧賢遂吩咐寺內執事僧將陳山提等一幹隨從引往齋堂用飯,獨將莫小豐和楊遵兩人請入了大雄寶殿後的方丈淨室分賓主落座待茶。
莫小豐一落座便向僧賢問道:\"不知大師方才所說障眼法是怎麽迴事啊?\"
僧賢目視楊遵,見他微微點頭示意,方合掌答道:\"今日靜林師妹寺中出了點意外,此事貴人大概也已知曉。楊施主或許是不欲泄露死者的身份,便命人向外傳言是貧僧施法,一舉震斃了醉闖尼寺的無常。哪知如此一來,卻給貧僧招惹來了許多麻煩。不但本寺的僧眾聞訊後紛紛來求貧僧傳授鎮妖法術,而且還驚動了七帝寺的法上大統,專門派了律僧來向貧僧詢問事由。出家人不打誆語,楊施主,今日貧僧為你可算是違犯了佛門戒律。阿彌陀佛。”
看來為了避免孫遷裸闖尼寺墜亡的消息外泄,楊遵的確是煞費苦心,居然想出了這麽個轉移視線的法子!莫小豐暗自詫異著,轉頭問楊遵道:\"楊先生,無常又是怎麽一迴事?\"
恰在這時,有寺內的小沙門為他二人端來了飯菜:每人一碗芫荽豆腐湯,二塊熱氣騰騰的蒸麵餅,一小碟醬蘿卜
\"齋食粗陋,貴人請將就用些,也可擋一擋饑寒。\"僧賢一邊客氣地請莫小豐進食,一邊接過話茬,代楊遵答道,\"其實,鄴都近來有無常現身的傳聞依貧僧看來,未必是真,或者是有人碰巧遇到了身份不明的夜行白衣人,又或者是城內百姓為嚇唬家中小兒,有意杜撰出的無稽之談。今日可倒好,被官府的差役四處一宣揚,貧僧好像真成了伏妖降魔之人了。楊施主,貧僧隻問你一句:倘若今日之後,再有無常現身之事,你要貧僧何以自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