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方才走得急,沒有吃東西,否則這麽多的飯菜怎麽吃得下去?\"
莫小豐慶幸的念頭還未消散,很快便感覺到了以往從未有過的一種尷尬和別扭:包括高陽王源斌在內,二三十雙眼睛都在盯著自己的一舉一動。
天啊,眾目睽睽之下,再美味的佳肴這麽吃起來,不也成了味同嚼焟了嗎?
春草看出了他的尷尬,主動走過來提箸為他夾著菜,趁機提醒道:“淺嚐即可。娘娘牽掛公子一路上的飲食起居,特準小棗隨公子同去洛陽。\"
莫小豐感激地衝春草點點頭,也趁機問道:\"陛下和娘娘為何不在宮裏見我?”
“鹹陽王暴薨,公子宜從速離鄴。\"春草壓低聲音,向莫小豐報告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春草透露的這個消息如此意外,以至於源斌一行人走後好久,莫小豐仍沒有迴過神來。
無疑,鹹陽王的離奇暴薨必與齊活焚毀的西朝詔書有關。說不定也和孫遷墜亡一案有牽連。可是,僅憑一份真假難辨的敵國詔書,和尚未經查實的一些蛛絲馬跡,難道就能迫使貴為當朝太宰,宗室首望的鹹陽王畏罪自盡嗎?
“公子,天子授予節杖,咱們是不是該啟程了?\"小德子因見他神色怔忡,隻得壯著膽子提醒道。
“哦,叫他們整裝列隊,暫在衙外候著。你去把祖法古叫來見我。\"莫小豐對自己是否該在這個時候離開鄴道一時拿不定主意,想聽聽祖法古的意見。
“祖先生今日一早便出去了,小的去看看他迴來沒有。”小德子答應一聲,轉身朝祖法古歇宿的客房走去。
莫小豐迴到正堂又發了會兒呆,便看見祖法古帶著個麵生的小廝氣喘籲籲地跑了進來。
“法古一早便到省裏領受了印信,又去向司馬令辭了行,主公久候了,還請恕罪。”祖法古進得堂來,邊躬身行禮,邊陪笑解釋道。
“他是誰呀?”莫小豐見那小廝仍站在祖法古身後,傻嗬嗬地衝自己咧嘴笑著,沉下臉問道。
祖法古迴頭發現那小廝直挺挺地杵著,渾然不知禮數,急忙強扯他跪倒在地,低聲訓斥道:\"快嗑頭,拜見主公。\"
小廝被他拉得向前趔趄著撲倒在地,隻管遵命一個勁兒地嗑起頭來。
“迴稟主公,他是法古遠房的一個外甥,名叫王大亮。法古想帶上他一同去洛陽赴任,遇事也好差他來向您稟報。\"
莫小豐依稀記得祖法古的那位相好也姓王,心裏冷笑一聲,說道:\"叫他先退下,到值房候著,我有話要問你。\"
祖法古嗬斥著王大亮向莫小豐道了謝,離開了公堂,又心虛地解釋道:“小子沒見過世麵,待到洛陽我調教調教,就不會這般無禮了,主公莫怪。”
莫小豐哪有心思理會他夾帶私人的勾當,清清嗓子,問道:“你去見司馬令時,沒有什麽異樣嗎?”
祖法古卻會錯了意,連忙說道:“依例,部郎外放,應向本部尚書辭行的。可主公也知道,如今度支尚書出缺,法古隻得去向司馬令辭行了。司馬令並不認得法古,片言隻語就命我告退了。”
“據此看來,鹹陽王暴薨的消息還沒有傳出去。\"莫小豐暗自思忖著,招手示意祖法古近前來,壓低聲音告訴了他鹹陽王暴薨的消息,並問道:“你覺得,我現在離京,合適嗎?”
祖法古也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驚呆了,半張著嘴好一會沒答上話來。
“祖法古,你說,鹹陽王他怎麽會死了呢?”莫小豐追問道。
祖法古迴過神來,反問莫小豐道:“楊司馬可知鹹陽王已薨?”
莫小豐迴想起昨晚楊遵提前離去的情形,猜測著答道:“昨夜楊先生接報,說是城裏出了點狀況,須到當場察看,自此便沒再見到他,應當已經得知消息了吧。\"
祖法古注目擺放在案上的節杖,當即拱手說道:“天子節杖已授,主公當立即啟程。”
“可是…鹹陽王死得也太巧了吧。會不會…\"莫小豐仍心存忐忑,想聽聽祖法古對鹹陽王死因的看法。
“主公恕罪,法古僭越了。”祖法古躬身一揖,轉身衝堂外吩咐道,“小德子,整隊備馬,太原公要啟程了。\"
沒有一位朝臣府僚送行,莫小豐在祖法古的催促下,幾乎於鄴都暴風驟雨傾盆而下的同時,離開了這座名義上由他主政的都城,登上了東行之路。
而許多天以後,莫小豐才獲悉,就在他離開鄴都的當天,以鹹陽王離奇暴薨一事為導火索,京城朝野相繼發生了一係列令人瞠目結舌的變化:
首先,鹹陽王的暴薨直接導致了孫遷墜亡和西朝詔書案成為了無頭公案,徹底打亂了大將軍賀崇欲以此兩案為突破口,向朝中宗室和勳貴發難的部署。為顧及皇帝的體麵,賀崇不得不授意禦史中尉崔昂撤迴對鹹陽王謀逆的彈劾奏章,以尊崇的禮儀厚葬鹹陽王。這麽一來,原被列為主要打擊目標的宗室勢力就獲得了十分難得的喘息機會。
不久之後,高陽王源斌獻其兩妹於賀崇,主動投向賀氏,因而被冊命為太常卿,取鹹陽王而代之,儼然成了宗室之首。
暫時放過宗室勢力的同時,賀崇卻加大了對勳貴們的打擊力度,以禦史奏劾違抗“括田令”為發端,竟將曾隨賀渾起家,貴為尚書令的司馬道宗收捕下了獄,連帶著又貶黜了一二十家賀氏姻親,舊屬,並奏請皇帝允準,廢止了實行數十年之久的論年資升官晉爵的停年格,頒發察舉令,推行中正定品和朝廷試檢相結合的選官製度,一時間關東為之沸然。
朝堂之外,定國寺和住持僧賢遭了殃。由於神秘的“白無常”恰在鹹陽王暴薨的當晚又出現了,關於鹹陽王被無常索命的傳言不脛而走,使得鄴都的街頭巷尾更平添了詭異的氣氛。這時,有人忽然想起,就在幾天前,從官府透露出的定國寺住持僧賢禪師施法掌斃“白無常”的傳聞。於是,便唿朋喚友地前往定國寺找僧賢討要說法。
數日之內,定國寺和僧賢便成了鄴都小民百姓關注的焦點,以及發泄不滿的目標,反而對朝中正在進行的殘酷清洗不是那麽在意了。
賀崇對此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隻在集中精力打擊勳貴的間隙,將負責京幾治安的楊遵喚至府上,責令他妥善處置百姓圍攻定國寺事件,務須確保寺內僧人安全,不出亂子。
楊遵無奈,隻得調集人手每天到定國寺維持秩序。同時,他則喬裝潛入定國寺,當麵向僧賢致歉,並苦勸僧賢暫時離京,避避風頭。
僧賢雖然聽從勸說,在楊遵的安排下安全離開了鄴都,但經此一事,使得楊遵懊悔之餘,對本來認為虛妄不經的“白無常\"開始格外留意起來。
單四沒能從定州帶迴雪隼的任何線索,齊活也仿佛從人間蒸發了一般消失得無影無蹤,紫陌驛縱火一案似乎陷入了僵局。
伴隨著鄴都朝野接二連三地發生變故,蟄伏於鄴都內外的各國諜候卻分外活躍起來,各種消息,密報正源源不斷地傳向關中長安,江南建康,還有塞北的龍城……
莫小豐慶幸的念頭還未消散,很快便感覺到了以往從未有過的一種尷尬和別扭:包括高陽王源斌在內,二三十雙眼睛都在盯著自己的一舉一動。
天啊,眾目睽睽之下,再美味的佳肴這麽吃起來,不也成了味同嚼焟了嗎?
春草看出了他的尷尬,主動走過來提箸為他夾著菜,趁機提醒道:“淺嚐即可。娘娘牽掛公子一路上的飲食起居,特準小棗隨公子同去洛陽。\"
莫小豐感激地衝春草點點頭,也趁機問道:\"陛下和娘娘為何不在宮裏見我?”
“鹹陽王暴薨,公子宜從速離鄴。\"春草壓低聲音,向莫小豐報告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春草透露的這個消息如此意外,以至於源斌一行人走後好久,莫小豐仍沒有迴過神來。
無疑,鹹陽王的離奇暴薨必與齊活焚毀的西朝詔書有關。說不定也和孫遷墜亡一案有牽連。可是,僅憑一份真假難辨的敵國詔書,和尚未經查實的一些蛛絲馬跡,難道就能迫使貴為當朝太宰,宗室首望的鹹陽王畏罪自盡嗎?
“公子,天子授予節杖,咱們是不是該啟程了?\"小德子因見他神色怔忡,隻得壯著膽子提醒道。
“哦,叫他們整裝列隊,暫在衙外候著。你去把祖法古叫來見我。\"莫小豐對自己是否該在這個時候離開鄴道一時拿不定主意,想聽聽祖法古的意見。
“祖先生今日一早便出去了,小的去看看他迴來沒有。”小德子答應一聲,轉身朝祖法古歇宿的客房走去。
莫小豐迴到正堂又發了會兒呆,便看見祖法古帶著個麵生的小廝氣喘籲籲地跑了進來。
“法古一早便到省裏領受了印信,又去向司馬令辭了行,主公久候了,還請恕罪。”祖法古進得堂來,邊躬身行禮,邊陪笑解釋道。
“他是誰呀?”莫小豐見那小廝仍站在祖法古身後,傻嗬嗬地衝自己咧嘴笑著,沉下臉問道。
祖法古迴頭發現那小廝直挺挺地杵著,渾然不知禮數,急忙強扯他跪倒在地,低聲訓斥道:\"快嗑頭,拜見主公。\"
小廝被他拉得向前趔趄著撲倒在地,隻管遵命一個勁兒地嗑起頭來。
“迴稟主公,他是法古遠房的一個外甥,名叫王大亮。法古想帶上他一同去洛陽赴任,遇事也好差他來向您稟報。\"
莫小豐依稀記得祖法古的那位相好也姓王,心裏冷笑一聲,說道:\"叫他先退下,到值房候著,我有話要問你。\"
祖法古嗬斥著王大亮向莫小豐道了謝,離開了公堂,又心虛地解釋道:“小子沒見過世麵,待到洛陽我調教調教,就不會這般無禮了,主公莫怪。”
莫小豐哪有心思理會他夾帶私人的勾當,清清嗓子,問道:“你去見司馬令時,沒有什麽異樣嗎?”
祖法古卻會錯了意,連忙說道:“依例,部郎外放,應向本部尚書辭行的。可主公也知道,如今度支尚書出缺,法古隻得去向司馬令辭行了。司馬令並不認得法古,片言隻語就命我告退了。”
“據此看來,鹹陽王暴薨的消息還沒有傳出去。\"莫小豐暗自思忖著,招手示意祖法古近前來,壓低聲音告訴了他鹹陽王暴薨的消息,並問道:“你覺得,我現在離京,合適嗎?”
祖法古也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驚呆了,半張著嘴好一會沒答上話來。
“祖法古,你說,鹹陽王他怎麽會死了呢?”莫小豐追問道。
祖法古迴過神來,反問莫小豐道:“楊司馬可知鹹陽王已薨?”
莫小豐迴想起昨晚楊遵提前離去的情形,猜測著答道:“昨夜楊先生接報,說是城裏出了點狀況,須到當場察看,自此便沒再見到他,應當已經得知消息了吧。\"
祖法古注目擺放在案上的節杖,當即拱手說道:“天子節杖已授,主公當立即啟程。”
“可是…鹹陽王死得也太巧了吧。會不會…\"莫小豐仍心存忐忑,想聽聽祖法古對鹹陽王死因的看法。
“主公恕罪,法古僭越了。”祖法古躬身一揖,轉身衝堂外吩咐道,“小德子,整隊備馬,太原公要啟程了。\"
沒有一位朝臣府僚送行,莫小豐在祖法古的催促下,幾乎於鄴都暴風驟雨傾盆而下的同時,離開了這座名義上由他主政的都城,登上了東行之路。
而許多天以後,莫小豐才獲悉,就在他離開鄴都的當天,以鹹陽王離奇暴薨一事為導火索,京城朝野相繼發生了一係列令人瞠目結舌的變化:
首先,鹹陽王的暴薨直接導致了孫遷墜亡和西朝詔書案成為了無頭公案,徹底打亂了大將軍賀崇欲以此兩案為突破口,向朝中宗室和勳貴發難的部署。為顧及皇帝的體麵,賀崇不得不授意禦史中尉崔昂撤迴對鹹陽王謀逆的彈劾奏章,以尊崇的禮儀厚葬鹹陽王。這麽一來,原被列為主要打擊目標的宗室勢力就獲得了十分難得的喘息機會。
不久之後,高陽王源斌獻其兩妹於賀崇,主動投向賀氏,因而被冊命為太常卿,取鹹陽王而代之,儼然成了宗室之首。
暫時放過宗室勢力的同時,賀崇卻加大了對勳貴們的打擊力度,以禦史奏劾違抗“括田令”為發端,竟將曾隨賀渾起家,貴為尚書令的司馬道宗收捕下了獄,連帶著又貶黜了一二十家賀氏姻親,舊屬,並奏請皇帝允準,廢止了實行數十年之久的論年資升官晉爵的停年格,頒發察舉令,推行中正定品和朝廷試檢相結合的選官製度,一時間關東為之沸然。
朝堂之外,定國寺和住持僧賢遭了殃。由於神秘的“白無常”恰在鹹陽王暴薨的當晚又出現了,關於鹹陽王被無常索命的傳言不脛而走,使得鄴都的街頭巷尾更平添了詭異的氣氛。這時,有人忽然想起,就在幾天前,從官府透露出的定國寺住持僧賢禪師施法掌斃“白無常”的傳聞。於是,便唿朋喚友地前往定國寺找僧賢討要說法。
數日之內,定國寺和僧賢便成了鄴都小民百姓關注的焦點,以及發泄不滿的目標,反而對朝中正在進行的殘酷清洗不是那麽在意了。
賀崇對此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隻在集中精力打擊勳貴的間隙,將負責京幾治安的楊遵喚至府上,責令他妥善處置百姓圍攻定國寺事件,務須確保寺內僧人安全,不出亂子。
楊遵無奈,隻得調集人手每天到定國寺維持秩序。同時,他則喬裝潛入定國寺,當麵向僧賢致歉,並苦勸僧賢暫時離京,避避風頭。
僧賢雖然聽從勸說,在楊遵的安排下安全離開了鄴都,但經此一事,使得楊遵懊悔之餘,對本來認為虛妄不經的“白無常\"開始格外留意起來。
單四沒能從定州帶迴雪隼的任何線索,齊活也仿佛從人間蒸發了一般消失得無影無蹤,紫陌驛縱火一案似乎陷入了僵局。
伴隨著鄴都朝野接二連三地發生變故,蟄伏於鄴都內外的各國諜候卻分外活躍起來,各種消息,密報正源源不斷地傳向關中長安,江南建康,還有塞北的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