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商足足比約定的時間遲到了半個時辰。
當莫小豐向他問及遲來的原因時,他請莫小豐屏退眾人,爾後才肯說出其中原由。
原來,當不商與執意要送他的三師兄不官離開“冶廬”後不久,就救了一個失足落入道邊深溝裏的小女孩兒。
小女孩兒大約十三四歲的年紀,摔傷了一條腿,據她自稱,是因為與家人爭吵,負氣離家出走,不小心跌落溝裏的。兄弟二人因見她腿確實摔得不輕,難以行走,便將她扶上不官駕著的蓬車,按照她說的住址送她迴家。
可是,當他們到達小女孩兒家所在的村子,卻發現小女孩兒不見了。同時,還發現少了一柄刀。
“你是說,小姑娘偷了一柄宿鐵刀跑了?\"莫小豐忍不住插言問道。
“隻是一柄尋常的快刀而已。不過,若非行家,是看不出與宿鐵刀有何差別的。\"不商笑笑,答道。
莫小豐望望亭外,除了不商駕來的一輛蓬車外,並沒有看到第二個人,正想開口詢問,不商已向他解釋道:“三師兄將我送至附近後,便趕著迴‘冶廬''向師父稟報去了。\"
莫小豐上下打量著不商,問道:“那二十柄勞軍用的宿鐵刀難道不在蓬車上?\"
“自然是在。不過,師父擔心路上出岔子,特意要我在這輛蓬車內做了一層暗格,二十柄宿鐵刀一柄不落地現仍存放於暗格內。事不宜遲,請太原公即刻派軍士趕往距此西北十裏處的朱家堡盤查竊刀女的下落。\"
“陳山提!”
陳山提應聲而入。
\"你派人隨不商馳赴漳陽驛,帶二十名軍士聽從不商的差遣。\"隨即又對不商說道,“蓬車暫留此地交與我看守,你親自走一趟吧。速去速迴。\"
不商抱拳遵命,換騎馬與陳山提指定的一名護衛去了。
“公子,出什麽事了?\"不商走後,陳山提望著他留下的那輛蓬車問道。
“一個身份不明的小姑娘,從車上偷走了一柄刀。”莫小豐忽然心念一動,吩咐道,“你再派兩人到前麵,去把那黃臉虯髯的主仆二人帶迴來見我。\"
派去尋找黃臉虯髯公子主仆的兩名軍士沒過多大一會兒就迴來了,向莫小豐報告說找不見這兩人了。
“公子疑心這兩人與偷刀的小姑娘是一夥的嗎?”陳山提問道。
“目前尚不能確定。\"莫小豐搖搖頭,問兩名軍士道,“附近的民戶可有人看到過這兩人嗎?”
“迴稟大都督,小的們幾乎問遍了漳陽驛附近的民戶,都說家裏沒有來過這麽兩個人。\"一名軍士小心地答道。
莫小豐“嗯”了一聲,陷入了沉思。
又過了大約半個多時辰,不商帶著二十名軍士也迴來了。
“朱家堡根本沒有這麽個小姑娘。”
不出莫小豐所料,不商此行也是一無所獲。
他屏退眾人,獨將不商一人留在亭中,問道:“你覺得這小姑娘是什麽人?\"
“西朝,柔然,還有南朝的諜候,都有可能。\"
“哦?有沒有可能是其它的人派來的呢?”莫小豐盯著不商,問道。
不商聞言一怔,遲疑著點了點頭。
“什麽人?\"
“是誰我也不大清楚。聽師兄們說,早年間師父有一位極厲害的對頭,正是因為他的緣故,師父才。。。”說到這兒,不商像是意識到了什麽,忽然打住不說了。
“早年間。。。你指的是多少年前?\"
“我是十一年前被師父收留,加入師門的。那人與師父結怨,當在十多年前。\"不商停頓了一下,又道,“今日遇到的這個小姑娘能夠在不官師兄和我的眼皮底下順利地竊刀並溜走,其輕身提縱的功夫應是十分了得,倒與師兄們往日所說的師父的那個對頭有些相像。\"
聽到這話,莫小豐目光一閃,腦海之中立馬浮現出了齊活平地躍上屋脊的那一幕。
“‘雪隼'',你聽說過嗎?\"
“您說的是在''桃李品''上與師父並列三大品上宗的漠北雪隼嗎?隻聞其名,未見過其人。\"不商據實答道。
\"唔。時辰不早了,咱們抓緊趕路吧。\"莫小豐抬頭望望天色,思忖著吩咐道。
待到漳陽驛與祖法古率領的大隊人馬會合後,經向驛丞詢問,了解,莫小豐決定加快行進的速度,天黑之前趕到五十裏外的駐馬坡宿營。這樣,便可趕在明日晌午時分通過地勢險要的滏陘隘口了。
接下來的一路之上相當平靜,再未遇到任何可疑的人和事,順利地於日落前抵達駐馬坡宿了營。
不過,疑似''雪隼''又一門人的那個小姑娘的出現卻令莫小豐既感到興奮,又夾雜著一絲擔憂。
他興奮的是,小姑娘雖然竊刀溜走了,但同時也為他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雪隼''安插於京幾一帶的眼線應非齊活一人,並且很可能會因為沒能竊取到真正的宿鐵刀的緣故而暗地跟蹤,尋機再次下手。這樣,就為他帶來了查破紫陌驛縱火案,甚至順藤摸瓜找到‘雪隼''的良機。
而他擔憂的則是,萬一小姑娘背後的敵對勢力偵知了‘冶廬''的具體位置,會不會轉而對''冶廬''發動強襲?
不過,對於他擔憂的事情,不商給出的答複倒使他感到稍稍心安了一些。
據不商說,當初選定‘冶廬''的方位時,除了考慮附近的水質非常適合淬煉宿鐵刀外,種長樂尤其看中了這裏的地形地勢極為隱秘,利守難攻,若以穀中百餘人扼守,敵方縱然集結上千兵力,也斷難在三五日內攻進穀來。加之,“冶廬\"與鄴都近在咫尺,萬一受到敵方大舉入侵,也可迅速向京幾守軍求援,不至孤守山穀。因此,無論何方勢力欲對''冶廬''下手,都難以輕易得手。
“''冶廬''如遇險情,長樂公會向誰求援,你知道嗎?\"莫小豐聽罷不商的分析,問道。
“原先師父向我們幾個交待過,如遇緊急情況,可持丞相賜予的銅符入鄴都向大將軍求援。”
“嗯。”莫小豐點點頭,心想:冶廬距鄴都左右不過二十多裏的距離,大哥若是得知冶廬遇襲的消息,半日內即可調集兵馬趕到增援,倒是不必過度憂慮。
基本排除了''冶廬''遭受強襲的隱憂之後,莫小豐忽然萌發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何不利用對方欲竊取宿鐵刀的機會,引其再次現身,趁機將其抓獲呢?
而要誘使隱身於暗處的不明對手再次現身,他以為,滏陘隘口是最合適的地點。
當莫小豐向他問及遲來的原因時,他請莫小豐屏退眾人,爾後才肯說出其中原由。
原來,當不商與執意要送他的三師兄不官離開“冶廬”後不久,就救了一個失足落入道邊深溝裏的小女孩兒。
小女孩兒大約十三四歲的年紀,摔傷了一條腿,據她自稱,是因為與家人爭吵,負氣離家出走,不小心跌落溝裏的。兄弟二人因見她腿確實摔得不輕,難以行走,便將她扶上不官駕著的蓬車,按照她說的住址送她迴家。
可是,當他們到達小女孩兒家所在的村子,卻發現小女孩兒不見了。同時,還發現少了一柄刀。
“你是說,小姑娘偷了一柄宿鐵刀跑了?\"莫小豐忍不住插言問道。
“隻是一柄尋常的快刀而已。不過,若非行家,是看不出與宿鐵刀有何差別的。\"不商笑笑,答道。
莫小豐望望亭外,除了不商駕來的一輛蓬車外,並沒有看到第二個人,正想開口詢問,不商已向他解釋道:“三師兄將我送至附近後,便趕著迴‘冶廬''向師父稟報去了。\"
莫小豐上下打量著不商,問道:“那二十柄勞軍用的宿鐵刀難道不在蓬車上?\"
“自然是在。不過,師父擔心路上出岔子,特意要我在這輛蓬車內做了一層暗格,二十柄宿鐵刀一柄不落地現仍存放於暗格內。事不宜遲,請太原公即刻派軍士趕往距此西北十裏處的朱家堡盤查竊刀女的下落。\"
“陳山提!”
陳山提應聲而入。
\"你派人隨不商馳赴漳陽驛,帶二十名軍士聽從不商的差遣。\"隨即又對不商說道,“蓬車暫留此地交與我看守,你親自走一趟吧。速去速迴。\"
不商抱拳遵命,換騎馬與陳山提指定的一名護衛去了。
“公子,出什麽事了?\"不商走後,陳山提望著他留下的那輛蓬車問道。
“一個身份不明的小姑娘,從車上偷走了一柄刀。”莫小豐忽然心念一動,吩咐道,“你再派兩人到前麵,去把那黃臉虯髯的主仆二人帶迴來見我。\"
派去尋找黃臉虯髯公子主仆的兩名軍士沒過多大一會兒就迴來了,向莫小豐報告說找不見這兩人了。
“公子疑心這兩人與偷刀的小姑娘是一夥的嗎?”陳山提問道。
“目前尚不能確定。\"莫小豐搖搖頭,問兩名軍士道,“附近的民戶可有人看到過這兩人嗎?”
“迴稟大都督,小的們幾乎問遍了漳陽驛附近的民戶,都說家裏沒有來過這麽兩個人。\"一名軍士小心地答道。
莫小豐“嗯”了一聲,陷入了沉思。
又過了大約半個多時辰,不商帶著二十名軍士也迴來了。
“朱家堡根本沒有這麽個小姑娘。”
不出莫小豐所料,不商此行也是一無所獲。
他屏退眾人,獨將不商一人留在亭中,問道:“你覺得這小姑娘是什麽人?\"
“西朝,柔然,還有南朝的諜候,都有可能。\"
“哦?有沒有可能是其它的人派來的呢?”莫小豐盯著不商,問道。
不商聞言一怔,遲疑著點了點頭。
“什麽人?\"
“是誰我也不大清楚。聽師兄們說,早年間師父有一位極厲害的對頭,正是因為他的緣故,師父才。。。”說到這兒,不商像是意識到了什麽,忽然打住不說了。
“早年間。。。你指的是多少年前?\"
“我是十一年前被師父收留,加入師門的。那人與師父結怨,當在十多年前。\"不商停頓了一下,又道,“今日遇到的這個小姑娘能夠在不官師兄和我的眼皮底下順利地竊刀並溜走,其輕身提縱的功夫應是十分了得,倒與師兄們往日所說的師父的那個對頭有些相像。\"
聽到這話,莫小豐目光一閃,腦海之中立馬浮現出了齊活平地躍上屋脊的那一幕。
“‘雪隼'',你聽說過嗎?\"
“您說的是在''桃李品''上與師父並列三大品上宗的漠北雪隼嗎?隻聞其名,未見過其人。\"不商據實答道。
\"唔。時辰不早了,咱們抓緊趕路吧。\"莫小豐抬頭望望天色,思忖著吩咐道。
待到漳陽驛與祖法古率領的大隊人馬會合後,經向驛丞詢問,了解,莫小豐決定加快行進的速度,天黑之前趕到五十裏外的駐馬坡宿營。這樣,便可趕在明日晌午時分通過地勢險要的滏陘隘口了。
接下來的一路之上相當平靜,再未遇到任何可疑的人和事,順利地於日落前抵達駐馬坡宿了營。
不過,疑似''雪隼''又一門人的那個小姑娘的出現卻令莫小豐既感到興奮,又夾雜著一絲擔憂。
他興奮的是,小姑娘雖然竊刀溜走了,但同時也為他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雪隼''安插於京幾一帶的眼線應非齊活一人,並且很可能會因為沒能竊取到真正的宿鐵刀的緣故而暗地跟蹤,尋機再次下手。這樣,就為他帶來了查破紫陌驛縱火案,甚至順藤摸瓜找到‘雪隼''的良機。
而他擔憂的則是,萬一小姑娘背後的敵對勢力偵知了‘冶廬''的具體位置,會不會轉而對''冶廬''發動強襲?
不過,對於他擔憂的事情,不商給出的答複倒使他感到稍稍心安了一些。
據不商說,當初選定‘冶廬''的方位時,除了考慮附近的水質非常適合淬煉宿鐵刀外,種長樂尤其看中了這裏的地形地勢極為隱秘,利守難攻,若以穀中百餘人扼守,敵方縱然集結上千兵力,也斷難在三五日內攻進穀來。加之,“冶廬\"與鄴都近在咫尺,萬一受到敵方大舉入侵,也可迅速向京幾守軍求援,不至孤守山穀。因此,無論何方勢力欲對''冶廬''下手,都難以輕易得手。
“''冶廬''如遇險情,長樂公會向誰求援,你知道嗎?\"莫小豐聽罷不商的分析,問道。
“原先師父向我們幾個交待過,如遇緊急情況,可持丞相賜予的銅符入鄴都向大將軍求援。”
“嗯。”莫小豐點點頭,心想:冶廬距鄴都左右不過二十多裏的距離,大哥若是得知冶廬遇襲的消息,半日內即可調集兵馬趕到增援,倒是不必過度憂慮。
基本排除了''冶廬''遭受強襲的隱憂之後,莫小豐忽然萌發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何不利用對方欲竊取宿鐵刀的機會,引其再次現身,趁機將其抓獲呢?
而要誘使隱身於暗處的不明對手再次現身,他以為,滏陘隘口是最合適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