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法古點頭答道:“自然是見過的。若論輩份,她應當稱唿我一聲世叔。”
莫小豐興奮得緊提了一把韁繩,青驄馬陡地來了個急停,令他猝不及防,險些翻落馬下。
他急忙放鬆了韁繩,雙腳緊踩馬蹬,坐穩身形,迫不及待地問道:“封羽衣相貌如何?她可是精通易容之術?\"
祖法古被他唬了一跳,待見莫小豐在馬背上重新坐穩了,方問道:“莫非在鹿台助您解圍的就是封羽衣?\"
旋即搖頭道:“不對呀,據我所知,封羽衣雖遍覽家中藏書,熟諳各門派武技套路,可她自幼體弱多病,根本不會武術呀。\"
“出手幫我們解圍的不是她,而是她的侍女紫蘇。我隻問你,封羽衣相貌怎樣?會不會用易容術?\"
祖法古看著他,嘴角隱現曖昧的笑意,輕歎了口氣,答道:\"若論相貌,此女實在是平平。甚至,稱其為醜也不為過。至於她會不會易容術嘛,我和她已多年未見,不大清楚。”
一絲淡淡的失望掠過莫小豐心頭。他迴憶著封羽衣撩開冪離時的情形,喃喃自語道:\"難道那,就是她的真麵目嗎?\"
這時,隊列中有人手指前方一片燈火通明處,叫道:“兄弟們,快到龍門了!”
莫小豐迴過神來,問祖法古道:“就要到龍門驛了,接下來你打算怎麽辦?\"
“您的意思是?”
他想了想,同祖法古商量道:“既然沒有證據表明何曾和刺客是一夥的,不如先放他們迴去,待派人查證了他的身份,住處再做處置不遲?\"
祖法古在馬背上略欠欠身,說道:\"主公明見。還有一事要向主公稟報:刺客敗逃之後,我曾邀何曾入洛接受封賞,被他婉拒後又提出以高價收購柴炭作為酬謝,據何曾說,這十幾車柴炭事前已被他的東主訂下了,不便轉售。我趁機詢問他是哪位東主,結果他說出的情況頗出乎意料。主公要派人查證何曾,不妨連他的東主也一並查查。”
“哦?什麽情況?\"
“這位東主名叫沈七襄。據何說,自從侯司空率軍移駐洛陽,就將洛陽城內的柴炭生意統交由沈七襄一人來操辦。其他人如未經沈七襄之手擅自運炭入洛販賣,一旦被官府查到,輕則鎖拿入獄,重則或許就丟了性命。”
莫小豐雙眉一挑,問道:“這個沈七襄是侯司空的什麽人?”
\"蹊蹺就蹊蹺在這裏。經我一再追問,何曾才肯說出他這位東主的出身。沈七襄原本隻是洛陽城內的一個浮浪少年,平日憑借一副靈牙利齒和些許小聰明,以充做牙子居間替人撮合買賣為生,後來不知因為什麽緣故,就攀結上了侯司空,一人獨攪下整個洛陽城的柴炭營生,短短一兩年裏,便儼然成了洛陽城中屈指可數的富戶。\"
莫小豐也覺得沈七襄的驟然發跡有點兒不可思議,便點頭應允道:“要著重查查侯鑒為何如此看重這個沈七襄。嗯,方才我向常鞏詢問他們為何要舍近求遠,跑來幾百裏外的伏義山伐木時,他說洛陽附近已無大木可伐,你覺得屬實嗎?”
“這有可能是實情。洛陽人口繁茂,所需柴炭數目原本就十分巨大,且近二十年來屢經戰火,人馬耗費無數,我在並州任職時就聽說,如今洛陽所需柴炭大半要通過與南朝貿易方能勉強供應了。”
\"果真如此的話,嗯,我想,在查證何曾等人身份,居處的同時,還要著重查查沈七襄為何會受到侯鑒的青睞,單獨包攬下整座洛陽城的柴炭營生,你以為呢?”莫小豐沉吟著說道。
祖法古聽他這話的意思,分明要把查訪沈七襄的差使交給自己去做,因想到自己日後要做為一根“明樁\"長期在洛陽與侯鑒打交道,倘若初來乍到便查訪侯鑒委重的商戶,難保不會引起侯覽的反感,恐有性命之憂,但又不敢違拗莫小豐的命令,遂急中生智,岔開話題,問道:“前麵就是龍門驛了吧。主公準備繼續把禦史扮下去嗎?\"
莫小豐經他提醒,抬頭看去,卻見前方一片燈火之中影影綽綽地站著幾個人,似是驛站的吏員已在迎候著了,遂說道:“暫且如此吧。可以先放何曾等人走了。\"
祖法古得了他的指示,便拔轉馬頭,來向小德子請示道:“何曾等人恐不宜進入官驛,請太原公示下,可否命其暫迴居處,再做酬賞。”
小德子知他是在傳達莫小豐的指示,點點頭,命護衛將何曾喚了來,告訴他可以自行離開了。
祖法古在旁笑著說道:“太原公是不會忘記爾等相助之惠的,來日如有所求,盡可到這城裏度支衙署尋我就是。\"
何曾躬身作揖,忙說:“不敢不敢。\"
當他轉身要離開時,祖法古忽然又道:“哎呀,你們這一出手,恐怕要得罪了那夥歹人吧。陳將軍,請你派二十名軍士,護送何先生迴家吧,一定要送進家門喲。\"
龍門驛的胡驛丞今天一早就接到鄴都發來的塘報,得知了皇帝委派當朝丞相,渤海王賀渾的次子一司州刺史,京幾大都督,太原公賀嵩前來洛陽勞軍的消息,他越想越覺得此事非同尋常一在他的記憶裏,還從沒聽說過京都大尹遠離京城,作為皇帝的欽使專程慰勞地方的。因此,接到塘報後,他立馬親自入城來向司空長史,洛陽守唐雙舉稟報消息,並委婉地提醒他,此次能否特事特辦,允準賀嵩一行隨到隨入城,由唐雙舉親自出麵接待。
唐雙舉卻搖著頭對他說道:\"司空若在,自當親自出城迎接欽使的,可是。。。這樣吧,你還按司空鎮洛後立下的規矩,先安置太原公於驛內住下,爾後速來報我。”
胡驛丞咧了咧嘴,原想向唐雙舉訴些苦的:他執掌的龍門驛雖說是座大驛,可前後隻有兩進院子,以往安置些南來北往的軍將,吏員尚可,倘要迎接如賀嵩般身份尊貴的欽使,就難保不出紕漏了。可是,他品秩低微,今天能蒙唐雙舉親自接見已屬僥幸,此時哪敢再違拗他的意思呢?
幸幸地退出議事廳,胡驛丞一眼瞅見自己當伍長時的伍卒,如今已是司空府親衛什長的穀小乙打斜刺裏走了過來,忙叫住他,問道:“小乙,你知道司空是何時離洛外出的嗎?\"
“嗯,大約是昨日午後吧。哎,老胡,今天怎麽有事進城來了?待會兒我換了班,咱倆去喝兩杯唄。\"穀小乙大咧咧地說道。
胡驛丞以自己有公務,需馬上返迴驛站為由謝絕了他的邀請,在出城的路上暗自估算了一下賀嵩的行程,心裏不禁疑惑道:難道侯司空昨日就得知了賀嵩離鄴來洛勞軍的消息,這是有意避而不見嗎?
莫小豐興奮得緊提了一把韁繩,青驄馬陡地來了個急停,令他猝不及防,險些翻落馬下。
他急忙放鬆了韁繩,雙腳緊踩馬蹬,坐穩身形,迫不及待地問道:“封羽衣相貌如何?她可是精通易容之術?\"
祖法古被他唬了一跳,待見莫小豐在馬背上重新坐穩了,方問道:“莫非在鹿台助您解圍的就是封羽衣?\"
旋即搖頭道:“不對呀,據我所知,封羽衣雖遍覽家中藏書,熟諳各門派武技套路,可她自幼體弱多病,根本不會武術呀。\"
“出手幫我們解圍的不是她,而是她的侍女紫蘇。我隻問你,封羽衣相貌怎樣?會不會用易容術?\"
祖法古看著他,嘴角隱現曖昧的笑意,輕歎了口氣,答道:\"若論相貌,此女實在是平平。甚至,稱其為醜也不為過。至於她會不會易容術嘛,我和她已多年未見,不大清楚。”
一絲淡淡的失望掠過莫小豐心頭。他迴憶著封羽衣撩開冪離時的情形,喃喃自語道:\"難道那,就是她的真麵目嗎?\"
這時,隊列中有人手指前方一片燈火通明處,叫道:“兄弟們,快到龍門了!”
莫小豐迴過神來,問祖法古道:“就要到龍門驛了,接下來你打算怎麽辦?\"
“您的意思是?”
他想了想,同祖法古商量道:“既然沒有證據表明何曾和刺客是一夥的,不如先放他們迴去,待派人查證了他的身份,住處再做處置不遲?\"
祖法古在馬背上略欠欠身,說道:\"主公明見。還有一事要向主公稟報:刺客敗逃之後,我曾邀何曾入洛接受封賞,被他婉拒後又提出以高價收購柴炭作為酬謝,據何曾說,這十幾車柴炭事前已被他的東主訂下了,不便轉售。我趁機詢問他是哪位東主,結果他說出的情況頗出乎意料。主公要派人查證何曾,不妨連他的東主也一並查查。”
“哦?什麽情況?\"
“這位東主名叫沈七襄。據何說,自從侯司空率軍移駐洛陽,就將洛陽城內的柴炭生意統交由沈七襄一人來操辦。其他人如未經沈七襄之手擅自運炭入洛販賣,一旦被官府查到,輕則鎖拿入獄,重則或許就丟了性命。”
莫小豐雙眉一挑,問道:“這個沈七襄是侯司空的什麽人?”
\"蹊蹺就蹊蹺在這裏。經我一再追問,何曾才肯說出他這位東主的出身。沈七襄原本隻是洛陽城內的一個浮浪少年,平日憑借一副靈牙利齒和些許小聰明,以充做牙子居間替人撮合買賣為生,後來不知因為什麽緣故,就攀結上了侯司空,一人獨攪下整個洛陽城的柴炭營生,短短一兩年裏,便儼然成了洛陽城中屈指可數的富戶。\"
莫小豐也覺得沈七襄的驟然發跡有點兒不可思議,便點頭應允道:“要著重查查侯鑒為何如此看重這個沈七襄。嗯,方才我向常鞏詢問他們為何要舍近求遠,跑來幾百裏外的伏義山伐木時,他說洛陽附近已無大木可伐,你覺得屬實嗎?”
“這有可能是實情。洛陽人口繁茂,所需柴炭數目原本就十分巨大,且近二十年來屢經戰火,人馬耗費無數,我在並州任職時就聽說,如今洛陽所需柴炭大半要通過與南朝貿易方能勉強供應了。”
\"果真如此的話,嗯,我想,在查證何曾等人身份,居處的同時,還要著重查查沈七襄為何會受到侯鑒的青睞,單獨包攬下整座洛陽城的柴炭營生,你以為呢?”莫小豐沉吟著說道。
祖法古聽他這話的意思,分明要把查訪沈七襄的差使交給自己去做,因想到自己日後要做為一根“明樁\"長期在洛陽與侯鑒打交道,倘若初來乍到便查訪侯鑒委重的商戶,難保不會引起侯覽的反感,恐有性命之憂,但又不敢違拗莫小豐的命令,遂急中生智,岔開話題,問道:“前麵就是龍門驛了吧。主公準備繼續把禦史扮下去嗎?\"
莫小豐經他提醒,抬頭看去,卻見前方一片燈火之中影影綽綽地站著幾個人,似是驛站的吏員已在迎候著了,遂說道:“暫且如此吧。可以先放何曾等人走了。\"
祖法古得了他的指示,便拔轉馬頭,來向小德子請示道:“何曾等人恐不宜進入官驛,請太原公示下,可否命其暫迴居處,再做酬賞。”
小德子知他是在傳達莫小豐的指示,點點頭,命護衛將何曾喚了來,告訴他可以自行離開了。
祖法古在旁笑著說道:“太原公是不會忘記爾等相助之惠的,來日如有所求,盡可到這城裏度支衙署尋我就是。\"
何曾躬身作揖,忙說:“不敢不敢。\"
當他轉身要離開時,祖法古忽然又道:“哎呀,你們這一出手,恐怕要得罪了那夥歹人吧。陳將軍,請你派二十名軍士,護送何先生迴家吧,一定要送進家門喲。\"
龍門驛的胡驛丞今天一早就接到鄴都發來的塘報,得知了皇帝委派當朝丞相,渤海王賀渾的次子一司州刺史,京幾大都督,太原公賀嵩前來洛陽勞軍的消息,他越想越覺得此事非同尋常一在他的記憶裏,還從沒聽說過京都大尹遠離京城,作為皇帝的欽使專程慰勞地方的。因此,接到塘報後,他立馬親自入城來向司空長史,洛陽守唐雙舉稟報消息,並委婉地提醒他,此次能否特事特辦,允準賀嵩一行隨到隨入城,由唐雙舉親自出麵接待。
唐雙舉卻搖著頭對他說道:\"司空若在,自當親自出城迎接欽使的,可是。。。這樣吧,你還按司空鎮洛後立下的規矩,先安置太原公於驛內住下,爾後速來報我。”
胡驛丞咧了咧嘴,原想向唐雙舉訴些苦的:他執掌的龍門驛雖說是座大驛,可前後隻有兩進院子,以往安置些南來北往的軍將,吏員尚可,倘要迎接如賀嵩般身份尊貴的欽使,就難保不出紕漏了。可是,他品秩低微,今天能蒙唐雙舉親自接見已屬僥幸,此時哪敢再違拗他的意思呢?
幸幸地退出議事廳,胡驛丞一眼瞅見自己當伍長時的伍卒,如今已是司空府親衛什長的穀小乙打斜刺裏走了過來,忙叫住他,問道:“小乙,你知道司空是何時離洛外出的嗎?\"
“嗯,大約是昨日午後吧。哎,老胡,今天怎麽有事進城來了?待會兒我換了班,咱倆去喝兩杯唄。\"穀小乙大咧咧地說道。
胡驛丞以自己有公務,需馬上返迴驛站為由謝絕了他的邀請,在出城的路上暗自估算了一下賀嵩的行程,心裏不禁疑惑道:難道侯司空昨日就得知了賀嵩離鄴來洛勞軍的消息,這是有意避而不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