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豐苦笑一聲:“誰叫事情都讓我給撞見了呢?如今想撒手不管都難。”
祖法古笑而不語。
“祖先生,我做錯什麽了嗎?"莫小豐品咂著祖法古的言外之意,問道。
對於莫小豐詐逼何曾說出楊待封之死的實情並錄供畫押的做法,祖法古心裏曾產生過一絲懷疑:若依賀嵩的經曆,做派,行事本不該如此老辣圓熟的。此時聽到他誠懇地向自己求教,心念一動,忙拱手說道:"主公不避繁難,勇於任事,正是吾輩效仿的楷模。"
“祖先生,你這是和我見外了嗎?”
看到莫小豐臉色陰沉了下來,祖法古忙改口問道:“不知主公對封元量自請帶人前去捉拿穆懷堂怎麽看?"
"封元量久受排抑,自然欲借楊待封一案翻身,何足為奇!”
祖法古微微搖頭道:“封元量為官十數年,以他的閱曆和經驗,若無七八成以上的把握,當不致輕舉妄動,授人以柄的。”
“那,先生以為他為何如此呢?”
“封元量心中所期許者,正是主公您呀!”祖法古笑著說道,“由於看到了您親口審問何曾的經過,使他產生了借您之手助其翻身的希望,所以他才自告奮勇地要帶人去捉拿穆懷堂的。"
"我?"
"確切地說,封元量心中所寄許的並非鄴都來的莫禦史,而是站在莫禦史身後的大將軍!"祖法古索性把話挑明道。
"莫小豐怎麽就和我大哥扯上關係了呢?你把話說明白些。”
“主公,如今為官之人有誰不知,自從大將軍向朝廷舉薦崔昂出任禦史中尉以來,禦史台儼然就成了大將軍握在手中的一柄利劍。”祖法古向莫小豐身邊湊了湊,說道,“南道諸吏大多知曉侯司空素與大將軍不睦,而主公此次來洛陽勞軍,偏偏有一禦史隨行,怎能不令人浮想聯翩,疑心大將軍派人來查訪南道施政的闕失呢?”
莫小豐循此思路稍稍一想,頓覺祖法古所言在理:今天自己繞開唐雙舉,單獨審問何曾的做法確實極易令人產生禦史要抓人把柄的錯覺。
他暗吸了口涼氣,頭腦中產生的第一個反應是為確保順利完成此次來洛陽勞軍的使命,就應當盡早消除封元量等洛陽當地官吏不切實際的期許,避免和侯鑒產生隔閡。可是同時,在他的潛意識裏,又有一種利用封元量來敲打敲打唐雙舉,以發泄對他強迫自己接手沈七襄這塊燙手山芋的不滿。
祖法古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語氣堅決地說道:“主公為勞軍而來,決不可滋惹是非,因小失大。"
莫小豐陡然警醒,正欲向祖法古求教該怎麽辦時,忽聽堂外有軍士來報:"稟禦史,不商,常恭等求見。"
莫小豐精神一振,說了聲"請”,與祖法古返身迴座,兩眼直望向堂口。
常恭雙手被縛,在不商和紫蘇二人的押解下走進公堂。莫小豐見此情形,心裏一沉。
“迴稟莫禦史,祖郎中,我等奉命前往常恭所述之地搜檢,沒有找到封小姐,以及魯福生。”不商抱拳,簡短地稟報道。
"不過,在魯福生及其同夥用來存放柴炭的窯洞裏,我們找到了這個,應是小姐有意留下的。”紫蘇說著,雙手捧上一件物事。
莫小豐接過一看,是個繡有梅花圖樣的香囊,便問紫蘇道:“你怎麽確定此物是封小姐有意留下的呢?"
"這香囊是我家夫人留與小姐的,日常小姐都是隨身佩帶,從不離身。如果不是遇到了意外,需要向外發出求助訊息,斷沒有單獨將香囊遺落的道理。"
莫小豐順手將香囊籠入袖中,問不商道:"除香囊外,有沒有發現別的什麽?”
“撿到香囊後,我們仔細搜尋了附近的山林,結果一無所獲。不過,在窯洞外立有一根拴馬樁,根據拴馬樁旁遺灑的馬糞幹濕程度判斷,掠走封小姐的人離開此地應當不超過半天。"
祖法古立即追問道:"你們可曾檢視過地上的馬蹄印?”
"窯洞四周不是青石板路,就是鋪滿落葉的山林間小路,無法根據馬蹄印判斷對方的去向。”
莫小豐失望地搖搖頭,心裏盤算著明天要不要親自去那窯洞找上一找,或許能有新的發現。
這時,在堂外值守的軍士進來稟報:“封大令迴來了。”
莫小豐吩咐其餘人等退下,隻留下不商侍立在身旁,說了聲“請"。
封元量疾步而入,拱手說道:“穆懷堂不知去向,楊待封很可能和穆是一夥的。”
莫小豐與祖法古對視一眼,起身相讓道:“封大令莫急,且坐下慢慢說。”
封元量入座時掃了一眼不商,卻並沒有詢問他是否找到了封羽衣,而是繼續向莫小豐稟報道:"經向穆氏鄰裏街坊詢問,楊待封時常會來穆宅盤桓,逗留。據歸善坊的裏正報告,就在銅駝大街儺會上出事的當天,穆懷堂就離家出走,不知去往了哪裏。緊接著,楊待封在穆宅遇刺身亡,不排除他是被人滅了口。”
"大令辛苦了!”莫小豐沒有追問楊待封是被誰滅了口,指著不商主動向封元量介紹道,"不商他們在城外的一處窯洞內撿到了封小姐隨身佩帶的香囊,證明封小姐曾到過那裏。。。”
封元量"嗯嗯"連聲,卻堅持說道:“穆懷堂形跡可疑,極有可能是西朝諜候,下官建議,應立即傳下海捕文書,畫影圖形緝拿此人。”
莫小豐在封元量那兒碰了個軟釘子,心中不悅,忍不住反唇相譏道:”怎麽,大令對封小姐的安危好像不大介意呀?"
"非也,非也。下官的確是因發現了楊待封一案的重要線索,急於公務,方才未曾留意禦史說了什麽。"封元量自知失語,連忙起身解釋道。
莫小豐存心冷落他,並不答話,轉頭同祖法古商量道:“封大令既然懷疑穆氏胡商係西朝諜候,查奸除奸應是除奸曹及城安司的職責,郎中以為,是否該將此案移交戶參軍辦理?"
"祖某認為,理當如此。"祖法古看著封元量,點頭說道,"不如現在就請唐長史,戶參軍過來,也好叫封兄向他二位詳稟案情。"
封元量大為失望,臉色通紅地瞪著祖法古,好一會兒才躬身作了一揖,道:“下官頗感不適,恕難以奉陪,告退。”
莫小豐見他這樣,有點不落忍,遂溫言挽留道:"大令不妨稍坐歇息片刻,待向唐戶二位交待了案情,咱們再議議從何入手找尋封小姐吧。”
沒想到封元量已灰了心,冷冷拒絕道:"對不起,依侯司空所頒鈞命,下官的差使是督促落實‘早娶令',找人查案的事,禦史還是另委他人吧。”
祖法古笑而不語。
“祖先生,我做錯什麽了嗎?"莫小豐品咂著祖法古的言外之意,問道。
對於莫小豐詐逼何曾說出楊待封之死的實情並錄供畫押的做法,祖法古心裏曾產生過一絲懷疑:若依賀嵩的經曆,做派,行事本不該如此老辣圓熟的。此時聽到他誠懇地向自己求教,心念一動,忙拱手說道:"主公不避繁難,勇於任事,正是吾輩效仿的楷模。"
“祖先生,你這是和我見外了嗎?”
看到莫小豐臉色陰沉了下來,祖法古忙改口問道:“不知主公對封元量自請帶人前去捉拿穆懷堂怎麽看?"
"封元量久受排抑,自然欲借楊待封一案翻身,何足為奇!”
祖法古微微搖頭道:“封元量為官十數年,以他的閱曆和經驗,若無七八成以上的把握,當不致輕舉妄動,授人以柄的。”
“那,先生以為他為何如此呢?”
“封元量心中所期許者,正是主公您呀!”祖法古笑著說道,“由於看到了您親口審問何曾的經過,使他產生了借您之手助其翻身的希望,所以他才自告奮勇地要帶人去捉拿穆懷堂的。"
"我?"
"確切地說,封元量心中所寄許的並非鄴都來的莫禦史,而是站在莫禦史身後的大將軍!"祖法古索性把話挑明道。
"莫小豐怎麽就和我大哥扯上關係了呢?你把話說明白些。”
“主公,如今為官之人有誰不知,自從大將軍向朝廷舉薦崔昂出任禦史中尉以來,禦史台儼然就成了大將軍握在手中的一柄利劍。”祖法古向莫小豐身邊湊了湊,說道,“南道諸吏大多知曉侯司空素與大將軍不睦,而主公此次來洛陽勞軍,偏偏有一禦史隨行,怎能不令人浮想聯翩,疑心大將軍派人來查訪南道施政的闕失呢?”
莫小豐循此思路稍稍一想,頓覺祖法古所言在理:今天自己繞開唐雙舉,單獨審問何曾的做法確實極易令人產生禦史要抓人把柄的錯覺。
他暗吸了口涼氣,頭腦中產生的第一個反應是為確保順利完成此次來洛陽勞軍的使命,就應當盡早消除封元量等洛陽當地官吏不切實際的期許,避免和侯鑒產生隔閡。可是同時,在他的潛意識裏,又有一種利用封元量來敲打敲打唐雙舉,以發泄對他強迫自己接手沈七襄這塊燙手山芋的不滿。
祖法古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語氣堅決地說道:“主公為勞軍而來,決不可滋惹是非,因小失大。"
莫小豐陡然警醒,正欲向祖法古求教該怎麽辦時,忽聽堂外有軍士來報:"稟禦史,不商,常恭等求見。"
莫小豐精神一振,說了聲"請”,與祖法古返身迴座,兩眼直望向堂口。
常恭雙手被縛,在不商和紫蘇二人的押解下走進公堂。莫小豐見此情形,心裏一沉。
“迴稟莫禦史,祖郎中,我等奉命前往常恭所述之地搜檢,沒有找到封小姐,以及魯福生。”不商抱拳,簡短地稟報道。
"不過,在魯福生及其同夥用來存放柴炭的窯洞裏,我們找到了這個,應是小姐有意留下的。”紫蘇說著,雙手捧上一件物事。
莫小豐接過一看,是個繡有梅花圖樣的香囊,便問紫蘇道:“你怎麽確定此物是封小姐有意留下的呢?"
"這香囊是我家夫人留與小姐的,日常小姐都是隨身佩帶,從不離身。如果不是遇到了意外,需要向外發出求助訊息,斷沒有單獨將香囊遺落的道理。"
莫小豐順手將香囊籠入袖中,問不商道:"除香囊外,有沒有發現別的什麽?”
“撿到香囊後,我們仔細搜尋了附近的山林,結果一無所獲。不過,在窯洞外立有一根拴馬樁,根據拴馬樁旁遺灑的馬糞幹濕程度判斷,掠走封小姐的人離開此地應當不超過半天。"
祖法古立即追問道:"你們可曾檢視過地上的馬蹄印?”
"窯洞四周不是青石板路,就是鋪滿落葉的山林間小路,無法根據馬蹄印判斷對方的去向。”
莫小豐失望地搖搖頭,心裏盤算著明天要不要親自去那窯洞找上一找,或許能有新的發現。
這時,在堂外值守的軍士進來稟報:“封大令迴來了。”
莫小豐吩咐其餘人等退下,隻留下不商侍立在身旁,說了聲“請"。
封元量疾步而入,拱手說道:“穆懷堂不知去向,楊待封很可能和穆是一夥的。”
莫小豐與祖法古對視一眼,起身相讓道:“封大令莫急,且坐下慢慢說。”
封元量入座時掃了一眼不商,卻並沒有詢問他是否找到了封羽衣,而是繼續向莫小豐稟報道:"經向穆氏鄰裏街坊詢問,楊待封時常會來穆宅盤桓,逗留。據歸善坊的裏正報告,就在銅駝大街儺會上出事的當天,穆懷堂就離家出走,不知去往了哪裏。緊接著,楊待封在穆宅遇刺身亡,不排除他是被人滅了口。”
"大令辛苦了!”莫小豐沒有追問楊待封是被誰滅了口,指著不商主動向封元量介紹道,"不商他們在城外的一處窯洞內撿到了封小姐隨身佩帶的香囊,證明封小姐曾到過那裏。。。”
封元量"嗯嗯"連聲,卻堅持說道:“穆懷堂形跡可疑,極有可能是西朝諜候,下官建議,應立即傳下海捕文書,畫影圖形緝拿此人。”
莫小豐在封元量那兒碰了個軟釘子,心中不悅,忍不住反唇相譏道:”怎麽,大令對封小姐的安危好像不大介意呀?"
"非也,非也。下官的確是因發現了楊待封一案的重要線索,急於公務,方才未曾留意禦史說了什麽。"封元量自知失語,連忙起身解釋道。
莫小豐存心冷落他,並不答話,轉頭同祖法古商量道:“封大令既然懷疑穆氏胡商係西朝諜候,查奸除奸應是除奸曹及城安司的職責,郎中以為,是否該將此案移交戶參軍辦理?"
"祖某認為,理當如此。"祖法古看著封元量,點頭說道,"不如現在就請唐長史,戶參軍過來,也好叫封兄向他二位詳稟案情。"
封元量大為失望,臉色通紅地瞪著祖法古,好一會兒才躬身作了一揖,道:“下官頗感不適,恕難以奉陪,告退。”
莫小豐見他這樣,有點不落忍,遂溫言挽留道:"大令不妨稍坐歇息片刻,待向唐戶二位交待了案情,咱們再議議從何入手找尋封小姐吧。”
沒想到封元量已灰了心,冷冷拒絕道:"對不起,依侯司空所頒鈞命,下官的差使是督促落實‘早娶令',找人查案的事,禦史還是另委他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