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七襄!對,應該就是他!
莫小豐做了個假設,假設兩次投書的就是紫蘇,那麽她為何要在甩掉小棗之後又跟隨自己來到了鄴都呢?
第一種可能是,她發現封羽衣(假冒)也到了鄴都,考慮到紫蘇完全沒有必要甩掉小棗,僅憑一己之力尋找被人拐走的封羽衣,此種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另一種可能則是紫蘇在甩掉小棗的同時已經找到了封羽衣(或者得到了她確切的去向),爾後和封羽衣一道為了某個與雪隼直接關聯的人或物來到鄴都,並且,或許在來鄴都的路上得到了程百裏,常鞏二人的相關線索,因人手不足,才投書借力追查程,常二人。
如果後一種可能屬實,那麽這個與雪隼直接相關的人多半就在被他從洛陽帶迴鄴都的四個人裏。
四人之中,柳升和顧早首先排除在外。其餘兩人,沈七襄和韓貞,如根據那日柳十三娘提供的情況,都和雪隼有關:一個可能與雪隼有私情,另一個則或許就是雪隼之子!
倘若將韓貞,沈七襄二人放在一起比較,考慮到雪隼至少也是年屆不惑的中年人了,那麽沈七襄無疑對雪隼來說更為重要。
當晚,莫小豐足足花了一個多時辰,才在腦子裏梳理出了相對清晰,自認為符合邏輯的一幅關係圖,認定沈七襄就是紫蘇要找的人。
他進而推測,紫蘇主仆不遠千裏地從燕趙前往洛陽,真正的目的也許就是為了沈七襄。
可是,她們找沈七襄是為了什麽呢?
是欲以沈七襄為人質,逼雪隼現身嗎?
聯想到紫蘇原是趙郡李氏的家婢,而李希宗和與雪隼素有仇怨的種長樂交好,倒是不排除這種可能。
想清楚了紫蘇的動機,莫小豐決定見機行事,采取後發製人的策略,緊緊盯住紫蘇,順著沈七襄和韓貞這條線追查下去,爭取挖出雪隼,進而查清紫陌驛縱火案,西朝詔書案的真相。
目標一旦確定,渾身上下頓時充滿了力量,不待次日天明,當天深夜,莫小豐即喚了在寢堂外值守的不商進來,交待他務必盯牢紫蘇的師父會安和尚。
"日間楊司馬和陳值長才交待過,要我十二個時辰一刻不離地保護好您,我離開了衙署,萬一。。。”
“萬一什麽?"莫小豐打斷了不商,鄭重吩咐道,"七帝寺的執事會安就是紫蘇在少林拜的師父,我要你去盯住他,還不明白是什麽意思嗎?一旦發現紫蘇現身,立即盯死了她,懂了嗎?"
打發走了不商,莫小豐想了想,又向小棗交待道:"我尋思著,你不妨時常到'笑春風'去走動走動,與韓大娘子,柳十三娘多來往來往吧。”
小棗小嘴兒一撇,徑直問道:"公子敢情是要小棗去做斥候嗎?需要打探些什麽?"
"你的身份特殊,問多了恐怕會引起對方的戒備。這樣吧,你隻管帶著耳朵去,多留意韓大娘和柳十三娘她倆都說些什麽,尤其是關於鹹陽王府的事,及時迴來告訴我就行了。”
安排罷兩路眼線,莫小豐開始考慮派誰去監視沈七襄。由於沈七襄如今被羈押於禦史台獄中,他左思右想,也沒能想出一個合適的人去接近沈七襄,耳聽得遠處三通鑼聲響起,困意漸濃,便倒頭睡去了。
次日天明,莫小豐早早地便醒了,正躺在床上盤算著要不要親自去禦史台監舍探視沈七襄,小棗進來稟稱,司馬消難已在中和堂候見了。
"他倒是救父心切,莫非已經湊齊了數千丁壯?”莫小豐心裏犯著嘀咕,由小棗侍奉著洗漱,更衣已畢,獨自走出後院,前往中和堂。
才走至堂外,忽見一名軍士疾步從前院走來,待到近前,抱拳躬身稟道:“大將軍派人來請您立即去一趟。"
"來人在哪裏?”莫小豐駐足階前,轉頭望一眼迎出堂來的司馬消難,問軍士道。
“他留下了這個,便匆匆走了。”軍士雙手呈上一塊金漆令牌,答道。
莫小豐接過令牌,吩咐那軍士道:"備馬,去告訴陳山提,隨我一同去大將軍府。"
又轉身衝司馬消難拱拱手,抱歉地說道:"國舅有什麽事,就請在這裏說吧。”
司馬消難帶著個手捧長匣的仆從跑下台階,陪笑說道:“按您昨日所說,小弟已備下五千丁壯的名冊,還望太原公在大將軍麵前多多美言。”揮一揮手,跟在他身後的仆從便呈上了長匣。
莫小豐親手打開長匣,見長匣內裝著的確是一軸軸絹製名冊,遂衝司馬消難拱手道:“國舅但放寬心,相信不出數日,就會有好消息的。叫他捧著名冊隨我去見大將軍吧。"
司馬消難連連道謝,堅持將莫小豐送出衙外,方才離去。
莫小豐帶著陳山提等人策馬來到大將軍府,早已等候在衙門內值房的崔季舒立刻迎了出來。
“崔郎中,出什麽事了?”莫小豐下了馬便問。
崔季舒邊將他讓進府內,邊湊近了低聲說道:"有人行刺大將軍,楊司馬已在安排捉拿幕後主使了。”
莫小豐臉上變色道:“大哥怎麽樣了?”
“大將軍隻是受了點輕傷,並無大礙。可惜的是,兩名刺客皆當場自裁,目前尚未查出其身份。”崔季舒擇要說道。
莫小豐聽說賀崇並無大礙,稍稍鬆了口氣,繼而望著廊間院內持械肅立的軍士,又問道:“大哥是於何時何地遇刺的?”
崔季舒略一遲疑,說道:"今天早晨,在從雙柏堂返迴大將軍府的路上。此時,楊司馬正帶人在勘察行刺現場。”
原來昨晚大哥歇宿在了北城的雙柏堂。
莫小豐略感意外,眼見已來到了咀華堂外,作勢正要報名,卻聽堂內傳來賀崇的聲音:“是晉陽樂來了嗎?進來吧。"
他應了聲"遵命”,邁步走進咀華堂,趁躬身施禮的機會偷眼觀瞧,隻見大哥賀崇獨自居中而坐,親衛都督斛律晃並不在堂內,賀崇身側隻站著個身材矮小的年輕護衛。
"事情季舒已告訴你了吧?用令牌召你來,是為征求你的意見,需不需要在城內實行戒嚴?”賀崇左臂放在麵前的幾案上,臉色蒼白,徑直問道。
“大將軍遇刺,理應立即在京幾治下實行戒嚴。可是,倘若如此,恐引致民心浮動,於維持地方穩定不利。"莫小豐思忖著答道。
賀崇蒼白的臉上浮現出一絲笑意,盯著莫小豐又問:“聽說,昨日你的府中也出了事情,是嗎?”
莫小豐做了個假設,假設兩次投書的就是紫蘇,那麽她為何要在甩掉小棗之後又跟隨自己來到了鄴都呢?
第一種可能是,她發現封羽衣(假冒)也到了鄴都,考慮到紫蘇完全沒有必要甩掉小棗,僅憑一己之力尋找被人拐走的封羽衣,此種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另一種可能則是紫蘇在甩掉小棗的同時已經找到了封羽衣(或者得到了她確切的去向),爾後和封羽衣一道為了某個與雪隼直接關聯的人或物來到鄴都,並且,或許在來鄴都的路上得到了程百裏,常鞏二人的相關線索,因人手不足,才投書借力追查程,常二人。
如果後一種可能屬實,那麽這個與雪隼直接相關的人多半就在被他從洛陽帶迴鄴都的四個人裏。
四人之中,柳升和顧早首先排除在外。其餘兩人,沈七襄和韓貞,如根據那日柳十三娘提供的情況,都和雪隼有關:一個可能與雪隼有私情,另一個則或許就是雪隼之子!
倘若將韓貞,沈七襄二人放在一起比較,考慮到雪隼至少也是年屆不惑的中年人了,那麽沈七襄無疑對雪隼來說更為重要。
當晚,莫小豐足足花了一個多時辰,才在腦子裏梳理出了相對清晰,自認為符合邏輯的一幅關係圖,認定沈七襄就是紫蘇要找的人。
他進而推測,紫蘇主仆不遠千裏地從燕趙前往洛陽,真正的目的也許就是為了沈七襄。
可是,她們找沈七襄是為了什麽呢?
是欲以沈七襄為人質,逼雪隼現身嗎?
聯想到紫蘇原是趙郡李氏的家婢,而李希宗和與雪隼素有仇怨的種長樂交好,倒是不排除這種可能。
想清楚了紫蘇的動機,莫小豐決定見機行事,采取後發製人的策略,緊緊盯住紫蘇,順著沈七襄和韓貞這條線追查下去,爭取挖出雪隼,進而查清紫陌驛縱火案,西朝詔書案的真相。
目標一旦確定,渾身上下頓時充滿了力量,不待次日天明,當天深夜,莫小豐即喚了在寢堂外值守的不商進來,交待他務必盯牢紫蘇的師父會安和尚。
"日間楊司馬和陳值長才交待過,要我十二個時辰一刻不離地保護好您,我離開了衙署,萬一。。。”
“萬一什麽?"莫小豐打斷了不商,鄭重吩咐道,"七帝寺的執事會安就是紫蘇在少林拜的師父,我要你去盯住他,還不明白是什麽意思嗎?一旦發現紫蘇現身,立即盯死了她,懂了嗎?"
打發走了不商,莫小豐想了想,又向小棗交待道:"我尋思著,你不妨時常到'笑春風'去走動走動,與韓大娘子,柳十三娘多來往來往吧。”
小棗小嘴兒一撇,徑直問道:"公子敢情是要小棗去做斥候嗎?需要打探些什麽?"
"你的身份特殊,問多了恐怕會引起對方的戒備。這樣吧,你隻管帶著耳朵去,多留意韓大娘和柳十三娘她倆都說些什麽,尤其是關於鹹陽王府的事,及時迴來告訴我就行了。”
安排罷兩路眼線,莫小豐開始考慮派誰去監視沈七襄。由於沈七襄如今被羈押於禦史台獄中,他左思右想,也沒能想出一個合適的人去接近沈七襄,耳聽得遠處三通鑼聲響起,困意漸濃,便倒頭睡去了。
次日天明,莫小豐早早地便醒了,正躺在床上盤算著要不要親自去禦史台監舍探視沈七襄,小棗進來稟稱,司馬消難已在中和堂候見了。
"他倒是救父心切,莫非已經湊齊了數千丁壯?”莫小豐心裏犯著嘀咕,由小棗侍奉著洗漱,更衣已畢,獨自走出後院,前往中和堂。
才走至堂外,忽見一名軍士疾步從前院走來,待到近前,抱拳躬身稟道:“大將軍派人來請您立即去一趟。"
"來人在哪裏?”莫小豐駐足階前,轉頭望一眼迎出堂來的司馬消難,問軍士道。
“他留下了這個,便匆匆走了。”軍士雙手呈上一塊金漆令牌,答道。
莫小豐接過令牌,吩咐那軍士道:"備馬,去告訴陳山提,隨我一同去大將軍府。"
又轉身衝司馬消難拱拱手,抱歉地說道:"國舅有什麽事,就請在這裏說吧。”
司馬消難帶著個手捧長匣的仆從跑下台階,陪笑說道:“按您昨日所說,小弟已備下五千丁壯的名冊,還望太原公在大將軍麵前多多美言。”揮一揮手,跟在他身後的仆從便呈上了長匣。
莫小豐親手打開長匣,見長匣內裝著的確是一軸軸絹製名冊,遂衝司馬消難拱手道:“國舅但放寬心,相信不出數日,就會有好消息的。叫他捧著名冊隨我去見大將軍吧。"
司馬消難連連道謝,堅持將莫小豐送出衙外,方才離去。
莫小豐帶著陳山提等人策馬來到大將軍府,早已等候在衙門內值房的崔季舒立刻迎了出來。
“崔郎中,出什麽事了?”莫小豐下了馬便問。
崔季舒邊將他讓進府內,邊湊近了低聲說道:"有人行刺大將軍,楊司馬已在安排捉拿幕後主使了。”
莫小豐臉上變色道:“大哥怎麽樣了?”
“大將軍隻是受了點輕傷,並無大礙。可惜的是,兩名刺客皆當場自裁,目前尚未查出其身份。”崔季舒擇要說道。
莫小豐聽說賀崇並無大礙,稍稍鬆了口氣,繼而望著廊間院內持械肅立的軍士,又問道:“大哥是於何時何地遇刺的?”
崔季舒略一遲疑,說道:"今天早晨,在從雙柏堂返迴大將軍府的路上。此時,楊司馬正帶人在勘察行刺現場。”
原來昨晚大哥歇宿在了北城的雙柏堂。
莫小豐略感意外,眼見已來到了咀華堂外,作勢正要報名,卻聽堂內傳來賀崇的聲音:“是晉陽樂來了嗎?進來吧。"
他應了聲"遵命”,邁步走進咀華堂,趁躬身施禮的機會偷眼觀瞧,隻見大哥賀崇獨自居中而坐,親衛都督斛律晃並不在堂內,賀崇身側隻站著個身材矮小的年輕護衛。
"事情季舒已告訴你了吧?用令牌召你來,是為征求你的意見,需不需要在城內實行戒嚴?”賀崇左臂放在麵前的幾案上,臉色蒼白,徑直問道。
“大將軍遇刺,理應立即在京幾治下實行戒嚴。可是,倘若如此,恐引致民心浮動,於維持地方穩定不利。"莫小豐思忖著答道。
賀崇蒼白的臉上浮現出一絲笑意,盯著莫小豐又問:“聽說,昨日你的府中也出了事情,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