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莫小豐來說,法顯開出的條件還是頗具吸引力的:如果答應了他,就意味著可以借用佛門的力量迅速審問出西朝布置在京幾一帶的諜報網絡,並將其一舉殲滅,而所需付出的代價隻不過是允許本參仍以濟州沙門統的身份接受處置而已,這與由官府公開處死他並無實際區別。
盡管如此,為了防範本參胡亂攀咬,莫小豐還是向法顯大師提出了相應的條件:隻有待將本參供出的同黨全部捉拿到案並查證了本參所供屬實之後,方可由佛門秘密處置本參。當然,為顧全佛門體麵,官府將嚴守秘密,不得對外泄露本參為西朝諜候這一真相。
雙方達成妥協後,法顯大師拒絕了戒律院僧人的陪同,獨自進入監舍前去勸說本參招供。而莫小豐則暗令柳衝立即召集人馬,隨時準備依本參的招供出動拿人。
誰知法顯這一去,竟足足過了兩個多時辰仍不見從監舍出來。耳聽得外麵四更的更鑼響過,莫小豐按捺不住焦急的心情,正要親自前去監舍探看究竟,卻見一臉疲憊的法顯走進了值房。
“太原公,老衲已經盡力了。”
聽法顯說出這話,莫小豐心裏一沉,忙問道:“怎麽,本參不願招供嗎?”
法顯搖了搖頭,說道:“本參願意保留僧籍,隻是不願留下書麵的口供,您要問什麽,可以去問他了。"
“大師有勞了。”莫小豐心頭一寬,衝法顯拱手施了一禮,轉身走出了值房。
監舍裏隻點著一盞油燈,光線有些昏暗,莫小豐從燈火通明的走廊乍一走進監舍,眼睛適應了好一陣,才看清監舍正中的一張石墩上坐著一人。
也許是由於過於疲倦的緣故,這人一顆光禿禿的腦袋耷拉著,口鼻之中發出均勻的鼾聲,似乎睡得還很香甜。
“喂,醒醒了。”莫小豐因見本參雙手未被綁縛,走到距他五六步遠的地方便站下,開口喚道。
但見那顆光禿禿的腦袋向上揚了揚,露出一張獅鼻闊口的四方大臉,撩了撩眼皮,悶哼了一聲。
“本參,你如果沒什麽要對我說的,就接著睡吧。”莫小豐存心試探法顯勸說的效果,冷冰冰地撂下句話,轉身欲走。
"太原公請留步,貧僧方才怠慢了。”
本參急忙挽留道。
"你認得我?”
本參苦笑道:“天快要亮了吧?一直等到這個時候還來見貧僧,除了太原公,還會是誰呢?”
“好,既知我的來意,咱們也無需多費口舌,關於西朝布置在鄴都的諜候,盡你所知,都說出來吧。”
本參咂了咂舌,說道:“據貧僧所知,關於東朝朝中的各種動態,一向都是由鹹陽王通過貧僧向外傳送的,具體的經手人是王府家令源春,還有一個姓曾的偶爾也傳送過兩迴。”
“就這些?”
本參迴避著莫小豐的目光,說道:“至於其他人,你們隻需詢問源春便是。”
“我現在問的是你!”莫小豐加重了語氣,喝道。
本參的臉上流露出一絲無奈的表情:"貧僧所知的,僅此三人了。至於鹹陽王在鄴都發展了多少下線,源春應當知情,貧僧並不過問。這也是做諜候的規矩。“
莫小豐此時方領會到法顯大師為何在苦苦訊問本參兩個時辰後會疲態盡顯,原來從本參口中並沒有詢問出期待的結果啊!
他猶不甘心,上下打量了本參兩眼,換了個話題問道:“你能做到濟州沙門統,以身侍佛多少年了?為什麽要為西朝效力?"
本參仰麵歎息道:"貧僧十三歲即皈依我佛,至今已近三十載了。落到如今這般地步,心中再無餘念,唯願仍以不俗之身圓寂西天,乞侍佛陀座下,也算報答了昔日衛公活命之恩。"
“這麽說,你是為報答衛玄策的恩情才甘願充當諜候,為西朝效命的嘍?那麽,你又是如何將鹹陽王發展成為你的下線的呢?”
本參立刻糾正道:“當初是鹹陽王主動派人聯係的衛公,要求充當耳目的。”
莫小豐冷笑道:“你說的當初具體是什麽時候?
鹹陽王身為當朝皇叔,為何要投效敵國?”
本參蹙眉想了想,答道:“三年前東朝將國都遷來鄴都不久,衛公即命貧僧牽頭刺探朝中動向,那時就告知貧僧,主要以接傳鹹陽王的訊息為主。在此之前,鹹陽王應當就已經在為衛公傳遞訊息了吧。”
他停了一停,又說道:“當時貧僧也想不明白,以鹹陽王如此尊貴的身份,怎會甘為貧僧的下線,充當敵國諜候呢?後來有一迴從源春口中才隱約得知,好像此事與東朝先皇之死有關。詳細的情形,您不妨去問源春。”
聽到本參再一次提及源春,莫小豐順勢問道:“你身為上線,在長達三年多的時間內,難道就從未過問過鹹陽王在鄴都發展了多少眼線?這似乎有點不合常理吧?”
本參警覺地瞟了他一眼,反問道:"源春是不是出事了?是死了還是逃跑了?”
“他是死是逃與你有何幹係?本參,我想提醒你的是,你必須供出有價值的人和事,方能保全僧籍。否則,即便是法上大統,也難以留你在佛門之內。”莫小豐鄭重警告道。
本參神色一滯,隨即問道:"貧僧如果告訴太原公是誰授意鹹陽王殺死了散騎常侍孫遷,不知算不算是有價值的人和事?"
“你不妨說來聽聽。”
“隻是關於這件事,貧僧也僅僅是聽源春說了個梗概,並無旁證。太原公不會因此誤會貧僧在蓄意挑唆吧。"
“你但說便是,真偽我自有判斷。"莫小豐話說得雖然硬氣,心裏卻隱隱有種不好的感覺。
就聽本參緩緩說道:"是東朝的皇帝。”
“大膽!"莫小豐厲聲斷喝道。
“此事乃源春親口所說,貧僧決不打誑語。"本參激動地想挺身站起,卻被綁在雙腳上的沉重鐵鎖拖了個趔趄,險些翻倒。
莫小豐怒目瞪視他良久,方以低沉的嗓音問道:"陛下為何要取孫遷的性命?說!”
本參見他如此,反倒平靜了下來,與他對視著,答道:“據源春說,皇帝對孫遷來朝後飛揚跋扈的做派很是不滿,也有意借孫遷之死挑起賀崇與諸家勳貴之間的爭端,為宗室參政製造機會。源春還說到,皇帝特別交待鹹陽王,要孫遷死得難看些,好出一出胸中這口惡氣。“
莫小豐聽得陣陣頭皮發麻,強忍著震驚和惶恐,盯著本參問道:“源春為什麽要告訴你這件事?”
本參答得倒還坦率:“孫遷調來鄴都不久,貧僧就接到衛公下達的指令,命貧僧設法通過孫遷查清種長樂冶鑄"宿鐵刀"所在的具體位置。源春是為向貧僧解釋鹹陽王迫於皇命催逼,才指使他取了孫遷的性命的。”
他像是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忙又補充道:“如果貧僧猜得不錯,鹹陽王的暴薨應當和皇帝也有關係。”
盡管如此,為了防範本參胡亂攀咬,莫小豐還是向法顯大師提出了相應的條件:隻有待將本參供出的同黨全部捉拿到案並查證了本參所供屬實之後,方可由佛門秘密處置本參。當然,為顧全佛門體麵,官府將嚴守秘密,不得對外泄露本參為西朝諜候這一真相。
雙方達成妥協後,法顯大師拒絕了戒律院僧人的陪同,獨自進入監舍前去勸說本參招供。而莫小豐則暗令柳衝立即召集人馬,隨時準備依本參的招供出動拿人。
誰知法顯這一去,竟足足過了兩個多時辰仍不見從監舍出來。耳聽得外麵四更的更鑼響過,莫小豐按捺不住焦急的心情,正要親自前去監舍探看究竟,卻見一臉疲憊的法顯走進了值房。
“太原公,老衲已經盡力了。”
聽法顯說出這話,莫小豐心裏一沉,忙問道:“怎麽,本參不願招供嗎?”
法顯搖了搖頭,說道:“本參願意保留僧籍,隻是不願留下書麵的口供,您要問什麽,可以去問他了。"
“大師有勞了。”莫小豐心頭一寬,衝法顯拱手施了一禮,轉身走出了值房。
監舍裏隻點著一盞油燈,光線有些昏暗,莫小豐從燈火通明的走廊乍一走進監舍,眼睛適應了好一陣,才看清監舍正中的一張石墩上坐著一人。
也許是由於過於疲倦的緣故,這人一顆光禿禿的腦袋耷拉著,口鼻之中發出均勻的鼾聲,似乎睡得還很香甜。
“喂,醒醒了。”莫小豐因見本參雙手未被綁縛,走到距他五六步遠的地方便站下,開口喚道。
但見那顆光禿禿的腦袋向上揚了揚,露出一張獅鼻闊口的四方大臉,撩了撩眼皮,悶哼了一聲。
“本參,你如果沒什麽要對我說的,就接著睡吧。”莫小豐存心試探法顯勸說的效果,冷冰冰地撂下句話,轉身欲走。
"太原公請留步,貧僧方才怠慢了。”
本參急忙挽留道。
"你認得我?”
本參苦笑道:“天快要亮了吧?一直等到這個時候還來見貧僧,除了太原公,還會是誰呢?”
“好,既知我的來意,咱們也無需多費口舌,關於西朝布置在鄴都的諜候,盡你所知,都說出來吧。”
本參咂了咂舌,說道:“據貧僧所知,關於東朝朝中的各種動態,一向都是由鹹陽王通過貧僧向外傳送的,具體的經手人是王府家令源春,還有一個姓曾的偶爾也傳送過兩迴。”
“就這些?”
本參迴避著莫小豐的目光,說道:“至於其他人,你們隻需詢問源春便是。”
“我現在問的是你!”莫小豐加重了語氣,喝道。
本參的臉上流露出一絲無奈的表情:"貧僧所知的,僅此三人了。至於鹹陽王在鄴都發展了多少下線,源春應當知情,貧僧並不過問。這也是做諜候的規矩。“
莫小豐此時方領會到法顯大師為何在苦苦訊問本參兩個時辰後會疲態盡顯,原來從本參口中並沒有詢問出期待的結果啊!
他猶不甘心,上下打量了本參兩眼,換了個話題問道:“你能做到濟州沙門統,以身侍佛多少年了?為什麽要為西朝效力?"
本參仰麵歎息道:"貧僧十三歲即皈依我佛,至今已近三十載了。落到如今這般地步,心中再無餘念,唯願仍以不俗之身圓寂西天,乞侍佛陀座下,也算報答了昔日衛公活命之恩。"
“這麽說,你是為報答衛玄策的恩情才甘願充當諜候,為西朝效命的嘍?那麽,你又是如何將鹹陽王發展成為你的下線的呢?”
本參立刻糾正道:“當初是鹹陽王主動派人聯係的衛公,要求充當耳目的。”
莫小豐冷笑道:“你說的當初具體是什麽時候?
鹹陽王身為當朝皇叔,為何要投效敵國?”
本參蹙眉想了想,答道:“三年前東朝將國都遷來鄴都不久,衛公即命貧僧牽頭刺探朝中動向,那時就告知貧僧,主要以接傳鹹陽王的訊息為主。在此之前,鹹陽王應當就已經在為衛公傳遞訊息了吧。”
他停了一停,又說道:“當時貧僧也想不明白,以鹹陽王如此尊貴的身份,怎會甘為貧僧的下線,充當敵國諜候呢?後來有一迴從源春口中才隱約得知,好像此事與東朝先皇之死有關。詳細的情形,您不妨去問源春。”
聽到本參再一次提及源春,莫小豐順勢問道:“你身為上線,在長達三年多的時間內,難道就從未過問過鹹陽王在鄴都發展了多少眼線?這似乎有點不合常理吧?”
本參警覺地瞟了他一眼,反問道:"源春是不是出事了?是死了還是逃跑了?”
“他是死是逃與你有何幹係?本參,我想提醒你的是,你必須供出有價值的人和事,方能保全僧籍。否則,即便是法上大統,也難以留你在佛門之內。”莫小豐鄭重警告道。
本參神色一滯,隨即問道:"貧僧如果告訴太原公是誰授意鹹陽王殺死了散騎常侍孫遷,不知算不算是有價值的人和事?"
“你不妨說來聽聽。”
“隻是關於這件事,貧僧也僅僅是聽源春說了個梗概,並無旁證。太原公不會因此誤會貧僧在蓄意挑唆吧。"
“你但說便是,真偽我自有判斷。"莫小豐話說得雖然硬氣,心裏卻隱隱有種不好的感覺。
就聽本參緩緩說道:"是東朝的皇帝。”
“大膽!"莫小豐厲聲斷喝道。
“此事乃源春親口所說,貧僧決不打誑語。"本參激動地想挺身站起,卻被綁在雙腳上的沉重鐵鎖拖了個趔趄,險些翻倒。
莫小豐怒目瞪視他良久,方以低沉的嗓音問道:"陛下為何要取孫遷的性命?說!”
本參見他如此,反倒平靜了下來,與他對視著,答道:“據源春說,皇帝對孫遷來朝後飛揚跋扈的做派很是不滿,也有意借孫遷之死挑起賀崇與諸家勳貴之間的爭端,為宗室參政製造機會。源春還說到,皇帝特別交待鹹陽王,要孫遷死得難看些,好出一出胸中這口惡氣。“
莫小豐聽得陣陣頭皮發麻,強忍著震驚和惶恐,盯著本參問道:“源春為什麽要告訴你這件事?”
本參答得倒還坦率:“孫遷調來鄴都不久,貧僧就接到衛公下達的指令,命貧僧設法通過孫遷查清種長樂冶鑄"宿鐵刀"所在的具體位置。源春是為向貧僧解釋鹹陽王迫於皇命催逼,才指使他取了孫遷的性命的。”
他像是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忙又補充道:“如果貧僧猜得不錯,鹹陽王的暴薨應當和皇帝也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