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丁嘿嘿笑道:“小的在依您的吩咐給智行按時喂藥之外,還給他服了少量的砒霜,詐稱如果他膽敢向人通風報信,走露消息,立馬就要了他的性命。智行服下砒霜後麵色發青,肚腹疼痛等種種不適使他不得不信了小的的話,為保全性命,哪裏還敢胡言亂語呢?至於小的嘛,既受了您的差遣,留在劉家窪子監看智行,自然要尋個令人信服的理由常伴隨其左右。小的索性帶智行返迴這裏,對人聲稱衙署命小的來此排查嫌犯,順便也借住在了此處。”
莫小豐心想:這朱小丁半真半假地做這一場戲,反倒不致引起智遠等人的懷疑,其人行事,也算得膽大心細。
這樣想著,伸手拍了拍朱小丁的肩頭,誇讚道:“朱墟長智勇兼備,為朝廷立下了大功,日後定當論功行賞。”
朱小丁趁勢躬身請求道:“如蒙太原公不棄,小的願追隨左右,效犬馬之勞。”
莫小豐正有接納朱小丁之意,此時卻並不輕易吐口,隻笑著答道:“好說好說”,踱向了本願和智行所在的一側。
本願年紀約在四十歲上下,身著土黃色僧服,脖頸上掛著一串烏黑發亮的佛珠,正閉著眼睛,喃喃地念誦著不知哪一部佛經。
“本願,你來劉家窪子是為找智行的吧?”莫小豐走至本願麵前站定,開口問道。
本願口中念念有聲,對他不理不睬。
“你此時不說,將來可別後悔!”莫小豐加重了語氣,威脅道。
本願像尊泥胎塑像般,仍然紋絲不動。
跟在莫小豐身後的朱小丁見狀,輕輕拉了拉他的衣襟,說道:“本願大師乃有道高僧,不可慢待。您看,是不是先請高僧到別處用些齋飯,爾後再從容問話?”
莫小豐雖不解其意,出於對他的信任,遂揮揮手,命令兩名侍衛帶本願到別處用齋去了。
朱小丁親自送本願出了上房,方返身來向莫小豐解釋道:"小的以為像本願這樣的人,若不掌握其根底,是不會輕易招供的。故而小的方才才冒昧建言,望太原公莫怪。”
莫小豐擺手道:"無妨。依你之見,該怎樣才能令本願招供呢?"
朱小丁湊至莫小豐耳邊,輕聲嘀咕了一番。
莫小豐聽得連連點頭,瞥一眼蜷縮在角落,臉色發烏的智行,說道:"他就交給你了,另一件事我即刻派人去辦。”轉身朝屋外走去。
約摸一個時辰後,當莫小豐正在東廂房與智遠等人聊著天,隔著窗柵就看見朱小丁施施然從上房走了出來,東張西望地似是在找人。他便起身同智遠打了聲招唿,出屋走過去問道:“怎麽,搞定了嗎?”
朱小丁笑著點點頭:“這小子已經承認,本願就是他的上線。"
“還有呢?”
“其餘的事,咱們可以去問本願呀。”朱小丁輕鬆地答道。
“合著費了一個時辰的工夫,你就問出一句話嗎?”莫小豐不滿地責問道。
朱小丁頗為自信地說道:"您可別小瞧這一句話,智行可答應小的了,他願和本願當麵對質。有了智行這句話,本願想要抵賴也難。”
莫小豐想想也對:隻要智行一口咬定本願是他的同黨,自己便可以此為理由說服智遠等人,將本願帶離劉家窪子詳細勘問。於是仰頭看了看天色,征詢朱小丁的意見道:“時辰不早了,派迴城裏的人未必這麽快就能迴來,不如先將本願帶迴朱家堡去候著?"
朱小丁也抬頭看了看天,卻道:"這距天黑還有幾個時辰嘛,小的陪您再去找智遠他們幾個聊聊?”
眾人再度聊將起來,話題則與先前發生了明顯變化:以智遠為代表的諸僧千方百計地想要從莫小豐和朱小丁二人口中探問出本願,智行究竟犯了什麽事,特別是是否與前幾日朱家堡嫌犯潛逃一事有關;而朱小丁關心的似乎隻是本願一人的有關情況,絕口不提與本願一同被捉的智行(在智遠等人看來)。
智遠等人在屢次探問,仍未能得到確切答複的情況下,倒是對朱小丁所提的問題有問必答,似乎對本願的被捉頗有點兒幸災樂禍的意味。莫小豐事後迴想起來,認為這是嫉妒心在作崇:人們往往在潛意識裏對身份,地位高於自己的人懷有莫名的敵意,樂於見到其遭遇變故。
對於智遠這些隻能被派至城外,整日埋頭耕種的下等僧眾而言,本願顯然屬於佛門中的上等階級:論資曆,他和本參等多位已出任州郡沙門統的高僧同屬本字輩,是當今佛門中不折不扣的中堅力量;論地位,他在七帝寺內擔任藏經閣執事,據傳,還有望接替僧賢禪師成為下一任的都維那(負責監察諸僧的高級僧官),是身份尊崇的佛門權要。
這麽一位平日裏智遠等人連見上一麵都難的顯貴人物,如今卻如此狼狽不堪,怎麽能令智遠等人不在震驚之餘暗自竊笑呢?
一個多時辰後,派去城裏的那名侍衛帶著查到的本願的僧籍資料返迴了劉家窪子。莫小豐結束了和智遠等人的交談,與朱小丁一道到別處接見了侍衛,從侍衛手中接過本願的僧籍檔案,仔細看了起來。
據這份檔案記載,本願是於二十五年前在洛陽著名的廣化寺接受剃度,出家為僧的,其座師為廣化寺住持法善大師。從檔案中密密麻麻記載的本願曾擔任過的十多種僧職,不難看出,本願無論是在洛陽廣化寺,還是如今鄴都的七帝寺,一向都頗受器重,在佛門中的前途可謂是一片光明。
朱小丁從莫小豐手中接過僧籍檔案,目光落在那一連串的職銜上麵,嘴角浮現出了笑意。
"你笑什麽呀?如今你所說的兩個方麵的條件都已具備,接下來要從何入手訊問本願,你想好了嗎?”莫小豐問道。
朱小丁衝他眨眨眼睛,笑著說道:“太原公,如果一個人辛辛苦苦幾十年,好容易積攢下了些錢財,爾今有人卻要將這些錢財一把火給燒了,你猜這個人會怎樣?"
莫小豐看看他手裏的僧籍檔案,不甚了了地問道:“你的意思是?”
朱小丁遂將下一步訊問本願的思路如此這般地說與了他,最後說道:"眼下咱們還未離開劉家窪子,對本願來說,尚且留有一條退路,此時正是逼他做出決擇的最佳時機。”
莫小豐上下打量朱小丁兩眼,拍案說道:“今日如果拿下了本願,我便聘你為司州刺史衙署的除奸參軍。"
朱小丁笑嘻嘻地躬身施禮道:“那小的就先謝過使君了。”
本願被重新帶到二人麵前時,依舊在閉著眼睛背誦佛經,擺出一副油鹽不進的模樣。
莫小豐冷笑兩聲,開口便道:“智行已經招供了,承認你是他的同黨。"
本願不為所動。
"怎麽,你不相信?”
本願口中念念有詞,對莫小豐的話充耳不聞。
莫小豐望了朱小丁一眼,見他衝自己點了點頭,遂不再遲疑,按照事先設計好的說辭警告本願道:"你盡可以對我不理不睬,但是我必須提醒你,接下來你將會麵臨什麽樣的處罰。
鑒於你來劉家窪尋智行接洽時被當場捉拿這一事實,以及智行指認你為其同黨的供詞,身為朝廷敕封的司州刺史,本官可以知會沙門統,削去你的僧籍再行勘問。"
“不,你無權這麽做!”本願霍地睜開雙眼,怒叫道。
莫小豐心想:這朱小丁半真半假地做這一場戲,反倒不致引起智遠等人的懷疑,其人行事,也算得膽大心細。
這樣想著,伸手拍了拍朱小丁的肩頭,誇讚道:“朱墟長智勇兼備,為朝廷立下了大功,日後定當論功行賞。”
朱小丁趁勢躬身請求道:“如蒙太原公不棄,小的願追隨左右,效犬馬之勞。”
莫小豐正有接納朱小丁之意,此時卻並不輕易吐口,隻笑著答道:“好說好說”,踱向了本願和智行所在的一側。
本願年紀約在四十歲上下,身著土黃色僧服,脖頸上掛著一串烏黑發亮的佛珠,正閉著眼睛,喃喃地念誦著不知哪一部佛經。
“本願,你來劉家窪子是為找智行的吧?”莫小豐走至本願麵前站定,開口問道。
本願口中念念有聲,對他不理不睬。
“你此時不說,將來可別後悔!”莫小豐加重了語氣,威脅道。
本願像尊泥胎塑像般,仍然紋絲不動。
跟在莫小豐身後的朱小丁見狀,輕輕拉了拉他的衣襟,說道:“本願大師乃有道高僧,不可慢待。您看,是不是先請高僧到別處用些齋飯,爾後再從容問話?”
莫小豐雖不解其意,出於對他的信任,遂揮揮手,命令兩名侍衛帶本願到別處用齋去了。
朱小丁親自送本願出了上房,方返身來向莫小豐解釋道:"小的以為像本願這樣的人,若不掌握其根底,是不會輕易招供的。故而小的方才才冒昧建言,望太原公莫怪。”
莫小豐擺手道:"無妨。依你之見,該怎樣才能令本願招供呢?"
朱小丁湊至莫小豐耳邊,輕聲嘀咕了一番。
莫小豐聽得連連點頭,瞥一眼蜷縮在角落,臉色發烏的智行,說道:"他就交給你了,另一件事我即刻派人去辦。”轉身朝屋外走去。
約摸一個時辰後,當莫小豐正在東廂房與智遠等人聊著天,隔著窗柵就看見朱小丁施施然從上房走了出來,東張西望地似是在找人。他便起身同智遠打了聲招唿,出屋走過去問道:“怎麽,搞定了嗎?”
朱小丁笑著點點頭:“這小子已經承認,本願就是他的上線。"
“還有呢?”
“其餘的事,咱們可以去問本願呀。”朱小丁輕鬆地答道。
“合著費了一個時辰的工夫,你就問出一句話嗎?”莫小豐不滿地責問道。
朱小丁頗為自信地說道:"您可別小瞧這一句話,智行可答應小的了,他願和本願當麵對質。有了智行這句話,本願想要抵賴也難。”
莫小豐想想也對:隻要智行一口咬定本願是他的同黨,自己便可以此為理由說服智遠等人,將本願帶離劉家窪子詳細勘問。於是仰頭看了看天色,征詢朱小丁的意見道:“時辰不早了,派迴城裏的人未必這麽快就能迴來,不如先將本願帶迴朱家堡去候著?"
朱小丁也抬頭看了看天,卻道:"這距天黑還有幾個時辰嘛,小的陪您再去找智遠他們幾個聊聊?”
眾人再度聊將起來,話題則與先前發生了明顯變化:以智遠為代表的諸僧千方百計地想要從莫小豐和朱小丁二人口中探問出本願,智行究竟犯了什麽事,特別是是否與前幾日朱家堡嫌犯潛逃一事有關;而朱小丁關心的似乎隻是本願一人的有關情況,絕口不提與本願一同被捉的智行(在智遠等人看來)。
智遠等人在屢次探問,仍未能得到確切答複的情況下,倒是對朱小丁所提的問題有問必答,似乎對本願的被捉頗有點兒幸災樂禍的意味。莫小豐事後迴想起來,認為這是嫉妒心在作崇:人們往往在潛意識裏對身份,地位高於自己的人懷有莫名的敵意,樂於見到其遭遇變故。
對於智遠這些隻能被派至城外,整日埋頭耕種的下等僧眾而言,本願顯然屬於佛門中的上等階級:論資曆,他和本參等多位已出任州郡沙門統的高僧同屬本字輩,是當今佛門中不折不扣的中堅力量;論地位,他在七帝寺內擔任藏經閣執事,據傳,還有望接替僧賢禪師成為下一任的都維那(負責監察諸僧的高級僧官),是身份尊崇的佛門權要。
這麽一位平日裏智遠等人連見上一麵都難的顯貴人物,如今卻如此狼狽不堪,怎麽能令智遠等人不在震驚之餘暗自竊笑呢?
一個多時辰後,派去城裏的那名侍衛帶著查到的本願的僧籍資料返迴了劉家窪子。莫小豐結束了和智遠等人的交談,與朱小丁一道到別處接見了侍衛,從侍衛手中接過本願的僧籍檔案,仔細看了起來。
據這份檔案記載,本願是於二十五年前在洛陽著名的廣化寺接受剃度,出家為僧的,其座師為廣化寺住持法善大師。從檔案中密密麻麻記載的本願曾擔任過的十多種僧職,不難看出,本願無論是在洛陽廣化寺,還是如今鄴都的七帝寺,一向都頗受器重,在佛門中的前途可謂是一片光明。
朱小丁從莫小豐手中接過僧籍檔案,目光落在那一連串的職銜上麵,嘴角浮現出了笑意。
"你笑什麽呀?如今你所說的兩個方麵的條件都已具備,接下來要從何入手訊問本願,你想好了嗎?”莫小豐問道。
朱小丁衝他眨眨眼睛,笑著說道:“太原公,如果一個人辛辛苦苦幾十年,好容易積攢下了些錢財,爾今有人卻要將這些錢財一把火給燒了,你猜這個人會怎樣?"
莫小豐看看他手裏的僧籍檔案,不甚了了地問道:“你的意思是?”
朱小丁遂將下一步訊問本願的思路如此這般地說與了他,最後說道:"眼下咱們還未離開劉家窪子,對本願來說,尚且留有一條退路,此時正是逼他做出決擇的最佳時機。”
莫小豐上下打量朱小丁兩眼,拍案說道:“今日如果拿下了本願,我便聘你為司州刺史衙署的除奸參軍。"
朱小丁笑嘻嘻地躬身施禮道:“那小的就先謝過使君了。”
本願被重新帶到二人麵前時,依舊在閉著眼睛背誦佛經,擺出一副油鹽不進的模樣。
莫小豐冷笑兩聲,開口便道:“智行已經招供了,承認你是他的同黨。"
本願不為所動。
"怎麽,你不相信?”
本願口中念念有詞,對莫小豐的話充耳不聞。
莫小豐望了朱小丁一眼,見他衝自己點了點頭,遂不再遲疑,按照事先設計好的說辭警告本願道:"你盡可以對我不理不睬,但是我必須提醒你,接下來你將會麵臨什麽樣的處罰。
鑒於你來劉家窪尋智行接洽時被當場捉拿這一事實,以及智行指認你為其同黨的供詞,身為朝廷敕封的司州刺史,本官可以知會沙門統,削去你的僧籍再行勘問。"
“不,你無權這麽做!”本願霍地睜開雙眼,怒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