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季舒過份周到的態度既令莫小豐感覺不太舒服,更使他無形之中平添了一份壓力:是啊,眼下父親傷勢不明,大哥離京的訊息不宜聲張,自己的確不宜在這個時候召集僚屬交待什麽差使。
雖然打消了傳喚僚屬來交待差使的念頭,可當他想到今後一段時間裏,自己將像大哥以往那樣,每天都要聽取和處置數以百計的各種公務時,莫小豐又覺得很有必要先將手頭積攢的案子分門別類地梳理一番,以便決定哪些案子要增加人手著重推進,哪些案子可以先放一放。
於是,他開始在空蕩蕩的咀華堂內踱著步,迴憶起這兩三個月來發生在鄴都內外的每一件案子:
在他發現自己穿越的頭一天發生的兩起案件中,孫遷墜亡一案雖經楊遵奉命暗查,初步鎖定係鹹陽王家令源春挑唆定襄公賀澈所為,但因兩名嫌疑人中源春被殺,賀澈尚未緝拿到案,基本陷入了停滯。不過,結合之後發生的西朝詔書案分析,不排除孫遷墜亡案與西朝諜候有關,應當繼續追查下去。
至於高仲密夫人遇刺一案,雖查無實據,但據賀渾隨即調高季式離京這一點判斷,大約正如自己所猜料的那樣,應是高季式指使人所為了。賀渾既無意認真查究此案,這件案子姑且就不了了之了。
接下來發生的即是由紫陌驛縱火案牽扯出的西朝詔書案了。
莫小豐此時迴想著西朝詔書一案自發端到由它引發的一係列案件,陡然意識到在查破這一驚天大案的過程中,可能存在著重大的疏漏:並沒有設法查明詔書的真偽,以及西朝頒發一份皇帝親筆書寫的冊封詔書給鹹陽王的真正用意。
僅據此後由西朝詔書案引發的一係列案件,包括鹹陽王暴薨案,胡商被殺案,濟州慈孝院案,源春被殺案。。。似乎都可推斷出這份西朝詔書的真實性。然而,如果結合前不久在追查泉永潛逃案,禁軍軍士行刺案過程中發現的皇帝本人有暗通西朝的嫌疑,特別是七帝寺僧本願供述中關於鄴都潛藏有一名西朝諜候的重要頭目的內容,又會令人不禁產生疑問:既然西朝要秘傳詔書給鄴都城內的鹹陽王,為何舍近求遠,放著鄴都的聯絡人不用,而偏要繞道濟州呢?
莫小豐推斷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本參與潛藏於鄴都城內的這位西朝諜候頭目歸屬於不同的諜候機構,而鹹陽王生前與之聯絡的應是本參所屬的西朝關東行台,亦即衛玄策,二更公子這條線;第二種可能,潛藏於鄴都的諜候頭目係本參的上線,他(她)提前獲知了崔昂替換詔書的訊息,隨即指示胡商改變行程,將已被替換了的詔書傳遞給在濟州的本參,並趁胡商途經鄴都之機殺其滅口。
在這兩種可能性中,據本參被捕後的供述來看,好像第一種可能性較大;而據胡商於鄴都北郊被殺,以及泉永前往濟州向本參示警推測,又似乎屬於第二種可能性。
思慮至此,莫小豐抬手撓了撓頭,有點悻悻地想到:如果能動用安插在長安或汾陰的內線打探出西朝詔書的真偽就好了。
他隨即又想起:在西城外劉家窪子捉到的本願不是聲稱他知道潛藏於鄴都的西朝諜候頭目是誰嗎?如果能從他嘴裏挖出這個人來,倒不失為一條捷徑。隻是一則自己還未想出怎樣才能幫本願求得外州沙門統的職位,以滿足他提出的交換條件;二則即便他肯開口招供,因為他的訊息來源於雪隼,結果也未必確實,終究不如內線打探到的訊息可靠。
還有一起可能指向西朝諜候,並且其重要性甚至強過西朝詔書案的案件:冶廬遇襲案。雖然陳長猷對此案另有判斷,但根據目前掌握的線索,仍不能排除係西朝所為的可能。
會不會是西朝諜候與雪隼的“兩頭羊”組織互相勾連,共同偷襲了冶廬呢?
莫小豐凜然想起從冶廬負傷逃出,死於毒針的那個尚不知姓名,身份的漢子,腦子裏忽然冒出了這麽個念頭。
無論是兩個多月前的紫陌驛縱火案,還是後來的源春被殺案,種種跡象都表明,雪隼和西朝諜候之間應當存在著某種聯係。
倘若雪隼的“兩頭羊”是受西朝諜候的雇傭,替其實施謀殺,襲擊等行動,那麽針對雪隼的追查行動也不能停止。
還有沈七襄被替換,司馬道宗被殺案,以及昨晚才發生的程百裏,智明,尤桐被殺案,可以說至今全無半點頭緒。
莫小豐想著想著,不覺有些汗顏。
接二連三地發生了這麽多起案件,可是到目前為止,查清真相並捉拿到兇手的似乎隻有屈指可數的一兩起,大多數案件還都處於停滯狀態,作為執掌京幾軍政庶務的首長,他不能不感到愧疚。
"主人,外麵落雪了,您添件袍子吧。”
莫小豐循聲轉頭望去,隻見人高馬大的顧阿改雙手捧著件棉袍走進了咀華堂。
他接過棉袍披在肩頭,緊走幾步來到堂外,果然看到暮色蒼茫中有片片雪花飄落,有幾片雪花被風吹著落到了他的臉上,手上,涼絲絲的,甚是愜意。
“外麵風大,主人仔細受涼。"顧阿改好心提醒道。
“你現在是大將軍府的親衛什長,不要再稱唿我為主人了。”莫小豐觀察著雪勢,說道,"走,隨我到城裏各處瞧瞧去。”
“主人請稍候,小的去向崔郎中稟報一聲。”
“不必了,你帶兩個人跟著我便是。”莫小豐惦記著城內前些時受災的百姓,也想察看察看夜間鄴都的治安狀況,邁步朝院外走去。
顧阿改不敢違命,慌忙派人去告知崔季舒一聲,自己則帶領四名軍士緊追了上去。
大將軍府門外依舊停著數十駕車馬,跟隨主官前來稟事的仆從們有的三五個聚在一起議論著今冬的頭一場雪會下多久,有的則躲進車廂內打盹,沒有人注意到莫小豐一行。
雖然已分別了些時候,青驄馬很有幾分靈性,似乎還認得昔日侍弄它的夥計,衝顧阿改不停地噴著響鼻表示親近。
顧阿改依舊跪在馬前,請莫小豐踩著後背上了馬,笑嗬嗬地起身牽起韁繩,親切地撫弄著青驄馬長長的鬃毛,神態甚是親昵。
莫小豐看到這一幕情景,心中也不禁漾起了一絲感動,一邊吩咐著“先到三台去看看",一邊問顧阿改:“聽說江左並不產馬,你怎麽會對馬如此熟悉呢?”
顧阿改答應一聲,牽著青驄馬向北城走著,說道:“迴稟主人,小的自幼就喜愛侍弄驢騾,後來做了蘭將軍府中的馬奴,便和馬打起交道來了。”
“蘭將軍?哪位蘭將軍?”
“啊,小的說的是南朝原先統軍駐守彭城的蘭戎將軍。小的原來就是在他府中喂馬的。"
彭城兩個字聽在莫小豐耳中,立時引起了他的興趣,追問道:“這麽說來,你也是於五年前平原公率軍攻占彭城一役中被俘後遣送至鄴都的嗎?”
顧阿改迴頭笑著說道:“主人說的是。前些日寶林尼寺的那個小尼姑在大將軍府時,曾和小的談說起,我倆都是五年前從彭城來到的鄴都。"
雖然打消了傳喚僚屬來交待差使的念頭,可當他想到今後一段時間裏,自己將像大哥以往那樣,每天都要聽取和處置數以百計的各種公務時,莫小豐又覺得很有必要先將手頭積攢的案子分門別類地梳理一番,以便決定哪些案子要增加人手著重推進,哪些案子可以先放一放。
於是,他開始在空蕩蕩的咀華堂內踱著步,迴憶起這兩三個月來發生在鄴都內外的每一件案子:
在他發現自己穿越的頭一天發生的兩起案件中,孫遷墜亡一案雖經楊遵奉命暗查,初步鎖定係鹹陽王家令源春挑唆定襄公賀澈所為,但因兩名嫌疑人中源春被殺,賀澈尚未緝拿到案,基本陷入了停滯。不過,結合之後發生的西朝詔書案分析,不排除孫遷墜亡案與西朝諜候有關,應當繼續追查下去。
至於高仲密夫人遇刺一案,雖查無實據,但據賀渾隨即調高季式離京這一點判斷,大約正如自己所猜料的那樣,應是高季式指使人所為了。賀渾既無意認真查究此案,這件案子姑且就不了了之了。
接下來發生的即是由紫陌驛縱火案牽扯出的西朝詔書案了。
莫小豐此時迴想著西朝詔書一案自發端到由它引發的一係列案件,陡然意識到在查破這一驚天大案的過程中,可能存在著重大的疏漏:並沒有設法查明詔書的真偽,以及西朝頒發一份皇帝親筆書寫的冊封詔書給鹹陽王的真正用意。
僅據此後由西朝詔書案引發的一係列案件,包括鹹陽王暴薨案,胡商被殺案,濟州慈孝院案,源春被殺案。。。似乎都可推斷出這份西朝詔書的真實性。然而,如果結合前不久在追查泉永潛逃案,禁軍軍士行刺案過程中發現的皇帝本人有暗通西朝的嫌疑,特別是七帝寺僧本願供述中關於鄴都潛藏有一名西朝諜候的重要頭目的內容,又會令人不禁產生疑問:既然西朝要秘傳詔書給鄴都城內的鹹陽王,為何舍近求遠,放著鄴都的聯絡人不用,而偏要繞道濟州呢?
莫小豐推斷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本參與潛藏於鄴都城內的這位西朝諜候頭目歸屬於不同的諜候機構,而鹹陽王生前與之聯絡的應是本參所屬的西朝關東行台,亦即衛玄策,二更公子這條線;第二種可能,潛藏於鄴都的諜候頭目係本參的上線,他(她)提前獲知了崔昂替換詔書的訊息,隨即指示胡商改變行程,將已被替換了的詔書傳遞給在濟州的本參,並趁胡商途經鄴都之機殺其滅口。
在這兩種可能性中,據本參被捕後的供述來看,好像第一種可能性較大;而據胡商於鄴都北郊被殺,以及泉永前往濟州向本參示警推測,又似乎屬於第二種可能性。
思慮至此,莫小豐抬手撓了撓頭,有點悻悻地想到:如果能動用安插在長安或汾陰的內線打探出西朝詔書的真偽就好了。
他隨即又想起:在西城外劉家窪子捉到的本願不是聲稱他知道潛藏於鄴都的西朝諜候頭目是誰嗎?如果能從他嘴裏挖出這個人來,倒不失為一條捷徑。隻是一則自己還未想出怎樣才能幫本願求得外州沙門統的職位,以滿足他提出的交換條件;二則即便他肯開口招供,因為他的訊息來源於雪隼,結果也未必確實,終究不如內線打探到的訊息可靠。
還有一起可能指向西朝諜候,並且其重要性甚至強過西朝詔書案的案件:冶廬遇襲案。雖然陳長猷對此案另有判斷,但根據目前掌握的線索,仍不能排除係西朝所為的可能。
會不會是西朝諜候與雪隼的“兩頭羊”組織互相勾連,共同偷襲了冶廬呢?
莫小豐凜然想起從冶廬負傷逃出,死於毒針的那個尚不知姓名,身份的漢子,腦子裏忽然冒出了這麽個念頭。
無論是兩個多月前的紫陌驛縱火案,還是後來的源春被殺案,種種跡象都表明,雪隼和西朝諜候之間應當存在著某種聯係。
倘若雪隼的“兩頭羊”是受西朝諜候的雇傭,替其實施謀殺,襲擊等行動,那麽針對雪隼的追查行動也不能停止。
還有沈七襄被替換,司馬道宗被殺案,以及昨晚才發生的程百裏,智明,尤桐被殺案,可以說至今全無半點頭緒。
莫小豐想著想著,不覺有些汗顏。
接二連三地發生了這麽多起案件,可是到目前為止,查清真相並捉拿到兇手的似乎隻有屈指可數的一兩起,大多數案件還都處於停滯狀態,作為執掌京幾軍政庶務的首長,他不能不感到愧疚。
"主人,外麵落雪了,您添件袍子吧。”
莫小豐循聲轉頭望去,隻見人高馬大的顧阿改雙手捧著件棉袍走進了咀華堂。
他接過棉袍披在肩頭,緊走幾步來到堂外,果然看到暮色蒼茫中有片片雪花飄落,有幾片雪花被風吹著落到了他的臉上,手上,涼絲絲的,甚是愜意。
“外麵風大,主人仔細受涼。"顧阿改好心提醒道。
“你現在是大將軍府的親衛什長,不要再稱唿我為主人了。”莫小豐觀察著雪勢,說道,"走,隨我到城裏各處瞧瞧去。”
“主人請稍候,小的去向崔郎中稟報一聲。”
“不必了,你帶兩個人跟著我便是。”莫小豐惦記著城內前些時受災的百姓,也想察看察看夜間鄴都的治安狀況,邁步朝院外走去。
顧阿改不敢違命,慌忙派人去告知崔季舒一聲,自己則帶領四名軍士緊追了上去。
大將軍府門外依舊停著數十駕車馬,跟隨主官前來稟事的仆從們有的三五個聚在一起議論著今冬的頭一場雪會下多久,有的則躲進車廂內打盹,沒有人注意到莫小豐一行。
雖然已分別了些時候,青驄馬很有幾分靈性,似乎還認得昔日侍弄它的夥計,衝顧阿改不停地噴著響鼻表示親近。
顧阿改依舊跪在馬前,請莫小豐踩著後背上了馬,笑嗬嗬地起身牽起韁繩,親切地撫弄著青驄馬長長的鬃毛,神態甚是親昵。
莫小豐看到這一幕情景,心中也不禁漾起了一絲感動,一邊吩咐著“先到三台去看看",一邊問顧阿改:“聽說江左並不產馬,你怎麽會對馬如此熟悉呢?”
顧阿改答應一聲,牽著青驄馬向北城走著,說道:“迴稟主人,小的自幼就喜愛侍弄驢騾,後來做了蘭將軍府中的馬奴,便和馬打起交道來了。”
“蘭將軍?哪位蘭將軍?”
“啊,小的說的是南朝原先統軍駐守彭城的蘭戎將軍。小的原來就是在他府中喂馬的。"
彭城兩個字聽在莫小豐耳中,立時引起了他的興趣,追問道:“這麽說來,你也是於五年前平原公率軍攻占彭城一役中被俘後遣送至鄴都的嗎?”
顧阿改迴頭笑著說道:“主人說的是。前些日寶林尼寺的那個小尼姑在大將軍府時,曾和小的談說起,我倆都是五年前從彭城來到的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