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遵苦笑道:"自今晨發覺了然潛逃,律僧自盡那一刻起,我就明白了自己難脫疏忽失職的罪責,怎好再妄言影響太原公對案情的判斷?"
莫小豐被他反問得一怔,雖然隱隱覺得楊遵給出的解釋並不充分,卻也無可辨駁,不禁一時語塞。
楊遵再次躬身作揖道:"犯官欲求太原公成全,隻追究犯官一人之過,不要太過為難那些被逼自盡的律僧了。"
他一再攬罪上身的態度終於激怒了莫小豐,拂袖轉身說道:“治你一人的罪又有何用?能換得了然歸案嗎?能查明白衣夜行人是誰嗎?"
崔季舒見狀,上前勸解道:“太原公且息怒。楊兄既然執意自請懲處,且在昨晚主持查案時確有疏忽之處,依下官之見,不如將昨晚定國寺發生的這一案件向聖上奏明,以求聖躬獨斷,方合乎朝廷處分大臣的規矩。"
楊遵聽到這話,麵色一凜,垂頭默不作聲。
莫小豐心中一動,迴頭掃了崔季舒一眼,想道:崔季舒建議將楊遵交由皇帝處置,是別有用意,還是真的在按照規矩辦事呢?
正在沉吟時,看到崔季舒走到楊遵麵前,拉著他的手,推心置腹地勸說道:“丞相委命楊兄出任京幾司馬,輔佐太原公執掌京幾軍政庶務,兄與太原公雖無師徒名分,卻有師徒之實。當此危難之際,楊兄倘若因為一個小小的疏漏便執意請求太原公懲處於你,豈不是要陷太原公於不義嗎?而且,更辜負了丞相對兄台的重托!"
楊遵被他說得滿麵通紅,無言以對。
莫小豐此時已省悟到崔季舒並非真的建議將楊遵交給皇帝處置,並且當他聽崔季舒說到楊遵和他不是師徒,情勝師徒時,心內不禁泛起了層層漣漪,靈機一動,
遂接過崔季舒的話茬轉而說道:"先生甫自彭城返迴,鞍馬未歇便入定國寺查案,偶有小失也屬情有可原,大可不必過於自責。如今了然雖已潛逃,卻也留下了一些線索,我相信憑先生之能為,一定能循線追查出白衣夜行人的身份。"
楊遵連連擺手推辭道:“不不不,還是請太原公另委他人吧。在下實無力再主持查案了。"
崔季舒衝莫小豐遞了個眼色,嗬嗬笑著打圓場道:"那白衣夜行人或許隻是個雞鳴狗盜之徒,即便了然竊物潛逃有些蹊蹺,也算不得什麽潑天大案。楊兄既不願繼續主持查案,不如暫時在此陪同太原公坐堂聽稟,如何?"
見莫,楊二人俱無異議,遂朗聲喚道:"太原公與楊右丞坐堂聽稟了。"
三人一同坐堂聽稟至申末時分,崔季舒因見各衙署來稟報請斷的無甚要務,在征得莫小豐同意後,便命散了堂。
楊遵在大將軍府並無宿處,且已卸去了查案的差使,遂返迴司州衙署去了。
待楊遵離開後,崔季舒屏退諸人,方問莫小豐道:“太原公可是疑心昨夜定國寺之事係楊遵有意放縱啊?"
莫小豐驚訝地反問道:"崔常侍因何有此一問?"
"大將軍囑命下官輔助太原公主持朝務,確保京幾安寧,太原公如遇難解難斷之事,盡可說與下官,無需有所顧忌。"崔季舒鄭重說道,"不瞞您說,大將軍早就懷疑時常出沒在鄴都街頭的‘白無常'是宮裏的那位了。”
莫小豐很吃了一驚,卻故作淡定地問道:"假設果如大哥懷疑的那樣,崔常侍為何會說定國寺昨夜發生的事與楊遵有關呢?"
崔季舒淡淡一笑,說道:"下官與楊遵雖然同出士門,在丞相及大將軍看來,卻截然不同。大將軍曾為吾二人下斷語雲:季舒先效命於吾家而後忠於朝廷,楊遵則先以忠臣自許而效力於吾家。太原公應當參悟得大將軍的言外之意吧。”
“崔常侍的意思是說,楊遵也已察覺到了白衣夜行人的身份,故而有意放走了然嗎?"話已至此,莫小豐遂不再繞圈子,索性照直問道。
崔季舒沉吟著說道:"據今日一早楊遵便來登門請罪這一點推斷,他至少已經對白衣夜行人的身份有所察知,並且欲以自氶罪責這種方式為對方遮掩。至於昨夜了然潛逃是否係楊遵有意放縱,下官倒認為多半並非如此。"
見莫小豐張口還有話說,崔季舒先拱手道:"鑒於鄴都眼下的形勢,關於定國寺一案,下官建議不妨暫且擱上一擱,待丞相傷情明了後再查不遲。"
莫小豐點了點頭,思忖著,還是將心中的憂慮說了出來:“暫時擱置定國寺案雖然有利京幾穩定,卻也不無隱患。經詢問定國寺僧,了然其人來頭不小,是兩年前法上大統親自調入定國寺擔任執事的。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判斷,了然應是戒律院二十幾名自盡未遂律僧的首領,並且多半便是白衣夜行人冒雪潛入定國寺,要找的那個人。如此關鍵的一個人,難道要任其溜之大吉嗎?"
崔季舒忽然衝他眨眨眼睛,問道:“太原公想過沒有,大將軍甫一離京,白衣夜行人便冒雪潛入定國寺去找了然,他為的是什麽嗎?”
其實,基於對了然潛逃,二十多名律僧自盡的調查,了解,在返迴大將軍府的路上,莫小豐心中對白衣夜行人冒雪造訪定國寺的目的有了大致的推測。隻是這一推測太過驚世駭俗,以至於他不能,也不願輕易相信是實。此時被崔季舒問到這一問題,他咽了口唾沫,反問道:“依崔常侍之見,白衣人是幹什麽去了呢?"
崔季舒白胖的臉上兩隻細長的眼睛又眯成了一條縫,盯著莫小豐,慢吞吞地說道:"有沒有可能,戒律院那些自盡未遂的律僧,以及喬裝潛逃的了然,俱是白衣人豢養的殺手?白衣人趁大將軍離京之機冒雪潛入定國寺,為的就是啟用這些殺手展開刺殺行動,而刺殺的首要目標便是您!"
即便事先已有相似的預料,當聽到崔季舒說出刺殺的首要目標是自己時,莫小豐還是驚得咳嗽了起來。他竭力掩飾著內心的緊張和慌亂,質疑道:“不至於吧,他。。。昨日還召我入宮。。。"
崔季舒眼中泛起了寒光,咬著牙說道:"丞相受傷,大將軍離京,此時不正是發動刺殺行動,一舉奪迴朝權的最佳時機嗎?難道二公子真的以為他會顧念姻親之情,對您手下留情嗎?"
“不不不,我不是這個意思。"莫小豐禁不住抬手抹了把額頭的冷汗,整理思路,說道,"我是想說,眼下恐怕還不宜與他公然撕破臉吧。。。況且,方才所說不過是一種推測,咱們手中並無真憑實據啊!"
"要想得到真憑實據並不難。"崔季舒冷聲說道,“關押在定國寺內的那二十多名律僧中,隻要一人開了口,恐怕那人的真麵目就要暴露無遺了吧。"
莫小豐被他反問得一怔,雖然隱隱覺得楊遵給出的解釋並不充分,卻也無可辨駁,不禁一時語塞。
楊遵再次躬身作揖道:"犯官欲求太原公成全,隻追究犯官一人之過,不要太過為難那些被逼自盡的律僧了。"
他一再攬罪上身的態度終於激怒了莫小豐,拂袖轉身說道:“治你一人的罪又有何用?能換得了然歸案嗎?能查明白衣夜行人是誰嗎?"
崔季舒見狀,上前勸解道:“太原公且息怒。楊兄既然執意自請懲處,且在昨晚主持查案時確有疏忽之處,依下官之見,不如將昨晚定國寺發生的這一案件向聖上奏明,以求聖躬獨斷,方合乎朝廷處分大臣的規矩。"
楊遵聽到這話,麵色一凜,垂頭默不作聲。
莫小豐心中一動,迴頭掃了崔季舒一眼,想道:崔季舒建議將楊遵交由皇帝處置,是別有用意,還是真的在按照規矩辦事呢?
正在沉吟時,看到崔季舒走到楊遵麵前,拉著他的手,推心置腹地勸說道:“丞相委命楊兄出任京幾司馬,輔佐太原公執掌京幾軍政庶務,兄與太原公雖無師徒名分,卻有師徒之實。當此危難之際,楊兄倘若因為一個小小的疏漏便執意請求太原公懲處於你,豈不是要陷太原公於不義嗎?而且,更辜負了丞相對兄台的重托!"
楊遵被他說得滿麵通紅,無言以對。
莫小豐此時已省悟到崔季舒並非真的建議將楊遵交給皇帝處置,並且當他聽崔季舒說到楊遵和他不是師徒,情勝師徒時,心內不禁泛起了層層漣漪,靈機一動,
遂接過崔季舒的話茬轉而說道:"先生甫自彭城返迴,鞍馬未歇便入定國寺查案,偶有小失也屬情有可原,大可不必過於自責。如今了然雖已潛逃,卻也留下了一些線索,我相信憑先生之能為,一定能循線追查出白衣夜行人的身份。"
楊遵連連擺手推辭道:“不不不,還是請太原公另委他人吧。在下實無力再主持查案了。"
崔季舒衝莫小豐遞了個眼色,嗬嗬笑著打圓場道:"那白衣夜行人或許隻是個雞鳴狗盜之徒,即便了然竊物潛逃有些蹊蹺,也算不得什麽潑天大案。楊兄既不願繼續主持查案,不如暫時在此陪同太原公坐堂聽稟,如何?"
見莫,楊二人俱無異議,遂朗聲喚道:"太原公與楊右丞坐堂聽稟了。"
三人一同坐堂聽稟至申末時分,崔季舒因見各衙署來稟報請斷的無甚要務,在征得莫小豐同意後,便命散了堂。
楊遵在大將軍府並無宿處,且已卸去了查案的差使,遂返迴司州衙署去了。
待楊遵離開後,崔季舒屏退諸人,方問莫小豐道:“太原公可是疑心昨夜定國寺之事係楊遵有意放縱啊?"
莫小豐驚訝地反問道:"崔常侍因何有此一問?"
"大將軍囑命下官輔助太原公主持朝務,確保京幾安寧,太原公如遇難解難斷之事,盡可說與下官,無需有所顧忌。"崔季舒鄭重說道,"不瞞您說,大將軍早就懷疑時常出沒在鄴都街頭的‘白無常'是宮裏的那位了。”
莫小豐很吃了一驚,卻故作淡定地問道:"假設果如大哥懷疑的那樣,崔常侍為何會說定國寺昨夜發生的事與楊遵有關呢?"
崔季舒淡淡一笑,說道:"下官與楊遵雖然同出士門,在丞相及大將軍看來,卻截然不同。大將軍曾為吾二人下斷語雲:季舒先效命於吾家而後忠於朝廷,楊遵則先以忠臣自許而效力於吾家。太原公應當參悟得大將軍的言外之意吧。”
“崔常侍的意思是說,楊遵也已察覺到了白衣夜行人的身份,故而有意放走了然嗎?"話已至此,莫小豐遂不再繞圈子,索性照直問道。
崔季舒沉吟著說道:"據今日一早楊遵便來登門請罪這一點推斷,他至少已經對白衣夜行人的身份有所察知,並且欲以自氶罪責這種方式為對方遮掩。至於昨夜了然潛逃是否係楊遵有意放縱,下官倒認為多半並非如此。"
見莫小豐張口還有話說,崔季舒先拱手道:"鑒於鄴都眼下的形勢,關於定國寺一案,下官建議不妨暫且擱上一擱,待丞相傷情明了後再查不遲。"
莫小豐點了點頭,思忖著,還是將心中的憂慮說了出來:“暫時擱置定國寺案雖然有利京幾穩定,卻也不無隱患。經詢問定國寺僧,了然其人來頭不小,是兩年前法上大統親自調入定國寺擔任執事的。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判斷,了然應是戒律院二十幾名自盡未遂律僧的首領,並且多半便是白衣夜行人冒雪潛入定國寺,要找的那個人。如此關鍵的一個人,難道要任其溜之大吉嗎?"
崔季舒忽然衝他眨眨眼睛,問道:“太原公想過沒有,大將軍甫一離京,白衣夜行人便冒雪潛入定國寺去找了然,他為的是什麽嗎?”
其實,基於對了然潛逃,二十多名律僧自盡的調查,了解,在返迴大將軍府的路上,莫小豐心中對白衣夜行人冒雪造訪定國寺的目的有了大致的推測。隻是這一推測太過驚世駭俗,以至於他不能,也不願輕易相信是實。此時被崔季舒問到這一問題,他咽了口唾沫,反問道:“依崔常侍之見,白衣人是幹什麽去了呢?"
崔季舒白胖的臉上兩隻細長的眼睛又眯成了一條縫,盯著莫小豐,慢吞吞地說道:"有沒有可能,戒律院那些自盡未遂的律僧,以及喬裝潛逃的了然,俱是白衣人豢養的殺手?白衣人趁大將軍離京之機冒雪潛入定國寺,為的就是啟用這些殺手展開刺殺行動,而刺殺的首要目標便是您!"
即便事先已有相似的預料,當聽到崔季舒說出刺殺的首要目標是自己時,莫小豐還是驚得咳嗽了起來。他竭力掩飾著內心的緊張和慌亂,質疑道:“不至於吧,他。。。昨日還召我入宮。。。"
崔季舒眼中泛起了寒光,咬著牙說道:"丞相受傷,大將軍離京,此時不正是發動刺殺行動,一舉奪迴朝權的最佳時機嗎?難道二公子真的以為他會顧念姻親之情,對您手下留情嗎?"
“不不不,我不是這個意思。"莫小豐禁不住抬手抹了把額頭的冷汗,整理思路,說道,"我是想說,眼下恐怕還不宜與他公然撕破臉吧。。。況且,方才所說不過是一種推測,咱們手中並無真憑實據啊!"
"要想得到真憑實據並不難。"崔季舒冷聲說道,“關押在定國寺內的那二十多名律僧中,隻要一人開了口,恐怕那人的真麵目就要暴露無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