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麽事嗎?"莫小豐揮手示意軍士退下,不悅地衝小棗問道。
小棗衝楊遵施了一禮,答道:"公子自昨晚一直忙碌到現在,該迴去用些膳了。"
莫小豐心知她這是礙於旁人在場,有話不便明說,遂淡淡地應了句"知道了,你先迴去候著,我稍後就到。”
小棗卻站著沒動,一雙眼睛求助似地看向楊遵。
楊遵見此情形,便道:"太原公方才所說之事目前還止是推測而已,一切尚待進一步查證之後才可下定論。您快隨小棗迴去用膳,歇息吧,切匆累壞了身子。"
莫小豐忽然目視楊遵,問道:"孫遷墜亡後,先生當初為何要令人對外宣稱是定國寺的僧賢大師施法震斃了白無常呢?莫非先生早就察覺到定國寺有異嗎?”
楊遵顯然沒想到他會突兀地問起數月前的事來,臉色一變,隨即笑著說道:"下官當時是為了轉移視聽,事後僧賢大師為了此事對下官頗有怨言哪。"
莫小豐似有感慨地說道:“定國寺自僧賢大師外出雲遊以來,迭遇變故,儼然已成為不祥之地。先生若是得便,還望傳語僧賢大師,請他速返鄴都,重整寺務。"
楊遵拱手道:“下官遵命。"
辭別楊遵,返迴後院的寢堂,莫小豐方問小棗道:"娘娘今早為何要傳你入宮?”
小棗神色緊張地答道:"婢子方才去尋公子,正為向您傳達娘娘的叮囑:昨日禦史台向陛下呈遞了彈章,奏劾您擅令校事監視朝中大臣,請您及早準備,以應付接下來的廷對。"
“禦史台彈劾我?”莫小豐吃了一驚,仍不肯相信這是真的,瞪著小棗問道。
"是,據娘娘說,昨日是禦史中尉崔昂當麵向陛下呈遞的彈章。娘娘還說,嚴禁動用校事監視朝臣是丞相秉國之初立下的規矩,凡違犯者不問情由,一概先革職爾後治罪。請您務必小心應對,切不可大意。"
莫小豐"嗯"了一聲,心裏納悶兒:崔昂即使有點書呆子秉性,若無真憑實據,料想也不至於上章彈劾自己,難道這不單單是一場巧合,而是有人在蓄意製造事端,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他本想立即傳朱小丁來詢問事由,可話到嘴邊又改了主意,看著小棗問道:"娘娘有沒有向你問起昨夜之事?”
"沒有。娘娘隻交待婢子須盡快將禦史彈劾您的消息告知公子,別的什麽也沒問。"
"那,娘娘有沒有提到她是從何處得知禦史彈劾我的呢?"
小棗微微搖著頭,口中卻說道:"聽春草姐姐說,陛下昨晚是來娘娘宮裏就的寢,會不會是他要娘娘向公子通傳的消息?"
"嗬嗬。"莫小豐冷笑了兩聲,徑直吩咐道,"去叫朱小丁速來見我。"
半個時辰後,朱小丁被帶到了大將軍府後院的一間靜室。
莫小豐不待他躬身行禮,張口便問:"這幾天可有什麽發現嗎?"
朱小丁因昨晚來尋莫小豐未遇,誤以為他傳喚自己是為了詢問雷敬宗近來的動向,遂照實答道:"說來有些奇怪,從前日起,雷敬宗便沒出過門,昨日小的看見有郎中來過他的府邸,想來應是病了。"
“你在監視雷敬宗時,有沒有暴露行跡?"莫小豐盯著他又問道。
朱小丁立即答道:“小的行事一向謹慎,可就是沒想到偶遇過一個熟人,不知是否被他瞧出了些端倪?”
“快說說是怎麽迴事?"
朱小丁此時已意識到可能出了事,不敢有絲毫隱瞞,據實說道:“前日當小的跟蹤雷敬宗返迴府邸時,忽然有一人主動同我打起了招唿。起初我隻是覺得此人眼熟,想不起他是誰來,經他自我介紹,才恍然記起此人姓魏,去年曾陪其族兄來朱家堡迎過親。這姓魏的問小的進城做什麽,小的便以進城來與州縣衙署接洽堡中事務為由含混應付了過去。小的和他前後統共隻寒暄了幾句,會不會是這件事引起的事端啊?"
"哦?你且說說看,這件事有可能引發怎樣的事端呢?"朱小丁最後的話引起了莫小豐的興趣,考校似的問道。
"小的曾聽人說過,爾朱氏當朝秉政期間,密遣校事監視朝臣,最終炮製了河陰慘案,幾乎殺光朝中所有的士大夫。因此,渤海王剿滅爾朱氏叛黨,遷都執政之始便頒示禁令:嚴禁任何人擅用校事監視朝中大臣,如有犯禁者當嚴懲不貸。小的依此猜想,會不會有人彈劾您違反了丞相頒示的禁令啊!"
莫小豐聽朱小丁居然將事情猜出了個七七八八,心中驚奇,趁勢問道:"假如事情確如你所說的這般,當如何應對呢?"
朱小丁慨然抱拳道:"一人做事一人承當。既然是小的行事不周,給太原公帶來了麻煩,就請太原公將小的綁付有司治罪吧。"
"朱小丁,你這是要陷我於不義嗎?"莫小豐重重地拍了一下幾案,怒斥道。
"小的不敢。"朱小丁唬得跪倒在地,慌忙解釋道,"小的方才隻是為了以防萬一,向您坦誠心跡而已。其實,小的如今尚未接受您的正式委任,尚是白身,您大可以從未命小的監視雷敬宗等人為由來駁迴彈劾的。"
“起來,我有話問你。"莫小豐沉著臉命令道。
朱小丁隻得站了起來,等待他發問。
"你能否確定除了你邂逅那姓魏的之外,再沒有其它暴露行跡的事了嗎?"
朱小丁想了想,點頭答道:"應當是沒有了。"
"那便好。"莫小豐盯著他又問,"如果我要你為此承擔一些責任,礕如流放你去戍邊,你可願意?"
朱小丁坦然答道:"原就是小的辦差不力,才惹出了麻煩,小的情願接受懲處。隻是求太原公允許小的攜老母同行。"
"邊關乃苦寒之地,老人家就不必去了吧。"莫小豐放緩語氣拒絕了朱小丁的請求,上下打量著他,問道,"你多大年紀了,還沒成家嗎?"
"迴稟太原公,小的二十八歲,原娶過一房妻室,去年和離了。"
"哎呀,你這一去,不知何時才能返迴鄴都,家裏隻留下老母一人,能放得下心嗎?"莫小豐抬手擦了擦眼角,覷著朱小丁問道。
不能不說朱小丁的頭腦相當機敏,立馬便從他這話裏嗅出了不尋常的味道,爽快地答道:"小的一切聽從您的安排。"
見他如此通透,莫小豐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遂將自己的計劃如實告知了朱小丁,臨了說道:"你族中可有能夠托付的兄弟子侄?你走之後,老母可暫時托他照料。"
朱小丁在獲知莫小豐欲令他借被流放戍邊的機會叛逃西朝,從此成為外派的諜候之後,也深感此事兇險,不禁為孤身留在鄴都的母親擔起心來,蹙眉思忖移時,方拱手說道:"小的前妻王氏秉性溫婉淑良,我想請她代為照料母親。"
莫小豐錯愕道:"你不是才和她離婚了嗎?怎麽想到要請她照顧老母?"
朱小丁苦笑道:"王氏與我母一向相處得甚好。當初是因小的不能生育,恐怕耽誤了她,首先提出的和離。聽說她自歸娘家之後時常怏怏不樂。。。倘若小的此次不幸喪命於他鄉,能否請太原公也代她向朝廷求一份誥命?"
小棗衝楊遵施了一禮,答道:"公子自昨晚一直忙碌到現在,該迴去用些膳了。"
莫小豐心知她這是礙於旁人在場,有話不便明說,遂淡淡地應了句"知道了,你先迴去候著,我稍後就到。”
小棗卻站著沒動,一雙眼睛求助似地看向楊遵。
楊遵見此情形,便道:"太原公方才所說之事目前還止是推測而已,一切尚待進一步查證之後才可下定論。您快隨小棗迴去用膳,歇息吧,切匆累壞了身子。"
莫小豐忽然目視楊遵,問道:"孫遷墜亡後,先生當初為何要令人對外宣稱是定國寺的僧賢大師施法震斃了白無常呢?莫非先生早就察覺到定國寺有異嗎?”
楊遵顯然沒想到他會突兀地問起數月前的事來,臉色一變,隨即笑著說道:"下官當時是為了轉移視聽,事後僧賢大師為了此事對下官頗有怨言哪。"
莫小豐似有感慨地說道:“定國寺自僧賢大師外出雲遊以來,迭遇變故,儼然已成為不祥之地。先生若是得便,還望傳語僧賢大師,請他速返鄴都,重整寺務。"
楊遵拱手道:“下官遵命。"
辭別楊遵,返迴後院的寢堂,莫小豐方問小棗道:"娘娘今早為何要傳你入宮?”
小棗神色緊張地答道:"婢子方才去尋公子,正為向您傳達娘娘的叮囑:昨日禦史台向陛下呈遞了彈章,奏劾您擅令校事監視朝中大臣,請您及早準備,以應付接下來的廷對。"
“禦史台彈劾我?”莫小豐吃了一驚,仍不肯相信這是真的,瞪著小棗問道。
"是,據娘娘說,昨日是禦史中尉崔昂當麵向陛下呈遞的彈章。娘娘還說,嚴禁動用校事監視朝臣是丞相秉國之初立下的規矩,凡違犯者不問情由,一概先革職爾後治罪。請您務必小心應對,切不可大意。"
莫小豐"嗯"了一聲,心裏納悶兒:崔昂即使有點書呆子秉性,若無真憑實據,料想也不至於上章彈劾自己,難道這不單單是一場巧合,而是有人在蓄意製造事端,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他本想立即傳朱小丁來詢問事由,可話到嘴邊又改了主意,看著小棗問道:"娘娘有沒有向你問起昨夜之事?”
"沒有。娘娘隻交待婢子須盡快將禦史彈劾您的消息告知公子,別的什麽也沒問。"
"那,娘娘有沒有提到她是從何處得知禦史彈劾我的呢?"
小棗微微搖著頭,口中卻說道:"聽春草姐姐說,陛下昨晚是來娘娘宮裏就的寢,會不會是他要娘娘向公子通傳的消息?"
"嗬嗬。"莫小豐冷笑了兩聲,徑直吩咐道,"去叫朱小丁速來見我。"
半個時辰後,朱小丁被帶到了大將軍府後院的一間靜室。
莫小豐不待他躬身行禮,張口便問:"這幾天可有什麽發現嗎?"
朱小丁因昨晚來尋莫小豐未遇,誤以為他傳喚自己是為了詢問雷敬宗近來的動向,遂照實答道:"說來有些奇怪,從前日起,雷敬宗便沒出過門,昨日小的看見有郎中來過他的府邸,想來應是病了。"
“你在監視雷敬宗時,有沒有暴露行跡?"莫小豐盯著他又問道。
朱小丁立即答道:“小的行事一向謹慎,可就是沒想到偶遇過一個熟人,不知是否被他瞧出了些端倪?”
“快說說是怎麽迴事?"
朱小丁此時已意識到可能出了事,不敢有絲毫隱瞞,據實說道:“前日當小的跟蹤雷敬宗返迴府邸時,忽然有一人主動同我打起了招唿。起初我隻是覺得此人眼熟,想不起他是誰來,經他自我介紹,才恍然記起此人姓魏,去年曾陪其族兄來朱家堡迎過親。這姓魏的問小的進城做什麽,小的便以進城來與州縣衙署接洽堡中事務為由含混應付了過去。小的和他前後統共隻寒暄了幾句,會不會是這件事引起的事端啊?"
"哦?你且說說看,這件事有可能引發怎樣的事端呢?"朱小丁最後的話引起了莫小豐的興趣,考校似的問道。
"小的曾聽人說過,爾朱氏當朝秉政期間,密遣校事監視朝臣,最終炮製了河陰慘案,幾乎殺光朝中所有的士大夫。因此,渤海王剿滅爾朱氏叛黨,遷都執政之始便頒示禁令:嚴禁任何人擅用校事監視朝中大臣,如有犯禁者當嚴懲不貸。小的依此猜想,會不會有人彈劾您違反了丞相頒示的禁令啊!"
莫小豐聽朱小丁居然將事情猜出了個七七八八,心中驚奇,趁勢問道:"假如事情確如你所說的這般,當如何應對呢?"
朱小丁慨然抱拳道:"一人做事一人承當。既然是小的行事不周,給太原公帶來了麻煩,就請太原公將小的綁付有司治罪吧。"
"朱小丁,你這是要陷我於不義嗎?"莫小豐重重地拍了一下幾案,怒斥道。
"小的不敢。"朱小丁唬得跪倒在地,慌忙解釋道,"小的方才隻是為了以防萬一,向您坦誠心跡而已。其實,小的如今尚未接受您的正式委任,尚是白身,您大可以從未命小的監視雷敬宗等人為由來駁迴彈劾的。"
“起來,我有話問你。"莫小豐沉著臉命令道。
朱小丁隻得站了起來,等待他發問。
"你能否確定除了你邂逅那姓魏的之外,再沒有其它暴露行跡的事了嗎?"
朱小丁想了想,點頭答道:"應當是沒有了。"
"那便好。"莫小豐盯著他又問,"如果我要你為此承擔一些責任,礕如流放你去戍邊,你可願意?"
朱小丁坦然答道:"原就是小的辦差不力,才惹出了麻煩,小的情願接受懲處。隻是求太原公允許小的攜老母同行。"
"邊關乃苦寒之地,老人家就不必去了吧。"莫小豐放緩語氣拒絕了朱小丁的請求,上下打量著他,問道,"你多大年紀了,還沒成家嗎?"
"迴稟太原公,小的二十八歲,原娶過一房妻室,去年和離了。"
"哎呀,你這一去,不知何時才能返迴鄴都,家裏隻留下老母一人,能放得下心嗎?"莫小豐抬手擦了擦眼角,覷著朱小丁問道。
不能不說朱小丁的頭腦相當機敏,立馬便從他這話裏嗅出了不尋常的味道,爽快地答道:"小的一切聽從您的安排。"
見他如此通透,莫小豐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遂將自己的計劃如實告知了朱小丁,臨了說道:"你族中可有能夠托付的兄弟子侄?你走之後,老母可暫時托他照料。"
朱小丁在獲知莫小豐欲令他借被流放戍邊的機會叛逃西朝,從此成為外派的諜候之後,也深感此事兇險,不禁為孤身留在鄴都的母親擔起心來,蹙眉思忖移時,方拱手說道:"小的前妻王氏秉性溫婉淑良,我想請她代為照料母親。"
莫小豐錯愕道:"你不是才和她離婚了嗎?怎麽想到要請她照顧老母?"
朱小丁苦笑道:"王氏與我母一向相處得甚好。當初是因小的不能生育,恐怕耽誤了她,首先提出的和離。聽說她自歸娘家之後時常怏怏不樂。。。倘若小的此次不幸喪命於他鄉,能否請太原公也代她向朝廷求一份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