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士定了定神,說道:"大約半個多時辰前,南城興仁裏有人持兇器傷人,我家都督聞訊後立即帶人趕到事發現場,發現遇襲受傷的是。。。"他忽然打住,環顧在場諸人,不說了。
“你但說無妨,受傷的是誰?”莫小豐輕輕推開盧先生,走到軍士近前,問道。
軍士認出了他,立即躬身答道:"迴大都督的話,受傷的是南朝副使。"
莫小豐大吃了一驚,脫口問道:"你說什麽?是誰刺傷了步。。。南朝副使?他現在傷勢如何?"
軍士被他一連串的追問給鬧懵了,結結巴巴地答道:“我家都督正在。。。審訊刺客。。。差小的來通稟一聲。。。南朝副使傷在左肩,並無。。。大礙。"
“頭前引路,我瞧瞧去。"莫小豐邁步朝店外走了幾步,轉頭吩咐盧先生道,“先生留下照看些柔然使節,待土訶醒後即送他返同城外宿處吧。"
鄭仲禮審訊刺客的地點就近設在興仁裏裏正的值房。當莫小豐跟隨報信的軍士走過與值房毗鄰的高陽王府時,心裏不由得犯起了嘀咕:步搖來興仁裏,難道是應源斌之邀,到他府上作客的?如果是這樣,是什麽人如此大膽,竟敢在高陽王府附近公然行兇呢?
走進值房,隻見房內除鄭仲禮和幾名軍士之外,在對麵並列站著一僧一俗二人,卻不見步搖的人影。
鄭仲禮起身招唿他和陳山提到值房外說話,待到無人之處方壓低了嗓音稟報道:"末將已請靜林師太帶郡主到寺內療傷去了。值房裏蓄有絡腮胡子的漢子就是持刀刺傷郡主的兇徒,站在他身邊的是從他刀下救了郡主的七帝寺武僧,法名智秀。"
莫小豐抬眼盯了鄭仲禮一眼。鄭仲禮忙解釋道:“末將曾奉命調查過南朝郡主被拐走一案,故而認得。。。”
莫小豐擺手打斷他,問道:“你為何將救人者與行兇者一並審訊?"
“啊,事情是這樣的。由於事發時並無人目睹歹人行刺郡主的前後經過,全憑智秀自稱是他從歹人刀下救了郡主,出於謹慎起見,末將隻得如此。"
莫小豐點了點頭,又問:“歹人行兇使用的兇器可曾喚仵作查驗過了?”
鄭仲禮如實答道:"還沒有。。。"
"陳值長,鄭都督,你二人親自帶人,立即加強對南北城各街坊的巡察,確保不再發生類似事件。"莫小豐頓了一頓,吩咐陳山提道,"順道喚仵作前來查驗兇器,審訊嫌犯的事由我來辦。"
陳鄭二將領命,帶著各自的隨從離開了。
“將那絡腮胡子先押至別處暫候。"莫小豐又向顧阿改吩咐道。
他再次走進值房時,已換作了笑臉,親切地問智秀道:"智秀,把事情的經過同我說說吧。你來興仁裏做什麽?"
智秀年紀在二十歲上下,生得齒白唇紅,劍眉星目,若不是出家作了沙門,儼然就是個翩翩少年。他合掌答道:"小僧是奉師父之命,到寶林尼寺麵見靜林師太遞送法碟的。當走到尼寺附近時,恰遇見歹人當街行兇,持刀刺殺一位官人,小僧急忙上前製止,可還是遲了一步。。。"
"你師父是哪一位高僧?遞送的法碟何在?"
"家師是七帝寺執事會安大師。法碟在此,請太原公過目。"智秀從懷中摸出一冊法碟,雙手捧著呈上。
聽聞智秀是會安大師的門下弟子,莫小豐點了點頭,展開法碟觀瞧,發現這是一份核準除卻僧籍的佛門公文,上麵赫然寫的竟是步搖的名字。
他迴想起數月前步搖因孫遷裸身誤闖寶林尼寺一事被宣布削除僧籍的往事,心中暗想:看來靜林師太,乃至法上大統皆對步搖眷顧有加,遲至今日才正式頒下法碟,除去了她的僧籍啊!
他合上法碟,看著智秀問道:“你說的遲了一步是什麽意思?"
"小僧衝上前欲阻止歹人行兇時,那位小官人肩頭已被歹人刺中了一刀。都怪小僧平日學藝不精,費了一番周折才將歹人製止,手背上還被他劃了一下。"智秀說著,舉起右手,手背上確有一道長約兩寸的淺淺劃痕。
“你說是你將歹人製住的,可有人看見?”看到智秀手背上的刀痕,莫小豐雖已大半相信了他的話,可為全麵了解案發時的情形,仍繼續問道。
智秀搖頭道:"並無人看到。小僧摁倒歹人後,抬頭發現那位小官人負傷跑迴了寶林尼寺,隨後有兩位坊丁巡視路過,幫著小僧將歹人綁了並報了官。"
"嗯,你先在此候著,我去去就迴。"莫小豐說著,起身走出值房,向顧阿改低聲交待了幾句,邁步朝座落於興仁裏東側的寶林尼寺走去。
新建的寶林尼寺和高陽王府分別位於興仁裏的東西兩端,從外麵看門庭雖算不上高大軒闊,可一走進寺內便感覺異常舒適:庭院裏栽滿了長青的綠植,時下雖已進入寒冬時節,卻令來到寺內的人們耳目一新,有種春天的溫暖。
知客僧問明莫小豐的來意,沒有通稟便直接把他引到了方丈。
“怎麽,師太知道我會來寺中嗎?"莫小豐略帶驚訝地問道。
知客的是位三十多歲的女尼,微笑著答道:"自步搖被人刺傷返迴寺內,師父便交待有話,若是太原公來寺,無需通稟,可直接引入方丈相見。"
莫小豐聞言暗自詫異道:靜林師太怎麽能料到我必來寺中?
跟隨知客僧走進方丈,見屋內除靜林師太外,還坐著位標致的女尼,卻不見步搖(蕭玉)的人影。
屋裏的兩位起身相迎,靜林師太口誦佛號說道:"太原公久違了,貧僧已命人為步搖敷藥,包紮了傷處,她現在靜室休息,並無大礙。"
因見莫小豐目視她身旁的標致女尼,又主動引見道:"這是靜姝師妹,三個月前由大將軍親自送入寺中修行的。"
原來這位長相標致的女尼就是大哥賀崇的相好,叛臣高仲密的夫人李氏!
驚愕之下,莫小豐忍不住多看了靜姝兩眼,見她身姿婀娜,眉目隱約和李嬪有幾分相似,神態卻並無李嬪的嬌豔嫵媚,蒼白的臉上仿佛帶著一絲病態,反而更令人一見頓生憐惜之情。
靜姝被他看得臉色微微泛紅,合掌說道:"靜姝見過太原公。住持說得果然不差,為了郡主的事,太原公一定會光臨敝寺的。"
麵對這個差點兒成為他大嫂的美麗女人,莫小豐也感覺雙頰發燙,意亂之際不知隨口應了句什麽。
靜林師太為緩和屋內稍顯尷尬的氣氛,請他落座後問道:"要不要去請步搖來此當麵詢問事發的經過?"
莫小豐體諒地說道:"如果師太對這件事已有所了解,就不要打攪她了吧。"
"貧尼倒是向步搖詢問過是誰刺傷了她。據她說,是一個陌生的壯漢在她出寺後不久突然揮刀刺傷了她。隨後又有一人上前阻止壯漢,她便趁二人打鬥之機返身跑迴了寺中。"靜林師太歎了口氣,說道。
"她有沒有告訴師太,刺傷她的那個壯漢有何體貌特征,還有後來救她的那個人?"
"據步搖說,那個持刀行兇的壯漢蓄著絡腮胡子,後來救她的那人身穿一襲青袍,好像是個沙門,別的就記不清了。"靜林師太據實答道。
"那麽,靜姝師。。。姊呢?你有什麽要說的嗎?"莫小豐忽然轉向靜姝,問道。
“你但說無妨,受傷的是誰?”莫小豐輕輕推開盧先生,走到軍士近前,問道。
軍士認出了他,立即躬身答道:"迴大都督的話,受傷的是南朝副使。"
莫小豐大吃了一驚,脫口問道:"你說什麽?是誰刺傷了步。。。南朝副使?他現在傷勢如何?"
軍士被他一連串的追問給鬧懵了,結結巴巴地答道:“我家都督正在。。。審訊刺客。。。差小的來通稟一聲。。。南朝副使傷在左肩,並無。。。大礙。"
“頭前引路,我瞧瞧去。"莫小豐邁步朝店外走了幾步,轉頭吩咐盧先生道,“先生留下照看些柔然使節,待土訶醒後即送他返同城外宿處吧。"
鄭仲禮審訊刺客的地點就近設在興仁裏裏正的值房。當莫小豐跟隨報信的軍士走過與值房毗鄰的高陽王府時,心裏不由得犯起了嘀咕:步搖來興仁裏,難道是應源斌之邀,到他府上作客的?如果是這樣,是什麽人如此大膽,竟敢在高陽王府附近公然行兇呢?
走進值房,隻見房內除鄭仲禮和幾名軍士之外,在對麵並列站著一僧一俗二人,卻不見步搖的人影。
鄭仲禮起身招唿他和陳山提到值房外說話,待到無人之處方壓低了嗓音稟報道:"末將已請靜林師太帶郡主到寺內療傷去了。值房裏蓄有絡腮胡子的漢子就是持刀刺傷郡主的兇徒,站在他身邊的是從他刀下救了郡主的七帝寺武僧,法名智秀。"
莫小豐抬眼盯了鄭仲禮一眼。鄭仲禮忙解釋道:“末將曾奉命調查過南朝郡主被拐走一案,故而認得。。。”
莫小豐擺手打斷他,問道:“你為何將救人者與行兇者一並審訊?"
“啊,事情是這樣的。由於事發時並無人目睹歹人行刺郡主的前後經過,全憑智秀自稱是他從歹人刀下救了郡主,出於謹慎起見,末將隻得如此。"
莫小豐點了點頭,又問:“歹人行兇使用的兇器可曾喚仵作查驗過了?”
鄭仲禮如實答道:"還沒有。。。"
"陳值長,鄭都督,你二人親自帶人,立即加強對南北城各街坊的巡察,確保不再發生類似事件。"莫小豐頓了一頓,吩咐陳山提道,"順道喚仵作前來查驗兇器,審訊嫌犯的事由我來辦。"
陳鄭二將領命,帶著各自的隨從離開了。
“將那絡腮胡子先押至別處暫候。"莫小豐又向顧阿改吩咐道。
他再次走進值房時,已換作了笑臉,親切地問智秀道:"智秀,把事情的經過同我說說吧。你來興仁裏做什麽?"
智秀年紀在二十歲上下,生得齒白唇紅,劍眉星目,若不是出家作了沙門,儼然就是個翩翩少年。他合掌答道:"小僧是奉師父之命,到寶林尼寺麵見靜林師太遞送法碟的。當走到尼寺附近時,恰遇見歹人當街行兇,持刀刺殺一位官人,小僧急忙上前製止,可還是遲了一步。。。"
"你師父是哪一位高僧?遞送的法碟何在?"
"家師是七帝寺執事會安大師。法碟在此,請太原公過目。"智秀從懷中摸出一冊法碟,雙手捧著呈上。
聽聞智秀是會安大師的門下弟子,莫小豐點了點頭,展開法碟觀瞧,發現這是一份核準除卻僧籍的佛門公文,上麵赫然寫的竟是步搖的名字。
他迴想起數月前步搖因孫遷裸身誤闖寶林尼寺一事被宣布削除僧籍的往事,心中暗想:看來靜林師太,乃至法上大統皆對步搖眷顧有加,遲至今日才正式頒下法碟,除去了她的僧籍啊!
他合上法碟,看著智秀問道:“你說的遲了一步是什麽意思?"
"小僧衝上前欲阻止歹人行兇時,那位小官人肩頭已被歹人刺中了一刀。都怪小僧平日學藝不精,費了一番周折才將歹人製止,手背上還被他劃了一下。"智秀說著,舉起右手,手背上確有一道長約兩寸的淺淺劃痕。
“你說是你將歹人製住的,可有人看見?”看到智秀手背上的刀痕,莫小豐雖已大半相信了他的話,可為全麵了解案發時的情形,仍繼續問道。
智秀搖頭道:"並無人看到。小僧摁倒歹人後,抬頭發現那位小官人負傷跑迴了寶林尼寺,隨後有兩位坊丁巡視路過,幫著小僧將歹人綁了並報了官。"
"嗯,你先在此候著,我去去就迴。"莫小豐說著,起身走出值房,向顧阿改低聲交待了幾句,邁步朝座落於興仁裏東側的寶林尼寺走去。
新建的寶林尼寺和高陽王府分別位於興仁裏的東西兩端,從外麵看門庭雖算不上高大軒闊,可一走進寺內便感覺異常舒適:庭院裏栽滿了長青的綠植,時下雖已進入寒冬時節,卻令來到寺內的人們耳目一新,有種春天的溫暖。
知客僧問明莫小豐的來意,沒有通稟便直接把他引到了方丈。
“怎麽,師太知道我會來寺中嗎?"莫小豐略帶驚訝地問道。
知客的是位三十多歲的女尼,微笑著答道:"自步搖被人刺傷返迴寺內,師父便交待有話,若是太原公來寺,無需通稟,可直接引入方丈相見。"
莫小豐聞言暗自詫異道:靜林師太怎麽能料到我必來寺中?
跟隨知客僧走進方丈,見屋內除靜林師太外,還坐著位標致的女尼,卻不見步搖(蕭玉)的人影。
屋裏的兩位起身相迎,靜林師太口誦佛號說道:"太原公久違了,貧僧已命人為步搖敷藥,包紮了傷處,她現在靜室休息,並無大礙。"
因見莫小豐目視她身旁的標致女尼,又主動引見道:"這是靜姝師妹,三個月前由大將軍親自送入寺中修行的。"
原來這位長相標致的女尼就是大哥賀崇的相好,叛臣高仲密的夫人李氏!
驚愕之下,莫小豐忍不住多看了靜姝兩眼,見她身姿婀娜,眉目隱約和李嬪有幾分相似,神態卻並無李嬪的嬌豔嫵媚,蒼白的臉上仿佛帶著一絲病態,反而更令人一見頓生憐惜之情。
靜姝被他看得臉色微微泛紅,合掌說道:"靜姝見過太原公。住持說得果然不差,為了郡主的事,太原公一定會光臨敝寺的。"
麵對這個差點兒成為他大嫂的美麗女人,莫小豐也感覺雙頰發燙,意亂之際不知隨口應了句什麽。
靜林師太為緩和屋內稍顯尷尬的氣氛,請他落座後問道:"要不要去請步搖來此當麵詢問事發的經過?"
莫小豐體諒地說道:"如果師太對這件事已有所了解,就不要打攪她了吧。"
"貧尼倒是向步搖詢問過是誰刺傷了她。據她說,是一個陌生的壯漢在她出寺後不久突然揮刀刺傷了她。隨後又有一人上前阻止壯漢,她便趁二人打鬥之機返身跑迴了寺中。"靜林師太歎了口氣,說道。
"她有沒有告訴師太,刺傷她的那個壯漢有何體貌特征,還有後來救她的那個人?"
"據步搖說,那個持刀行兇的壯漢蓄著絡腮胡子,後來救她的那人身穿一襲青袍,好像是個沙門,別的就記不清了。"靜林師太據實答道。
"那麽,靜姝師。。。姊呢?你有什麽要說的嗎?"莫小豐忽然轉向靜姝,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