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亮忙不迭地將另一隻手裏攥著的信呈給莫小豐,訕笑著解釋道:“姑父本就交待等您看罷了他寫的信,再將姑母的信呈給您過目的,方才一不小心先拿了姑母的信出來。”
莫小豐無心和他計較,展開第二封信觀看,卻發現祖法古隻寫了一句前後不搭的話:洛陽天氣尚好,柳十三娘身份有詐。
他略一品味信中的意思:前半句應當暗指南道形勢穩定,侯鑒並無異動。後半句卻令人感到十分突兀地直指柳十三娘身份有詐,顯然,這才是祖法古派王大亮迴鄴都來見自己的真正目的。
他進而迴想起剛才看過的王氏寫給祖法古的那封家書的內容:其中用了相當大的篇幅提到了“笑春風”新店走水一事,並對柳十三娘在新店被燒毀後得到衙署救助,很快另行租賃店麵營生表示了極大羨慕,誇讚她在哪裏都能吃得開。
祖法古既然命王大亮將王氏寫給他的家書一並帶交給自己,那就說明這封家書和祖法古信中所下的"柳十三娘身份有詐"這一結論有關。這麽想著,莫小豐問王大亮道:"除了兩封信,祖郎中可有口信要你轉達?"
“有,有的。"王大亮點頭答道,“姑父要小的轉告您,他是在接到姑母的家書後去小市門外喝羊湯,在和柳家羊湯的掌櫃閑聊時了解到三年前遷都時,柳十三娘並沒有迴娘家省親告別這一情節後開始對她產生了疑心,後經多方查詢,得知柳家羊湯自從遷都的那年起,才從洛陽城內幾十家羊湯鋪子中脫穎而出,占據了東郭小市外最有利的位置,名聲逐漸大起來的。姑父此次命小的前來稟告您一聲,說他之後會設法查清柳氏羊湯發家背後的秘密的。”
“還有嗎?"
王大亮想了想,搖搖頭。
“你先在此休息,聽候指示。"莫小豐說罷,將兩封信收好,轉身離開了值房。
迴到咀華堂,一時無事,他便背手踱著步,開始思考祖法古為何要派王大亮來向他稟報柳十三娘身份有詐這件在他看來尚隻是祖法古推斷的事情。
首先,莫小豐可以確定的是:祖法古決不會因為懷疑鹹陽王府的一名尋常樂伎身份有詐而差人專程來向他稟報消息的。也就是說,祖法古隻有在懷疑柳十三娘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時,才會這麽做。
那麽,在祖法古看來,柳十三娘會是個什麽重要人物呢?
莫小豐迴想起祖法古是在當場查破紫陌驛縱火案,成功地逼使潛藏於驛內的縱火嫌犯,亦即雪隼的弟子齊活現身之後,隨即被大哥賀崇委以重任,赴洛陽任職的,那麽他會不會懷疑柳十三娘與雪隼有關?
不過,他很快便搖了搖頭,否決了這一猜想:僅憑祖法古目前的發現,恐怕很難斷定柳十三娘和雪隼之間存在關聯啊!
排除了柳十三娘與雪隼有關的可能,加之在莫小豐的頭腦之中,此時已高度懷疑指使丘林刺殺蕭玉的幕後真兇就是柳十三娘,他自然作出了祖法古是因懷疑柳十三娘係西朝諜候,才派王大亮專程迴鄴都來報信給自己的判斷。
第二,莫小豐大致可以確定的是:假設祖法古的判斷無誤,即現為戚裏"笑春風”掌櫃的柳十三娘並非洛陽柳家的那位十三娘,那麽此人在西朝諜侯機構中應具有相當的地位。這不僅僅因為很可能是她指使丘林刺殺的蕭玉,而且更加由於她明明已假冒了鹹陽王府樂伎柳十三娘,卻又在遷都之後,巧妙地離開王府,成為了能夠廣泛接觸到朝中權貴及其家仆,便於打探消息的酒肆掌櫃。西朝肯在她身上花這麽多功夫,不正反映出此人在西朝安插於鄴都的諜報網中居於十分關鍵的地位嗎?
第三,他隻是有一絲感覺,尚沒法確定的是:祖法古由王氏家書中談及柳十三娘,以及在與柳家掌櫃閑聊時得知三年前柳十三娘有些反常地未迴娘家辭行這兩點,便推斷柳十三家身份有詐,並專程派人來告知自已他將繼續追查幫助柳家發家的人,究竟是想提示自己柳十三娘早在未遷都前就已被人頂替,亦即鄴都和洛陽的西朝諜候之間存在某種聯係呢?還是想發出警示:南道目前形勢雖然穩定,但隨時可能有變。
梳理出這三層意思,莫小豐正在考慮該給祖法古怎樣個答複,就聽堂外傳來陳山提的聲音:"大都督,你交待末將的差使有了眉目。”
莫小豐招手示意陳山提進堂來,問道:“什麽差使啊?"
"就是調查錢辛的事,末將派人多方查問,現已基本查清了錢辛過往的履曆。”
“哦?且說來聽聽。"莫小豐迴身坐下,吩咐道。
陳山提抱拳稟報道:“經查,錢辛乃渤海郡倏縣人氏,當初丞相於信都起事時,錢辛跟隨高氏兄弟響應,後來被調撥到已故竇中尉麾下,因在竇中尉戰歿的小橋一役中立下戰功,被擢升為別將。三年前遷都至鄴城時,錢辛是受司馬附馬舉薦調任的鄴縣尉。”
"錢辛調任鄴縣尉是司馬消南舉薦的?”莫小豐眉棱一挑,問道。
“是的,末將方才當麵問過了楊右丞,他也證實了這一點。”陳山提答道。
見莫小豐沉吟不語,他又解釋道:“竇中尉是司馬附馬的義父,而且其生前是丞相最信任的人,因此當司馬附馬舉薦錢辛出任鄴縣尉時,大將軍也就沒有反對。”
鄴縣尉雖然品秩低微,卻因執掌京幾的緝捕事項,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其人選多半是需經過居朝輔政的賀崇親自點頭同意的。這本來沒什麽特別的,可聽到陳山提竟然說出剖白如此清晰的話來,莫小豐還是覺得怪怪的,於是隨口問道:“這是你自己的想法,還是聽別人說的?”
“是鄴縣縣丞方寧遠對末將這麽說的。”陳山提老老實實地答道。
“方寧遠還對你說了什麽?”
"也沒什麽了。不過,在末將找他問過話,要離開的時候,方寧遠歎息道:'可惜呀,當年追隨竇中尉血戰小橋的將士當中,隻有錢辛一人全須全尾地留了下來。'末將對小橋之役戰況的慘烈早有耳聞,所以當時也沒問什麽。”
莫小豐盯了陳山提一眼,問道:"這個方寧遠你熟悉嗎?”
“熟啊,當初他是得到高陽王力薦,才得以出任鄴縣縣丞的,但好像自到任以後就不怎麽管事,縣衙的一應事務都是由楊司馬,不,楊右丞在主持。"陳山提似乎對方寧遠所知頗多,不待他追問,便主動說道。
好嘛,一座縣衙之中,縣令楊遵出身於關東世家,應當是父親賀渾親自選定的;縣丞方寧遠雖然不知其出身如何,聽陳山提所說,應是本朝宗室一派的人物;而著重要調查的縣尉錢辛卻是與高氏兄弟,戰死的那位竇中尉,還有司馬消難等勳貴都有瓜葛的角色,這不正反映了朝中三方勢力相互製衡的格局嗎?
思索至此,莫小豐遂吩咐道:"方寧遠既然提醒你錢辛是小橋之役中唯一得以保全的將士,那咱們不妨就順著他提供的線索往深裏再查一查。你派人設法去尋找到幾位參與過小橋之役的將士,從他們那裏再了解一下錢辛。"
莫小豐無心和他計較,展開第二封信觀看,卻發現祖法古隻寫了一句前後不搭的話:洛陽天氣尚好,柳十三娘身份有詐。
他略一品味信中的意思:前半句應當暗指南道形勢穩定,侯鑒並無異動。後半句卻令人感到十分突兀地直指柳十三娘身份有詐,顯然,這才是祖法古派王大亮迴鄴都來見自己的真正目的。
他進而迴想起剛才看過的王氏寫給祖法古的那封家書的內容:其中用了相當大的篇幅提到了“笑春風”新店走水一事,並對柳十三娘在新店被燒毀後得到衙署救助,很快另行租賃店麵營生表示了極大羨慕,誇讚她在哪裏都能吃得開。
祖法古既然命王大亮將王氏寫給他的家書一並帶交給自己,那就說明這封家書和祖法古信中所下的"柳十三娘身份有詐"這一結論有關。這麽想著,莫小豐問王大亮道:"除了兩封信,祖郎中可有口信要你轉達?"
“有,有的。"王大亮點頭答道,“姑父要小的轉告您,他是在接到姑母的家書後去小市門外喝羊湯,在和柳家羊湯的掌櫃閑聊時了解到三年前遷都時,柳十三娘並沒有迴娘家省親告別這一情節後開始對她產生了疑心,後經多方查詢,得知柳家羊湯自從遷都的那年起,才從洛陽城內幾十家羊湯鋪子中脫穎而出,占據了東郭小市外最有利的位置,名聲逐漸大起來的。姑父此次命小的前來稟告您一聲,說他之後會設法查清柳氏羊湯發家背後的秘密的。”
“還有嗎?"
王大亮想了想,搖搖頭。
“你先在此休息,聽候指示。"莫小豐說罷,將兩封信收好,轉身離開了值房。
迴到咀華堂,一時無事,他便背手踱著步,開始思考祖法古為何要派王大亮來向他稟報柳十三娘身份有詐這件在他看來尚隻是祖法古推斷的事情。
首先,莫小豐可以確定的是:祖法古決不會因為懷疑鹹陽王府的一名尋常樂伎身份有詐而差人專程來向他稟報消息的。也就是說,祖法古隻有在懷疑柳十三娘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時,才會這麽做。
那麽,在祖法古看來,柳十三娘會是個什麽重要人物呢?
莫小豐迴想起祖法古是在當場查破紫陌驛縱火案,成功地逼使潛藏於驛內的縱火嫌犯,亦即雪隼的弟子齊活現身之後,隨即被大哥賀崇委以重任,赴洛陽任職的,那麽他會不會懷疑柳十三娘與雪隼有關?
不過,他很快便搖了搖頭,否決了這一猜想:僅憑祖法古目前的發現,恐怕很難斷定柳十三娘和雪隼之間存在關聯啊!
排除了柳十三娘與雪隼有關的可能,加之在莫小豐的頭腦之中,此時已高度懷疑指使丘林刺殺蕭玉的幕後真兇就是柳十三娘,他自然作出了祖法古是因懷疑柳十三娘係西朝諜候,才派王大亮專程迴鄴都來報信給自己的判斷。
第二,莫小豐大致可以確定的是:假設祖法古的判斷無誤,即現為戚裏"笑春風”掌櫃的柳十三娘並非洛陽柳家的那位十三娘,那麽此人在西朝諜侯機構中應具有相當的地位。這不僅僅因為很可能是她指使丘林刺殺的蕭玉,而且更加由於她明明已假冒了鹹陽王府樂伎柳十三娘,卻又在遷都之後,巧妙地離開王府,成為了能夠廣泛接觸到朝中權貴及其家仆,便於打探消息的酒肆掌櫃。西朝肯在她身上花這麽多功夫,不正反映出此人在西朝安插於鄴都的諜報網中居於十分關鍵的地位嗎?
第三,他隻是有一絲感覺,尚沒法確定的是:祖法古由王氏家書中談及柳十三娘,以及在與柳家掌櫃閑聊時得知三年前柳十三娘有些反常地未迴娘家辭行這兩點,便推斷柳十三家身份有詐,並專程派人來告知自已他將繼續追查幫助柳家發家的人,究竟是想提示自己柳十三娘早在未遷都前就已被人頂替,亦即鄴都和洛陽的西朝諜候之間存在某種聯係呢?還是想發出警示:南道目前形勢雖然穩定,但隨時可能有變。
梳理出這三層意思,莫小豐正在考慮該給祖法古怎樣個答複,就聽堂外傳來陳山提的聲音:"大都督,你交待末將的差使有了眉目。”
莫小豐招手示意陳山提進堂來,問道:“什麽差使啊?"
"就是調查錢辛的事,末將派人多方查問,現已基本查清了錢辛過往的履曆。”
“哦?且說來聽聽。"莫小豐迴身坐下,吩咐道。
陳山提抱拳稟報道:“經查,錢辛乃渤海郡倏縣人氏,當初丞相於信都起事時,錢辛跟隨高氏兄弟響應,後來被調撥到已故竇中尉麾下,因在竇中尉戰歿的小橋一役中立下戰功,被擢升為別將。三年前遷都至鄴城時,錢辛是受司馬附馬舉薦調任的鄴縣尉。”
"錢辛調任鄴縣尉是司馬消南舉薦的?”莫小豐眉棱一挑,問道。
“是的,末將方才當麵問過了楊右丞,他也證實了這一點。”陳山提答道。
見莫小豐沉吟不語,他又解釋道:“竇中尉是司馬附馬的義父,而且其生前是丞相最信任的人,因此當司馬附馬舉薦錢辛出任鄴縣尉時,大將軍也就沒有反對。”
鄴縣尉雖然品秩低微,卻因執掌京幾的緝捕事項,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其人選多半是需經過居朝輔政的賀崇親自點頭同意的。這本來沒什麽特別的,可聽到陳山提竟然說出剖白如此清晰的話來,莫小豐還是覺得怪怪的,於是隨口問道:“這是你自己的想法,還是聽別人說的?”
“是鄴縣縣丞方寧遠對末將這麽說的。”陳山提老老實實地答道。
“方寧遠還對你說了什麽?”
"也沒什麽了。不過,在末將找他問過話,要離開的時候,方寧遠歎息道:'可惜呀,當年追隨竇中尉血戰小橋的將士當中,隻有錢辛一人全須全尾地留了下來。'末將對小橋之役戰況的慘烈早有耳聞,所以當時也沒問什麽。”
莫小豐盯了陳山提一眼,問道:"這個方寧遠你熟悉嗎?”
“熟啊,當初他是得到高陽王力薦,才得以出任鄴縣縣丞的,但好像自到任以後就不怎麽管事,縣衙的一應事務都是由楊司馬,不,楊右丞在主持。"陳山提似乎對方寧遠所知頗多,不待他追問,便主動說道。
好嘛,一座縣衙之中,縣令楊遵出身於關東世家,應當是父親賀渾親自選定的;縣丞方寧遠雖然不知其出身如何,聽陳山提所說,應是本朝宗室一派的人物;而著重要調查的縣尉錢辛卻是與高氏兄弟,戰死的那位竇中尉,還有司馬消難等勳貴都有瓜葛的角色,這不正反映了朝中三方勢力相互製衡的格局嗎?
思索至此,莫小豐遂吩咐道:"方寧遠既然提醒你錢辛是小橋之役中唯一得以保全的將士,那咱們不妨就順著他提供的線索往深裏再查一查。你派人設法去尋找到幾位參與過小橋之役的將士,從他們那裏再了解一下錢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