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玉,也就是步搖,養傷的靜室內熏著香。莫小豐跟隨小棗乍一走進屋內,提鼻便嗅到了一股濃濃的麝香味兒,不由得皺眉問道:"這香味兒好重嗬!”
原本斜倚在榻上的蕭玉一麵起身相迎,一麵向他解釋道:“這是瑩心為助我安眠,特意調的蘇合香,其中用了不少麝香。"
燭台後嫋嫋站起一個女子,衝莫小豐翩翩行禮道:“小女子見過貴人。這味蘇合香不僅能安神助眠,而且有護全心脈之功效,郡主受創未久,正適宜安心靜養,熏香寧神。"
莫小豐依稀覺得這女子的聲音有些耳熟,抬眼飛快地掠了一眼,但見她頭梳日月雙髻,身穿繡花襦裙,身形苗條,眉眼分明卻未曾見過,心下詫異著,問道:"你便是瑩心?"
瑩心倒是無甚避諱,一雙細長的眼睛直視著莫小豐,笑道:"正是小女子。看來小棗沒少在貴人麵前提起我呀。"
小棗雖和她相識不過幾日,卻是極為投緣,聽到瑩心如此說,便順勢打趣她道:"沒錯。我整日在公子跟前兒誇你呢!"
莫小豐雖對瑩心無拘無束的言語心存疑惑,但礙於身份,不便直接詢問她的出身,禮節性地衝她微笑點頭後,便轉向蕭玉問道:"郡主的傷勢恢複得怎麽樣了?”
蕭玉示意瑩心搬了張繡墩請他落座,笑著答道:“多虧她兩個每日服侍著,已經好多了。"
小棗從拎來的食盒裏拿出兩碟熱氣騰騰的棗糕,一碟放在幾案上請瑩心品嚐,手捧另一碟走到蕭玉近前,邊請她吃棗糕,邊順勢說道:“我家公子一清早便忙著見人公幹,才得空就隨婢子來探視郡主,還沒用過早膳呢。"
瑩心剛撚起一小塊棗糕放進嘴裏,聽見這話,忙說:“今早為郡主煮的鹹蛋肉粥應該還有些,我去熱熱,給貴人墊墊饑。"
莫小豐趁機向小棗遞了個眼色,小棗會意,拉著瑩心一道熱粥去了。
蕭玉見狀,抿嘴問道:“太原公今日前來,不止是為探視傷情吧?"
莫小豐坦然說道:“郡主明鑒。今日此來,想向您了解些事情。“
“太原公不必客氣,有什麽話直說便是。"
"郡主此前曾在'笑春風'寄住過一段日子,不知對時常出入酒肆的客人還有沒有印象?"
蕭玉低頭略一迴想,答道:“我在店裏的那段日子,‘笑春風'的生意已大不如前,約略記得常來店裏的大多是替戚裏諸勳貴看守宅院的家老仆從,外麵的客人很少見到了。”
“很少?也就是說還有外客光臨‘笑春風'嘍?請郡主仔細想想,都見過哪些外客?"莫小豐抓住蕭玉的話縫,追問道。
蕭玉“撲哧"一聲樂了:“太原公要問誰,不妨直說就是。我又不是整天都在店裏,很難記得住每一位客人。"
經她這麽一說,莫小豐也迴想起自己那段時間住在北城的雙柏堂,蕭玉被柳十三娘派來送羊湯的往事,不禁麵色一紅,索性不再兜圈子,直接問道:“您說的是。那麽請郡主迴想一下,光臨‘笑春風'的外客當中是否有和柳掌櫃十分熟絡的老客,譬如鄴都的富商巨賈,還有公門的差人?"
"您這麽一說,我還真想起一位來,便是操持筆墨營生的嚴大商。"蕭玉不假思索地答道。
莫小豐忙追問道:"您說的是嚴選之?他每迴是獨自一人前來,還是帶有家仆?”
蕭玉點頭道:"大都是獨自來的。。。不過,嚴家的女管家也來過一迴。"
“郡主是說嚴選之有一迴是帶著女管家來‘笑春風'飲宴,還是?"
“不,嚴娉是自己來的,她和柳掌櫃似乎早就熟識。"蕭玉不經意間說出了莫小豐最想了解的情況。
莫小豐"嗯"了一聲,不動聲色地繼續問道:"就郡主所見,柳掌櫃和公門裏的差人相熟嗎?”
蕭玉恍然道:"原來太原公此來是為訪查柳掌櫃的呀!您懷疑她是西朝安插在鄴都的諜候?”
莫小豐如實說道:"不瞞郡主,正是因為您和柳十三娘曾經邂逅,所以不排除她指使人行刺您的可能。"
蕭玉難以置信地瞪圓了眼睛,口中喃喃道:"這不大可能吧。"
"郡主還沒迴答我的問題:柳十三娘和公門內的差人有過往來嗎?”莫小豐隱約聽到房外傳來小棗和瑩心的談笑聲,急忙追問道。
"我隻見過京幾都督府的任都督來過一迴,別人就不知道了。"蕭玉望了一眼推門而入的瑩心,輕聲說道。
瑩心雙手捧著個黑漆托盤,走至幾案前,邊將托盤上的碗碟放到幾案上,邊說道:“請公子用膳吧。"
莫小豐留意到她對自己的稱唿已由貴人改換成了公子,同時,由於對她徑自推門而入的行為感到不悅和稍許的疑惑,遂起身走到幾案前,打量著幾案上香氣四溢的吃食,問道:“你跟著靜姝師太有幾年了?"
“小女子是奉娘娘之命前來服侍夫人的,自幼便在娘娘房中聽差。"瑩心怯生生地答道。
小棗上前指著碟中那張烙得金黃酥軟的雞蛋餅,向莫小豐說道:"瑩心擔心一碗粥不夠公子墊饑,特地烙了張餅,公子快嚐嚐吧。"
莫小豐迴身請蕭玉吃餅,受到婉拒後方在幾案前坐下,提箸夾了塊雞蛋餅放進嘴裏嚼著,但覺鹹香酥軟,甚是美味,又端起碗咂了口粥,也覺滑嫩可口,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不禁胃口大開,風卷殘雲般便將一碗肉粥連同一張雞蛋餅吃了個碗淨碟空,猶意所不舍地咂摸著嘴,問瑩心道:"這麽說,你是趙郡李家的人嘍?"
"是的。娘娘擔心夫人跟前無人盡心服侍,遂派了小女子來寺中貼身照料飲食起居。"瑩心看到他將自己做的吃食一掃而光,似乎很高興,點頭答道。
靜姝師太原是李嬪的族姑,數月前作為叛臣家眷押解迴京的當天即遭人劫殺,險些丟了性命。而根據種種跡象表明,派人劫殺她的極有可能便是她的小叔子,時任車騎將軍,率軍駐紮在三台的高季式。
照此想來,李嬪多半也是放心不下高家的人,才派了瑩心來服侍靜姝師太的吧?
莫小豐如此尋思的,目光落在麵前的空粥碗上,忽然問道:"我好像記得隻有南人喜食肉粥,趙郡地處冀並,似乎無此習俗吧?"
“趙郡現歸定州管轄。"瑩心淡淡地糾正他道,"公子有所不知,趙郡李氏自太夫人那一輩起,飲食口味便多效仿江左,不僅常喝肉粥,而且每逢佳節家宴,必食魚膾。”
"哦?這麽說來,李氏的這位太夫人應當是出身江左名門吧?”
“公子說的是。我家太夫人原係吳郡張氏之女。受她老人家的熏染,多年以來李氏無論男女各人都喜讀詩書,欽慕江左文采。"瑩心見莫小豐聽得專注,抿嘴一笑,又加了一句,“前些日子夫人讀了公子所作的佳句,還稱賞不已呢!"
原本斜倚在榻上的蕭玉一麵起身相迎,一麵向他解釋道:“這是瑩心為助我安眠,特意調的蘇合香,其中用了不少麝香。"
燭台後嫋嫋站起一個女子,衝莫小豐翩翩行禮道:“小女子見過貴人。這味蘇合香不僅能安神助眠,而且有護全心脈之功效,郡主受創未久,正適宜安心靜養,熏香寧神。"
莫小豐依稀覺得這女子的聲音有些耳熟,抬眼飛快地掠了一眼,但見她頭梳日月雙髻,身穿繡花襦裙,身形苗條,眉眼分明卻未曾見過,心下詫異著,問道:"你便是瑩心?"
瑩心倒是無甚避諱,一雙細長的眼睛直視著莫小豐,笑道:"正是小女子。看來小棗沒少在貴人麵前提起我呀。"
小棗雖和她相識不過幾日,卻是極為投緣,聽到瑩心如此說,便順勢打趣她道:"沒錯。我整日在公子跟前兒誇你呢!"
莫小豐雖對瑩心無拘無束的言語心存疑惑,但礙於身份,不便直接詢問她的出身,禮節性地衝她微笑點頭後,便轉向蕭玉問道:"郡主的傷勢恢複得怎麽樣了?”
蕭玉示意瑩心搬了張繡墩請他落座,笑著答道:“多虧她兩個每日服侍著,已經好多了。"
小棗從拎來的食盒裏拿出兩碟熱氣騰騰的棗糕,一碟放在幾案上請瑩心品嚐,手捧另一碟走到蕭玉近前,邊請她吃棗糕,邊順勢說道:“我家公子一清早便忙著見人公幹,才得空就隨婢子來探視郡主,還沒用過早膳呢。"
瑩心剛撚起一小塊棗糕放進嘴裏,聽見這話,忙說:“今早為郡主煮的鹹蛋肉粥應該還有些,我去熱熱,給貴人墊墊饑。"
莫小豐趁機向小棗遞了個眼色,小棗會意,拉著瑩心一道熱粥去了。
蕭玉見狀,抿嘴問道:“太原公今日前來,不止是為探視傷情吧?"
莫小豐坦然說道:“郡主明鑒。今日此來,想向您了解些事情。“
“太原公不必客氣,有什麽話直說便是。"
"郡主此前曾在'笑春風'寄住過一段日子,不知對時常出入酒肆的客人還有沒有印象?"
蕭玉低頭略一迴想,答道:“我在店裏的那段日子,‘笑春風'的生意已大不如前,約略記得常來店裏的大多是替戚裏諸勳貴看守宅院的家老仆從,外麵的客人很少見到了。”
“很少?也就是說還有外客光臨‘笑春風'嘍?請郡主仔細想想,都見過哪些外客?"莫小豐抓住蕭玉的話縫,追問道。
蕭玉“撲哧"一聲樂了:“太原公要問誰,不妨直說就是。我又不是整天都在店裏,很難記得住每一位客人。"
經她這麽一說,莫小豐也迴想起自己那段時間住在北城的雙柏堂,蕭玉被柳十三娘派來送羊湯的往事,不禁麵色一紅,索性不再兜圈子,直接問道:“您說的是。那麽請郡主迴想一下,光臨‘笑春風'的外客當中是否有和柳掌櫃十分熟絡的老客,譬如鄴都的富商巨賈,還有公門的差人?"
"您這麽一說,我還真想起一位來,便是操持筆墨營生的嚴大商。"蕭玉不假思索地答道。
莫小豐忙追問道:"您說的是嚴選之?他每迴是獨自一人前來,還是帶有家仆?”
蕭玉點頭道:"大都是獨自來的。。。不過,嚴家的女管家也來過一迴。"
“郡主是說嚴選之有一迴是帶著女管家來‘笑春風'飲宴,還是?"
“不,嚴娉是自己來的,她和柳掌櫃似乎早就熟識。"蕭玉不經意間說出了莫小豐最想了解的情況。
莫小豐"嗯"了一聲,不動聲色地繼續問道:"就郡主所見,柳掌櫃和公門裏的差人相熟嗎?”
蕭玉恍然道:"原來太原公此來是為訪查柳掌櫃的呀!您懷疑她是西朝安插在鄴都的諜候?”
莫小豐如實說道:"不瞞郡主,正是因為您和柳十三娘曾經邂逅,所以不排除她指使人行刺您的可能。"
蕭玉難以置信地瞪圓了眼睛,口中喃喃道:"這不大可能吧。"
"郡主還沒迴答我的問題:柳十三娘和公門內的差人有過往來嗎?”莫小豐隱約聽到房外傳來小棗和瑩心的談笑聲,急忙追問道。
"我隻見過京幾都督府的任都督來過一迴,別人就不知道了。"蕭玉望了一眼推門而入的瑩心,輕聲說道。
瑩心雙手捧著個黑漆托盤,走至幾案前,邊將托盤上的碗碟放到幾案上,邊說道:“請公子用膳吧。"
莫小豐留意到她對自己的稱唿已由貴人改換成了公子,同時,由於對她徑自推門而入的行為感到不悅和稍許的疑惑,遂起身走到幾案前,打量著幾案上香氣四溢的吃食,問道:“你跟著靜姝師太有幾年了?"
“小女子是奉娘娘之命前來服侍夫人的,自幼便在娘娘房中聽差。"瑩心怯生生地答道。
小棗上前指著碟中那張烙得金黃酥軟的雞蛋餅,向莫小豐說道:"瑩心擔心一碗粥不夠公子墊饑,特地烙了張餅,公子快嚐嚐吧。"
莫小豐迴身請蕭玉吃餅,受到婉拒後方在幾案前坐下,提箸夾了塊雞蛋餅放進嘴裏嚼著,但覺鹹香酥軟,甚是美味,又端起碗咂了口粥,也覺滑嫩可口,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不禁胃口大開,風卷殘雲般便將一碗肉粥連同一張雞蛋餅吃了個碗淨碟空,猶意所不舍地咂摸著嘴,問瑩心道:"這麽說,你是趙郡李家的人嘍?"
"是的。娘娘擔心夫人跟前無人盡心服侍,遂派了小女子來寺中貼身照料飲食起居。"瑩心看到他將自己做的吃食一掃而光,似乎很高興,點頭答道。
靜姝師太原是李嬪的族姑,數月前作為叛臣家眷押解迴京的當天即遭人劫殺,險些丟了性命。而根據種種跡象表明,派人劫殺她的極有可能便是她的小叔子,時任車騎將軍,率軍駐紮在三台的高季式。
照此想來,李嬪多半也是放心不下高家的人,才派了瑩心來服侍靜姝師太的吧?
莫小豐如此尋思的,目光落在麵前的空粥碗上,忽然問道:"我好像記得隻有南人喜食肉粥,趙郡地處冀並,似乎無此習俗吧?"
“趙郡現歸定州管轄。"瑩心淡淡地糾正他道,"公子有所不知,趙郡李氏自太夫人那一輩起,飲食口味便多效仿江左,不僅常喝肉粥,而且每逢佳節家宴,必食魚膾。”
"哦?這麽說來,李氏的這位太夫人應當是出身江左名門吧?”
“公子說的是。我家太夫人原係吳郡張氏之女。受她老人家的熏染,多年以來李氏無論男女各人都喜讀詩書,欽慕江左文采。"瑩心見莫小豐聽得專注,抿嘴一笑,又加了一句,“前些日子夫人讀了公子所作的佳句,還稱賞不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