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豐受到她的情緒感染,默然片刻,方開口問道:"程從事,還有那位師姊應當都逃生了吧?"
韓貞勉強止住悲聲,點頭答道:"先夫有幸護著那位師妹從後山一條小路逃下了山,不敢有絲毫大意,二人分別往北,往東各自奔命去了。後來,先夫便來到洛陽,隱姓埋名混跡於公門,本以為如此算是躲過一劫,哪曾想到,時隔十年後,還是被那不肖之徒找上門來,二人一交手,對方功夫已大為精進,不過三五個迴合便中了他一掌。"
“那,那位師妹呢?是不是逃到了塞外,漠北?”莫小豐問道。
韓貞警覺地瞟了他一眼,搖頭道:"也許吧。自那日分手後,這麽多年來,先夫從未見過她。"
莫小豐本以為那個被逼遠遁漠北的華山劍宗女弟子就是雪隼,正在為這一意外發現暗暗竊喜時,忽然聽到韓貞這麽說,立馬質疑道:"不會吧,這許多年來他們師兄妹之間就從沒有過來往嗎?"
"來往倒是有的。"韓貞坦然答道,“不過是通過她的獨傳弟子,才使先夫和她聯係上的。而自馥娘死後,我們和她的那位獨傳弟子也失去了聯絡,更不知她本人的近況怎麽樣了。"
"她的獨傳弟子便是雪隼,是嗎?"莫小豐冷不丁問道。
韓貞沒有否認,輕輕歎了口氣,說道:“若不是馥娘,隻怕那人還聯係不上先夫呢。"
莫小豐腦中迅速梳理著事情的發展脈絡:雪隼大約於二十年前隨柔然太子出使洛陽,在和蘭馥子有過一夜纏綿後便托她打聽師伯(程百裏)的去向。後來,蘭馥子很有可能通過某種途徑探知了程百裏的真實身份,並設法告知了雪隼。而不久之後,她卻因被鹹陽王疑心肚子裏懷了雪隼的孩子而逐出王府,流落至大鍋盔棲身。再後來,便發生了二更公子來洛陽找程百裏尋仇的事,程百裏擔心殃及妻兒,遂托侄兒程萬頃攜韓貞母子到大鍋盔避禍。。。
然而,這其中有兩處疑惑隨即閃現了出來:既然程百裏是更名改姓寄身於公門避禍的,那麽蘭馥子是怎麽找到他的?還有,韓貞身為鹹陽王府的一位婢女,又是如何嫁與程百裏這麽一個衙署小吏為妻的呢?
由於這兩點疑惑和他迫切要向韓貞詢問了解的雪隼此人的情況關係不大,且據他推想,韓貞多半也不會給他以滿意的答複,所以,莫小豐略一思忖後,隻問了她另一個問題:"當年沈七襄替弟弟外出去找你們夫婦,你們和他是如何相認的?馥娘雖已病故,可沈七襄還在,這麽多年了,難道你們就沒想過要送沈七襄到塞外和其父親團聚嗎?"
"我們是三年前才知道沈七襄就是馥娘留下來的那個孩子的。"韓貞幽幽說道,"在此之前,就因隱約聽說塞外的柔然汗庭發生了一場變故,先夫的那位師侄不知為何被逐出了汗庭,不知所蹤。所以,直至如今,我們也未向沈七襄表明身份。"
因見莫小豐默不作聲,韓貞隻得又解釋道:“那年叛軍將民婦和萬頃侄兒從大鍋盔擄走,解送到了洛陽修繕城牆。萬頃好歹托請監工的軍士帶話給先夫,先夫遂使錢通融替我二人贖了身。但因當時擔心洛陽城內有二更安插的眼線,我們沒能及時聯係馥娘,以至於後來去大鍋盔接馥娘和兩個孩子時,一個也找不見了。"
聯想到為躲避二更公子及其眼線的偵伺,程百裏夫婦長年以來不得不裝作互不相識,一人寄身公門,另一人則不得不混跡於青樓,勾欄之中,莫小豐不由得對韓貞所說信了能有七八分。
可是,他隨即又想到侯鑒移鎮洛陽後不久,就因查知沈七襄係鹹陽王庶子的緣故而將洛陽所有的柴炭營生交給他打理這件事,正要開口向韓貞詢問所以,忽聽門外有軍士來報:"宮中遣內侍前來傳詔,請大都督即刻迴府。"
“這深更半夜的,皇帝派人來傳的什麽詔啊!"莫小豐心裏犯著嘀咕,對韓貞說道:“今天暫且說到這兒吧。大娘子往後要是再想起了什麽,盡可去大將軍府找我便是。告辭。"
韓貞鼓起勇氣請求道:“今晚能否叫娃兒留下來陪陪民婦?求您開恩了。"
莫小豐想了想,說道:“叫小乙留下來陪你也不是不行,可是如今他正在辦著件緊要的差事,難以脫身。這樣吧,待小乙辦下了差事,將功抵罪,我便留他在身邊作一名親衛,到時你們母子盡可有團聚的機會。大娘子覺得如何呀?"
韓貞聽出他言外之意,似有拿自己的親兒子來要挾自己之意,心裏一涼,斂衽行禮道:“太原公但有所命,民婦敢不相從嗎?"
莫小豐傳命穀小乙進屋來同親娘道了別,帶著他離開房間,鄭重向他交待道:"你立即返迴朱家堡,繼續盯著朱家人,一俟發現有可疑人等接觸他們,須當場捉了來見我,不得有誤。"因見穀小乙神情怔怔的,不時會迴頭張望,又勸慰他道:"我方才同你娘說了,隻要你能辦好了眼下這件差事,將功折罪,我便幫你們母子在鄴都安個家,到時你自會有時間盡孝的。"
穀小乙躬身向他道了謝,支支吾吾地問道:"那我爹呢?他是不是還在洛陽?"
莫小豐被他問得一怔,方才想起穀小乙並不知道他押解來鄴都的程百裏就是他的親爹,遂含混說道:"你爹現在哪裏,將來有機會,你問問你娘就知道了。"
一刻鍾後,當莫小豐在大將軍府外翻身下了馬,急匆匆正要進府時,從府門內的值房中忽然迎出來一人,不由分說,伸手一把將他拉入了值房,拱手賠禮道:"恕小王唐突了,事情緊急,小王已在此等候多時了。"
“高陽王?你為何會在值房等我?"莫小豐看清了對麵站的是高陽王源斌,驚訝地問道。
源斌滿麵歉意地答道:"小王有負太原公所托,未能及時勸阻陛下傳宣敕命,隻得候在這裏向您通傳個消息。。。"
莫小豐臉色陡變,厲聲責問道:"高陽王位居中書監,若未經你允準,內廷哪來的敕命詔書?"忽又想起另一件事,調門更放大了幾分,問道:"陛下派了幾路內侍傳宣敕命?"
源斌垂首分辯道:"泉公公今晚前來向您傳宣的是陛下口諭。。。陛下有話:敕命詔書當在丞相府保薦奏章呈抵鄴都後下達。。。因此,小王不便阻止。"
韓貞勉強止住悲聲,點頭答道:"先夫有幸護著那位師妹從後山一條小路逃下了山,不敢有絲毫大意,二人分別往北,往東各自奔命去了。後來,先夫便來到洛陽,隱姓埋名混跡於公門,本以為如此算是躲過一劫,哪曾想到,時隔十年後,還是被那不肖之徒找上門來,二人一交手,對方功夫已大為精進,不過三五個迴合便中了他一掌。"
“那,那位師妹呢?是不是逃到了塞外,漠北?”莫小豐問道。
韓貞警覺地瞟了他一眼,搖頭道:"也許吧。自那日分手後,這麽多年來,先夫從未見過她。"
莫小豐本以為那個被逼遠遁漠北的華山劍宗女弟子就是雪隼,正在為這一意外發現暗暗竊喜時,忽然聽到韓貞這麽說,立馬質疑道:"不會吧,這許多年來他們師兄妹之間就從沒有過來往嗎?"
"來往倒是有的。"韓貞坦然答道,“不過是通過她的獨傳弟子,才使先夫和她聯係上的。而自馥娘死後,我們和她的那位獨傳弟子也失去了聯絡,更不知她本人的近況怎麽樣了。"
"她的獨傳弟子便是雪隼,是嗎?"莫小豐冷不丁問道。
韓貞沒有否認,輕輕歎了口氣,說道:“若不是馥娘,隻怕那人還聯係不上先夫呢。"
莫小豐腦中迅速梳理著事情的發展脈絡:雪隼大約於二十年前隨柔然太子出使洛陽,在和蘭馥子有過一夜纏綿後便托她打聽師伯(程百裏)的去向。後來,蘭馥子很有可能通過某種途徑探知了程百裏的真實身份,並設法告知了雪隼。而不久之後,她卻因被鹹陽王疑心肚子裏懷了雪隼的孩子而逐出王府,流落至大鍋盔棲身。再後來,便發生了二更公子來洛陽找程百裏尋仇的事,程百裏擔心殃及妻兒,遂托侄兒程萬頃攜韓貞母子到大鍋盔避禍。。。
然而,這其中有兩處疑惑隨即閃現了出來:既然程百裏是更名改姓寄身於公門避禍的,那麽蘭馥子是怎麽找到他的?還有,韓貞身為鹹陽王府的一位婢女,又是如何嫁與程百裏這麽一個衙署小吏為妻的呢?
由於這兩點疑惑和他迫切要向韓貞詢問了解的雪隼此人的情況關係不大,且據他推想,韓貞多半也不會給他以滿意的答複,所以,莫小豐略一思忖後,隻問了她另一個問題:"當年沈七襄替弟弟外出去找你們夫婦,你們和他是如何相認的?馥娘雖已病故,可沈七襄還在,這麽多年了,難道你們就沒想過要送沈七襄到塞外和其父親團聚嗎?"
"我們是三年前才知道沈七襄就是馥娘留下來的那個孩子的。"韓貞幽幽說道,"在此之前,就因隱約聽說塞外的柔然汗庭發生了一場變故,先夫的那位師侄不知為何被逐出了汗庭,不知所蹤。所以,直至如今,我們也未向沈七襄表明身份。"
因見莫小豐默不作聲,韓貞隻得又解釋道:“那年叛軍將民婦和萬頃侄兒從大鍋盔擄走,解送到了洛陽修繕城牆。萬頃好歹托請監工的軍士帶話給先夫,先夫遂使錢通融替我二人贖了身。但因當時擔心洛陽城內有二更安插的眼線,我們沒能及時聯係馥娘,以至於後來去大鍋盔接馥娘和兩個孩子時,一個也找不見了。"
聯想到為躲避二更公子及其眼線的偵伺,程百裏夫婦長年以來不得不裝作互不相識,一人寄身公門,另一人則不得不混跡於青樓,勾欄之中,莫小豐不由得對韓貞所說信了能有七八分。
可是,他隨即又想到侯鑒移鎮洛陽後不久,就因查知沈七襄係鹹陽王庶子的緣故而將洛陽所有的柴炭營生交給他打理這件事,正要開口向韓貞詢問所以,忽聽門外有軍士來報:"宮中遣內侍前來傳詔,請大都督即刻迴府。"
“這深更半夜的,皇帝派人來傳的什麽詔啊!"莫小豐心裏犯著嘀咕,對韓貞說道:“今天暫且說到這兒吧。大娘子往後要是再想起了什麽,盡可去大將軍府找我便是。告辭。"
韓貞鼓起勇氣請求道:“今晚能否叫娃兒留下來陪陪民婦?求您開恩了。"
莫小豐想了想,說道:“叫小乙留下來陪你也不是不行,可是如今他正在辦著件緊要的差事,難以脫身。這樣吧,待小乙辦下了差事,將功抵罪,我便留他在身邊作一名親衛,到時你們母子盡可有團聚的機會。大娘子覺得如何呀?"
韓貞聽出他言外之意,似有拿自己的親兒子來要挾自己之意,心裏一涼,斂衽行禮道:“太原公但有所命,民婦敢不相從嗎?"
莫小豐傳命穀小乙進屋來同親娘道了別,帶著他離開房間,鄭重向他交待道:"你立即返迴朱家堡,繼續盯著朱家人,一俟發現有可疑人等接觸他們,須當場捉了來見我,不得有誤。"因見穀小乙神情怔怔的,不時會迴頭張望,又勸慰他道:"我方才同你娘說了,隻要你能辦好了眼下這件差事,將功折罪,我便幫你們母子在鄴都安個家,到時你自會有時間盡孝的。"
穀小乙躬身向他道了謝,支支吾吾地問道:"那我爹呢?他是不是還在洛陽?"
莫小豐被他問得一怔,方才想起穀小乙並不知道他押解來鄴都的程百裏就是他的親爹,遂含混說道:"你爹現在哪裏,將來有機會,你問問你娘就知道了。"
一刻鍾後,當莫小豐在大將軍府外翻身下了馬,急匆匆正要進府時,從府門內的值房中忽然迎出來一人,不由分說,伸手一把將他拉入了值房,拱手賠禮道:"恕小王唐突了,事情緊急,小王已在此等候多時了。"
“高陽王?你為何會在值房等我?"莫小豐看清了對麵站的是高陽王源斌,驚訝地問道。
源斌滿麵歉意地答道:"小王有負太原公所托,未能及時勸阻陛下傳宣敕命,隻得候在這裏向您通傳個消息。。。"
莫小豐臉色陡變,厲聲責問道:"高陽王位居中書監,若未經你允準,內廷哪來的敕命詔書?"忽又想起另一件事,調門更放大了幾分,問道:"陛下派了幾路內侍傳宣敕命?"
源斌垂首分辯道:"泉公公今晚前來向您傳宣的是陛下口諭。。。陛下有話:敕命詔書當在丞相府保薦奏章呈抵鄴都後下達。。。因此,小王不便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