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雲揮刀示意麾下大部人馬繼續追趕西朝潰軍,隻帶領十餘騎兜轉馬頭,攔住來將,客氣地問道:"請問尊駕如何稱唿啊?"
柔然小將挺矛答道:“某乃大可汗帳前佐領薛昭是也。你是何人?"
段雲抱拳說道:"在下東朝丞相府親衛都督段雲,奉我家相王軍令,特來配合向上邦繳納糧草事宜。"
薛昭用掌中長矛指向四散潰逃的西朝軍士,大聲責問道:"爾等分明是借機搶掠要地,談何配合繳運糧草?"
段雲沉聲應道:"既是我朝向上邦繳運糧草,自然要在我朝治下之地界辦理交割為宜。段雲此行但求收複失地,驅逐西寇,還望薛佐領勿要幹預。"
“段都督差矣。"薛昭搖頭說道,"此次原是我方出麵,臨時向西朝借用龍門渡與你們交接糧草,而你們卻趁機襲占渡口,這不是要陷我方於不義嗎?所以,我奉勸你趕緊收兵撤離此地,如若不然,可就別怪某不客氣了!"
段雲嗬嗬冷笑道:"請問薛佐領此來,是為接運糧草,還是相助西軍守住龍門渡?再者,你不妨迴頭瞧瞧,僅憑你率領的這數百騎軍,能守得住龍門渡嗎?"
薛昭轉頭望去,這才發覺方才繳運糧草的東朝軍士已集結成一個千人隊,在一名將軍的帶領下從後包抄了上來,遂將長矛朝天一舉,厲聲喝令道:"兒郎們,列陣迎敵!"
五百柔然鐵騎聞令立即以薛昭為中心,圍成了個大大的圓圈,彎弓搭箭,瞄向了東朝軍隊。
過河趕來增援段雲的任胃見此情形,立命盾牌手向前豎起一麵盾牆,弓箭手張弓引箭,準備與柔然人開戰。
"任都督莫要下令放箭!”段雲高聲喊道,隨即將掌中陌刀交與隨行軍士,空手摧馬向前,勸薛昭道,"薛佐領切勿因小失大,耽誤了解運糧草迴雲中,以解軍中燃眉之急的正事。"
薛昭雖聽出段雲話裏有話,可畢競他自視甚高,一向未將東朝軍隊放在眼裏,在陣中挺矛直指段雲,厲聲喝道:"段雲,休得囉嗦!迴去拿上兵刃,放馬過來受死吧!"
他話音方落,猛然聽得河南岸號角之聲大作,轉頭望時,隻見從對麵的汾陰城中湧出數千人馬,烏壓壓地朝河上奔來。
"薛佐領,汾陰城中有五千守軍,你的這區區數百人能應付得來嗎?"段雲繼續勸道,“更緊要的是,貴邦三十萬大軍移駐雲中以迎戰突厥已近兩月,軍中糧草難以為繼,若是因佐領一時之失丟掉了這幾千石救急的糧草,恐怕可汗麵前你也不好交待吧。”
這番話一說出口,薜昭登時神色大變,猶不肯服軟地叫嚷道:"段雲,你信口雌黃!敢不敢放馬過來,咱二人今日比試個高下?"
段雲聽他無形當中已改了口,心中好笑,遂提韁縱馬走至對方陣前,抱拳說道:"既承薜佐領之邀,段某願和你切磋一二。隻是,切莫耽擱了正事。"又衝圓陣另一側的任胄說道:“請任都督督促屬下繼續解運糧草吧。"
任胄心裏雖有些不樂意,但礙於段雲的身份,也隻得抱拳答了聲"是”,傳令屬下接著向柔然人繳運糧草。他本人則勒馬站在原地,一心要看段雲和薛昭交手過招。
"段雲,迴去拿上你趁手的兵器再來!"薛昭見段雲空著手便來應戰,忍不住漲紅了臉喝道。
段雲邊伸手向一名柔然騎士要過他手中的馬槊,邊笑著向薛昭解釋道:"不瞞薛佐領,段某掌中所使,乃長樂公所鑄之宿鐵寶刀,若持此刀和你交手,多有不妥,因此暫借馬槊一杆,權作兵器。待會兒還望薛佐領手下留情則個。"
段雲這話本是實情,可聽在薛昭耳中,卻像是瞧不起他似的,遂也將慣使的長矛同人換了條馬槊來和段雲比試。
當下二人擺開場子,你來我往地展開了單挑較量。
薛昭雖勇,但與身為東朝後一輩將領當中出類拔萃的領軍人物的段雲相比起來,無論是身手,氣力,還是臨敵經驗,都要略遜一籌。二人如果都拿出真正的功夫過招,薜昭至多能在段雲麵前走上個五六個迴合就不錯了。
然而,考慮到這次自己率軍奇襲龍門渡的目的已然達成,並且薛昭這位柔然小將極其看重顏麵這兩方麵的因素,段雲不想橫生枝節,僅僅為了逞一時之強而使薛昭失了麵子,再生事端,遂耐下心來,陪著對方來來迴迴走了二十來個迴合,故意賣個破綻,和薛昭幾乎同時抓住了對方的馬槊,在馬背上較力移時,又差不多同時摔落了馬下。
"薛賢弟果然身手非凡,倘假以時日,愚兄斷非賢弟敵手也!今日時日不早,咱們姑且算戰了個平手,如何啊?"段雲首先爬了起來,親切地衝薛昭說道。
薛昭雖然自稱是柔然可汗帳前的護衛,實則不過是土訶俟斤麾下的一名中下級軍將。這一次,他之所以被委以重任,率領五百鐵騎南下龍門渡接運糧草,除了其為土訶麾下之外,還因為他是柔然營中屈指可數的漢人軍將,通曉漢話,便於同東西兩朝的官員溝通的緣故,若論其身份,自是無法和襲爵平原公,官居丞相親衛都督的段雲相比。因此,盡管心裏大致明白段雲多多少少是讓了自己,薛昭也沒有再多說什麽,借坡下驢,勉強接受了平局的結果,悻悻地帶領屬下返迴渡口,與任胃所部辦理了交接手續,押解著數百車糧草迴雲中去了。
"平原公,您方才說,柔然三十萬大軍屯駐雲中是為了迎戰突厥,這是真的嗎?"待柔然人離開,任胄悄悄地問段雲道。
段雲點點頭,說道:"兩天前,霸府接到密報,柔然派往大陰山彈壓突厥人的先鋒一部已被打得大敗。所以,丞相才命我率輕騎奔襲三百餘裏拿下龍門渡,給西朝,還有柔然人一個警告。"
任胄豎起大拇指,讚道:"丞相英明,平原公神勇!此地今日得以收複,從此便扼住了關中通往關東的要害。"
"嗯,所以丞相有令:命你率三千步軍駐守龍門渡口。"段雲從懷中摸出一道軍令,交給任胄,又衝一旁的汾陰城守將吩咐道,"暫從你部抽調二千軍士劃歸任都督節製。迴頭霸府會行文給南道,請侯司空向汾陰增兵補上缺員的。"
汾陰城守將抱拳遵命。任胃卻問道:"末將是奉命自南道征糧向柔然繳納的,如今。。。"
"一切以此道軍令為準。柔然人那邊,丞相另有計較。"段雲打斷他,說道。
任胄和汾陰城守將對視一眼,陪笑問道:"丞相安康否?"
"丞相安康,現正準備召集人馬再次西征。"段雲麵無表情地答道。
柔然小將挺矛答道:“某乃大可汗帳前佐領薛昭是也。你是何人?"
段雲抱拳說道:"在下東朝丞相府親衛都督段雲,奉我家相王軍令,特來配合向上邦繳納糧草事宜。"
薛昭用掌中長矛指向四散潰逃的西朝軍士,大聲責問道:"爾等分明是借機搶掠要地,談何配合繳運糧草?"
段雲沉聲應道:"既是我朝向上邦繳運糧草,自然要在我朝治下之地界辦理交割為宜。段雲此行但求收複失地,驅逐西寇,還望薛佐領勿要幹預。"
“段都督差矣。"薛昭搖頭說道,"此次原是我方出麵,臨時向西朝借用龍門渡與你們交接糧草,而你們卻趁機襲占渡口,這不是要陷我方於不義嗎?所以,我奉勸你趕緊收兵撤離此地,如若不然,可就別怪某不客氣了!"
段雲嗬嗬冷笑道:"請問薛佐領此來,是為接運糧草,還是相助西軍守住龍門渡?再者,你不妨迴頭瞧瞧,僅憑你率領的這數百騎軍,能守得住龍門渡嗎?"
薛昭轉頭望去,這才發覺方才繳運糧草的東朝軍士已集結成一個千人隊,在一名將軍的帶領下從後包抄了上來,遂將長矛朝天一舉,厲聲喝令道:"兒郎們,列陣迎敵!"
五百柔然鐵騎聞令立即以薛昭為中心,圍成了個大大的圓圈,彎弓搭箭,瞄向了東朝軍隊。
過河趕來增援段雲的任胃見此情形,立命盾牌手向前豎起一麵盾牆,弓箭手張弓引箭,準備與柔然人開戰。
"任都督莫要下令放箭!”段雲高聲喊道,隨即將掌中陌刀交與隨行軍士,空手摧馬向前,勸薛昭道,"薛佐領切勿因小失大,耽誤了解運糧草迴雲中,以解軍中燃眉之急的正事。"
薛昭雖聽出段雲話裏有話,可畢競他自視甚高,一向未將東朝軍隊放在眼裏,在陣中挺矛直指段雲,厲聲喝道:"段雲,休得囉嗦!迴去拿上兵刃,放馬過來受死吧!"
他話音方落,猛然聽得河南岸號角之聲大作,轉頭望時,隻見從對麵的汾陰城中湧出數千人馬,烏壓壓地朝河上奔來。
"薛佐領,汾陰城中有五千守軍,你的這區區數百人能應付得來嗎?"段雲繼續勸道,“更緊要的是,貴邦三十萬大軍移駐雲中以迎戰突厥已近兩月,軍中糧草難以為繼,若是因佐領一時之失丟掉了這幾千石救急的糧草,恐怕可汗麵前你也不好交待吧。”
這番話一說出口,薜昭登時神色大變,猶不肯服軟地叫嚷道:"段雲,你信口雌黃!敢不敢放馬過來,咱二人今日比試個高下?"
段雲聽他無形當中已改了口,心中好笑,遂提韁縱馬走至對方陣前,抱拳說道:"既承薜佐領之邀,段某願和你切磋一二。隻是,切莫耽擱了正事。"又衝圓陣另一側的任胄說道:“請任都督督促屬下繼續解運糧草吧。"
任胄心裏雖有些不樂意,但礙於段雲的身份,也隻得抱拳答了聲"是”,傳令屬下接著向柔然人繳運糧草。他本人則勒馬站在原地,一心要看段雲和薛昭交手過招。
"段雲,迴去拿上你趁手的兵器再來!"薛昭見段雲空著手便來應戰,忍不住漲紅了臉喝道。
段雲邊伸手向一名柔然騎士要過他手中的馬槊,邊笑著向薛昭解釋道:"不瞞薛佐領,段某掌中所使,乃長樂公所鑄之宿鐵寶刀,若持此刀和你交手,多有不妥,因此暫借馬槊一杆,權作兵器。待會兒還望薛佐領手下留情則個。"
段雲這話本是實情,可聽在薛昭耳中,卻像是瞧不起他似的,遂也將慣使的長矛同人換了條馬槊來和段雲比試。
當下二人擺開場子,你來我往地展開了單挑較量。
薛昭雖勇,但與身為東朝後一輩將領當中出類拔萃的領軍人物的段雲相比起來,無論是身手,氣力,還是臨敵經驗,都要略遜一籌。二人如果都拿出真正的功夫過招,薜昭至多能在段雲麵前走上個五六個迴合就不錯了。
然而,考慮到這次自己率軍奇襲龍門渡的目的已然達成,並且薛昭這位柔然小將極其看重顏麵這兩方麵的因素,段雲不想橫生枝節,僅僅為了逞一時之強而使薛昭失了麵子,再生事端,遂耐下心來,陪著對方來來迴迴走了二十來個迴合,故意賣個破綻,和薛昭幾乎同時抓住了對方的馬槊,在馬背上較力移時,又差不多同時摔落了馬下。
"薛賢弟果然身手非凡,倘假以時日,愚兄斷非賢弟敵手也!今日時日不早,咱們姑且算戰了個平手,如何啊?"段雲首先爬了起來,親切地衝薛昭說道。
薛昭雖然自稱是柔然可汗帳前的護衛,實則不過是土訶俟斤麾下的一名中下級軍將。這一次,他之所以被委以重任,率領五百鐵騎南下龍門渡接運糧草,除了其為土訶麾下之外,還因為他是柔然營中屈指可數的漢人軍將,通曉漢話,便於同東西兩朝的官員溝通的緣故,若論其身份,自是無法和襲爵平原公,官居丞相親衛都督的段雲相比。因此,盡管心裏大致明白段雲多多少少是讓了自己,薛昭也沒有再多說什麽,借坡下驢,勉強接受了平局的結果,悻悻地帶領屬下返迴渡口,與任胃所部辦理了交接手續,押解著數百車糧草迴雲中去了。
"平原公,您方才說,柔然三十萬大軍屯駐雲中是為了迎戰突厥,這是真的嗎?"待柔然人離開,任胄悄悄地問段雲道。
段雲點點頭,說道:"兩天前,霸府接到密報,柔然派往大陰山彈壓突厥人的先鋒一部已被打得大敗。所以,丞相才命我率輕騎奔襲三百餘裏拿下龍門渡,給西朝,還有柔然人一個警告。"
任胄豎起大拇指,讚道:"丞相英明,平原公神勇!此地今日得以收複,從此便扼住了關中通往關東的要害。"
"嗯,所以丞相有令:命你率三千步軍駐守龍門渡口。"段雲從懷中摸出一道軍令,交給任胄,又衝一旁的汾陰城守將吩咐道,"暫從你部抽調二千軍士劃歸任都督節製。迴頭霸府會行文給南道,請侯司空向汾陰增兵補上缺員的。"
汾陰城守將抱拳遵命。任胃卻問道:"末將是奉命自南道征糧向柔然繳納的,如今。。。"
"一切以此道軍令為準。柔然人那邊,丞相另有計較。"段雲打斷他,說道。
任胄和汾陰城守將對視一眼,陪笑問道:"丞相安康否?"
"丞相安康,現正準備召集人馬再次西征。"段雲麵無表情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