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心騎著青驢先走了。莫小豐見馮可範猶望著瑩心的背影有些出神,便問:"怎麽,馮郡守認得她?"
"不認得,不認得。恕下官冒昧,敢問太原公,這位小娘子是何許人也啊?"馮可範一麵搖頭否認著,一麵又向他詢問道。
"她是李嬪娘娘身邊的一名侍女,名叫瑩心。"
馮可範忍不住又朝前方望一眼,嘟囔了句"原來是娘娘身邊的人,我說瞅著怎麽有幾分眼熟呢?"這才循著方才的話題繼續說道:"至於李公的另一項功業,自然就是率領族人篳路籃縷,於荒山野嶺之中開辟出了百裏沃野的李魚川。自從李魚川這塊世外桃源開辟以來,不僅使李氏合族老幼獲得了安居樂業的立足之地,更帶引周邊諸郡的百姓紛紛辟荒墾田,開渠灌溉,可謂是功在當世,福澤子孫啊!"
莫小豐聽他對李希宗率領族人開辟李魚川給予了如此高的評價,心中不禁產生了立馬趕到李魚川,一睹為快的衝動,同時也生出了一些困惑,問馮可範道:"李公既有如此功業,朝廷為何不請他出山,執掌邦國農耕水利事務?"
馮可範被問得一怔,旋即笑著說道:"李公雖未出山,您這不是來了嘛。"
李希宗盡管仍是布衣之身,而李氏早已通過聯姻的方式和皇室,以及諸多權貴豪門建立了緊密的聯係,在多朝並立的亂世,這也未嚐不是一種高明的處世之道吧!
當日酉初時分,馮可範引著莫小豐一行人抵達了險峰下的一座邸店外。
有七八個身穿土色短褐的精壯漢子簇擁著一位身著青色長衫的中年人早早地就迎候在了道旁。
離著老遠,馮可範便認出了為首的這位中年人,轉頭對莫小豐說了聲:"前麵那個穿長衫的便是李嬪娘娘的兄長。"不待對方答話,就率先翻身下了馬,笑嘻嘻地走上前,拱手寒暄道:"李兄久等了吧。這不,本官將貴客接到了。"
莫小豐見馮可範對青衫中年人如此客氣,自也不便自矜,遂跟著上前衝他拱了拱手。
"郡守有勞了。這位就是太原公吧?小民李良器拜見了。"中年人躬身還禮道。
"李兄不必多禮。"莫小豐伸手扶起李良器,望著前方險峻的山峰,問道,"不知此地距李魚川還有多遠?"
李良器手指險峰,說道:"此峰名為玉柱峰,過了峰下的隘口便算進入李魚川了。因川內正在舉行'桃李盟會',人多眼雜,太原公可否暫在川外邸店安置?"
馮可範插言提醒李良器道:"邸店已經清場了吧?太原公在此歇馬期間,最好不要接待別的客人。"
李良器點頭稱是,見莫小豐並無異議,遂側身相讓道:"店裏已略備酒席為太原公接風洗塵,請到店內說話吧。"
玉柱峰外的這間邸店名喚"川來川往",盡管隻有一進院子,占地卻有五畝上下,院外左右兩側排列著長長一溜馬槽,進得院來,兩邊各有九間廂房,每間廂房內鋪的都是火炕,可供十多人住宿。"此刻各間廂房也備下了酒菜,供您的隨員們享用。"李良器邊向莫小豐介紹著,邊引著他走向了對麵的正房。
七間正房坐西朝東一字排開,十分地氣派軒敞。居中的三間連通為一體,形製堪比鄴都大將軍府的議事堂,旁邊各兩間正房則是供有身份的客人居住。
莫小豐隨李良器來至堂前,舉目觀瞧,見堂外門楣上方高懸的一方匾額上題的是"士之淵藪"四個大字,邁步走進堂內,赫然看到這邸店的廳堂建造得竟如此軒闊,不禁忖道:"廳堂修建的這般敞亮,可見這間邸店接待的客人一定不少,看來李希宗'當世孟嚐'的名號決非虛言哪!"
"先生,怎麽沒有瞧見瑩心哪?"身後忽然傳來柳十三娘的聲音,像是在問李良器。
“啊,她沒來。"李良器邊答話,邊詫異地打量著這位徐娘半老的女人,反問道,"您是?"
柳十三娘有意朝莫小豐身邊湊了湊,笑著答道:"我是隨公子來迎親的喜娘。"
喜娘通常是男方家中有頭臉,熟諳婚俗禮儀的仆婦。柳十三娘既是受段青竹之托前來幫莫小豐順利迎娶新人的(實則有監看他的用意),對李良器自稱喜娘確也沒什麽不妥。
李良器聽說她是喜娘,含笑衝她點了點頭,便邁步向前請莫小豐,馮可範入席上坐。
莫小豐與馮可範略一謙讓,也就不再客氣,撩衣在居中的主位坐下,目光掃過麵前幾案上擺列的酒菜,見瓜果蔬豆,十分豐盛,其中隻有一藿魚羹和一盤烤雞算得是葷腥,心中微覺訝異:"馮可範適才說這李魚川每年繳納的賦稅幾占一郡的大半,為何隻以素肴待客?"
“李氏向以勤儉持家,今日這案上所陳,皆為川中土產,太原公莫嫌粗陋。"他一念剛剛閃過,就聽李良器解釋道。
馮可範主動打圓場道:"能在數九隆冬時節備上這麽一席豐盛的酒宴,已是殊為不易。下官借花獻佛,先敬太原公一樽。"
"馮郡守說得有理。於萬物凋弊時節品嚐得如此新鮮菜蔬,遠勝過山珍海味啊!來,咱們同飲此樽!"莫小豐附和著,捧起案上的酒樽,迴敬李良器。
待酒過三巡,馮可範便起身向莫小豐告辭道:"郡裏尚有許多公務需要處置,下官不宜在此久留。倘使您有事需要下官效勞,可隨時派人來傳命即是。"
李良器再三挽留不住,隻得親自送馮可範出門去了。
趁此機會,柳十三娘手捧酒樽起身離席,來至莫小豐案前,笑吟吟地敬酒道:"可惜了民婦店中新釀的'玉窯春'還沒釀得,隻能以這劣酒敬您了。等您迎娶夫人迴了鄴都,民婦願獻十壇佳釀賀喜。”
莫小豐盛情難卻,陪她飲了一樽。
柳十三娘趁勢又敬起陸衝,單五等人的酒來。莫小豐冷眼旁觀著她和眾人說笑飲酒,心中暗想:"你盡管放開了表演吧,我倒要瞧瞧你這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什麽藥!"
不一時,李良器返迴席中,向莫小豐解釋道:"家叔有事不能前來,特命良器向太原公致歉。另則,自明日起,川內便要進行此次盟會盟主的推選競技了,家叔托在下當麵問一問您,是否要由您代表朝廷來主持明日開始的推選競技?"
莫小豐驚訝地笑道:"李兄這話從何說起啊?我此次是來迎親的,並沒有受命主持推選盟主的差事。"
"太原公勿怪。隻因前番丞相親自來李魚川向家叔提親之時,家叔曾當麵向丞相稟報舉行'桃李盟會'一事,並得到了丞相的應允。隨後,丞相又和家叔約定,在‘桃李盟會'舉行的冬至之日,請您前來迎親。家叔忖度丞相的意思,故命在下來問問您。"
莫小豐聽了這話,略一思忖,對李良器說道:"既是如此,不如這樣吧,明日我且到川中暗中觀摩推選競技,待盟會事畢,再行迎親。"
"不認得,不認得。恕下官冒昧,敢問太原公,這位小娘子是何許人也啊?"馮可範一麵搖頭否認著,一麵又向他詢問道。
"她是李嬪娘娘身邊的一名侍女,名叫瑩心。"
馮可範忍不住又朝前方望一眼,嘟囔了句"原來是娘娘身邊的人,我說瞅著怎麽有幾分眼熟呢?"這才循著方才的話題繼續說道:"至於李公的另一項功業,自然就是率領族人篳路籃縷,於荒山野嶺之中開辟出了百裏沃野的李魚川。自從李魚川這塊世外桃源開辟以來,不僅使李氏合族老幼獲得了安居樂業的立足之地,更帶引周邊諸郡的百姓紛紛辟荒墾田,開渠灌溉,可謂是功在當世,福澤子孫啊!"
莫小豐聽他對李希宗率領族人開辟李魚川給予了如此高的評價,心中不禁產生了立馬趕到李魚川,一睹為快的衝動,同時也生出了一些困惑,問馮可範道:"李公既有如此功業,朝廷為何不請他出山,執掌邦國農耕水利事務?"
馮可範被問得一怔,旋即笑著說道:"李公雖未出山,您這不是來了嘛。"
李希宗盡管仍是布衣之身,而李氏早已通過聯姻的方式和皇室,以及諸多權貴豪門建立了緊密的聯係,在多朝並立的亂世,這也未嚐不是一種高明的處世之道吧!
當日酉初時分,馮可範引著莫小豐一行人抵達了險峰下的一座邸店外。
有七八個身穿土色短褐的精壯漢子簇擁著一位身著青色長衫的中年人早早地就迎候在了道旁。
離著老遠,馮可範便認出了為首的這位中年人,轉頭對莫小豐說了聲:"前麵那個穿長衫的便是李嬪娘娘的兄長。"不待對方答話,就率先翻身下了馬,笑嘻嘻地走上前,拱手寒暄道:"李兄久等了吧。這不,本官將貴客接到了。"
莫小豐見馮可範對青衫中年人如此客氣,自也不便自矜,遂跟著上前衝他拱了拱手。
"郡守有勞了。這位就是太原公吧?小民李良器拜見了。"中年人躬身還禮道。
"李兄不必多禮。"莫小豐伸手扶起李良器,望著前方險峻的山峰,問道,"不知此地距李魚川還有多遠?"
李良器手指險峰,說道:"此峰名為玉柱峰,過了峰下的隘口便算進入李魚川了。因川內正在舉行'桃李盟會',人多眼雜,太原公可否暫在川外邸店安置?"
馮可範插言提醒李良器道:"邸店已經清場了吧?太原公在此歇馬期間,最好不要接待別的客人。"
李良器點頭稱是,見莫小豐並無異議,遂側身相讓道:"店裏已略備酒席為太原公接風洗塵,請到店內說話吧。"
玉柱峰外的這間邸店名喚"川來川往",盡管隻有一進院子,占地卻有五畝上下,院外左右兩側排列著長長一溜馬槽,進得院來,兩邊各有九間廂房,每間廂房內鋪的都是火炕,可供十多人住宿。"此刻各間廂房也備下了酒菜,供您的隨員們享用。"李良器邊向莫小豐介紹著,邊引著他走向了對麵的正房。
七間正房坐西朝東一字排開,十分地氣派軒敞。居中的三間連通為一體,形製堪比鄴都大將軍府的議事堂,旁邊各兩間正房則是供有身份的客人居住。
莫小豐隨李良器來至堂前,舉目觀瞧,見堂外門楣上方高懸的一方匾額上題的是"士之淵藪"四個大字,邁步走進堂內,赫然看到這邸店的廳堂建造得竟如此軒闊,不禁忖道:"廳堂修建的這般敞亮,可見這間邸店接待的客人一定不少,看來李希宗'當世孟嚐'的名號決非虛言哪!"
"先生,怎麽沒有瞧見瑩心哪?"身後忽然傳來柳十三娘的聲音,像是在問李良器。
“啊,她沒來。"李良器邊答話,邊詫異地打量著這位徐娘半老的女人,反問道,"您是?"
柳十三娘有意朝莫小豐身邊湊了湊,笑著答道:"我是隨公子來迎親的喜娘。"
喜娘通常是男方家中有頭臉,熟諳婚俗禮儀的仆婦。柳十三娘既是受段青竹之托前來幫莫小豐順利迎娶新人的(實則有監看他的用意),對李良器自稱喜娘確也沒什麽不妥。
李良器聽說她是喜娘,含笑衝她點了點頭,便邁步向前請莫小豐,馮可範入席上坐。
莫小豐與馮可範略一謙讓,也就不再客氣,撩衣在居中的主位坐下,目光掃過麵前幾案上擺列的酒菜,見瓜果蔬豆,十分豐盛,其中隻有一藿魚羹和一盤烤雞算得是葷腥,心中微覺訝異:"馮可範適才說這李魚川每年繳納的賦稅幾占一郡的大半,為何隻以素肴待客?"
“李氏向以勤儉持家,今日這案上所陳,皆為川中土產,太原公莫嫌粗陋。"他一念剛剛閃過,就聽李良器解釋道。
馮可範主動打圓場道:"能在數九隆冬時節備上這麽一席豐盛的酒宴,已是殊為不易。下官借花獻佛,先敬太原公一樽。"
"馮郡守說得有理。於萬物凋弊時節品嚐得如此新鮮菜蔬,遠勝過山珍海味啊!來,咱們同飲此樽!"莫小豐附和著,捧起案上的酒樽,迴敬李良器。
待酒過三巡,馮可範便起身向莫小豐告辭道:"郡裏尚有許多公務需要處置,下官不宜在此久留。倘使您有事需要下官效勞,可隨時派人來傳命即是。"
李良器再三挽留不住,隻得親自送馮可範出門去了。
趁此機會,柳十三娘手捧酒樽起身離席,來至莫小豐案前,笑吟吟地敬酒道:"可惜了民婦店中新釀的'玉窯春'還沒釀得,隻能以這劣酒敬您了。等您迎娶夫人迴了鄴都,民婦願獻十壇佳釀賀喜。”
莫小豐盛情難卻,陪她飲了一樽。
柳十三娘趁勢又敬起陸衝,單五等人的酒來。莫小豐冷眼旁觀著她和眾人說笑飲酒,心中暗想:"你盡管放開了表演吧,我倒要瞧瞧你這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什麽藥!"
不一時,李良器返迴席中,向莫小豐解釋道:"家叔有事不能前來,特命良器向太原公致歉。另則,自明日起,川內便要進行此次盟會盟主的推選競技了,家叔托在下當麵問一問您,是否要由您代表朝廷來主持明日開始的推選競技?"
莫小豐驚訝地笑道:"李兄這話從何說起啊?我此次是來迎親的,並沒有受命主持推選盟主的差事。"
"太原公勿怪。隻因前番丞相親自來李魚川向家叔提親之時,家叔曾當麵向丞相稟報舉行'桃李盟會'一事,並得到了丞相的應允。隨後,丞相又和家叔約定,在‘桃李盟會'舉行的冬至之日,請您前來迎親。家叔忖度丞相的意思,故命在下來問問您。"
莫小豐聽了這話,略一思忖,對李良器說道:"既是如此,不如這樣吧,明日我且到川中暗中觀摩推選競技,待盟會事畢,再行迎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