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叛形勢正朝著有利於東朝加速演進迥然有別的是,鄴都的局勢似乎在一步一步地惡化。
莫小豐返迴鄴都,雖然無需依外官晉京的程式先在城外官驛候旨方可進城,可頭一件事也是入宮麵君,當麵向皇帝稟奏差使,相當於告知皇帝自己已經迴來了。
可是,當他來到鄴宮門外請求覲見之時,卻被告知皇帝身子不適,概不接見大臣。莫小豐不便向值守宮門的軍校打聽皇帝的病情,遂到宮門內的值房中坐下,吩咐軍士去請在含光殿執事的泉永前來。
過了足足半個多時辰的光景,才見泉永姍姍來到。莫小豐看他神情有些落寞,關切地問道:"泉公公近來一切可好?"
泉永客氣地揖手答道:"承渤海公垂問,咱家還好。"
莫小豐猜測他多半是因在宮門內的值房和自己談話,有意保持距離,笑了笑,又問:“適才聽說陛下聖體欠安,不知可傳太醫來瞧過沒有?"
泉永垂目答道:"稟渤海公,咱家前兩日已調至文華殿當值,陛下身邊現有彭公公,夏公公二位在隨侍,您不妨去問問彭,夏二位公公。"
莫小豐驚訝地問道:"是陛下調你到文華殿的嗎?這是為何呀?"
泉永依舊垂著眼瞼答道:"是娘娘下的令旨,不單是咱家,彭公公也因前些時鄭仲禮仗劍闖殿那件事被降了兩級。"
禁軍統領仗劍強闖含光殿,彭興和泉永身為在含光殿當差的內侍,未能及時加以製止,因此受到相應責罰是很正常的事情。莫小豐咂了咂嘴,又問:"陛下現還在含光殿起居?"
"自從發生了那件事,陛下就一直住在李嬪娘娘的寢殿。"泉永隨即又補充道,"聽說近來李嬪娘娘動了胎氣,陛下放心不下,親自在照料她。"
泉永說的這一情況很重要。莫小豐立即意識到皇帝很可能是因為別的什麽原因有意待在李嬪寢殿,不迴含光殿去住的。他正在思忖著要不要換一個地方,好向泉永詳細地了解宮中最近的動向,忽聽有人在值房外問值守的軍士道:"陛下傳渤海公覲見了嗎?"
莫小豐聽出問話的正是崔季舒,便起身對泉永說道:"你先迴文華殿辦差去吧,改日再找你詳談。"邁步走出值房,拱手衝崔季舒說道:"聽聞龍體欠安,我正向泉公公詢問陛下的病情。崔常侍,咱們且到省中敘話吧。"
他現在兼著侍中的官職,正和崔季舒同為門下省長吏,故有此說。
崔季舒會意,命隨從去請崔昂,楊遵兩位也到位於宮城西南隅的門下省值房議事,和莫小豐並肩朝西側走去。
莫小豐望了望在宮內值守的禁軍,問道:"如今是青竹在執掌宮城宿衛?”
崔季舒領會他不止是問宮中最近的動靜,更有了解如何處置鄭仲禮的意思,便說道:"郡主原就輔掌宮城宿衛,近來宮內尚還平靜。隻是陛下移居李嬪寢殿,這兩日又龍體欠安,暫且不便叨煩聖慮。"
"丞相那邊也沒有指示嗎?”莫小豐聽說皇帝還未下詔處置鄭仲禮,籲了一口氣,問道。
崔季舒搖了搖頭。
"不管怎樣,鄭仲禮都不能再在京幾統軍了。眼下京幾大都督府已無統軍帶兵的都督,崔常侍可有合適的人選舉薦?"莫小豐有意繞過如何處置鄭仲禮這一敏感問題,轉而問道。
崔季舒猶豫了一下,提醒他道:“丞相率軍離京前,不是已經答應了陛下,要調長孫將軍迴京統軍嗎?"
莫小豐"嗯"了一聲,未置可否。待來到門下省值房坐下,才征詢崔季舒的意見道:“我在返京途中接到前方軍報,西軍已經撤離了龍門渡口,目前率軍駐守龍門的兩員將佐,任胄和斛律顯,常侍覺得哪一位比較適合調任京幾都督府都督一職?"
他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崔季舒再不表明態度便不合適了,沉吟著說道:“按說任胄在鄴都統過軍,對這裏的將士較為熟悉,調他迴京比較穩妥。可是。。。"
"崔常侍是擔心任胄先前是被我調離鄴都的,如再調他迴來統軍,恐有人指摘我用人失當?"莫小豐接過話茬,笑著問道。
"不不不,下官是以為斛律顯雖然年輕,但他係斛律老將軍之次子,其兄斛律晃又曾是丞相的親衛都督,如調他迴鄴都統軍,更可靠些。"崔季舒連忙解釋道。
“既然如此,那就索性把兩位將軍都調迴來統軍!"莫小豐順勢說道。
二人正說話間,崔昂,楊遵兩人陸續到了。莫小豐遂命軍士在值房外守著,對三位留守鄴都的大臣說道:"適才我入宮求見,方知龍體抱恙。請幾位前來,是為議一議如何確保京幾安寧,更好地配合丞相盡早平定叛亂。"說著,目光望向崔昂,楊遵。
崔昂首先說道:"自從定國寺再次發生命案,寺中住持僧賢被殺,鄴都坊間各種傳言不斷,其中流傳最廣,也是最為蠱惑人心的傳言便是無常來尋僧賢複仇而殺死了他。”
他說到這裏,瞟了一眼楊遵,拱手建言道:"下官以為,決不能任由這種流言繼續在坊間傳散,鑒於短期內或許無法追查出殺人兇手的實際情況,可否請沙門統出麵,依佛門規矩,盡快為僧賢舉行超度典儀,以正視聽。"
莫小豐心裏明白崔昂所說的短期內追查不出殺人兇手暗指的是什麽意思,轉頭征詢楊遵的意見道:"先生對此有何看法?"
楊遵微微搖著頭,說道:"昨日我已就為僧賢舉行超度典儀的事托會安大師向法上大統詢問過意見,大統擔心目下關於無常複仇索命的傳言已然在坊間流散開來,單憑由沙門統出麵,舉行一場喪儀恐不足以塞眾人之口。。。”
"那,法上大統有沒有提出更為有效的辦法來平息傳言呢?"莫小豐追問道。
楊遵遲疑了一下,說道:"大統認為,平息傳言的最好辦法還是將殺人兇手緝拿歸案,明正典刑。"
楊遵作為聯名給自己寫信稟報事由的三人之一,理應猜料得到殺害僧賢的"無常"就是皇帝源斐,卻為何還要當著崔氏叔侄的麵兒轉述法上大統要求捉拿兇手的話呢?
莫小豐狐疑地盯著楊遵,迴想起他一迴到鄴都,衛祥就來向他報告緝捕及審訊嚴選之時提到過的,楊遵請會安大師派人協助城安司從鄭仲禮府中捉走嚴選之的事,略一思忖,試探地對楊遵說道:"大統所說雖是,但方才崔中尉不是已經說了嘛,短期內恐怕難以捉拿到兇手。先生,您看咱們能不能換一個思路,倘若能查出僧賢是別國派來刺探我朝機密的諜候,是否也能迅速平息坊間傳言呢?"
莫小豐返迴鄴都,雖然無需依外官晉京的程式先在城外官驛候旨方可進城,可頭一件事也是入宮麵君,當麵向皇帝稟奏差使,相當於告知皇帝自己已經迴來了。
可是,當他來到鄴宮門外請求覲見之時,卻被告知皇帝身子不適,概不接見大臣。莫小豐不便向值守宮門的軍校打聽皇帝的病情,遂到宮門內的值房中坐下,吩咐軍士去請在含光殿執事的泉永前來。
過了足足半個多時辰的光景,才見泉永姍姍來到。莫小豐看他神情有些落寞,關切地問道:"泉公公近來一切可好?"
泉永客氣地揖手答道:"承渤海公垂問,咱家還好。"
莫小豐猜測他多半是因在宮門內的值房和自己談話,有意保持距離,笑了笑,又問:“適才聽說陛下聖體欠安,不知可傳太醫來瞧過沒有?"
泉永垂目答道:"稟渤海公,咱家前兩日已調至文華殿當值,陛下身邊現有彭公公,夏公公二位在隨侍,您不妨去問問彭,夏二位公公。"
莫小豐驚訝地問道:"是陛下調你到文華殿的嗎?這是為何呀?"
泉永依舊垂著眼瞼答道:"是娘娘下的令旨,不單是咱家,彭公公也因前些時鄭仲禮仗劍闖殿那件事被降了兩級。"
禁軍統領仗劍強闖含光殿,彭興和泉永身為在含光殿當差的內侍,未能及時加以製止,因此受到相應責罰是很正常的事情。莫小豐咂了咂嘴,又問:"陛下現還在含光殿起居?"
"自從發生了那件事,陛下就一直住在李嬪娘娘的寢殿。"泉永隨即又補充道,"聽說近來李嬪娘娘動了胎氣,陛下放心不下,親自在照料她。"
泉永說的這一情況很重要。莫小豐立即意識到皇帝很可能是因為別的什麽原因有意待在李嬪寢殿,不迴含光殿去住的。他正在思忖著要不要換一個地方,好向泉永詳細地了解宮中最近的動向,忽聽有人在值房外問值守的軍士道:"陛下傳渤海公覲見了嗎?"
莫小豐聽出問話的正是崔季舒,便起身對泉永說道:"你先迴文華殿辦差去吧,改日再找你詳談。"邁步走出值房,拱手衝崔季舒說道:"聽聞龍體欠安,我正向泉公公詢問陛下的病情。崔常侍,咱們且到省中敘話吧。"
他現在兼著侍中的官職,正和崔季舒同為門下省長吏,故有此說。
崔季舒會意,命隨從去請崔昂,楊遵兩位也到位於宮城西南隅的門下省值房議事,和莫小豐並肩朝西側走去。
莫小豐望了望在宮內值守的禁軍,問道:"如今是青竹在執掌宮城宿衛?”
崔季舒領會他不止是問宮中最近的動靜,更有了解如何處置鄭仲禮的意思,便說道:"郡主原就輔掌宮城宿衛,近來宮內尚還平靜。隻是陛下移居李嬪寢殿,這兩日又龍體欠安,暫且不便叨煩聖慮。"
"丞相那邊也沒有指示嗎?”莫小豐聽說皇帝還未下詔處置鄭仲禮,籲了一口氣,問道。
崔季舒搖了搖頭。
"不管怎樣,鄭仲禮都不能再在京幾統軍了。眼下京幾大都督府已無統軍帶兵的都督,崔常侍可有合適的人選舉薦?"莫小豐有意繞過如何處置鄭仲禮這一敏感問題,轉而問道。
崔季舒猶豫了一下,提醒他道:“丞相率軍離京前,不是已經答應了陛下,要調長孫將軍迴京統軍嗎?"
莫小豐"嗯"了一聲,未置可否。待來到門下省值房坐下,才征詢崔季舒的意見道:“我在返京途中接到前方軍報,西軍已經撤離了龍門渡口,目前率軍駐守龍門的兩員將佐,任胄和斛律顯,常侍覺得哪一位比較適合調任京幾都督府都督一職?"
他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崔季舒再不表明態度便不合適了,沉吟著說道:“按說任胄在鄴都統過軍,對這裏的將士較為熟悉,調他迴京比較穩妥。可是。。。"
"崔常侍是擔心任胄先前是被我調離鄴都的,如再調他迴來統軍,恐有人指摘我用人失當?"莫小豐接過話茬,笑著問道。
"不不不,下官是以為斛律顯雖然年輕,但他係斛律老將軍之次子,其兄斛律晃又曾是丞相的親衛都督,如調他迴鄴都統軍,更可靠些。"崔季舒連忙解釋道。
“既然如此,那就索性把兩位將軍都調迴來統軍!"莫小豐順勢說道。
二人正說話間,崔昂,楊遵兩人陸續到了。莫小豐遂命軍士在值房外守著,對三位留守鄴都的大臣說道:"適才我入宮求見,方知龍體抱恙。請幾位前來,是為議一議如何確保京幾安寧,更好地配合丞相盡早平定叛亂。"說著,目光望向崔昂,楊遵。
崔昂首先說道:"自從定國寺再次發生命案,寺中住持僧賢被殺,鄴都坊間各種傳言不斷,其中流傳最廣,也是最為蠱惑人心的傳言便是無常來尋僧賢複仇而殺死了他。”
他說到這裏,瞟了一眼楊遵,拱手建言道:"下官以為,決不能任由這種流言繼續在坊間傳散,鑒於短期內或許無法追查出殺人兇手的實際情況,可否請沙門統出麵,依佛門規矩,盡快為僧賢舉行超度典儀,以正視聽。"
莫小豐心裏明白崔昂所說的短期內追查不出殺人兇手暗指的是什麽意思,轉頭征詢楊遵的意見道:"先生對此有何看法?"
楊遵微微搖著頭,說道:"昨日我已就為僧賢舉行超度典儀的事托會安大師向法上大統詢問過意見,大統擔心目下關於無常複仇索命的傳言已然在坊間流散開來,單憑由沙門統出麵,舉行一場喪儀恐不足以塞眾人之口。。。”
"那,法上大統有沒有提出更為有效的辦法來平息傳言呢?"莫小豐追問道。
楊遵遲疑了一下,說道:"大統認為,平息傳言的最好辦法還是將殺人兇手緝拿歸案,明正典刑。"
楊遵作為聯名給自己寫信稟報事由的三人之一,理應猜料得到殺害僧賢的"無常"就是皇帝源斐,卻為何還要當著崔氏叔侄的麵兒轉述法上大統要求捉拿兇手的話呢?
莫小豐狐疑地盯著楊遵,迴想起他一迴到鄴都,衛祥就來向他報告緝捕及審訊嚴選之時提到過的,楊遵請會安大師派人協助城安司從鄭仲禮府中捉走嚴選之的事,略一思忖,試探地對楊遵說道:"大統所說雖是,但方才崔中尉不是已經說了嘛,短期內恐怕難以捉拿到兇手。先生,您看咱們能不能換一個思路,倘若能查出僧賢是別國派來刺探我朝機密的諜候,是否也能迅速平息坊間傳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