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過橫浦關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初夏時節,豫章郡南野縣。
午後的暴雨澆淋著南野盆地,像是鍋裏的食物煮沸之後,又往裏添了點水,讓滾沸的鍋暫時平息下來。
湞水北岸,大漢右車騎將軍朱儁的南征大軍,正頂著豆大的雨珠,踩著泥濘往湞水下遊的曲江縣走去。
士兵們一個個光著膀子,將衣服係在腰間或是搭在肩上,露出每日定時兩次的欣喜麵容。
一次是午後的暴雨,雖然空氣壓得悶,引得唿吸不暢,但好歹是遮住了烈日,澆了些溫涼。
另一次則是傍晚紮營之時,一天的路總算趕完了,能好好休息吃點東西,氣溫也降了下來。
士兵倒是輕鬆了,但隨軍的民夫就換了一種難受法。身上背的盔甲上的紮繩和皮子淋了雨,沾了水,越發沉重,此時他們隻恨自己不是船家出身,能在湞水上撐船搖櫓,總勝過跟騾馬一樣背負著這麽沉重的輜重行走。
朱儁坐在一艘小舟上,在中軍校尉朱稼的陪同下,來迴巡視行軍隊伍。
船頭船尾各有兩名親兵操船,朱稼則站在船篷的簷口下,四處眺望,一名文士和朱儁坐在船篷內避雨。
文士名叫熊庭,字開霽,出自豫章郡望熊氏,剛剛結束守孝,接受朱儁的征辟,擔任朱儁軍中的主簿。
“開霽可曾去過橫浦關?”朱儁看著曲江附近的輿圖,一邊思索一邊詢問熊庭這個本地人。
“橫浦關揚名已久,前秦趙佗隔絕南嶺,首先就是堵住橫浦關,武帝時期樓船將軍楊仆南征越國,也是從橫浦關入的南海郡。
餘嚐乘舟而過,橫浦關依山而建,扼阻陸路,關是險關,但難以顧及江麵。
若是曲江城未入敵手,則橫浦關孤城一座,不足為慮。隻是曲江形勢不明,將軍最好謹慎為之。”
朱儁聽罷,頭也不抬,朝門口喊道:“阿稼,曲江形勢如何,可有探馬迴報?”
朱稼轉過身子,探頭進去說道:“迴主公,隻知道還是漢家旗幟,斥候還在深入探查。”
就見朱儁向外揮了揮手,朱稼就迴到了門外。
“咳,咳。”朱儁的動作扯動了肺部,忍不住咳了幾聲。
“人老了,淋了點雨就染上了風寒。”朱儁搖著頭歎道,然後熊庭遞上燒好的薑湯,朱儁接過,試了試溫度,然後一仰脖子,喝了個幹淨。
“舒暢!”朱儁砸吧砸吧嘴,然後又問熊庭:“兒郎們疫病情況如何?”
熊庭答道:“無幾疫病,庭預計,到曲江之前都不會有很多疫病,曲江氣候與南野相似,都是群山環抱。
但過了曲江往南,則是酷暑難耐,蚊蟲遍生,不得不防。”
朱儁歎道:“依我本意,秋冬進兵最佳,奈何國家催促緊迫。哎~”
熊庭安慰道:“將軍無慮,些許黃巾賊寇,將軍滅之,如反掌之易。”
“自中平元年起,這黃巾就沒完沒了,開霽,你說這大漢天下,問題究竟出在哪?”朱儁一臉風輕雲淡道。
熊庭摸不準朱儁心思,打馬虎眼道:“宦官禍國,黎庶短視,故而民亂此起彼伏。”
把鍋給宦官,這是最通用的答案。加了個黎庶短視,則是熊庭自己的想法,若是黎庶願意歸附豪族,成為附徒,豈會到餓死的地步?
失去的隻是自由,但得到的卻是生命。辛勤勞作幾十年,再把自己贖出去也行啊。
“宦官禍國,宦官禍國……”朱儁微閉雙眼,在嘴裏重複著這個詞,另一個不見蹤影,似乎也是通過他自己的想法濾掉了。
這時,門外的朱稼又探身進來,說道:“主公,公子來信!”
朱儁不動聲色,問道:“公子,哪個公子?”
“二公子,交州刺史。”
這時朱儁睜開了眼睛,看向朱稼,說道:“哦?是阿符啊,他還活著?他躲哪去了,信上說什麽?”
“符公子說,他帶著殘兵八百,潛伏在蒼梧郡的山林之間,和逃亡山裏的漢家群豪還有百越諸部聯絡緊密,詢問主公是否有吩咐。”
“在蒼梧啊,那讓他和孫文台聯絡吧。”
“唯。”朱稼應到,同時把信件交給朱儁。
朱儁飛快地掃了一眼,說道:“等等,阿符他身子怎麽樣,還有砸中他的飛石是怎麽一迴事,讓他寫清楚點。迴信就你幫我寫吧。”
“唯!”
朱儁這邊還在船上避雨養病,大部隊也還在路途中跋涉,前營先鋒卻已經趕至橫浦關下。
橫浦關位於湞水通往曲江的一處峽口,關城約莫兩丈五高,建在山腳河岸邊,地形十分險峻。
關城上旌旗林立,清一色的紅旗,與漢軍旗幟完全不同,防備看起來十分森嚴。
前營司馬郗駿來到關城前兩百步的地方,親自觀察。
前營編有三千郡兵,作為朱儁大軍的開路先鋒,沿途除了探查修補道路外,還要震懾沿途的山越部落,防止他們趁機作亂,現在總算遇到了正主。
郗駿在馬上看了一陣,就打馬返迴,命令前營後退一裏,安營紮寨,然後迴報中軍,說橫浦關守備森嚴,需起大軍攻之。
朱儁得到前營軍情,於是幹脆讓大軍緩慢行進,減緩疲憊感,同時囑咐郗駿提高警惕。
就這樣,本來一天的路程走了差不多三日,朱儁帶領的大軍終於抵達了橫浦關。
漢軍在安營紮寨,朱儁就領著幾十騎親兵,親自抵近觀察。
隔著三百步遠,就見城頭旌旗林立,人影綽綽。
大著膽子靠近到兩百步,就偶爾有一兩支弩矢飛來,但強弩之末,力不能穿縞,都被朱儁一行人拔刀輕鬆撥開。
朱儁還要往前,朱稼趕忙攔住他,然後和三名人馬具甲的重騎士舉著盾向前,行進到一百步時,有十幾支弓箭射來,朱稼四人舉盾護住麵部。
漢軍的重騎士隻是人穿了筩袖甲,戰馬披了馬甲,防護不錯,但因為馬具的落後,操控性很差,所以也沒有大規模列裝。
好巧不巧,這十幾支箭偏偏避開盾牌和盔甲防護的地方,直奔人和馬的下三路!
饒是馬腿、人腿這樣細長的標靶,饒是距離隔了一百步,仍舊有一人和另外一馬被射中了。
人的反應還好,咬咬牙,忍一忍,但戰馬可忍不了,箭矢一穿透肌肉,那馬就驚得人立而起,那騎士又沒有雙邊馬鐙和高橋馬鞍,還穿著重甲,唿的一下就往後一栽,跌下馬來,重重地摔在地上,被砸得昏了過去。
還不等朱稼有所反應,第二輪箭矢唿嘯而至,又是同樣刁鑽的角度。
朱稼當機立斷,吼道:“撤!”
然後丟下那名昏厥的甲騎士和朝河灘撒丫子逃去的戰馬,三騎飛奔而迴。
然後橫浦關城門打開,同樣也是三名輕騎飛馳而出,二騎用繩索套住倒地的甲士,往城內拖去,另外一騎則去牽那匹戰馬。
可朱儁哪裏會讓他們輕易得逞?
當即命令後排三十騎摘弓搭箭,一輪箭雨直奔那牽馬騎兵而去。
那騎兵反應迅速,立即鬆了韁繩,雙腿一夾胯下馬肚子,戰馬倒退著跳了幾步,然後返身加速逃走。
留下那匹腿上中箭的戰馬,前半身有甲片覆蓋,後半身光溜溜的,被十幾支箭紮中,蹦躂幾下就癱倒在地,血液伴著胸腔一起一伏而忽多忽少地流逝,就這樣躺在河灘上等死。
待到雙方騎士都迴歸完畢,朱儁掃了一眼巋然不動的橫浦關城頭後,打馬迴營而去。
午後的暴雨澆淋著南野盆地,像是鍋裏的食物煮沸之後,又往裏添了點水,讓滾沸的鍋暫時平息下來。
湞水北岸,大漢右車騎將軍朱儁的南征大軍,正頂著豆大的雨珠,踩著泥濘往湞水下遊的曲江縣走去。
士兵們一個個光著膀子,將衣服係在腰間或是搭在肩上,露出每日定時兩次的欣喜麵容。
一次是午後的暴雨,雖然空氣壓得悶,引得唿吸不暢,但好歹是遮住了烈日,澆了些溫涼。
另一次則是傍晚紮營之時,一天的路總算趕完了,能好好休息吃點東西,氣溫也降了下來。
士兵倒是輕鬆了,但隨軍的民夫就換了一種難受法。身上背的盔甲上的紮繩和皮子淋了雨,沾了水,越發沉重,此時他們隻恨自己不是船家出身,能在湞水上撐船搖櫓,總勝過跟騾馬一樣背負著這麽沉重的輜重行走。
朱儁坐在一艘小舟上,在中軍校尉朱稼的陪同下,來迴巡視行軍隊伍。
船頭船尾各有兩名親兵操船,朱稼則站在船篷的簷口下,四處眺望,一名文士和朱儁坐在船篷內避雨。
文士名叫熊庭,字開霽,出自豫章郡望熊氏,剛剛結束守孝,接受朱儁的征辟,擔任朱儁軍中的主簿。
“開霽可曾去過橫浦關?”朱儁看著曲江附近的輿圖,一邊思索一邊詢問熊庭這個本地人。
“橫浦關揚名已久,前秦趙佗隔絕南嶺,首先就是堵住橫浦關,武帝時期樓船將軍楊仆南征越國,也是從橫浦關入的南海郡。
餘嚐乘舟而過,橫浦關依山而建,扼阻陸路,關是險關,但難以顧及江麵。
若是曲江城未入敵手,則橫浦關孤城一座,不足為慮。隻是曲江形勢不明,將軍最好謹慎為之。”
朱儁聽罷,頭也不抬,朝門口喊道:“阿稼,曲江形勢如何,可有探馬迴報?”
朱稼轉過身子,探頭進去說道:“迴主公,隻知道還是漢家旗幟,斥候還在深入探查。”
就見朱儁向外揮了揮手,朱稼就迴到了門外。
“咳,咳。”朱儁的動作扯動了肺部,忍不住咳了幾聲。
“人老了,淋了點雨就染上了風寒。”朱儁搖著頭歎道,然後熊庭遞上燒好的薑湯,朱儁接過,試了試溫度,然後一仰脖子,喝了個幹淨。
“舒暢!”朱儁砸吧砸吧嘴,然後又問熊庭:“兒郎們疫病情況如何?”
熊庭答道:“無幾疫病,庭預計,到曲江之前都不會有很多疫病,曲江氣候與南野相似,都是群山環抱。
但過了曲江往南,則是酷暑難耐,蚊蟲遍生,不得不防。”
朱儁歎道:“依我本意,秋冬進兵最佳,奈何國家催促緊迫。哎~”
熊庭安慰道:“將軍無慮,些許黃巾賊寇,將軍滅之,如反掌之易。”
“自中平元年起,這黃巾就沒完沒了,開霽,你說這大漢天下,問題究竟出在哪?”朱儁一臉風輕雲淡道。
熊庭摸不準朱儁心思,打馬虎眼道:“宦官禍國,黎庶短視,故而民亂此起彼伏。”
把鍋給宦官,這是最通用的答案。加了個黎庶短視,則是熊庭自己的想法,若是黎庶願意歸附豪族,成為附徒,豈會到餓死的地步?
失去的隻是自由,但得到的卻是生命。辛勤勞作幾十年,再把自己贖出去也行啊。
“宦官禍國,宦官禍國……”朱儁微閉雙眼,在嘴裏重複著這個詞,另一個不見蹤影,似乎也是通過他自己的想法濾掉了。
這時,門外的朱稼又探身進來,說道:“主公,公子來信!”
朱儁不動聲色,問道:“公子,哪個公子?”
“二公子,交州刺史。”
這時朱儁睜開了眼睛,看向朱稼,說道:“哦?是阿符啊,他還活著?他躲哪去了,信上說什麽?”
“符公子說,他帶著殘兵八百,潛伏在蒼梧郡的山林之間,和逃亡山裏的漢家群豪還有百越諸部聯絡緊密,詢問主公是否有吩咐。”
“在蒼梧啊,那讓他和孫文台聯絡吧。”
“唯。”朱稼應到,同時把信件交給朱儁。
朱儁飛快地掃了一眼,說道:“等等,阿符他身子怎麽樣,還有砸中他的飛石是怎麽一迴事,讓他寫清楚點。迴信就你幫我寫吧。”
“唯!”
朱儁這邊還在船上避雨養病,大部隊也還在路途中跋涉,前營先鋒卻已經趕至橫浦關下。
橫浦關位於湞水通往曲江的一處峽口,關城約莫兩丈五高,建在山腳河岸邊,地形十分險峻。
關城上旌旗林立,清一色的紅旗,與漢軍旗幟完全不同,防備看起來十分森嚴。
前營司馬郗駿來到關城前兩百步的地方,親自觀察。
前營編有三千郡兵,作為朱儁大軍的開路先鋒,沿途除了探查修補道路外,還要震懾沿途的山越部落,防止他們趁機作亂,現在總算遇到了正主。
郗駿在馬上看了一陣,就打馬返迴,命令前營後退一裏,安營紮寨,然後迴報中軍,說橫浦關守備森嚴,需起大軍攻之。
朱儁得到前營軍情,於是幹脆讓大軍緩慢行進,減緩疲憊感,同時囑咐郗駿提高警惕。
就這樣,本來一天的路程走了差不多三日,朱儁帶領的大軍終於抵達了橫浦關。
漢軍在安營紮寨,朱儁就領著幾十騎親兵,親自抵近觀察。
隔著三百步遠,就見城頭旌旗林立,人影綽綽。
大著膽子靠近到兩百步,就偶爾有一兩支弩矢飛來,但強弩之末,力不能穿縞,都被朱儁一行人拔刀輕鬆撥開。
朱儁還要往前,朱稼趕忙攔住他,然後和三名人馬具甲的重騎士舉著盾向前,行進到一百步時,有十幾支弓箭射來,朱稼四人舉盾護住麵部。
漢軍的重騎士隻是人穿了筩袖甲,戰馬披了馬甲,防護不錯,但因為馬具的落後,操控性很差,所以也沒有大規模列裝。
好巧不巧,這十幾支箭偏偏避開盾牌和盔甲防護的地方,直奔人和馬的下三路!
饒是馬腿、人腿這樣細長的標靶,饒是距離隔了一百步,仍舊有一人和另外一馬被射中了。
人的反應還好,咬咬牙,忍一忍,但戰馬可忍不了,箭矢一穿透肌肉,那馬就驚得人立而起,那騎士又沒有雙邊馬鐙和高橋馬鞍,還穿著重甲,唿的一下就往後一栽,跌下馬來,重重地摔在地上,被砸得昏了過去。
還不等朱稼有所反應,第二輪箭矢唿嘯而至,又是同樣刁鑽的角度。
朱稼當機立斷,吼道:“撤!”
然後丟下那名昏厥的甲騎士和朝河灘撒丫子逃去的戰馬,三騎飛奔而迴。
然後橫浦關城門打開,同樣也是三名輕騎飛馳而出,二騎用繩索套住倒地的甲士,往城內拖去,另外一騎則去牽那匹戰馬。
可朱儁哪裏會讓他們輕易得逞?
當即命令後排三十騎摘弓搭箭,一輪箭雨直奔那牽馬騎兵而去。
那騎兵反應迅速,立即鬆了韁繩,雙腿一夾胯下馬肚子,戰馬倒退著跳了幾步,然後返身加速逃走。
留下那匹腿上中箭的戰馬,前半身有甲片覆蓋,後半身光溜溜的,被十幾支箭紮中,蹦躂幾下就癱倒在地,血液伴著胸腔一起一伏而忽多忽少地流逝,就這樣躺在河灘上等死。
待到雙方騎士都迴歸完畢,朱儁掃了一眼巋然不動的橫浦關城頭後,打馬迴營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