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征東征西合又離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按照華府軍委的作戰方案,交州紅軍將會兵分兩路。
一路由李弎率領一個旅,向西前出到徐聞縣,組織起徐聞的民兵,一邊和士燮大軍對峙,一邊加強對徐聞新編製民兵的訓練。
第二路才是真正的北伐軍,先是由剩下兩個旅和水軍合力控製蒼梧的郡治,廣信城,把新任交州刺史史璜這個外來戶搞定,然後由李肆和石敏學帶領一個旅,在水軍的掩護、運送下,北上荊州零陵。
屆時,先觀望北麵情況,若是長沙太守孫堅和荊州刺史王睿,不出意料地響應北伐,那就和他們會師,最後匯集到袁術手下,打進河南,散播理念,爭奪流民。
如果荊州不歡迎北伐軍,那不好意思,你們都是董賊一黨的奸賊!
假如董卓的大事沒幹成,讓袁隗走到了前台,那就占著零陵,和雒陽進行罵戰,將北伐的大義名分繼續傳揚出去,形成一副大漢正統在嶺南的宣傳口徑。
但這是虛晃一槍,真正落到實處的殺招都是對交州內部的,趁此亂局,把蒼梧士家排除出局,為以後對內的進一步變革打好基礎。
聽說原先的朱雀軍,新的交州紅軍又起兵了,交州民間,再度熱鬧起來。
華府治下的城鎮、村社、鄉裏自不必多說,有基層的委員們負責宣傳動員。
朝中大臣勾結匪首董卓,放任西涼匪軍在京師雒陽城內外大肆奸淫擄掠,濫殺無辜。
作為黎庶的子弟兵們,交州紅軍責無旁貸,必須出兵討伐。
另外,朝中大臣和匪首董卓,為了一己私利,發動政變,破壞和平,全然不顧百姓利益,將整個國家置於危難之中。
故此,交州人有必要興義兵,清君側,靖國難。
同時發下去的宣傳冊裏,還有宮桐等人在雒陽宮變前後的所見所聞,閱者無不群情激奮。
一時間,華府治下的街頭巷尾,田頭壟間,工作台邊,都是有關西涼匪軍在雒陽暴行的討論。
老交州人感受還不深刻,最近幾十年搬來的新交州人,還有最近十年由華府組織遷徙而來的移民們,則是有很多共情的感言。
有說山賊水匪肆虐家鄉,導致自家流離失所的,有說一堆賊寇假冒黃巾的名義,先趁火打劫一遍,之後官軍又來打劫第二遍,所以才過不下去來交州的。
但更多的還是饑荒疫病而背井離鄉的。
他們原先還隻是怨天尤人,怪老天爺為什麽不賞賜一口飯吃。
但經過了華府的宣傳教育,他們才知道,原來自己吃不上飯,主要原因還是長久以來官府和鄉豪們盤剝過重,從而導致家裏沒有餘糧,碰上災年所以才吃不上飯。
說如今的後漢完全比不上前漢,前漢興建常平倉,都是要保證全國的糧食:
“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也就是說,沒有意外情況的話,前漢時期,三年顆粒無收還不能餓死人,這才是合格的治理。
而後漢則沒有所謂賑濟黎庶的常平倉,有存糧也具在世家豪族手裏,若是遇到顆粒無收的境況,餓不餓死人就全看這些大族裏有沒有大善人。
華府的一切都好,讓移民們也趨同地產生了達則兼濟天下的豪情,這就是當時大漢百姓的群體印記,堅韌,質樸,且正義。
華府之外的百姓則沒有這麽激動。
但也在心裏萌生了些期盼。
在他們眼裏,華府首先代表的是一段傳奇。
就在他們的眼前,一群和他們一樣的黔首黎庶竟然靠著造反,掙下了一個將軍,一個太守外加一個亭侯。
若不是交州百姓大多老實本分,日子還過得下去,不知道會誕生多少效仿者,也來過一把殺人放火受招安的癮。
去年秋冬時節,朱雀軍才和蒼梧士家,和朝廷停戰、合流的,怎麽半年過去,又要陷入分離、對抗之中?
至於說什麽雒陽百姓慘遭屠戮,需要交州人民出兵去伸張正義?
能不能先來為我們交州人自己主持一下正義?
由於東漢建國以來,長期賦予地方極大的自治權,導致東漢的百姓不像西漢那樣有向心的凝聚力,所以從最質樸的情感上出發,他們很難和千裏之外的人共情。
但華府的宣傳教育則不然,交州的百姓是命,中原、邊境的百姓就不是嗎?
大漢百姓都是給朝廷交了賦稅的,交這些個錢的原因,還不是為了萬一有事,國家能出麵保護自己嗎?
所以交州如果遇到了外敵入侵,遇到了賊寇的騷擾,大漢朝廷就有義務從全國各地抽調人力物力去支援交州。
同理,當天下有難時,交州兒女一樣責無旁貸。
整個大漢天下的百姓,都應該是團結的一家人。
當然,現在這個大家庭內,出現了數不勝數的大小家長,他們渴求著分割這個家庭的財富,以使自己的小家強盛,華府的職責,就是引領大家庭內,被欺壓的家人們,推翻這些大小家長。
其中一個小家長,新交州刺史史璜,正麵臨著比他前任還棘手的麻煩。
同樣是麵對南海那邊的軍事壓力,前任朱符至少還可以在一兩個月內,湊出一萬大軍,而現如今,交州紅軍再次兵臨廣信城下,史璜手裏隻剩下八百不太聽使喚的步卒。
按道理來說,城池都被圍了,刺史府內應該是一片忙碌焦急才對,可現在的刺史府內卻安靜得可怕。
原來的蒼梧功曹士武高升隔壁郡郡守了,現如今,以士燮長子,新任蒼梧功曹士廞(xin)為首的本地官吏們,坐在刺史府內一言不發。
他們有恃無恐,且不說李弎、韋恩會不會真的對他們怎樣,隻要士燮的交趾大軍還在,赤賊們就不敢做得太絕。
史璜則是無話可說,朱符上任的時候,好歹還是將門之後,帶了一百親兵,那是他拿捏蒼梧豪族的本錢,而史璜光杆司令一個,想做什麽事全要看本地豪族們給不給麵子。
很明顯,他們今天不打算賣這個麵子。
開玩笑,麵子能有裏子重要?
交州紅軍有多能打他們還不清楚?
人家隻是圍個城,在城外喊喊話,發發文書,又沒真的動手,至於反應那麽大嗎?
還是說你史璜這個文臣,比朱符那個武夫更會打仗?
那就請史使君,先證實一下自己的才能吧。
一路由李弎率領一個旅,向西前出到徐聞縣,組織起徐聞的民兵,一邊和士燮大軍對峙,一邊加強對徐聞新編製民兵的訓練。
第二路才是真正的北伐軍,先是由剩下兩個旅和水軍合力控製蒼梧的郡治,廣信城,把新任交州刺史史璜這個外來戶搞定,然後由李肆和石敏學帶領一個旅,在水軍的掩護、運送下,北上荊州零陵。
屆時,先觀望北麵情況,若是長沙太守孫堅和荊州刺史王睿,不出意料地響應北伐,那就和他們會師,最後匯集到袁術手下,打進河南,散播理念,爭奪流民。
如果荊州不歡迎北伐軍,那不好意思,你們都是董賊一黨的奸賊!
假如董卓的大事沒幹成,讓袁隗走到了前台,那就占著零陵,和雒陽進行罵戰,將北伐的大義名分繼續傳揚出去,形成一副大漢正統在嶺南的宣傳口徑。
但這是虛晃一槍,真正落到實處的殺招都是對交州內部的,趁此亂局,把蒼梧士家排除出局,為以後對內的進一步變革打好基礎。
聽說原先的朱雀軍,新的交州紅軍又起兵了,交州民間,再度熱鬧起來。
華府治下的城鎮、村社、鄉裏自不必多說,有基層的委員們負責宣傳動員。
朝中大臣勾結匪首董卓,放任西涼匪軍在京師雒陽城內外大肆奸淫擄掠,濫殺無辜。
作為黎庶的子弟兵們,交州紅軍責無旁貸,必須出兵討伐。
另外,朝中大臣和匪首董卓,為了一己私利,發動政變,破壞和平,全然不顧百姓利益,將整個國家置於危難之中。
故此,交州人有必要興義兵,清君側,靖國難。
同時發下去的宣傳冊裏,還有宮桐等人在雒陽宮變前後的所見所聞,閱者無不群情激奮。
一時間,華府治下的街頭巷尾,田頭壟間,工作台邊,都是有關西涼匪軍在雒陽暴行的討論。
老交州人感受還不深刻,最近幾十年搬來的新交州人,還有最近十年由華府組織遷徙而來的移民們,則是有很多共情的感言。
有說山賊水匪肆虐家鄉,導致自家流離失所的,有說一堆賊寇假冒黃巾的名義,先趁火打劫一遍,之後官軍又來打劫第二遍,所以才過不下去來交州的。
但更多的還是饑荒疫病而背井離鄉的。
他們原先還隻是怨天尤人,怪老天爺為什麽不賞賜一口飯吃。
但經過了華府的宣傳教育,他們才知道,原來自己吃不上飯,主要原因還是長久以來官府和鄉豪們盤剝過重,從而導致家裏沒有餘糧,碰上災年所以才吃不上飯。
說如今的後漢完全比不上前漢,前漢興建常平倉,都是要保證全國的糧食:
“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也就是說,沒有意外情況的話,前漢時期,三年顆粒無收還不能餓死人,這才是合格的治理。
而後漢則沒有所謂賑濟黎庶的常平倉,有存糧也具在世家豪族手裏,若是遇到顆粒無收的境況,餓不餓死人就全看這些大族裏有沒有大善人。
華府的一切都好,讓移民們也趨同地產生了達則兼濟天下的豪情,這就是當時大漢百姓的群體印記,堅韌,質樸,且正義。
華府之外的百姓則沒有這麽激動。
但也在心裏萌生了些期盼。
在他們眼裏,華府首先代表的是一段傳奇。
就在他們的眼前,一群和他們一樣的黔首黎庶竟然靠著造反,掙下了一個將軍,一個太守外加一個亭侯。
若不是交州百姓大多老實本分,日子還過得下去,不知道會誕生多少效仿者,也來過一把殺人放火受招安的癮。
去年秋冬時節,朱雀軍才和蒼梧士家,和朝廷停戰、合流的,怎麽半年過去,又要陷入分離、對抗之中?
至於說什麽雒陽百姓慘遭屠戮,需要交州人民出兵去伸張正義?
能不能先來為我們交州人自己主持一下正義?
由於東漢建國以來,長期賦予地方極大的自治權,導致東漢的百姓不像西漢那樣有向心的凝聚力,所以從最質樸的情感上出發,他們很難和千裏之外的人共情。
但華府的宣傳教育則不然,交州的百姓是命,中原、邊境的百姓就不是嗎?
大漢百姓都是給朝廷交了賦稅的,交這些個錢的原因,還不是為了萬一有事,國家能出麵保護自己嗎?
所以交州如果遇到了外敵入侵,遇到了賊寇的騷擾,大漢朝廷就有義務從全國各地抽調人力物力去支援交州。
同理,當天下有難時,交州兒女一樣責無旁貸。
整個大漢天下的百姓,都應該是團結的一家人。
當然,現在這個大家庭內,出現了數不勝數的大小家長,他們渴求著分割這個家庭的財富,以使自己的小家強盛,華府的職責,就是引領大家庭內,被欺壓的家人們,推翻這些大小家長。
其中一個小家長,新交州刺史史璜,正麵臨著比他前任還棘手的麻煩。
同樣是麵對南海那邊的軍事壓力,前任朱符至少還可以在一兩個月內,湊出一萬大軍,而現如今,交州紅軍再次兵臨廣信城下,史璜手裏隻剩下八百不太聽使喚的步卒。
按道理來說,城池都被圍了,刺史府內應該是一片忙碌焦急才對,可現在的刺史府內卻安靜得可怕。
原來的蒼梧功曹士武高升隔壁郡郡守了,現如今,以士燮長子,新任蒼梧功曹士廞(xin)為首的本地官吏們,坐在刺史府內一言不發。
他們有恃無恐,且不說李弎、韋恩會不會真的對他們怎樣,隻要士燮的交趾大軍還在,赤賊們就不敢做得太絕。
史璜則是無話可說,朱符上任的時候,好歹還是將門之後,帶了一百親兵,那是他拿捏蒼梧豪族的本錢,而史璜光杆司令一個,想做什麽事全要看本地豪族們給不給麵子。
很明顯,他們今天不打算賣這個麵子。
開玩笑,麵子能有裏子重要?
交州紅軍有多能打他們還不清楚?
人家隻是圍個城,在城外喊喊話,發發文書,又沒真的動手,至於反應那麽大嗎?
還是說你史璜這個文臣,比朱符那個武夫更會打仗?
那就請史使君,先證實一下自己的才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