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請客、斬首、收下當狗?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了好一會兒,袁術才把酒汁全咽了下去,然後神情激動地喊道:“好酒!好酒!此酒可有名?”
李肆笑道:“我們交州特產兩種酒,一曰觀海,一曰聽濤,觀海酒溫和,飲之讓人橫生坐觀四海風雲變幻的豪情;聽濤酒猛烈,飲之讓人耳邊好似聽到南洋波濤之聲,忘去一切煩惱,盟主剛剛所飲,乃是聽濤。
此酒目前已經聞名荊南和徐州,今日肆便請盟主還有諸位賢良來品嚐一二。”
麵色通紅的袁術好似也沒了往日風度,朗聲問道:“伯常!聽濤酒你有多少,莫要吝惜,我袁術全買啦!”
李肆習慣性地一擺手,然後好像又想起什麽,趕緊搶在袁術變臉前說道:“今日酒宴,請盟主賞我們交州一個麵子,賞我李肆一個麵子,酒水由我請了,諸君敞開了喝!”
袁術聽完樂不可支,當即親自給自己和李肆滿上,破天荒地敬了李肆一杯酒,然後拉著李肆坐在自己身邊,和眾人一起觥籌交錯,杯酒不停。
就在李肆擔憂自家要大出血時,沒想到群賢們一個接一個地醉倒,節省了一大筆白酒開支。
就連孫堅也是早早地醉酒,還撒起了酒瘋,拉著李肆說韋恩不厚道,有好東西怎麽能忘了嶽丈呢?
袁術酒醉之中,還以為孫堅是來占便宜的,生怕惱了李肆,當即吩咐侍衛,請孫堅迴去醒酒休息,然後袁術還拉著李肆寬慰道:
“伯常,此事莫要放在心上,文台,粗人也,說話就是這般沒輕沒重;你李伯常是有文化的,還有品位,過年時你送我的交州羽絨,我很喜歡;你還會吟詩,吟的好詩啊,別意與之誰短長?你也莫要和文台計較長短,來,接著喝!”
宛城的夜晚,就這樣在美酒之中漸漸醉去。
得益於李肆帶來的交州酒,袁術聯盟的元宵之夜,賓主盡歡。
袁術在南陽宛城的酒宴開的很痛快,劉表在襄陽宜城的酒宴則開的很幹脆。
請了五十五家宗賊首領吃飯,整整齊齊的一個不落,砍下了五十五顆腦袋。
完事之後,劉表就派遣蔡瑁、蒯越、龐季等一眾襄陽大族代表,前往各個宗賊盤踞的營地說降。
說來也巧,孫堅北上經過南郡襄陽時,宗賊沒反;北伐軍經過南郡襄陽時,宗賊還是沒反;等到幾天後,孫堅殺了南陽太守張諮時,好家夥,整個荊北一瞬間冒出五六十家反王,弄得石敏學曾一度擔心後勤補給線不穩。
擔心什麽來什麽,宗賊們鬧事沒幾天,紅水軍的武裝運輸船就和襄陽的幾家宗賊在漢水和淯水的交匯口幹了一架。
結果毫無懸念,宗賊們的小弓壓根不是紅水軍船上大黃弩的對手,局麵一邊倒,然後宗賊們就不敢再在水麵上騷擾華府的船隊了。
可這幫人隻老實了一兩個月,又賊性不改,想賺點快錢,瞅準機會搶了北伐軍三條運糧的小船。
這時民兵也從後方頂替了上來,北伐軍的兵力充裕了,石敏學當即點齊兩個營渡過漢水,宗賊們匆匆迎戰。
北伐軍這邊近兩千龍騎兵,“鐵騎”縱橫,重甲如林,飛矢如雨,宗賊那群烏合之眾根本擋不住,打了片刻就作鳥獸散,接連丟了襄陽城外兩座大寨。
然後以江夏賊張虎、陳生二人為首領的宗賊勢力,就退守襄陽城,以避北伐軍鋒芒。
也許這就是宿命的相遇,襄陽城牆迎來了配重投石機的轟炸,兩輪石彈下去,就沒有一個賊兵敢繼續站在城頭
於是張虎、陳生趕緊親自出城請降。
當張虎、陳生穿過一個個兇神惡煞、全身鐵甲的大漢的隊列來到石敏學麵前時,心裏本來已經做好除了性命以外什麽都不要的準備了,可誰知石敏學卻出奇地和善,而且一見麵就道破天機,問是襄陽哪個豪族指使的。
張虎、陳生哪敢隱瞞,倒豆子一般全給抖摟出來。
原來是襄陽蒯蔡龐幾家聯合做的局,說是怕孫堅或者其他人再拿殺人來立威,於是召集各家大小豪族聚兵,以達到威懾的目的,並不是真想謀反的,隻是想自保,求石將軍開恩,饒我等小民一條性命。
石敏學反問他們,可知這北伐軍,我們交州紅軍,和老百姓什麽關係嗎?
張虎、陳生出門前就做好了功課,當即賠罪說有眼不識泰山,險些傷了恩人,下麵人目光短淺,不識英雄好漢,還請放過我等,聽聞紅軍買賣公平,搶了三船糧食,我們願意百倍賠償。
石敏學當即大度地表示,百倍不必了,紅軍沒這個規矩,就賠十倍吧,然後就和劫後餘生張陳二人談起了買賣,張陳二人為了哄石敏學開心,咬著牙訂了兩百套冬衣,一千把曲轅犁。
完事以後,還親自幫北伐軍帶路,把襄陽城內的府庫給搬得隻剩下老鼠,氣得還在城裏的蒯、蔡家直冒煙,但又不敢跳到北伐軍麵前說什麽,生怕步了張諮的後塵。
於是荊襄宗賊們便和華府達成了互不侵犯協議,雙方井水不犯河水,誰也別幹擾誰。
原以為這事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可誰知一個月後,張陳二人又親自來到江北求見石敏學,希望能多買幾件交州羽絨,並且詢問鐵製農具還有沒有更多,上次到貨之後,實在是太香了。
於是華府就和這群荊襄宗賊們建立了長期貿易關係,農具,羽絨服,蜂窩煤等等交州新型特產,一船又一船地開往襄陽。
按理來說這群宗賊可沒這個財力,細問之後才知道,原來真正的買家是他們背後的荊襄世家。
得知真相後,石敏學便堅持要和荊襄世家管事的麵談。
萬般無奈之下,蒯越隻好硬著頭皮單“刀”赴會。
雙方見麵會很順利,蒯越原本隻想達成口頭上的自由貿易協定,可石敏學執意要蒯越簽下紙麵上的自由貿易許可,蒯越隻好從了。
並且石敏學代表華府和荊襄世家約定雙方戰略互信,華府不幹涉荊襄世家在荊襄的動作,荊襄世家也不得幹涉華府在荊南和南陽的動作,同樣也是簽字摁手印。
老實說,這個時候蒯越覺得自己是占優勢的一方,畢竟自家已經失去對荊南的控製,而北伐軍卻已經在荊南和南陽站穩了腳跟,而且還打進過一次襄陽城。
一係列的書麵文件簽署完畢,雙方關係算是真正上到了另一個台階。
荊襄世家隻拿華府當外地諸侯,當一方豪商對待,同樣的,華府也沒拿這些大家族當迴事,反倒下麵的宗賊勢力,和華府的來往逐漸密切起來,華府也投桃報李,對這些小豪強們格外上心。
於是當今天劉表準備請客時,華府與宗賊的密切關係就是時候派上用場了。
李肆笑道:“我們交州特產兩種酒,一曰觀海,一曰聽濤,觀海酒溫和,飲之讓人橫生坐觀四海風雲變幻的豪情;聽濤酒猛烈,飲之讓人耳邊好似聽到南洋波濤之聲,忘去一切煩惱,盟主剛剛所飲,乃是聽濤。
此酒目前已經聞名荊南和徐州,今日肆便請盟主還有諸位賢良來品嚐一二。”
麵色通紅的袁術好似也沒了往日風度,朗聲問道:“伯常!聽濤酒你有多少,莫要吝惜,我袁術全買啦!”
李肆習慣性地一擺手,然後好像又想起什麽,趕緊搶在袁術變臉前說道:“今日酒宴,請盟主賞我們交州一個麵子,賞我李肆一個麵子,酒水由我請了,諸君敞開了喝!”
袁術聽完樂不可支,當即親自給自己和李肆滿上,破天荒地敬了李肆一杯酒,然後拉著李肆坐在自己身邊,和眾人一起觥籌交錯,杯酒不停。
就在李肆擔憂自家要大出血時,沒想到群賢們一個接一個地醉倒,節省了一大筆白酒開支。
就連孫堅也是早早地醉酒,還撒起了酒瘋,拉著李肆說韋恩不厚道,有好東西怎麽能忘了嶽丈呢?
袁術酒醉之中,還以為孫堅是來占便宜的,生怕惱了李肆,當即吩咐侍衛,請孫堅迴去醒酒休息,然後袁術還拉著李肆寬慰道:
“伯常,此事莫要放在心上,文台,粗人也,說話就是這般沒輕沒重;你李伯常是有文化的,還有品位,過年時你送我的交州羽絨,我很喜歡;你還會吟詩,吟的好詩啊,別意與之誰短長?你也莫要和文台計較長短,來,接著喝!”
宛城的夜晚,就這樣在美酒之中漸漸醉去。
得益於李肆帶來的交州酒,袁術聯盟的元宵之夜,賓主盡歡。
袁術在南陽宛城的酒宴開的很痛快,劉表在襄陽宜城的酒宴則開的很幹脆。
請了五十五家宗賊首領吃飯,整整齊齊的一個不落,砍下了五十五顆腦袋。
完事之後,劉表就派遣蔡瑁、蒯越、龐季等一眾襄陽大族代表,前往各個宗賊盤踞的營地說降。
說來也巧,孫堅北上經過南郡襄陽時,宗賊沒反;北伐軍經過南郡襄陽時,宗賊還是沒反;等到幾天後,孫堅殺了南陽太守張諮時,好家夥,整個荊北一瞬間冒出五六十家反王,弄得石敏學曾一度擔心後勤補給線不穩。
擔心什麽來什麽,宗賊們鬧事沒幾天,紅水軍的武裝運輸船就和襄陽的幾家宗賊在漢水和淯水的交匯口幹了一架。
結果毫無懸念,宗賊們的小弓壓根不是紅水軍船上大黃弩的對手,局麵一邊倒,然後宗賊們就不敢再在水麵上騷擾華府的船隊了。
可這幫人隻老實了一兩個月,又賊性不改,想賺點快錢,瞅準機會搶了北伐軍三條運糧的小船。
這時民兵也從後方頂替了上來,北伐軍的兵力充裕了,石敏學當即點齊兩個營渡過漢水,宗賊們匆匆迎戰。
北伐軍這邊近兩千龍騎兵,“鐵騎”縱橫,重甲如林,飛矢如雨,宗賊那群烏合之眾根本擋不住,打了片刻就作鳥獸散,接連丟了襄陽城外兩座大寨。
然後以江夏賊張虎、陳生二人為首領的宗賊勢力,就退守襄陽城,以避北伐軍鋒芒。
也許這就是宿命的相遇,襄陽城牆迎來了配重投石機的轟炸,兩輪石彈下去,就沒有一個賊兵敢繼續站在城頭
於是張虎、陳生趕緊親自出城請降。
當張虎、陳生穿過一個個兇神惡煞、全身鐵甲的大漢的隊列來到石敏學麵前時,心裏本來已經做好除了性命以外什麽都不要的準備了,可誰知石敏學卻出奇地和善,而且一見麵就道破天機,問是襄陽哪個豪族指使的。
張虎、陳生哪敢隱瞞,倒豆子一般全給抖摟出來。
原來是襄陽蒯蔡龐幾家聯合做的局,說是怕孫堅或者其他人再拿殺人來立威,於是召集各家大小豪族聚兵,以達到威懾的目的,並不是真想謀反的,隻是想自保,求石將軍開恩,饒我等小民一條性命。
石敏學反問他們,可知這北伐軍,我們交州紅軍,和老百姓什麽關係嗎?
張虎、陳生出門前就做好了功課,當即賠罪說有眼不識泰山,險些傷了恩人,下麵人目光短淺,不識英雄好漢,還請放過我等,聽聞紅軍買賣公平,搶了三船糧食,我們願意百倍賠償。
石敏學當即大度地表示,百倍不必了,紅軍沒這個規矩,就賠十倍吧,然後就和劫後餘生張陳二人談起了買賣,張陳二人為了哄石敏學開心,咬著牙訂了兩百套冬衣,一千把曲轅犁。
完事以後,還親自幫北伐軍帶路,把襄陽城內的府庫給搬得隻剩下老鼠,氣得還在城裏的蒯、蔡家直冒煙,但又不敢跳到北伐軍麵前說什麽,生怕步了張諮的後塵。
於是荊襄宗賊們便和華府達成了互不侵犯協議,雙方井水不犯河水,誰也別幹擾誰。
原以為這事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可誰知一個月後,張陳二人又親自來到江北求見石敏學,希望能多買幾件交州羽絨,並且詢問鐵製農具還有沒有更多,上次到貨之後,實在是太香了。
於是華府就和這群荊襄宗賊們建立了長期貿易關係,農具,羽絨服,蜂窩煤等等交州新型特產,一船又一船地開往襄陽。
按理來說這群宗賊可沒這個財力,細問之後才知道,原來真正的買家是他們背後的荊襄世家。
得知真相後,石敏學便堅持要和荊襄世家管事的麵談。
萬般無奈之下,蒯越隻好硬著頭皮單“刀”赴會。
雙方見麵會很順利,蒯越原本隻想達成口頭上的自由貿易協定,可石敏學執意要蒯越簽下紙麵上的自由貿易許可,蒯越隻好從了。
並且石敏學代表華府和荊襄世家約定雙方戰略互信,華府不幹涉荊襄世家在荊襄的動作,荊襄世家也不得幹涉華府在荊南和南陽的動作,同樣也是簽字摁手印。
老實說,這個時候蒯越覺得自己是占優勢的一方,畢竟自家已經失去對荊南的控製,而北伐軍卻已經在荊南和南陽站穩了腳跟,而且還打進過一次襄陽城。
一係列的書麵文件簽署完畢,雙方關係算是真正上到了另一個台階。
荊襄世家隻拿華府當外地諸侯,當一方豪商對待,同樣的,華府也沒拿這些大家族當迴事,反倒下麵的宗賊勢力,和華府的來往逐漸密切起來,華府也投桃報李,對這些小豪強們格外上心。
於是當今天劉表準備請客時,華府與宗賊的密切關係就是時候派上用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