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下了山就沒了膽嗎?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遠觀的曹軍遙遙瞧見,泰山軍車陣推著推著先是一滯,然後緊接著就是前後脫節,陣裏的士卒也亂作一團。
曹昂大喜,先對著身前的夏侯惇說道:“元讓叔,你瞧。”
然後一扭頭,招唿著身後的虎豹騎:
“兒郎們,隨我衝一陣!”
“殺!”“殺!”“殺!”
曹昂帶著的這一千虎豹騎,猶如大草原上的鬣狗群,盯了數量更多的獵物群半天,終於看到了一隻失足跌倒,落伍落單的獵物,頓時抓住機會,千騎卷塵,一擁而上。
泰山軍的車陣,因為士卒踩了瓜皮滑倒而前後脫節,露出了幾個大缺口,正好可以作為虎豹騎馳騁衝殺的通道,一時間,竟然有傾覆之危!
眼看兇猛的曹軍就要殺到,泰山軍士卒開始驚慌,卻沒有一個人動搖、逃跑,隻是不知道該怎麽辦。
先是附近的什長伍長,招唿身邊人一起,把摔倒受傷的同袍拖走,然後大夥合力把兩邊的拖車合上。
可後麵的泰山軍士卒要把拖車往後推,前麵的士卒則要後方的拖車往前拉,於是混亂之中,車陣的缺口並沒有被堵上,隻是像推箱子,或者玩華容道棋那樣,被調換了個位置,並且原本的無數小缺口,被泰山軍士卒這樣各自歸整後,變成了幾個寬敞的大口子,更加有利於騎兵衝鋒。
眼看好好的一個車陣,即將有被曹軍衝散的危險,領軍的壯武將軍程遠誌站了出來,大聲吼道:
“傳令下去,別再折騰那勞什子大車了,讓各級軍官帶頭,組成密集的矛戟橫隊,用人去堵缺口!”
傳令兵四散傳令,可軍官們似乎是有意忽視程遠誌的帶頭要求,隻是招唿著手下士卒列隊,去堵車陣的缺口。
士卒都知道,這是在拿命去堵,脆弱的人體,怎麽擋得住衝鋒的高頭大馬?不然也不要費這個功夫帶這麽多推車出來了。
所以下麵的士卒們非常不情願地排在了隊伍裏,還一個勁地往後排鑽,生怕當了第一排的送死鬼,幾乎沒人舍得下最近一年來享受到的花花世界,而且很多原本想要拚命的士卒,看到同袍退縮,自己也漸漸熄了熱血。
程遠誌再也看不下去如此亂象,對著左右吼道:
“數典忘祖的家夥,下了山就沒了膽了?躲在後麵難道就活的了?左右,程某自去站第一個,有卵子的就跟在我後頭!”
說完,程遠誌大步跑到直麵曹軍衝鋒的大缺口處,從一個畏畏縮縮的士卒手裏奪來一根長矛,來到全軍的最前方站定,正對曹軍前進的鋒矢,巋然不動,如臨淵峙嶽。
下麵的軍官看自家主將豁出性命了,也幡然醒悟,此時自家怕死了,往後定然不容易活,不還如跟著壯武將軍搏一搏命,掙個榮華富貴。
於是這些軍官也紛紛帶頭,領著心思稍定的士卒們排成幾道厚厚的橫隊,矛戟並舉,弓弩上弦,準備憑著血肉之軀,和曹軍的鐵騎較量一番。
眼看曹軍已經迫近到兩百步的位置,程遠誌正準備下令第一輪齊射,可曹軍卻勒住了戰馬。
“莫要慌張,教官們教過很多遍,弟兄們也練過很多遍,騎兵的反複拉扯都是來嚇唬大家的,現在就看誰的膽子大,誰慫誰先死!”
泰山軍軍官們耐心地鼓舞著士卒們的同時,也在鼓舞著自己。
這些話語勾起了泰山軍兵將們的迴憶,迴憶起訓練、演習時的種種,這些迴憶在腦海中飛速閃過後,兵將們也覺得四肢越發得有力,手中的武器也越發得鋒利,戰勝敵軍騎士的信心也越來越足。
對麵的曹軍瞧見泰山軍的車陣再次穩定了下來,猶豫了一陣是否要衝一衝。
“子修,給我五百騎,讓我去試試他們的成色吧。”
夏侯惇按捺不住戰意,多少軍隊隊伍站得不錯,可臨到騎兵的衝鋒近了,也一樣一哄而散,說不定泰山軍就是這種貨色。
經驗尚且粗淺的曹昂和對陣能力平平的夏侯惇,現在都看不出泰山軍的虛實。
說他們強吧,調整個陣型還忙中出亂,說他們弱吧,卻也能士氣高漲地直麵騎兵的壓力。
按理來說,曹昂應該要答應夏侯惇的請求,去衝一衝,試試敵方的成色,可請戰的是他元讓叔啊,萬一泰山軍是真有水平,把夏侯惇弄出個好歹來,他該如何迴去交差?
曹昂身邊的曹休,見堂兄為難,於是也主動請纓道:
“子修,我帶五百騎去衝一衝,元讓叔堂堂一方大將,焉有親自衝陣的道理?”
現在又輪到曹昂自己,或者找個部將去試一試,那同樣也很抱歉,曹昂依舊不願意冒這個險,背景無比深厚,隻是資曆欠缺的他,最不需要幹的就是賭:
“撤。”
夏侯惇聽聞,忍不住雙目圓睜,語氣略重道:
“這就撤了?連根箭矢都沒有射出就走?”
“叔父,你聽對麵的泰山軍將校所唿喊的言語,他們其實隻言中了一半,兩軍對壘,除了比膽氣,還要比耐心,不必急於一時,撤!”
曹昂說完,帶著千餘虎豹騎跑開一段距離後下馬,牽著韁繩,繼續緩緩拉開雙方之間的距離。
見曹軍後撤,不少泰山軍士卒鬆了一口氣,頓時鬆懈下來,可程遠誌傳下話來:
“不可鬆懈,曹軍可能是詐敗,前軍把車陣往後拉,向後合攏,後軍把地上的瓜皮處理掉,合上車陣了再休息!”
似乎是正如程遠誌所言,曹軍一直隻是緩慢地拉開距離,並未直接撤離,仿佛隨時都有可能反撲。
一直等到曹軍從西方的地平線上消失不見,泰山軍這邊才鳴金收兵。
昌邑城西南八十裏,成武城外,已是入夜,卻處處篝火,曹軍於此集結大軍,紮下大營十幾座。
營區最中央,立著兩杆大旗,左側一杆上書“兗州牧曹”,右側一杆則寫著“奮武將軍”。
大旗之下,有兩層虛設的帷帳,南北通透,引入夜間涼風。
最內層坐的是曹操手下的將校、文吏,正就著燈光飲宴,好不快活。
帷帳外是站崗的衛兵,兩層帷帳中間則坐著將校們的親隨,三五成群地吃著飯。
“大公子有勇有謀,主公後繼有人,真乃吾等之幸啊!”
“有大公子這等青年才俊,何愁漢室不興啊!”
“虎父無犬子,舉白!”
下頭的群臣與幕僚相繼吹捧,吹得曹操很是滿意,自己這個小團體的繼承人,得到了下屬骨幹們的認可,這將是曹氏世代公卿乃至達到三世三公的基礎。
曹操一高興,覺得即將對陣的二十萬泰山黃巾都不足為慮。
曹昂大喜,先對著身前的夏侯惇說道:“元讓叔,你瞧。”
然後一扭頭,招唿著身後的虎豹騎:
“兒郎們,隨我衝一陣!”
“殺!”“殺!”“殺!”
曹昂帶著的這一千虎豹騎,猶如大草原上的鬣狗群,盯了數量更多的獵物群半天,終於看到了一隻失足跌倒,落伍落單的獵物,頓時抓住機會,千騎卷塵,一擁而上。
泰山軍的車陣,因為士卒踩了瓜皮滑倒而前後脫節,露出了幾個大缺口,正好可以作為虎豹騎馳騁衝殺的通道,一時間,竟然有傾覆之危!
眼看兇猛的曹軍就要殺到,泰山軍士卒開始驚慌,卻沒有一個人動搖、逃跑,隻是不知道該怎麽辦。
先是附近的什長伍長,招唿身邊人一起,把摔倒受傷的同袍拖走,然後大夥合力把兩邊的拖車合上。
可後麵的泰山軍士卒要把拖車往後推,前麵的士卒則要後方的拖車往前拉,於是混亂之中,車陣的缺口並沒有被堵上,隻是像推箱子,或者玩華容道棋那樣,被調換了個位置,並且原本的無數小缺口,被泰山軍士卒這樣各自歸整後,變成了幾個寬敞的大口子,更加有利於騎兵衝鋒。
眼看好好的一個車陣,即將有被曹軍衝散的危險,領軍的壯武將軍程遠誌站了出來,大聲吼道:
“傳令下去,別再折騰那勞什子大車了,讓各級軍官帶頭,組成密集的矛戟橫隊,用人去堵缺口!”
傳令兵四散傳令,可軍官們似乎是有意忽視程遠誌的帶頭要求,隻是招唿著手下士卒列隊,去堵車陣的缺口。
士卒都知道,這是在拿命去堵,脆弱的人體,怎麽擋得住衝鋒的高頭大馬?不然也不要費這個功夫帶這麽多推車出來了。
所以下麵的士卒們非常不情願地排在了隊伍裏,還一個勁地往後排鑽,生怕當了第一排的送死鬼,幾乎沒人舍得下最近一年來享受到的花花世界,而且很多原本想要拚命的士卒,看到同袍退縮,自己也漸漸熄了熱血。
程遠誌再也看不下去如此亂象,對著左右吼道:
“數典忘祖的家夥,下了山就沒了膽了?躲在後麵難道就活的了?左右,程某自去站第一個,有卵子的就跟在我後頭!”
說完,程遠誌大步跑到直麵曹軍衝鋒的大缺口處,從一個畏畏縮縮的士卒手裏奪來一根長矛,來到全軍的最前方站定,正對曹軍前進的鋒矢,巋然不動,如臨淵峙嶽。
下麵的軍官看自家主將豁出性命了,也幡然醒悟,此時自家怕死了,往後定然不容易活,不還如跟著壯武將軍搏一搏命,掙個榮華富貴。
於是這些軍官也紛紛帶頭,領著心思稍定的士卒們排成幾道厚厚的橫隊,矛戟並舉,弓弩上弦,準備憑著血肉之軀,和曹軍的鐵騎較量一番。
眼看曹軍已經迫近到兩百步的位置,程遠誌正準備下令第一輪齊射,可曹軍卻勒住了戰馬。
“莫要慌張,教官們教過很多遍,弟兄們也練過很多遍,騎兵的反複拉扯都是來嚇唬大家的,現在就看誰的膽子大,誰慫誰先死!”
泰山軍軍官們耐心地鼓舞著士卒們的同時,也在鼓舞著自己。
這些話語勾起了泰山軍兵將們的迴憶,迴憶起訓練、演習時的種種,這些迴憶在腦海中飛速閃過後,兵將們也覺得四肢越發得有力,手中的武器也越發得鋒利,戰勝敵軍騎士的信心也越來越足。
對麵的曹軍瞧見泰山軍的車陣再次穩定了下來,猶豫了一陣是否要衝一衝。
“子修,給我五百騎,讓我去試試他們的成色吧。”
夏侯惇按捺不住戰意,多少軍隊隊伍站得不錯,可臨到騎兵的衝鋒近了,也一樣一哄而散,說不定泰山軍就是這種貨色。
經驗尚且粗淺的曹昂和對陣能力平平的夏侯惇,現在都看不出泰山軍的虛實。
說他們強吧,調整個陣型還忙中出亂,說他們弱吧,卻也能士氣高漲地直麵騎兵的壓力。
按理來說,曹昂應該要答應夏侯惇的請求,去衝一衝,試試敵方的成色,可請戰的是他元讓叔啊,萬一泰山軍是真有水平,把夏侯惇弄出個好歹來,他該如何迴去交差?
曹昂身邊的曹休,見堂兄為難,於是也主動請纓道:
“子修,我帶五百騎去衝一衝,元讓叔堂堂一方大將,焉有親自衝陣的道理?”
現在又輪到曹昂自己,或者找個部將去試一試,那同樣也很抱歉,曹昂依舊不願意冒這個險,背景無比深厚,隻是資曆欠缺的他,最不需要幹的就是賭:
“撤。”
夏侯惇聽聞,忍不住雙目圓睜,語氣略重道:
“這就撤了?連根箭矢都沒有射出就走?”
“叔父,你聽對麵的泰山軍將校所唿喊的言語,他們其實隻言中了一半,兩軍對壘,除了比膽氣,還要比耐心,不必急於一時,撤!”
曹昂說完,帶著千餘虎豹騎跑開一段距離後下馬,牽著韁繩,繼續緩緩拉開雙方之間的距離。
見曹軍後撤,不少泰山軍士卒鬆了一口氣,頓時鬆懈下來,可程遠誌傳下話來:
“不可鬆懈,曹軍可能是詐敗,前軍把車陣往後拉,向後合攏,後軍把地上的瓜皮處理掉,合上車陣了再休息!”
似乎是正如程遠誌所言,曹軍一直隻是緩慢地拉開距離,並未直接撤離,仿佛隨時都有可能反撲。
一直等到曹軍從西方的地平線上消失不見,泰山軍這邊才鳴金收兵。
昌邑城西南八十裏,成武城外,已是入夜,卻處處篝火,曹軍於此集結大軍,紮下大營十幾座。
營區最中央,立著兩杆大旗,左側一杆上書“兗州牧曹”,右側一杆則寫著“奮武將軍”。
大旗之下,有兩層虛設的帷帳,南北通透,引入夜間涼風。
最內層坐的是曹操手下的將校、文吏,正就著燈光飲宴,好不快活。
帷帳外是站崗的衛兵,兩層帷帳中間則坐著將校們的親隨,三五成群地吃著飯。
“大公子有勇有謀,主公後繼有人,真乃吾等之幸啊!”
“有大公子這等青年才俊,何愁漢室不興啊!”
“虎父無犬子,舉白!”
下頭的群臣與幕僚相繼吹捧,吹得曹操很是滿意,自己這個小團體的繼承人,得到了下屬骨幹們的認可,這將是曹氏世代公卿乃至達到三世三公的基礎。
曹操一高興,覺得即將對陣的二十萬泰山黃巾都不足為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