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戰鬥仍將繼續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傳令兵示意大夥安靜,然後朗聲道:
“鄉親們,這真的沒辦法,曹公麾下的兗、豫兩州都遭了蝗災,顆粒無收,那邊缺糧,不給我們增加賦稅就不錯了。我們要為大局想,我不繳糧誰繳糧?
鄉親們能有今天寬裕的生活,全賴當年臧將軍的英明決定,如今臧將軍遇到了難處,那不正是我等小民迴報大將軍恩情的時刻嗎?”
唉~這叫什麽事啊,兗州豫州遭了災,居然要我們青州的黔首黎庶去賑濟?他們的大戶又不是沒糧。
沒辦法,認了吧,至少大將軍這麽一鬧,輪不到世家豪族來欺負大家了,隻是不知道那些曾經被泰山軍趕走的世家豪族們,以後會不會迴到青州?
眾人正待散去,被曹軍押送的援青團專家們正好路過。
昌邑突圍之時,黃邵一行人最終還是沒能跑出去,和一大群泰山軍士卒一起,被抓了俘虜。好在曹操現在還不想結怨華府,臧霸也站出來求情,故而曹操沒殺他們,而是好吃好喝好招待。
期間包括戲誌才等曹操帳下有名的文臣謀士都來拜訪過援青團專家們,雙方很友善地交換了各自治理天下的方法,賓主盡歡。
任援青團專家們想破腦袋都想不到,戲誌才是曹操帳下的頭號反“華”先鋒,幾個月前公然在宴席之上對華府喊打喊殺,可真見麵了,戲誌才就像是來交流學識的文士一樣尊重和親切。
其實戲誌才也沒裝,盡管他認為華府的行事手段是想掘他們儒士的根,可真正的儒士怎麽會排斥經世致用的良策呢?李耳、莊周、墨翟乃至商鞅,都能在儒家裏麵封聖封君,再加一個韋聖又何妨?
可世間怎麽不見道墨法這些諸子百家流派入世?要麽早就成了純正的儒士,要麽就是躲在穀倉裏的老鼠,見不得光。
入儒家則儒家之,這一招大同化術足足有五千年的功力,你們華府的那一套擋得住嗎?
倒是曹昂給人一種很不一樣的感覺,他不像戲誌才那樣問些大道理和大方針,曹昂很關心華府普通人的生活,關心他們吃什麽,玩什麽,真的有每個孩子都讀書嗎,讀了書之後做什麽。
被俘專家們都感歎,難怪曹操這麽喜歡這個長子,是真的與眾不同,聽說曹操經常誇曹昂就和他年輕時一樣,那曹操確實是一個可怕的對手。
可這也是信息差導致的誤判,曹操雖強,卻遠沒有黃邵他們評估得那麽可怕,曹昂能給華府帶來一種危機感的原因,就在於曹昂他年輕,年輕人對新事物的感知更敏銳,接受度也更高,所以能把握住外交委員會宣傳的要點和精髓。
就連曹操他父親曹嵩,每逢喝高了,就會看著自家滿門才俊感歎道:“少年阿瞞不如子修遠矣!”
這種交流沒持續多久,東海大將軍管承的使者就來到曹營,代為轉達東寧太守,靖海中郎將鄭彥的信件,表示願意用三萬石稻穀為贖金,贖迴被俘的三十名華府人員。
當前正是饑荒時節,曹操欣然應允,可交接地點沒有選在華府影響力極強的青徐交界地,而是選在了北海國北麵的一處港口,故而走在半道上撞見了傳令兵在宣講曹操的青州政策。
黃邵聽到了傳令兵的話,忍不住跑出隊伍,對著傳令兵吼道:
“你對得起死去的袍澤嗎?烈士們的血都白流了啊!”
那傳令兵認出了黃邵,卻不敢麵對他,隻得別過頭去,支支吾吾地說:
“黃團長,你自去與臧將軍說罷,我隻是個小小的傳令兵,我說了不算的……”
黃邵還想再說什麽,身後緊跟著的兩名曹軍把黃邵拉住了,同時勸道:
“黃團長,莫要讓我等小人為難,快請迴吧,等下惹惱了大公子,我們說什麽也沒用的。”
這兩名曹兵也是新投降的泰山軍士卒,調到曹昂麾下,一起押送黃邵等人。
“哼!就是因為你們總把自己當小人,當下人,才有了臧霸叛變的基礎,如果你不答應,他也不答應,我們都不答應,臧霸一人獨自去降曹好了,怎會讓整個泰山軍分崩離析?”
嘴上說得再對,可木已成舟,又能改變什麽?
黃邵也終是被兩人送迴了隊伍。
這支押送隊伍一路上氣氛很壓抑,被押送的人還沉浸在青徐變革遭遇背叛而陷入低穀的悲傷中,押送的人也不痛快,同袍們都忙著喝酒慶功,怎麽大公子搶著要來送這些交州人?
青州已經入冬了,白天行走還好說,可夜晚露營之時,大家總會被凍得瑟瑟發抖,想著此時其餘曹兵都圍著篝火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心裏就不痛快。
隊伍裏還真是就隻有曹昂一人保持著正麵情緒,他在期待著華府又能帶來給他什麽新的感悟。
來到預定的接頭地點,華府的九艘運糧船已經靠岸,同時還有一支艦隊遊弋在港口之外保持警戒。
今日格外寒冷,冷風唿唿地往大夥的領口、袖口裏灌,弄得大家畏手畏腳,走路都不利索。
一群使者模樣的人早已等候多時,為首之人身量與曹操相仿,卻也是一樣自信昂揚,氣度不凡。
這些人衣著雖然單薄,可卻是肅立於寒風中,如山巔的蒼鬆一樣峻拔,凍得歪歪斜斜的曹兵們看了,無不肅然起敬,佩服這些真漢子。
曹昂靠著意誌保持著儀態,上前下馬和他見禮,拱手道:
“在下乃大漢豹騎校尉曹昂,曹子修,特來代家父迎接貴使。”
那人謙遜地迴禮道:
“原來是大公子,幸會幸會,在下乃南洋都護丞宮桐,宮君鷓,我與孟德公是故交。三萬石稻穀已經入港,大公子隻需將送歸華府之人交予我軍船隊便可,桐將與大公子一同返兗州,會見孟德公,一別兩三年,不竟想孟德公已經徹底飛黃騰達了,哈哈哈~”
曹昂愣了,南洋都護丞?什麽時候南洋也有都護府了?
和父親是故交?從沒聽他說過啊?
宮桐和曹昂見禮之後就大步走到了同道們的麵前,讓這群一路上倍感壓抑的同道們心中泛起一陣酸澀。
宮桐一改之前的謙遜恭謹,和大家一一激動地擁抱,然後拉著黃邵的雙手,和大夥說道:
“同道們,這幾年大家辛苦了,郝宇帶著新的團隊和華府派在齊魯山區站穩了腳跟,我將作為外交使者常駐曹孟德那,中原已經變天了,華府以後會多跟曹孟德打交道的。
同道們,趕緊上船,船上備好了暖身子的炭火和羽絨,你們先迴華府休整一段時間。
舊軍閥靠不住,變革還得靠我們自己幹,同道們不要氣餒,戰鬥仍將繼續!”
“鄉親們,這真的沒辦法,曹公麾下的兗、豫兩州都遭了蝗災,顆粒無收,那邊缺糧,不給我們增加賦稅就不錯了。我們要為大局想,我不繳糧誰繳糧?
鄉親們能有今天寬裕的生活,全賴當年臧將軍的英明決定,如今臧將軍遇到了難處,那不正是我等小民迴報大將軍恩情的時刻嗎?”
唉~這叫什麽事啊,兗州豫州遭了災,居然要我們青州的黔首黎庶去賑濟?他們的大戶又不是沒糧。
沒辦法,認了吧,至少大將軍這麽一鬧,輪不到世家豪族來欺負大家了,隻是不知道那些曾經被泰山軍趕走的世家豪族們,以後會不會迴到青州?
眾人正待散去,被曹軍押送的援青團專家們正好路過。
昌邑突圍之時,黃邵一行人最終還是沒能跑出去,和一大群泰山軍士卒一起,被抓了俘虜。好在曹操現在還不想結怨華府,臧霸也站出來求情,故而曹操沒殺他們,而是好吃好喝好招待。
期間包括戲誌才等曹操帳下有名的文臣謀士都來拜訪過援青團專家們,雙方很友善地交換了各自治理天下的方法,賓主盡歡。
任援青團專家們想破腦袋都想不到,戲誌才是曹操帳下的頭號反“華”先鋒,幾個月前公然在宴席之上對華府喊打喊殺,可真見麵了,戲誌才就像是來交流學識的文士一樣尊重和親切。
其實戲誌才也沒裝,盡管他認為華府的行事手段是想掘他們儒士的根,可真正的儒士怎麽會排斥經世致用的良策呢?李耳、莊周、墨翟乃至商鞅,都能在儒家裏麵封聖封君,再加一個韋聖又何妨?
可世間怎麽不見道墨法這些諸子百家流派入世?要麽早就成了純正的儒士,要麽就是躲在穀倉裏的老鼠,見不得光。
入儒家則儒家之,這一招大同化術足足有五千年的功力,你們華府的那一套擋得住嗎?
倒是曹昂給人一種很不一樣的感覺,他不像戲誌才那樣問些大道理和大方針,曹昂很關心華府普通人的生活,關心他們吃什麽,玩什麽,真的有每個孩子都讀書嗎,讀了書之後做什麽。
被俘專家們都感歎,難怪曹操這麽喜歡這個長子,是真的與眾不同,聽說曹操經常誇曹昂就和他年輕時一樣,那曹操確實是一個可怕的對手。
可這也是信息差導致的誤判,曹操雖強,卻遠沒有黃邵他們評估得那麽可怕,曹昂能給華府帶來一種危機感的原因,就在於曹昂他年輕,年輕人對新事物的感知更敏銳,接受度也更高,所以能把握住外交委員會宣傳的要點和精髓。
就連曹操他父親曹嵩,每逢喝高了,就會看著自家滿門才俊感歎道:“少年阿瞞不如子修遠矣!”
這種交流沒持續多久,東海大將軍管承的使者就來到曹營,代為轉達東寧太守,靖海中郎將鄭彥的信件,表示願意用三萬石稻穀為贖金,贖迴被俘的三十名華府人員。
當前正是饑荒時節,曹操欣然應允,可交接地點沒有選在華府影響力極強的青徐交界地,而是選在了北海國北麵的一處港口,故而走在半道上撞見了傳令兵在宣講曹操的青州政策。
黃邵聽到了傳令兵的話,忍不住跑出隊伍,對著傳令兵吼道:
“你對得起死去的袍澤嗎?烈士們的血都白流了啊!”
那傳令兵認出了黃邵,卻不敢麵對他,隻得別過頭去,支支吾吾地說:
“黃團長,你自去與臧將軍說罷,我隻是個小小的傳令兵,我說了不算的……”
黃邵還想再說什麽,身後緊跟著的兩名曹軍把黃邵拉住了,同時勸道:
“黃團長,莫要讓我等小人為難,快請迴吧,等下惹惱了大公子,我們說什麽也沒用的。”
這兩名曹兵也是新投降的泰山軍士卒,調到曹昂麾下,一起押送黃邵等人。
“哼!就是因為你們總把自己當小人,當下人,才有了臧霸叛變的基礎,如果你不答應,他也不答應,我們都不答應,臧霸一人獨自去降曹好了,怎會讓整個泰山軍分崩離析?”
嘴上說得再對,可木已成舟,又能改變什麽?
黃邵也終是被兩人送迴了隊伍。
這支押送隊伍一路上氣氛很壓抑,被押送的人還沉浸在青徐變革遭遇背叛而陷入低穀的悲傷中,押送的人也不痛快,同袍們都忙著喝酒慶功,怎麽大公子搶著要來送這些交州人?
青州已經入冬了,白天行走還好說,可夜晚露營之時,大家總會被凍得瑟瑟發抖,想著此時其餘曹兵都圍著篝火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心裏就不痛快。
隊伍裏還真是就隻有曹昂一人保持著正麵情緒,他在期待著華府又能帶來給他什麽新的感悟。
來到預定的接頭地點,華府的九艘運糧船已經靠岸,同時還有一支艦隊遊弋在港口之外保持警戒。
今日格外寒冷,冷風唿唿地往大夥的領口、袖口裏灌,弄得大家畏手畏腳,走路都不利索。
一群使者模樣的人早已等候多時,為首之人身量與曹操相仿,卻也是一樣自信昂揚,氣度不凡。
這些人衣著雖然單薄,可卻是肅立於寒風中,如山巔的蒼鬆一樣峻拔,凍得歪歪斜斜的曹兵們看了,無不肅然起敬,佩服這些真漢子。
曹昂靠著意誌保持著儀態,上前下馬和他見禮,拱手道:
“在下乃大漢豹騎校尉曹昂,曹子修,特來代家父迎接貴使。”
那人謙遜地迴禮道:
“原來是大公子,幸會幸會,在下乃南洋都護丞宮桐,宮君鷓,我與孟德公是故交。三萬石稻穀已經入港,大公子隻需將送歸華府之人交予我軍船隊便可,桐將與大公子一同返兗州,會見孟德公,一別兩三年,不竟想孟德公已經徹底飛黃騰達了,哈哈哈~”
曹昂愣了,南洋都護丞?什麽時候南洋也有都護府了?
和父親是故交?從沒聽他說過啊?
宮桐和曹昂見禮之後就大步走到了同道們的麵前,讓這群一路上倍感壓抑的同道們心中泛起一陣酸澀。
宮桐一改之前的謙遜恭謹,和大家一一激動地擁抱,然後拉著黃邵的雙手,和大夥說道:
“同道們,這幾年大家辛苦了,郝宇帶著新的團隊和華府派在齊魯山區站穩了腳跟,我將作為外交使者常駐曹孟德那,中原已經變天了,華府以後會多跟曹孟德打交道的。
同道們,趕緊上船,船上備好了暖身子的炭火和羽絨,你們先迴華府休整一段時間。
舊軍閥靠不住,變革還得靠我們自己幹,同道們不要氣餒,戰鬥仍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