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小額借貸 線上貸款 汽車貸款 手機貸 瘋正妹 橘子影城 古蹟交流社 東森新聞手機板 東森新聞 港書館 super娛樂城 23win 金鈦城娛樂城 信用版娛樂城 贏家娛樂城 WG娛樂城

    劉勇強收到周天受迴信的時候,已經當了五個月縣令了。


    這個官當得真累,當然,是幹事的官會累,不幹事的,那就不用說了。


    鄭世祿現在是他的師爺,幫他分擔了大量工作。但許多事情是師爺做不了的,比如審案子。


    縣太爺審案跟電視裏演的不太一樣,確實是打官司雙方都跪著,除非對方有功名,是個秀才。但審理的案件可不是什麽雞毛蒜皮的案子,丟隻雞是不可能上公堂的,至少也得丟頭牛。


    大部分的案子反而是較為嚴重的犯罪,比如打人致殘、致死之類的。絕大多數糾紛,往往都在基層化解了,老百姓更青睞找鄉紳主持公道。除非是雙方化解不了的仇怨,才會告上公堂。


    上任五個月,就審理了五六七人命案,這時代的社會秩序太差了。當然也跟本地民風彪悍,加上社會動蕩有關。其中三起案件都發生在太平軍入境期間,有一個婦人喊冤,說她家男人被鄰鄉某團練打死了,雙方以前有過衝突。提了證人,供認不諱,殺頭!還有兩起是趁亂搶走別人家閨女,最近被發現了的。剩下兩起是鬥毆案,一個當場打死了人,一個抬迴家死了,家屬把屍體抬到了公堂門前。


    斷案其實是比較無趣的,大多數案件都證據確鑿,很多沒有證據的案件,苦主甚至不會鬧上公堂。比如失蹤案這種嚴重案件,家屬都是自己找人,找不到自認倒黴。當然如果發現人販子,那是當場打死勿論,官府都不知情,因為人販子的家屬也不會告官。太平軍入境期間,發生的搶劫案,盜竊案數不勝數,失主哪怕是一些大財主,也很少有人來告官的。真正的奇案,鄭世祿說一個縣官一輩子都未必碰得到。真碰到了就得小心,不是名垂千古,就是遺臭萬年。


    好在不是每天斷案,作為縣官,他有很多事情做。能推給鄭世祿的都推給他,劉勇強經常性走訪鄉村,拜訪各大士紳之家,基本上都是一個目的,鼓勵他們發展生產,他這個縣令當得跟後世的縣產一樣,以發展經濟為優先,這就是超前的眼光。


    本縣最有經濟潛力的產業,無非是茶葉。所以就鼓勵各地鄉紳多開發茶園,把路修進深山,把以前開辟不了的荒山都開辟成茶山。開荒需要前期投入,茶園投入的比農田更大,因此必須得是這些有資本的鄉紳才能去做。普通人能得到的好處,無非是工作機會多了。


    除了這些公務,劉勇強就是耐心等消息。他花費心思鋪設了大量渠道,跟周天受這樣的官員通信,了解國內戰況,還交代科利幫他收集關於英法聯軍的消息,一有消息立刻送來。


    科利也挺賣力,他幫劉勇強訂購了上海的洋人報紙,還從英國定了報紙。本以為是多此一舉,沒想到有時候英國的泰晤士報甚至比上海的報紙消息都準確,當然速度上,還是上海的北華捷報更快一點。


    北華捷報的焦點,恰好就是這場鴉片戰爭,當然他們不這麽叫。在北華捷報的描述下,英法聯軍是絕對正義的。他們大篇幅的從廣州的亞羅號事件、廣西的馬神父事件講起,將事件整理的很清晰,如果劉勇強不是一個華夏人,站在中立者的角度,那確實就信了英法聯軍是正義的一方這個論調。


    看著非常不爽,但還得關注。


    科利這麽賣力也有原因,劉勇強將周天受那裏賺來的錢都給了他,作為訂購3000門和采購機器設備的定金。而且告訴他,會將出售這3000門大炮的盈利,全部投入進去。雙方是簽了協議的,3000門大炮,隻要能賣給清朝軍隊,科利計算保守利潤都有上百萬兩,這得辦一個多大的兵工廠!


    至於雙方合資的銀行,科利反而沒太在意,因為雙方一共才投入10銀元資本,劉勇強投了51%,是控股股東,但仍然用科利的名號,叫做科利銀行。兩個月前,才剛開始進入正軌,開始了經營匯兌、發行銀行券等業務。目前正在逐步向上海等口岸拓展業務,經營規模還很小。


    科利真正關心的是茶園問題,上次拍攝的照片,以及他跟劉勇強簽署的代持協議,他全部在倫敦報紙上登報,登報的目的是招募合夥人。感興趣的人非常多,這可是開辦茶葉種植園啊,這項全世界最有前景的產業。所以科利可以挑選合作夥伴,有錢投資的當然以銀行居多。科利沒有找那些大銀行,他是小洋行,合作夥伴太大容易被控製,生意場中有太多被合夥人踢出局的例子了。所以他找了幾家中小銀行聯合投資,融資十萬英鎊。但這些合夥人聯合派遣了代表,一位當了很多年學徒的小銀行家,嗯,他現在被升級成合夥人了,銀行的合夥人。


    正是這位小銀行家先生幫忙,科利才辦理了科利銀行,順利展開了業務。


    在此期間,另一位合夥人,劉勇強非常配合,甚至幫忙偷偷將小銀行家帶進了內陸,看了那些正在生長的茶樹,給股東拍攝了照片寄迴倫敦。


    有了新的貸款,科利洋行的經濟危機暫時結束,不過科利也是真心想辦好茶園的。所有他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茶葉生意上,其他領域他既不懂,也不太重視。科利正在花重金從倫敦雇傭機械師,他希望機械師能幫他研發一套製茶設備。


    “先生。這周的報紙。”


    科利今天談生意迴來,洋行裏的中國學徒立刻遞過來今天送到的新報紙,科利低頭看了一眼。


    突然驚唿一聲:“天哪!”


    英法聯軍打進北京城了。


    他草草看完,立刻將報紙,兩份,全都讓人帶去建寧府,交給自己親愛的朋友劉勇強。帶兩份,是怕路上丟了一份。他一直訂了兩份報紙,一份自己看,一份給劉勇強。


    作為一個在華經商的英國紳士,對於這場戰爭,科利自然是希望英國打贏的,他也支持英國的戰爭行為,因為這是為了開拓他們這些高尚的英國商人的利益而發動的。隻要打贏這場戰爭,中國皇帝一定能給英國商人更多的利益,科利希望這次能夠得到進入中國內陸經商的權利。這樣他就不用裝扮成女人去他的茶園了。


    劉勇強接到一周才發行一次的北華捷報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這還是快馬加鞭從廈門送過來的。


    看完報紙,手都在顫抖。


    他終於不用在忍,可以搞大事情了。


    仔細看完報紙,還將上麵一些核心信息翻譯出來,這才興奮的喊人。


    “三虎!”


    大徒弟劉三虎是現在唯二留在身邊的徒弟之一,另一個土地是蔣遠。


    其他士兵連帶他那些當軍官的徒弟,都一個不少的,按照李吉言知府的命令遣散了。當然劉勇強沒有那麽傻,兩千江西鄉勇,建製都沒打亂,讓他們迴太平村了。山高林密之地,一時半會沒人關注他們。就好像在山裏燒炭的楊秀清,都聚集了幾萬人了,官府都沒注意。偶然抓了傳教的馮雲山,結果被楊秀清花了點銀子打點就給放了,當地知府要隻是知道這夥人是準備造反的,給他十個膽子也不敢收這種錢。清政府的官府就是這麽低效,皇權從來不下鄉,更何況是以前荒無人煙的荒山。


    在將近兩百個太平村安置了兩千江西兵,兩千建寧鄉勇也不是真的全部裁撤了,其中隊長以上的軍官都安排了差事,通過關係送入各個地主鄉紳家當了看家護院的教頭。隻留下劉三虎和蔣遠,就是為了讓他們幫忙聯係的。定期都通過兩人跟徒弟們通信,半年來,聯係從未斷絕,在信中煽風點火,讓這些人對知府李吉言恨之入骨。


    能不恨嗎,兩千江西兵現在迴到太平村,成了普通的村民,沒有了一個月1兩銀子的軍餉,卻還要養活在邵武府娶的媳婦孩子。隻能跟著流落在此的老鄉一起開荒種地,所得十分有限,僅僅能夠糊口。


    兩千建寧兵迴鄉之後,情況也差不多,原本他們就是各個鄉村的小門小戶,所以才能被劉勇強挑中。現在迴家鄉繼續給以前的地主種地,累死累活,一個月都不可能掙1兩銀子。跟著劉勇強的時候,是他們的高光時刻,迴村裏那都是能做上席麵的。突然從中等收入的鄉勇,再次迴到破落戶時代,心理落差極大。唯一的安慰可能也就是‘好男不當兵’這樣的古訓,可在現實的經濟壓力麵前,再多的心理安慰都很蒼白。


    劉三虎正在院子裏教小師弟練武,他是劉勇強的大徒弟,而蔣遠是小徒弟,關門弟子,現在他負責教蔣遠練武功,至於炮術什麽的,他就教不了了。每天師父都會教他們兩人炮術兵法,可他聽不懂,蔣遠卻能聽懂。他一直算不清什麽火炮射界,炮火密度等數字,他總覺得擺開大炮轟就是了,算那麽清楚也算不死人。但心裏卻很羨慕蔣遠,人家腦子就是好使。


    “師父,你叫我。”


    “嗯。聯係大夥,讓你的師弟們把人都招唿起來。”


    “粵匪又打過來了?”


    “別問那麽多,反正出大事了!”


    劉勇強交代一番,又叫來蔣遠。


    “去上杭縣送一封信,務必親手交到鍾寶三手裏。告訴他,我等他消息,他如果是個軟蛋,以後出門就穿女人衣服!得了他的迴信,你再迴來。”


    蔣遠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接過信也沒多問,收拾了一下就出發了。


    劉勇強的三十六個在各鄉地主處當護院的徒弟接到大師兄的召喚,立刻召集本隊的鄉勇集合,人齊後朝縣城進發。


    一隊隊人迴到縣城後,這才從縣衙的庫房裏領到槍。劉勇強可不敢讓這些人把槍帶走,一群對裁軍不滿的家夥,帶著槍迴去萬一落草為寇呢。


    領完槍之後是領錢,劉勇強給他們先發了一個月的軍餉,士氣立馬就起來了。


    劉勇強的人才集結起來不到百人,李吉言就收到了消息,帶著幾百個府標綠營黑著臉就殺到縣衙。


    “劉知縣,你招鄉勇要幹什麽?誰讓你這麽幹的,無令調兵,可是死罪!”


    劉勇強冷哼一聲,受這貨的氣不是一天兩天了,以前隻能忍著,就等這一天。


    “知府大人,你看看這個。”


    將北華捷報丟給劉知府。


    劉知府撿起來一看,都是外國字,但他看明白了,因為劉勇強很貼心的勾出了幾條,翻譯成了漢字。


    劉知府頓時雙眼發黑:“洋人,洋人打進北京了!”


    作為知府,他的信息渠道比普通人多的多,官府還經常發來各種通報,或者分享消息,或者讓各地官員討論。他至少知道洋人正在打北京。


    晃過神後,立刻否定這個消息:“哼。洋人的障眼法罷了。僧王剛剛才打退了洋人兵艦,洋人就是仗著船堅炮利,兵艦都被打退了。他們就用這種伎倆?造謠恫嚇?”


    李知府還是有腦子力,知道自己分析,隻是這次他腦子用錯地方了。


    “知府大人。你說的是大沽炮台一戰吧,那都是去年六月的事了。今年洋人增兵,英國派兵一萬五千,法國七千。現在都已經放火燒了圓明園、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諸園子了。”


    李吉言說的是第二次大沽口戰役,是去年的事情。在此之前,前年,鹹豐八年五月份,還打了一場大沽口戰役。當時從廣東北上的英法聯軍進攻大沽口,這次沒費什麽力氣就攻占炮台,登陸天津,一路殺到天津城郊。此時清廷才開始慌了,不再繼續推諉,派出欽差大臣去天津跟洋人談判,簽訂了天津條約。這次在洋人要進攻北京的威脅下,清廷又一次給予了大量好處,比如外國人可以自由進入內地經商、遊曆,自由傳教這種後來頻繁引發衝突的權利。


    英法的胃口得到滿足,艦隊撤退,條約文本一式兩份,一份給清廷簽字蓋印,一份要送迴歐洲找議會決議,國王或者總統簽署。簽署完成後,雙方還要交換條約文本。所以去年,鹹豐九年,英法聯軍又來了。


    原本他們國家的利益已經得到滿足,老老實實派公使交換文本就可以了,但他們卻另外生枝。清廷欽差要求他們去上海換約,英法美三國公使各帶著一支艦隊北上天津,一定要去北京換約。清廷退讓,要求他們按照指定路線,從北塘登陸,經天津進北京換約,隨行人員不能超過二十人。各國公使斷然拒絕,堅持要開著艦隊經白河(北運河)去北京。這種事無論是東西文化中,都是無法接受的,帶著軍隊在別人的都城簽條約,在中國文化中叫做城下之盟,是很屈辱的。最後雙方沒有談攏,英法直接炮擊大沽炮台,第二次大沽口戰役爆發。


    這一次,防守炮台的是僧格林沁,已經以逸待勞了一年,修整了武備,增添了火炮,最關鍵的是防守的人員是一批跟太平軍打過仗的老兵。這次擊沉英法聯軍軍艦3艘,打傷了英軍司令何伯,打死至少上百人。此戰還創造了兩個曆史記錄,擊沉敵艦總噸位,三艘總共1514噸,還有擊沉敵艦最大噸位記錄,其中最大的那艘是860噸級的英國鸕鶿號。這兩個記錄一直到新中國打西沙海戰才刷新了總噸位,而最大噸位始終沒有機會刷新。


    這一仗僧格林沁打的還是很漂亮的,因此清廷大肆宣揚,各地督撫都收到了通報。而且還讓鹹豐產生了強烈的信心,打算撕毀天津條約。鹹豐的態度不重要,這件事傳迴歐洲,英法兩國國內輿論嘩然,此時的英法國民,跟英法聯軍的司令一樣傲慢,接受不了自己的軍隊被東方落後的古老國家打敗,紛紛叫囂增兵,要攻占北京城。


    在這樣的氛圍下,英法議會決議增兵,聯軍兩萬多人,還更換了指揮官。這次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沒有再派小船進白河,而是從北塘登陸。運氣很好,北塘竟然一個守軍都沒有,都被僧格林沁集中到了南邊的大沽口駐防。


    登陸之後,陸軍朝大沽炮台進攻。清軍的大炮是能打到英法聯軍的,威力也足以給予他們殺傷,否則不可能打沉軍艦。但是清軍落後的炮術,讓他們隻能在固定射程內射擊,無法及時調整射擊距離。英法聯軍等清軍定好了炮距之後,紛紛前移了幾百米,炮彈都從他們頭頂越過,他們的步兵炮可以抵近炮擊,這次沒有大意的英法聯軍不出意外的戰勝了,僧格林沁帶兵逃離,也有說法是皇帝命令撤退。


    傳言,撤退之際,僧格林沁給皇帝上了密折,請皇帝離開北京去木蘭圍場狩獵。意思是他沒有信心能守住北京,皇帝采納了這個意見,丟下北京城撩了。


    聽完劉勇強描述的這些細節,李吉言跟北京那些文武大臣一樣懵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一顆頭,爭霸全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人啊Q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人啊Q並收藏開局一顆頭,爭霸全世界最新章節

xxf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