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無王可勤
開局一顆頭,爭霸全世界 作者:狂人啊Q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個人鬧事,驚動不了北京,一萬人,十萬人就不一樣了。
這樣的大事,閩浙總督都擔不住,肯定早就想辦法通報北京了。
北京城的情況真真假假,最近開始傳言皇帝跑了。在文官看來,這也不是什麽好消息,自古罕有皇帝棄城而逃還能順利迴來的,唐太宗丟棄長安,最後被兒子篡位,這都算是最好的結果。況且各路消息不斷證實,英法聯軍進了北京城,洋人現在是那座城的主人了。這叫什麽事,難道大清江山要換一個洋主子了?
這種前古未有之大變局,讓福建官僚沒一個看得懂的,卻不敢輕舉妄動。
“二弟,如今該怎麽辦?”
鍾寶三最近也頭疼。他的號召力讓他能輕易拉起來兩萬人,但不足以讓他長期籌集兩萬人的給養,他的錢快花完了。
“再等等。”
“還等什麽。這些貪官,沒一個好東西,又不給我們糧草,也不給我們手令。”
“還不給我們找船。”
王二接話。
鍾寶三是想進城的,可人家沒請他,請的是陳維漢和劉勇強,因為兩人有官身,但鍾寶三沒有。他想進城要總督的手令,沒有總督手令就是擅自調兵,他不怕事後惹非議,但是擔心沒有手令,軍隊無法北上,因為沿途關卡都不會讓大軍通過。有了總督命令,沿途關卡不但不會攔截,沒準還能提供糧草。
劉勇強也不知道為什麽城裏的達人們不讓鍾寶三進城,大概是因為鍾寶三不好扣押,他是功勳之後,沒了官身,還有一些頭銜,比如雲騎尉之類的世職是免不掉的,相比之下,劉勇強和陳維漢這種小官比較容易對付。也有可能是希望兩個當官的能控製住軍隊,鍾寶三被忽視了也說不定。也可能兩者都有。
但陳維漢屁顛屁顛的去了,他當上知府後,閩浙總督這樣的大人物也不拿正眼看他,現在借勤王這樣的大義,終於得到總督賞識,要跟他議事,怎麽能不去。劉勇強則借口生病,沒有進城。
因為他知道,現在這種情況,傻子都能看出來,城外這股軍隊來曆不對勁。劉勇強這批人可能不是要造反,但絕對想借著勤王搞事情,撈好處。
這件事一個處理不好,閩浙總督就要受牽連,他不敢自己做主,隻能等北京消息。
劉勇強也不著急,他也在等消息,看形勢。北京接到信息,就算以最快速度處理,也得一兩個月後才能收到消息。北京還得確認消息,多次往來之後,幾個月就過去了,他的兵也就能打了。四萬裝備線膛槍的大軍,就是皇帝也得掂量掂量,一個弄不好下一批去北京的就是這批人了。
所以皇帝唯一的選擇是維穩,責令閩浙總督、福建巡撫安撫住勤王軍,絕對不會將勤王軍當反賊處理,哪怕心裏認定這是一夥反賊。當你手裏有顛覆政權的軍隊時,你肯定是忠誠的。
既然是忠誠的,就不能懲罰,值此國難,忠心可嘉,還得獎賞,最後會用地位來換取劉勇強等人裁撤軍隊,所以肯定能撈到好處。陳維漢等人也能跟著喝湯。
劉勇強等待的形勢是,福建其他地方的反應。閩西四府都打起了勤王旗幟,閩東地區的地方官不心動?知府不心動,縣令呢?文官不心動,武將呢。
一個月後,他等的形勢果然發生了變化,鄰近的興化動了,當地一個綠營遊擊鼓動了綠營兵跟他趕到福州,打的是興化府勤王軍旗號。永春州知州都親自來了,成為勤王軍中僅次於陳維漢的第二高文官。北邊的福寧府還來了兩撥人,福安的縣丞和霞浦的一個大鄉紳,分別帶著綠營和鄉勇,都打著福寧府的旗號。
各路勤王軍都往省城匯集,沒有一個朝北京方向開拔,都是聰明人呐。
三個月後,已經過了年,北京那邊看來做出了決定,閩浙總督親自下令,邀請一眾人前往省城議事。
這次閩浙總督很有誠意,邀請來了李雲梯,他其實最初想邀請李廷鈺的,但李廷鈺以有病為由,派兒子替他出麵。
李家已經被卷進來了,李雲梯不管情不情願,同夏鄉勇都參與了這件事,而這支部隊誰都知道是李家拉起來的。
李雲梯這次稱病迴家,並不是迴去躲事,而是去找父親問計的,這種變局,已經超出了他的能力,他拿不定主意。
結果跟父親一番深談,不管他如何解釋劉勇強如何忠勇,如何誠信。父親隻有‘狼子野心’四個字評價,最後給了一個計策:徐徐圖之。
李雲梯一開始是不相信父親的評價的,劉勇強怎麽可能狼子野心,兩人朝夕相處,這個人忠勇,敢打敢拚,也不爭功,哪裏像一個狼子野心的人。可父親隻問了他幾句話,就讓他心涼如水。
父親問他:對方是否貪財?
父親問他:對方是否好色?
一個人不貪財不好色,這是劉邦啊。隻有心裏想著打天下的劉邦,才能進了鹹陽城,然後“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再次見到劉勇強,李雲梯一百個不自在,心裏裝著事,再也不能像以前那麽合作愉快,親密無間了。
他代表閩浙總督來邀請劉勇強,這就是誠意。總督肯定考慮過劉勇強擔心進城後出不來,不但請來了李雲梯,早在半個月前就把陳維漢釋放了。
陳維漢告訴眾人,他在城裏好吃好喝,天天跟巡撫、總督談事。他說的不是假話,他被扣下,不會采取強硬手段,安排文官有的是辦法天天拉著他。
陳維漢帶迴來兩個消息,一個是城裏的八旗也鬧起來了,說實在的,麵對洋人入寇,旗人更有主人翁精神,因為他們真的是這個國家的主人,或者叫做國族。旗人中也不乏好事之徒,不乏野心勃勃之輩,有大把想趁機撈好處的底層旗人。而且他們鬧起來更加肆無忌憚,哪怕慶端這個閩浙總督現在還署理著福州八旗將軍,那些旗人也不給慶端麵子,鬧得他很難堪。
第二個消息是,英法聯軍撤軍了。所以大家不用去勤王了,皇上感念勤王軍忠勇,不日就有賞賜下發。嗯,皇帝也無恙,現在身體倍棒,在木蘭圍場打獵呢。
有這幾個消息,勤王軍立刻就沒有了動力,這也是慶端敢請劉勇強等人進城的原因,之前的話,就算把人請進去了,他們其實也沒有什麽主意,除了像對待陳維漢那樣,拖住對方之外,根本無計可施。
現在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商討裁軍問題了,因為王安然無恙,自然不用勤了。要將十幾萬人原路打發迴去,這是一個大工程,沒有這些帶兵的官員配合,根本做不到。作為配合的條件,自然也需要談一談價碼。
即便猜到肯定是這樣的流程,劉勇強還是做了最壞的準備。
臨行前交代劉三虎:“如果十天我沒迴來,就帶兵去鬧。如果十五天我沒迴來,就炮轟福州城!”
劉三虎擔憂道:“那如果他們地你不利?”
“你放心。你鬧的越兇,他們越不敢動我。另外,可以暗中煽動一下別的人鬧事,讓陳維漢的人去鬧,他那邊缺餉最厲害,都是兵油子,其實鬧不出大事。”
劉勇強可不敢鼓動鍾寶三麾下的客家人鬧事,這群人是真敢鬧,反倒是綠營那些兵油子有分寸。
安排好一切後,跟著陳維漢、鍾寶三以及來自其他地方的官員進城,大多數人都喜形於色,都是些聰明人,知道打上勤王大旗後,肯定有好處。至於這好處能吃多久,對於在場大多數買官,當上縣令之類小官的官員來說,根本不在乎,哪怕隻是延長一任任期,也足以讓他們多撈幾年。
進城之後,果然如劉勇強所想,閩浙總督、福建巡撫雙雙出麵。先是客套一番,接著表揚了勤王軍的忠義。最後擔憂勤王軍聚集城外,遲早會出事。讓各軍官原路返迴,到駐地遣散。
這時候七嘴八舌開始了,討價還價的時候到了。
總督、巡撫再三暗示朝廷時候一定會嘉獎,可‘一定嘉獎’這種空頭支票,實在打發不了一群買官的投機分子,他們就反複強調困難,以欠餉為理由要錢。如果不能給官職,那給錢也行。
城外的士兵慢慢也開始鬧騰,總督和巡撫知道這樣不是辦法。並不敢拖延,一方麵看到所有人聚在一起商討不出什麽,於是各個擊破。分頭找各個官員交談。
來找劉勇強談的,還是他的老上司劉雲樵。他一提出讓劉永前帶兵迴去,妥善安置,劉勇強就痛快的答應了。
讓他有點瞬間詫異了一下,劉雲樵還是按察使,而且任期快到了,他不打算繼續當官,已經打算告老還鄉。沒想到這時候出了這種事,福州的大員沒一個相信勤王軍真的打算去勤王,這隻是一個幌子,但這年頭,隨便一點幌子,就能產生匪夷所思的影響。天地會的‘反清複明’,粵匪的‘天父下凡’,那個幌子在這些文官眼中都可笑至極,但卻偏偏能在底層掀起滔天巨浪。更何況勤王這種大旗,怎麽都比‘反清複明’和‘天父下凡’更加可靠。
但所有大員都相信,勤王軍也不是打算造反,隻是來撈好處的。
可沒想到好處還沒撈到,劉勇強就這麽幹脆的答應帶兵迴去遣散。
思索了一番,劉雲樵再次想起那個不顧一切衝破敵陣,衝到建寧府城前的身影,那是一個他此生難忘的壯烈場麵。
歎息一聲:“你呀,太耿直了!”
除了相信劉永前是真心勤王外,他不知道該怎麽解釋對方的行為了。他感覺劉勇強可能還是以前那個劉勇強,可身份地位卻已經不一樣了。不管是不是忠心,在朝廷看來,並不重要,手握幾萬大軍,兵臨府城,這種行為,是用什麽樣的大旗都掩蓋不了的威脅。沒有調令擅自發兵這種行為,不管忠奸,都無法接受。
劉勇強不但自己願意迴去,還拉著鍾寶三一起迴去。
“太平軍又進了汀州。攻占了武平,你盡快趕迴去剿匪。匪不平,千萬別離開軍營。”
“那當然。賊不殺盡,誓不卸甲!”
帶頭把事鬧起來,結果又最先妥協退讓,劉勇強的行為讓很多人看不懂。陳維漢那些人還在福州城,他們還沒拿到好處,肯定不會走。
劉勇強同情的看了這些人一眼,帶兵遠行。鬧事要最先鬧,才能當老大,認慫要最快認,才不會被第一個打擊。之後清廷肯定會報複,這些投機分子一個都跑不了。
劉勇強一迴到建寧府,立刻裁軍。並沒有全部裁撤,四萬人裁到了一萬。那一萬在福州訓練了三個多月火槍的得留下,其他地主家兒子帶的隊伍都讓帶迴去了,接著馬上帶這一萬人外出剿匪。
劉勇強這麽一鬧,幾乎將閩西的清軍都抽空了,這種機會太平軍如果把握不住,那就太讓人失望了。
鹹豐十年年底,就開始有太平軍陸續竄入閩西,如今已經是鹹豐十一年三月,竄入閩西的主要是從江西贛州一帶的太平軍餘部。之前屢次被太平軍侵襲的崇安、邵武反倒無事,隻有浦城出現了一小股太平軍部隊。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江西中部已經被湘軍牢牢控製,隻有南部因石達開西征,留下了一些殘兵反複拉鋸,北部則是長江沿線的太平軍主力,所以跟江西相鄰的福建,也是一南一北竄入太平軍部隊,中間反而無事。
劉勇強迴到建寧,立刻跟建寧知府李吉言溝通,接對方的命令趕赴浦城救援。到達浦城之後,才發現對麵的太平軍還是老相識,楊輔清的部隊。
冤家碰頭了,劉勇強對這個人很沒有好感,決定殺之而後快。
這樣的大事,閩浙總督都擔不住,肯定早就想辦法通報北京了。
北京城的情況真真假假,最近開始傳言皇帝跑了。在文官看來,這也不是什麽好消息,自古罕有皇帝棄城而逃還能順利迴來的,唐太宗丟棄長安,最後被兒子篡位,這都算是最好的結果。況且各路消息不斷證實,英法聯軍進了北京城,洋人現在是那座城的主人了。這叫什麽事,難道大清江山要換一個洋主子了?
這種前古未有之大變局,讓福建官僚沒一個看得懂的,卻不敢輕舉妄動。
“二弟,如今該怎麽辦?”
鍾寶三最近也頭疼。他的號召力讓他能輕易拉起來兩萬人,但不足以讓他長期籌集兩萬人的給養,他的錢快花完了。
“再等等。”
“還等什麽。這些貪官,沒一個好東西,又不給我們糧草,也不給我們手令。”
“還不給我們找船。”
王二接話。
鍾寶三是想進城的,可人家沒請他,請的是陳維漢和劉勇強,因為兩人有官身,但鍾寶三沒有。他想進城要總督的手令,沒有總督手令就是擅自調兵,他不怕事後惹非議,但是擔心沒有手令,軍隊無法北上,因為沿途關卡都不會讓大軍通過。有了總督命令,沿途關卡不但不會攔截,沒準還能提供糧草。
劉勇強也不知道為什麽城裏的達人們不讓鍾寶三進城,大概是因為鍾寶三不好扣押,他是功勳之後,沒了官身,還有一些頭銜,比如雲騎尉之類的世職是免不掉的,相比之下,劉勇強和陳維漢這種小官比較容易對付。也有可能是希望兩個當官的能控製住軍隊,鍾寶三被忽視了也說不定。也可能兩者都有。
但陳維漢屁顛屁顛的去了,他當上知府後,閩浙總督這樣的大人物也不拿正眼看他,現在借勤王這樣的大義,終於得到總督賞識,要跟他議事,怎麽能不去。劉勇強則借口生病,沒有進城。
因為他知道,現在這種情況,傻子都能看出來,城外這股軍隊來曆不對勁。劉勇強這批人可能不是要造反,但絕對想借著勤王搞事情,撈好處。
這件事一個處理不好,閩浙總督就要受牽連,他不敢自己做主,隻能等北京消息。
劉勇強也不著急,他也在等消息,看形勢。北京接到信息,就算以最快速度處理,也得一兩個月後才能收到消息。北京還得確認消息,多次往來之後,幾個月就過去了,他的兵也就能打了。四萬裝備線膛槍的大軍,就是皇帝也得掂量掂量,一個弄不好下一批去北京的就是這批人了。
所以皇帝唯一的選擇是維穩,責令閩浙總督、福建巡撫安撫住勤王軍,絕對不會將勤王軍當反賊處理,哪怕心裏認定這是一夥反賊。當你手裏有顛覆政權的軍隊時,你肯定是忠誠的。
既然是忠誠的,就不能懲罰,值此國難,忠心可嘉,還得獎賞,最後會用地位來換取劉勇強等人裁撤軍隊,所以肯定能撈到好處。陳維漢等人也能跟著喝湯。
劉勇強等待的形勢是,福建其他地方的反應。閩西四府都打起了勤王旗幟,閩東地區的地方官不心動?知府不心動,縣令呢?文官不心動,武將呢。
一個月後,他等的形勢果然發生了變化,鄰近的興化動了,當地一個綠營遊擊鼓動了綠營兵跟他趕到福州,打的是興化府勤王軍旗號。永春州知州都親自來了,成為勤王軍中僅次於陳維漢的第二高文官。北邊的福寧府還來了兩撥人,福安的縣丞和霞浦的一個大鄉紳,分別帶著綠營和鄉勇,都打著福寧府的旗號。
各路勤王軍都往省城匯集,沒有一個朝北京方向開拔,都是聰明人呐。
三個月後,已經過了年,北京那邊看來做出了決定,閩浙總督親自下令,邀請一眾人前往省城議事。
這次閩浙總督很有誠意,邀請來了李雲梯,他其實最初想邀請李廷鈺的,但李廷鈺以有病為由,派兒子替他出麵。
李家已經被卷進來了,李雲梯不管情不情願,同夏鄉勇都參與了這件事,而這支部隊誰都知道是李家拉起來的。
李雲梯這次稱病迴家,並不是迴去躲事,而是去找父親問計的,這種變局,已經超出了他的能力,他拿不定主意。
結果跟父親一番深談,不管他如何解釋劉勇強如何忠勇,如何誠信。父親隻有‘狼子野心’四個字評價,最後給了一個計策:徐徐圖之。
李雲梯一開始是不相信父親的評價的,劉勇強怎麽可能狼子野心,兩人朝夕相處,這個人忠勇,敢打敢拚,也不爭功,哪裏像一個狼子野心的人。可父親隻問了他幾句話,就讓他心涼如水。
父親問他:對方是否貪財?
父親問他:對方是否好色?
一個人不貪財不好色,這是劉邦啊。隻有心裏想著打天下的劉邦,才能進了鹹陽城,然後“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再次見到劉勇強,李雲梯一百個不自在,心裏裝著事,再也不能像以前那麽合作愉快,親密無間了。
他代表閩浙總督來邀請劉勇強,這就是誠意。總督肯定考慮過劉勇強擔心進城後出不來,不但請來了李雲梯,早在半個月前就把陳維漢釋放了。
陳維漢告訴眾人,他在城裏好吃好喝,天天跟巡撫、總督談事。他說的不是假話,他被扣下,不會采取強硬手段,安排文官有的是辦法天天拉著他。
陳維漢帶迴來兩個消息,一個是城裏的八旗也鬧起來了,說實在的,麵對洋人入寇,旗人更有主人翁精神,因為他們真的是這個國家的主人,或者叫做國族。旗人中也不乏好事之徒,不乏野心勃勃之輩,有大把想趁機撈好處的底層旗人。而且他們鬧起來更加肆無忌憚,哪怕慶端這個閩浙總督現在還署理著福州八旗將軍,那些旗人也不給慶端麵子,鬧得他很難堪。
第二個消息是,英法聯軍撤軍了。所以大家不用去勤王了,皇上感念勤王軍忠勇,不日就有賞賜下發。嗯,皇帝也無恙,現在身體倍棒,在木蘭圍場打獵呢。
有這幾個消息,勤王軍立刻就沒有了動力,這也是慶端敢請劉勇強等人進城的原因,之前的話,就算把人請進去了,他們其實也沒有什麽主意,除了像對待陳維漢那樣,拖住對方之外,根本無計可施。
現在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商討裁軍問題了,因為王安然無恙,自然不用勤了。要將十幾萬人原路打發迴去,這是一個大工程,沒有這些帶兵的官員配合,根本做不到。作為配合的條件,自然也需要談一談價碼。
即便猜到肯定是這樣的流程,劉勇強還是做了最壞的準備。
臨行前交代劉三虎:“如果十天我沒迴來,就帶兵去鬧。如果十五天我沒迴來,就炮轟福州城!”
劉三虎擔憂道:“那如果他們地你不利?”
“你放心。你鬧的越兇,他們越不敢動我。另外,可以暗中煽動一下別的人鬧事,讓陳維漢的人去鬧,他那邊缺餉最厲害,都是兵油子,其實鬧不出大事。”
劉勇強可不敢鼓動鍾寶三麾下的客家人鬧事,這群人是真敢鬧,反倒是綠營那些兵油子有分寸。
安排好一切後,跟著陳維漢、鍾寶三以及來自其他地方的官員進城,大多數人都喜形於色,都是些聰明人,知道打上勤王大旗後,肯定有好處。至於這好處能吃多久,對於在場大多數買官,當上縣令之類小官的官員來說,根本不在乎,哪怕隻是延長一任任期,也足以讓他們多撈幾年。
進城之後,果然如劉勇強所想,閩浙總督、福建巡撫雙雙出麵。先是客套一番,接著表揚了勤王軍的忠義。最後擔憂勤王軍聚集城外,遲早會出事。讓各軍官原路返迴,到駐地遣散。
這時候七嘴八舌開始了,討價還價的時候到了。
總督、巡撫再三暗示朝廷時候一定會嘉獎,可‘一定嘉獎’這種空頭支票,實在打發不了一群買官的投機分子,他們就反複強調困難,以欠餉為理由要錢。如果不能給官職,那給錢也行。
城外的士兵慢慢也開始鬧騰,總督和巡撫知道這樣不是辦法。並不敢拖延,一方麵看到所有人聚在一起商討不出什麽,於是各個擊破。分頭找各個官員交談。
來找劉勇強談的,還是他的老上司劉雲樵。他一提出讓劉永前帶兵迴去,妥善安置,劉勇強就痛快的答應了。
讓他有點瞬間詫異了一下,劉雲樵還是按察使,而且任期快到了,他不打算繼續當官,已經打算告老還鄉。沒想到這時候出了這種事,福州的大員沒一個相信勤王軍真的打算去勤王,這隻是一個幌子,但這年頭,隨便一點幌子,就能產生匪夷所思的影響。天地會的‘反清複明’,粵匪的‘天父下凡’,那個幌子在這些文官眼中都可笑至極,但卻偏偏能在底層掀起滔天巨浪。更何況勤王這種大旗,怎麽都比‘反清複明’和‘天父下凡’更加可靠。
但所有大員都相信,勤王軍也不是打算造反,隻是來撈好處的。
可沒想到好處還沒撈到,劉勇強就這麽幹脆的答應帶兵迴去遣散。
思索了一番,劉雲樵再次想起那個不顧一切衝破敵陣,衝到建寧府城前的身影,那是一個他此生難忘的壯烈場麵。
歎息一聲:“你呀,太耿直了!”
除了相信劉永前是真心勤王外,他不知道該怎麽解釋對方的行為了。他感覺劉勇強可能還是以前那個劉勇強,可身份地位卻已經不一樣了。不管是不是忠心,在朝廷看來,並不重要,手握幾萬大軍,兵臨府城,這種行為,是用什麽樣的大旗都掩蓋不了的威脅。沒有調令擅自發兵這種行為,不管忠奸,都無法接受。
劉勇強不但自己願意迴去,還拉著鍾寶三一起迴去。
“太平軍又進了汀州。攻占了武平,你盡快趕迴去剿匪。匪不平,千萬別離開軍營。”
“那當然。賊不殺盡,誓不卸甲!”
帶頭把事鬧起來,結果又最先妥協退讓,劉勇強的行為讓很多人看不懂。陳維漢那些人還在福州城,他們還沒拿到好處,肯定不會走。
劉勇強同情的看了這些人一眼,帶兵遠行。鬧事要最先鬧,才能當老大,認慫要最快認,才不會被第一個打擊。之後清廷肯定會報複,這些投機分子一個都跑不了。
劉勇強一迴到建寧府,立刻裁軍。並沒有全部裁撤,四萬人裁到了一萬。那一萬在福州訓練了三個多月火槍的得留下,其他地主家兒子帶的隊伍都讓帶迴去了,接著馬上帶這一萬人外出剿匪。
劉勇強這麽一鬧,幾乎將閩西的清軍都抽空了,這種機會太平軍如果把握不住,那就太讓人失望了。
鹹豐十年年底,就開始有太平軍陸續竄入閩西,如今已經是鹹豐十一年三月,竄入閩西的主要是從江西贛州一帶的太平軍餘部。之前屢次被太平軍侵襲的崇安、邵武反倒無事,隻有浦城出現了一小股太平軍部隊。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江西中部已經被湘軍牢牢控製,隻有南部因石達開西征,留下了一些殘兵反複拉鋸,北部則是長江沿線的太平軍主力,所以跟江西相鄰的福建,也是一南一北竄入太平軍部隊,中間反而無事。
劉勇強迴到建寧,立刻跟建寧知府李吉言溝通,接對方的命令趕赴浦城救援。到達浦城之後,才發現對麵的太平軍還是老相識,楊輔清的部隊。
冤家碰頭了,劉勇強對這個人很沒有好感,決定殺之而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