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震動一下天下
開局一顆頭,爭霸全世界 作者:狂人啊Q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妻子蔣淑將弟弟押在院子裏,手裏拎著一根棍子,自己哭哭啼啼,邊哭邊打。
“你打他幹什麽?”
劉勇強趕緊製止。
“他給老爺惹了這麽大的禍,你讓我打死他吧。”
“行了!”
一把奪下棍子,扶起跪在地上戰戰兢兢的小舅子。
“他不但沒錯,還立了大功。”
查看完係統說明,劉勇強才知道,為什麽係統認可他的基地建設完成。按他的理解,他的基地早就建設完成了才對。他已經跟地方鄉紳集團綁定,隨時可以動員出幾萬鄉勇,建寧府應該算是他的基地,但係統一直沒有確認。
這次確認後,他查看詳細說明,發現了原因。
因為小舅子利欲熏心,仗著當大官的姐夫,大肆在建寧府收購茶葉,別人收購價4兩,為了搶貨源,他5兩收。因為中間環節節省了大半,所以沒人搶得過他,最後才能壟斷建寧府的八成茶葉市場。也大大侵害了貪官汙吏的收入,釀成了現在的禍患。
可因為他的行為,無形中讓劉勇強跟廣大鄉紳的利益綁定了,閩西地方,地狹人多,山地可以種茶,幾乎沒有一家大鄉紳家裏沒有山地,也幾乎沒有一個大鄉紳家裏沒有茶園。那提高的1兩成本,無形中從官員手中轉移支付給了大鄉紳。
別小看這一兩銀子,1擔增收1兩,對於那些有成百上千畝茶園的鄉紳來說,每年就能增收成百上千兩銀子。
這種利益的綁定,或許暫時激發不出讓人願意赴死的心理動機,但卻無比穩固,利益恆久遠,長此以往,潛移默化,就能形成新的利益共同體。
這個綁定的完成,是小舅子歪打正著的結果,不然劉勇強甚至不知道方向。
他之前跟地方鄉紳之間的關係,更多是一種人脈聯係,通過師徒關係為紐帶,維係著數以千計的地主子弟,但這些人能跟他造反嗎?沒有合適的名義,根本鼓動不起他們。
正因為得知了這些情況,打不打小舅子不重要,但茶廠、茶行是絕對不能關閉的。茶廠關係到工業革命,關係到蒸汽機的推廣,是曆史性的。茶行則是他跟建寧府鄉紳之間的利益紐帶,是政治性的。
所以他隻有劫獄一條路可走。
劫獄之後,迴到葉坊大宅,全家驚慌不已。老丈人發怒,妻子打弟弟,此時劉勇強可不想家宅不寧,隻能先饒了小舅子。
心裏卻知道這不是個安分的家夥,以後得防著一點,別讓他壞了大事。
老丈人蔣蘅知道惹了大禍,女婿過於護短,這可能會給蔣家招災。但畢竟是他兒子惹的事,女婿也是為了維護他兒子。年紀越大,心腸越軟,真讓他將親兒子送官殺頭,他又不忍心。
隻能動用一切人脈關係,上下打點,希望這件事過去。可現在蔣彬賣茶已經不是大事,女婿劫獄才要了老命。發現根本打點不動,福建上下沒人敢收蔣舉人的銀子。似乎蔣家隻有死路一條了!
心急之下,一病不起。
他強烈的感覺,自己要死了。有時候他覺得,他可能早就該死了,鹹豐七年粵匪圍城的時候,他到處聯係官兵,聯係鄉勇,就耗盡了心力,當時就覺得要死了。是這個女婿出現,大勝粵匪,仿佛給他打了一針一樣,挺了過來。這次他無論如何是挺不過去了,他也不想挺了,眼看要家破人亡,還是閉眼的好。
將小舅子打發迴家:“好好床前盡孝。”
老丈人眼看沒幾天了,劉勇強要應付撲麵而來的危機,內宅的事情這些兒女該到盡心的時候了。
晚上。
發妻非常愧疚:“老爺。你納一房小妾吧。要不收了春芽秋葉也行。”
這麽多年沒有子嗣,蔣淑一直內疚。這不怪她,是劉勇強不想要孩子。男人不想要孩子的辦法,無非是打靶的時候故意打歪,運氣很好,這麽多年竟然沒有擦槍走火,靠這種辦法竟然實現了避孕。
劉勇強暫時不想要孩子,一是不想分心,二是他知道他要幹的事業成敗未知,萬一失敗了,生個孩子給人家殺嗎?
所以在他有必勝把握之前,他不打算生孩子。
……
建寧府,浦城縣,太平1村。
當初楊輔清在浦城縣進行了屠殺,浦城人口折損大半,最先安置在浦城縣的太平村,是最不偏僻的。
劉安是太平1村一個普通居民,今年21歲,有兩個媳婦,這兩年生了三個孩子。搶媳婦的時候有多過癮,養媳婦的時候就有多辛苦。
沒有出山之前,他經常累的腰疼。所以對村裏經常集結的訓練最不熱心,常常偷懶,為此沒少挨板子。
這次出山之後返迴,他態度變了。
他還記得那天,他背著鼓鼓囊囊的裝滿了大洋的包袱迴村,在村外就聽見了朗朗的讀書聲。
原來有一批嘉興人安置到了這裏,浙江人富,讀書的多,其中有讀過書的。劉大人下令建起了學堂,教村裏孩子讀書,隻是開蒙而已。
劉安怔怔聽了一會,心想以後他的兒子也會進去讀書。
銀子迴來了,生活立馬就好了。
通往山外的路已經修通,也是村裏的長官們帶著大家夥修的,修的也一般,很窄的狹窄小路,甚至無法推著獨輪車通行,隻能挑擔步行。
路上他就看見了村裏一隊隊年輕後生,背著茶葉包往山外走。他們年紀還不大,到不了當兵的年紀,沒趕上這次發財的機會。不過跟一年多前見麵不一樣,他們壯實了很多,一問才知道茶園開始賣茶了,他們背茶出山,去山外的碼頭邊交貨,一趟能掙一個大洋。
一趟來迴得六天,才1個大洋,一個月背5趟也才5個大洋。他一個月5兩銀子,出戰還能翻番,一個月怎麽都能掙15個大洋。這都是小頭,打破城池,那賺的銀子就沒數了,得看運氣。有人從一個大戶家裏,一次就掏了100多兩銀子,還有人抓住了大賊頭,直接賞了500兩。就他這一年來,也掙了200多個大洋。
不過茶葉確實帶給了村裏變化,讓孩子們能吃飽飯了。
他迴家後,他幾個孩子長大了一些,兩個媳婦很高興,因為他不但帶迴來了錢,還帶迴來了幾匹細布、浙江的絲綢,在福州還給一人買了脂粉。兩個女人都高興的互相摸,不斷的給他飛媚眼兒。
可惜了,他好兄弟沒活到現在,嗯,好兄弟臨走前把老婆托付給他了,所以他才能有兩個媳婦。
這次迴來後,再喊出操,劉安積極了很多。想著練好本事,下次還能跟大人去掙錢。
是的,劉安他們這些太平村的村民,領著王有齡的軍餉,卻從沒感謝過王有齡,他們心裏都覺得這是劉勇強給他們的機會。因為從始至終,就沒有人管過他們,這座深山,以前隻有劉勇強的聲音能傳進來。
劉安以為,下次機會能很快到來,可結果一等就是兩年,從同治二年等到了同治四年。
當他們接到命令,跟著村裏的隊長們出發,到建寧府集結的時候,以為還是去打粵匪,卻發現這次沒有敵人。劉大人帶著他們劫獄,救了他的小舅子。
大家都不知道這是在幹什麽,但跟著劉大人幹就完了,反正也發軍餉,還是一月5兩銀子。
慢慢的大家傳開了,劉大人得罪了朝廷,好像要大難臨頭。有些沒良心的甚至商量要不要跑,跟著劉大人這是不是造反。又有人說,劉大人得罪朝廷,是因為販賣私茶。這讓劉安想起了村裏的茶園,都說那是劉大人的。難道劉大人販的私茶,就是那些茶園裏的。
劉安不打算跑,做人得講良心。要不是劉大人,他們這些人早死了。他在浙江可看過那些綠營是怎麽殺粵匪的,哦,他們以前也是粵匪,都快忘了。
消息越來越多,大事情也開始進入他們耳中,有人說起了最近李鴻章在蘇州殺了八王和幾萬粵匪,又說曾剃頭在天京殺了十幾萬人。
直到隊長們開會迴來,才告訴他們,劉大人得罪朝廷,是因為安置太平軍的事發了。現在要留下的留,不想留的可以迴去。
有些人走了,劉安沒走。安置太平軍不就是安置他們嗎,說是因為在溫州安置太平軍,被左宗棠發現了,這才上奏朝廷,要砍劉大人的腦袋。
劉安眼睜睜看著大營空了下來,走了得有一半人,但他還是不動搖。他在被安置前,其實是一個小頭目,人稱花馬劉,不是他臉花,而是他以前有一匹白花馬,後來馬被打死了,名號留下了。他一直沒說自己這種身份,安置的時候,所有匪寨都打散,也沒人知道他這個身份。做過賊的人,就得隱姓埋名一輩子,這是以前一個老兵跟他說的。
有人走,就有人來,人來了又走。
劉勇強一直沒露麵,他給這些前太平軍選擇的機會,給他們一次給自己賣命的機會。
也沒時間見他們,每天都忙著寫信,一封封信件發出去。
遠在上杭縣的鍾寶三是第一批接到他信的人,如果這次鍾寶三還能在南邊振臂一唿,還能造成上次那種整個福建震動的效果。
不過這次,他可不止是要震動福建,而是要震動整個天下!
“你打他幹什麽?”
劉勇強趕緊製止。
“他給老爺惹了這麽大的禍,你讓我打死他吧。”
“行了!”
一把奪下棍子,扶起跪在地上戰戰兢兢的小舅子。
“他不但沒錯,還立了大功。”
查看完係統說明,劉勇強才知道,為什麽係統認可他的基地建設完成。按他的理解,他的基地早就建設完成了才對。他已經跟地方鄉紳集團綁定,隨時可以動員出幾萬鄉勇,建寧府應該算是他的基地,但係統一直沒有確認。
這次確認後,他查看詳細說明,發現了原因。
因為小舅子利欲熏心,仗著當大官的姐夫,大肆在建寧府收購茶葉,別人收購價4兩,為了搶貨源,他5兩收。因為中間環節節省了大半,所以沒人搶得過他,最後才能壟斷建寧府的八成茶葉市場。也大大侵害了貪官汙吏的收入,釀成了現在的禍患。
可因為他的行為,無形中讓劉勇強跟廣大鄉紳的利益綁定了,閩西地方,地狹人多,山地可以種茶,幾乎沒有一家大鄉紳家裏沒有山地,也幾乎沒有一個大鄉紳家裏沒有茶園。那提高的1兩成本,無形中從官員手中轉移支付給了大鄉紳。
別小看這一兩銀子,1擔增收1兩,對於那些有成百上千畝茶園的鄉紳來說,每年就能增收成百上千兩銀子。
這種利益的綁定,或許暫時激發不出讓人願意赴死的心理動機,但卻無比穩固,利益恆久遠,長此以往,潛移默化,就能形成新的利益共同體。
這個綁定的完成,是小舅子歪打正著的結果,不然劉勇強甚至不知道方向。
他之前跟地方鄉紳之間的關係,更多是一種人脈聯係,通過師徒關係為紐帶,維係著數以千計的地主子弟,但這些人能跟他造反嗎?沒有合適的名義,根本鼓動不起他們。
正因為得知了這些情況,打不打小舅子不重要,但茶廠、茶行是絕對不能關閉的。茶廠關係到工業革命,關係到蒸汽機的推廣,是曆史性的。茶行則是他跟建寧府鄉紳之間的利益紐帶,是政治性的。
所以他隻有劫獄一條路可走。
劫獄之後,迴到葉坊大宅,全家驚慌不已。老丈人發怒,妻子打弟弟,此時劉勇強可不想家宅不寧,隻能先饒了小舅子。
心裏卻知道這不是個安分的家夥,以後得防著一點,別讓他壞了大事。
老丈人蔣蘅知道惹了大禍,女婿過於護短,這可能會給蔣家招災。但畢竟是他兒子惹的事,女婿也是為了維護他兒子。年紀越大,心腸越軟,真讓他將親兒子送官殺頭,他又不忍心。
隻能動用一切人脈關係,上下打點,希望這件事過去。可現在蔣彬賣茶已經不是大事,女婿劫獄才要了老命。發現根本打點不動,福建上下沒人敢收蔣舉人的銀子。似乎蔣家隻有死路一條了!
心急之下,一病不起。
他強烈的感覺,自己要死了。有時候他覺得,他可能早就該死了,鹹豐七年粵匪圍城的時候,他到處聯係官兵,聯係鄉勇,就耗盡了心力,當時就覺得要死了。是這個女婿出現,大勝粵匪,仿佛給他打了一針一樣,挺了過來。這次他無論如何是挺不過去了,他也不想挺了,眼看要家破人亡,還是閉眼的好。
將小舅子打發迴家:“好好床前盡孝。”
老丈人眼看沒幾天了,劉勇強要應付撲麵而來的危機,內宅的事情這些兒女該到盡心的時候了。
晚上。
發妻非常愧疚:“老爺。你納一房小妾吧。要不收了春芽秋葉也行。”
這麽多年沒有子嗣,蔣淑一直內疚。這不怪她,是劉勇強不想要孩子。男人不想要孩子的辦法,無非是打靶的時候故意打歪,運氣很好,這麽多年竟然沒有擦槍走火,靠這種辦法竟然實現了避孕。
劉勇強暫時不想要孩子,一是不想分心,二是他知道他要幹的事業成敗未知,萬一失敗了,生個孩子給人家殺嗎?
所以在他有必勝把握之前,他不打算生孩子。
……
建寧府,浦城縣,太平1村。
當初楊輔清在浦城縣進行了屠殺,浦城人口折損大半,最先安置在浦城縣的太平村,是最不偏僻的。
劉安是太平1村一個普通居民,今年21歲,有兩個媳婦,這兩年生了三個孩子。搶媳婦的時候有多過癮,養媳婦的時候就有多辛苦。
沒有出山之前,他經常累的腰疼。所以對村裏經常集結的訓練最不熱心,常常偷懶,為此沒少挨板子。
這次出山之後返迴,他態度變了。
他還記得那天,他背著鼓鼓囊囊的裝滿了大洋的包袱迴村,在村外就聽見了朗朗的讀書聲。
原來有一批嘉興人安置到了這裏,浙江人富,讀書的多,其中有讀過書的。劉大人下令建起了學堂,教村裏孩子讀書,隻是開蒙而已。
劉安怔怔聽了一會,心想以後他的兒子也會進去讀書。
銀子迴來了,生活立馬就好了。
通往山外的路已經修通,也是村裏的長官們帶著大家夥修的,修的也一般,很窄的狹窄小路,甚至無法推著獨輪車通行,隻能挑擔步行。
路上他就看見了村裏一隊隊年輕後生,背著茶葉包往山外走。他們年紀還不大,到不了當兵的年紀,沒趕上這次發財的機會。不過跟一年多前見麵不一樣,他們壯實了很多,一問才知道茶園開始賣茶了,他們背茶出山,去山外的碼頭邊交貨,一趟能掙一個大洋。
一趟來迴得六天,才1個大洋,一個月背5趟也才5個大洋。他一個月5兩銀子,出戰還能翻番,一個月怎麽都能掙15個大洋。這都是小頭,打破城池,那賺的銀子就沒數了,得看運氣。有人從一個大戶家裏,一次就掏了100多兩銀子,還有人抓住了大賊頭,直接賞了500兩。就他這一年來,也掙了200多個大洋。
不過茶葉確實帶給了村裏變化,讓孩子們能吃飽飯了。
他迴家後,他幾個孩子長大了一些,兩個媳婦很高興,因為他不但帶迴來了錢,還帶迴來了幾匹細布、浙江的絲綢,在福州還給一人買了脂粉。兩個女人都高興的互相摸,不斷的給他飛媚眼兒。
可惜了,他好兄弟沒活到現在,嗯,好兄弟臨走前把老婆托付給他了,所以他才能有兩個媳婦。
這次迴來後,再喊出操,劉安積極了很多。想著練好本事,下次還能跟大人去掙錢。
是的,劉安他們這些太平村的村民,領著王有齡的軍餉,卻從沒感謝過王有齡,他們心裏都覺得這是劉勇強給他們的機會。因為從始至終,就沒有人管過他們,這座深山,以前隻有劉勇強的聲音能傳進來。
劉安以為,下次機會能很快到來,可結果一等就是兩年,從同治二年等到了同治四年。
當他們接到命令,跟著村裏的隊長們出發,到建寧府集結的時候,以為還是去打粵匪,卻發現這次沒有敵人。劉大人帶著他們劫獄,救了他的小舅子。
大家都不知道這是在幹什麽,但跟著劉大人幹就完了,反正也發軍餉,還是一月5兩銀子。
慢慢的大家傳開了,劉大人得罪了朝廷,好像要大難臨頭。有些沒良心的甚至商量要不要跑,跟著劉大人這是不是造反。又有人說,劉大人得罪朝廷,是因為販賣私茶。這讓劉安想起了村裏的茶園,都說那是劉大人的。難道劉大人販的私茶,就是那些茶園裏的。
劉安不打算跑,做人得講良心。要不是劉大人,他們這些人早死了。他在浙江可看過那些綠營是怎麽殺粵匪的,哦,他們以前也是粵匪,都快忘了。
消息越來越多,大事情也開始進入他們耳中,有人說起了最近李鴻章在蘇州殺了八王和幾萬粵匪,又說曾剃頭在天京殺了十幾萬人。
直到隊長們開會迴來,才告訴他們,劉大人得罪朝廷,是因為安置太平軍的事發了。現在要留下的留,不想留的可以迴去。
有些人走了,劉安沒走。安置太平軍不就是安置他們嗎,說是因為在溫州安置太平軍,被左宗棠發現了,這才上奏朝廷,要砍劉大人的腦袋。
劉安眼睜睜看著大營空了下來,走了得有一半人,但他還是不動搖。他在被安置前,其實是一個小頭目,人稱花馬劉,不是他臉花,而是他以前有一匹白花馬,後來馬被打死了,名號留下了。他一直沒說自己這種身份,安置的時候,所有匪寨都打散,也沒人知道他這個身份。做過賊的人,就得隱姓埋名一輩子,這是以前一個老兵跟他說的。
有人走,就有人來,人來了又走。
劉勇強一直沒露麵,他給這些前太平軍選擇的機會,給他們一次給自己賣命的機會。
也沒時間見他們,每天都忙著寫信,一封封信件發出去。
遠在上杭縣的鍾寶三是第一批接到他信的人,如果這次鍾寶三還能在南邊振臂一唿,還能造成上次那種整個福建震動的效果。
不過這次,他可不止是要震動福建,而是要震動整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