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打下福州
開局一顆頭,爭霸全世界 作者:狂人啊Q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鄭世祿以白身坐鎮建寧府衙,基本沒什麽號召力。
他甚至連建寧府的衙役都使不動,這些人根本叫不來上班。發給各縣的公文,哪怕蓋著知府大印,也沒人認可,信使甚至進不了各縣縣城。
他能號召起來的,隻有三千鄉勇。全都是蔣家,和他鄭家的人。
“鄭師兄,家父,家父沒了。”
正是混亂之際,他的恩師竟然此時沒了,一個兒子前來報喪。
鄭世祿兩眼一黑,緩過來後,立刻先去蔣家奔喪。
看著一群群披麻戴孝的子女,他卻仿佛看到了血流成河,滿門抄斬的慘狀。那個趴在地上,哭的最傷心的人,周圍一個人都沒有,都躲得他遠遠的,他是蔣彬,惹起這次事端的蔣家四少爺。
一進門,立刻就有管家給鄭世祿送來喪服。
鄭世祿正要穿在身上,突然眼光一閃:“給我準備一千套,要快。”
然後才穿起喪服,給恩師吊唁。
停屍一天,一個客人都沒有,到了晚上,才終於有一些親人來登門。
都知道蔣家大禍臨頭,躲得遠遠的。隻有這些至親過意不去,人死為大,派人來吊唁。還有一些蔣舉人的學生,也是這時候才敢上門。
人之常情,鄭世祿沒有苛責。
他跟恩師感情深厚,恩師辦團練的時候,他時時跟在身邊,後來劉大人到來後,恩師才徹底清閑,他則取代了恩師的地位,接過了建寧府團總局的頭銜。
可現在這情形,我這個團總估計是叫不來人的。
恩師在這個關節去了,也許是好事,對他是好事,對家族也好,也許這個家會因此躲過這場大劫。
……
劉勇強收到喪服的時候,已經開進了閩清,攻打閩清沒費什麽力氣,架起十幾門大炮轟了半個小時,官兵都跑了,縣令能堅守這麽長時間,也算是給滿清盡忠了。
劉勇強領的是後隊,前鋒早已經開到福州,一路越城而過直打福州。前鋒由蔣遠指揮,命令是不惜代價,必須攻下福州。
穿起喪服,直接在閩清搭起臨時靈堂,供上老丈人相贈的一塊玉佩,痛哭了沒幾聲,前方傳報,福州打下來了。
全軍開拔,不留後路。
福州並沒有完全打下來,八旗駐防營還在堅守。
蔣遠抵達的時候,三千先鋒已經在炮轟城牆,五門45磅線膛炮在遠處定點清除福州城上的炮台。對方的大炮射程其實足夠,因為夠重,隻是精度不行,炮手水平太差。數以百計的城防火炮,竟被五門線膛炮壓製了,一座座炮台被轟塌。
蔣遠帶著後續的三千援兵開始進逼城門,獨立炮團指揮著72門大炮集中轟擊城頭,綠營還在堅守,王有齡這個人能力不行,但意誌足夠。可惜就像戰前猜測的那樣,他調不動八旗。
守城的綠營被城下火力壓製,他們的武器並不算差,四萬鄉勇相繼裁撤後,留下了大量的洋槍洋炮,王有齡都給了這一萬多綠營兵。可一樣的武器,在不一樣的人手裏,效果是天差地別的。意大利炮比日本山炮好得多,可意大利軍隊硬是追著英軍投降,日本軍隊卻是用三八大蓋逼降了要塞後的英軍。
所以一樣的武器,還居高臨下,城樓上的綠營硬是被打的不敢冒頭,城門被一門推進的12磅炮實心彈轟塌之後,第一隊士兵就衝進了福州。對麵綠營直接崩潰,一隊隊士兵推著大炮在街道上掃蕩,隻三千人,沒遇到大規模抵抗占領了整個福州。後續來的三千援兵,甚至沒來得及參加戰鬥。
進逼駐防營麻煩了一點,因為八旗一個沒逃,他們死守蒙古營。城牆戒嚴,一些平時進不了正兵的旗人壯勇也都上了城牆,有些人身上披著比他們爺爺年紀還大的鎧甲,拉著弓箭靜靜等待敵軍來攻。
死守的意誌是有的,可主動出擊的勇氣已經失去了。
王有齡在總督府扯了三尺白綾要上吊,這樣的局麵他不是第一次遇到了,上一次還是在杭州,當時也是調不動杭州八旗,粵匪幾乎攻下了整個外城,幸好有閩軍及時殺到,大炮猛轟粵匪後背,打崩了他們。可這次來打他的,卻是這幫子閩軍。
上上下下,直到閩軍衝進總督府將他生擒,也沒下定決心踢開凳子。嗯,主要是家人死死攔著他,耽誤了他為皇上盡忠。
這些兵對他還算客氣,也沒侵犯他的家人,畢竟都曾經領過他的銀子,其中一些帶頭的他還認識。
這時候他不想死了,大聲喊著:“讓劉勇強來見我。”
劉勇強見到他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早上,城裏炮聲隆隆的背景下,兩人在總督府花廳見麵。
王有齡還是像一個主人一樣,坐在主座喝茶,但跟上次見麵已經明顯不同,憔悴無比。
作為總督,治下叛亂,攻占省城,他難逃一死。
他隻想狠狠罵劉勇強一頓再死,他覺得對對方不薄。
“製軍大人,卑職送你一份大禮吧。”
冷哼一聲:“好大的禮!”
他側耳聽著炮聲。
接下來劉勇強一句話,卻讓他再也恨不起來。
“你把八旗帶走吧。”
上萬旗人,讓他這個總督帶走,這份大功,雖然不能抵罪,他或許還是難逃一死,也許能保下家人。
……
來蔣家吊唁的人多了起來。
主要還是一些親戚,但已經敢在白天來了。因為蔣家姑爺攻占福州的消息傳迴來了,消息能這麽快當然有鄭世祿的功勞,快馬將戰報傳迴,然後還有命令,讓他召集鄉勇,控製延平、閩清一帶。
劉勇強還是體諒人的,知道他那邊打不下福州,自己這邊根本就招不來鄉勇。靠蔣家、鄭家的人,控製建寧府都不夠。
所以鄭世祿帶著攻占福州的消息,快速走訪福州周邊的親戚鄉紳,最親近的最先行動。因為現在鬧大了,劉勇強有贏的希望,雖然希望還不大。可這些最親近的,就算不參加,也可能被清算。宗族製下,他們早就被裹挾了。除非能在一開始就劃清界限,比如劉勇強起兵之時,他們動員本族鄉勇去攻打他,把他一家開出族譜,公開表態。
但他們沒有那麽做,那時候劉勇強招了一萬外地兵,他們打不過。
招來一千人,立刻發往延平府,又招來一千人,再發往閩清縣。
消息漸漸傳開,劉勇強真的攻下了福州,整個建寧府都傳遍了,來投靠的零散鄉勇一天比一天多。局勢在快速變得有利。
……
王有齡沒有選擇的餘地,被劉勇強害到這種地步,甚至還得感激對方。
按照他的要求,劉勇強親筆寫了各種保證。
王有齡帶著保證書趕去八旗駐防營勸降,也不算勸降,隻能說是勸說。
以總督的身份,向福州將軍下達命令,讓他組織福州所有旗人撤出,經陸路去浙江。可以帶走財物,甚至武器,但不能帶馬走,事後責任由王有齡負責。
福州將軍也沒有選擇的餘地,不是他不想堅守,而是八旗現在什麽樣子誰都心裏清楚。以弓馬騎射起家,可營中好馬沒有幾匹,能拉硬弓的沒有幾人。粵匪那時候都已經這樣,粵匪攻城的時候,旗人大多死守,最後被整體屠殺。死守的原因也正因為此,因為知道打下滿城,全城盡死。
昨天閩西悍匪一日而下外城,數百門大炮猛轟旗營,不但炸死了不少人,對方都沒打進來呢,一些旗人家庭甚至闔家自盡了。
這士氣——
不敢打,不能打,又不敢走,不能走,就是這一代旗人的窘境。八旗鐵騎何以淪落至此啊。
早年間,旗人少,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康熙爺那時候就不行了,人丁滋長,20萬從龍入關,康熙時已有60萬。康熙爺兩次發內帑賞旗人,一次三百多萬兩,一次六百多萬兩,康熙爺那時候有錢。到了乾隆年間,人口繼續滋生,旗人都活不下去了,紛紛謠傳乾隆爺要發大賞,乾隆爺趕緊辟謠。之後讓大量旗人出旗,主要是三番之亂時三番部下的漢軍旗。
旗人兵額有限,一個旗兵要養活一大家子人,其他人又不允許從事其他行業,甚至不允許離開駐防營太遠,絕大多數旗人一輩子都不離開城市。過得既辛苦,又害怕脫旗。這是一群養廢了的寄生蟲,隻會張嘴,伸手。
為了養活這麽多張嘴,南方地區的馬場全都放墾了,杭州西湖馬場種上了桑蠶,收租補貼旗人。福州也一樣,當年圈占的馬場,早就成了稻田。戰馬隻能從關外運來,沿途還都變賣換了劣馬。
所以王有齡說他承擔一切責任,閩西悍匪還保證不追擊,因為跟王有齡有交情,福州將軍一口就答應了,開始帶旗人撤入浙江。不這麽做全都得死,好幾萬人呢。
王有齡帶著他們離開,留下一座完整的福州城,對劉勇強也是好事。
強攻肯定是能打下來的,但攻入八旗營,這些‘主人翁’跟你巷戰,鳥槍、弓箭可都是能打死人的。
攻下這座城,他已經死了十幾個人,比特麽英法聯軍打下北京死的人都多。
旗人拖家帶口,扶老攜幼離開福州之後,沿途造成的影響很很巨大,漢人老百姓看到八旗老爺被趕跑,八旗鐵騎的神話再一次破產。
劉勇強還獲得了八旗留下的幾千匹戰馬,雖說大多數都是劣馬,至少能拉車不是。他的炮兵終於成了馬拉炮隊,在福建跑不開,華北大平原可用得上。
他始終是要北伐的!
他甚至連建寧府的衙役都使不動,這些人根本叫不來上班。發給各縣的公文,哪怕蓋著知府大印,也沒人認可,信使甚至進不了各縣縣城。
他能號召起來的,隻有三千鄉勇。全都是蔣家,和他鄭家的人。
“鄭師兄,家父,家父沒了。”
正是混亂之際,他的恩師竟然此時沒了,一個兒子前來報喪。
鄭世祿兩眼一黑,緩過來後,立刻先去蔣家奔喪。
看著一群群披麻戴孝的子女,他卻仿佛看到了血流成河,滿門抄斬的慘狀。那個趴在地上,哭的最傷心的人,周圍一個人都沒有,都躲得他遠遠的,他是蔣彬,惹起這次事端的蔣家四少爺。
一進門,立刻就有管家給鄭世祿送來喪服。
鄭世祿正要穿在身上,突然眼光一閃:“給我準備一千套,要快。”
然後才穿起喪服,給恩師吊唁。
停屍一天,一個客人都沒有,到了晚上,才終於有一些親人來登門。
都知道蔣家大禍臨頭,躲得遠遠的。隻有這些至親過意不去,人死為大,派人來吊唁。還有一些蔣舉人的學生,也是這時候才敢上門。
人之常情,鄭世祿沒有苛責。
他跟恩師感情深厚,恩師辦團練的時候,他時時跟在身邊,後來劉大人到來後,恩師才徹底清閑,他則取代了恩師的地位,接過了建寧府團總局的頭銜。
可現在這情形,我這個團總估計是叫不來人的。
恩師在這個關節去了,也許是好事,對他是好事,對家族也好,也許這個家會因此躲過這場大劫。
……
劉勇強收到喪服的時候,已經開進了閩清,攻打閩清沒費什麽力氣,架起十幾門大炮轟了半個小時,官兵都跑了,縣令能堅守這麽長時間,也算是給滿清盡忠了。
劉勇強領的是後隊,前鋒早已經開到福州,一路越城而過直打福州。前鋒由蔣遠指揮,命令是不惜代價,必須攻下福州。
穿起喪服,直接在閩清搭起臨時靈堂,供上老丈人相贈的一塊玉佩,痛哭了沒幾聲,前方傳報,福州打下來了。
全軍開拔,不留後路。
福州並沒有完全打下來,八旗駐防營還在堅守。
蔣遠抵達的時候,三千先鋒已經在炮轟城牆,五門45磅線膛炮在遠處定點清除福州城上的炮台。對方的大炮射程其實足夠,因為夠重,隻是精度不行,炮手水平太差。數以百計的城防火炮,竟被五門線膛炮壓製了,一座座炮台被轟塌。
蔣遠帶著後續的三千援兵開始進逼城門,獨立炮團指揮著72門大炮集中轟擊城頭,綠營還在堅守,王有齡這個人能力不行,但意誌足夠。可惜就像戰前猜測的那樣,他調不動八旗。
守城的綠營被城下火力壓製,他們的武器並不算差,四萬鄉勇相繼裁撤後,留下了大量的洋槍洋炮,王有齡都給了這一萬多綠營兵。可一樣的武器,在不一樣的人手裏,效果是天差地別的。意大利炮比日本山炮好得多,可意大利軍隊硬是追著英軍投降,日本軍隊卻是用三八大蓋逼降了要塞後的英軍。
所以一樣的武器,還居高臨下,城樓上的綠營硬是被打的不敢冒頭,城門被一門推進的12磅炮實心彈轟塌之後,第一隊士兵就衝進了福州。對麵綠營直接崩潰,一隊隊士兵推著大炮在街道上掃蕩,隻三千人,沒遇到大規模抵抗占領了整個福州。後續來的三千援兵,甚至沒來得及參加戰鬥。
進逼駐防營麻煩了一點,因為八旗一個沒逃,他們死守蒙古營。城牆戒嚴,一些平時進不了正兵的旗人壯勇也都上了城牆,有些人身上披著比他們爺爺年紀還大的鎧甲,拉著弓箭靜靜等待敵軍來攻。
死守的意誌是有的,可主動出擊的勇氣已經失去了。
王有齡在總督府扯了三尺白綾要上吊,這樣的局麵他不是第一次遇到了,上一次還是在杭州,當時也是調不動杭州八旗,粵匪幾乎攻下了整個外城,幸好有閩軍及時殺到,大炮猛轟粵匪後背,打崩了他們。可這次來打他的,卻是這幫子閩軍。
上上下下,直到閩軍衝進總督府將他生擒,也沒下定決心踢開凳子。嗯,主要是家人死死攔著他,耽誤了他為皇上盡忠。
這些兵對他還算客氣,也沒侵犯他的家人,畢竟都曾經領過他的銀子,其中一些帶頭的他還認識。
這時候他不想死了,大聲喊著:“讓劉勇強來見我。”
劉勇強見到他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早上,城裏炮聲隆隆的背景下,兩人在總督府花廳見麵。
王有齡還是像一個主人一樣,坐在主座喝茶,但跟上次見麵已經明顯不同,憔悴無比。
作為總督,治下叛亂,攻占省城,他難逃一死。
他隻想狠狠罵劉勇強一頓再死,他覺得對對方不薄。
“製軍大人,卑職送你一份大禮吧。”
冷哼一聲:“好大的禮!”
他側耳聽著炮聲。
接下來劉勇強一句話,卻讓他再也恨不起來。
“你把八旗帶走吧。”
上萬旗人,讓他這個總督帶走,這份大功,雖然不能抵罪,他或許還是難逃一死,也許能保下家人。
……
來蔣家吊唁的人多了起來。
主要還是一些親戚,但已經敢在白天來了。因為蔣家姑爺攻占福州的消息傳迴來了,消息能這麽快當然有鄭世祿的功勞,快馬將戰報傳迴,然後還有命令,讓他召集鄉勇,控製延平、閩清一帶。
劉勇強還是體諒人的,知道他那邊打不下福州,自己這邊根本就招不來鄉勇。靠蔣家、鄭家的人,控製建寧府都不夠。
所以鄭世祿帶著攻占福州的消息,快速走訪福州周邊的親戚鄉紳,最親近的最先行動。因為現在鬧大了,劉勇強有贏的希望,雖然希望還不大。可這些最親近的,就算不參加,也可能被清算。宗族製下,他們早就被裹挾了。除非能在一開始就劃清界限,比如劉勇強起兵之時,他們動員本族鄉勇去攻打他,把他一家開出族譜,公開表態。
但他們沒有那麽做,那時候劉勇強招了一萬外地兵,他們打不過。
招來一千人,立刻發往延平府,又招來一千人,再發往閩清縣。
消息漸漸傳開,劉勇強真的攻下了福州,整個建寧府都傳遍了,來投靠的零散鄉勇一天比一天多。局勢在快速變得有利。
……
王有齡沒有選擇的餘地,被劉勇強害到這種地步,甚至還得感激對方。
按照他的要求,劉勇強親筆寫了各種保證。
王有齡帶著保證書趕去八旗駐防營勸降,也不算勸降,隻能說是勸說。
以總督的身份,向福州將軍下達命令,讓他組織福州所有旗人撤出,經陸路去浙江。可以帶走財物,甚至武器,但不能帶馬走,事後責任由王有齡負責。
福州將軍也沒有選擇的餘地,不是他不想堅守,而是八旗現在什麽樣子誰都心裏清楚。以弓馬騎射起家,可營中好馬沒有幾匹,能拉硬弓的沒有幾人。粵匪那時候都已經這樣,粵匪攻城的時候,旗人大多死守,最後被整體屠殺。死守的原因也正因為此,因為知道打下滿城,全城盡死。
昨天閩西悍匪一日而下外城,數百門大炮猛轟旗營,不但炸死了不少人,對方都沒打進來呢,一些旗人家庭甚至闔家自盡了。
這士氣——
不敢打,不能打,又不敢走,不能走,就是這一代旗人的窘境。八旗鐵騎何以淪落至此啊。
早年間,旗人少,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康熙爺那時候就不行了,人丁滋長,20萬從龍入關,康熙時已有60萬。康熙爺兩次發內帑賞旗人,一次三百多萬兩,一次六百多萬兩,康熙爺那時候有錢。到了乾隆年間,人口繼續滋生,旗人都活不下去了,紛紛謠傳乾隆爺要發大賞,乾隆爺趕緊辟謠。之後讓大量旗人出旗,主要是三番之亂時三番部下的漢軍旗。
旗人兵額有限,一個旗兵要養活一大家子人,其他人又不允許從事其他行業,甚至不允許離開駐防營太遠,絕大多數旗人一輩子都不離開城市。過得既辛苦,又害怕脫旗。這是一群養廢了的寄生蟲,隻會張嘴,伸手。
為了養活這麽多張嘴,南方地區的馬場全都放墾了,杭州西湖馬場種上了桑蠶,收租補貼旗人。福州也一樣,當年圈占的馬場,早就成了稻田。戰馬隻能從關外運來,沿途還都變賣換了劣馬。
所以王有齡說他承擔一切責任,閩西悍匪還保證不追擊,因為跟王有齡有交情,福州將軍一口就答應了,開始帶旗人撤入浙江。不這麽做全都得死,好幾萬人呢。
王有齡帶著他們離開,留下一座完整的福州城,對劉勇強也是好事。
強攻肯定是能打下來的,但攻入八旗營,這些‘主人翁’跟你巷戰,鳥槍、弓箭可都是能打死人的。
攻下這座城,他已經死了十幾個人,比特麽英法聯軍打下北京死的人都多。
旗人拖家帶口,扶老攜幼離開福州之後,沿途造成的影響很很巨大,漢人老百姓看到八旗老爺被趕跑,八旗鐵騎的神話再一次破產。
劉勇強還獲得了八旗留下的幾千匹戰馬,雖說大多數都是劣馬,至少能拉車不是。他的炮兵終於成了馬拉炮隊,在福建跑不開,華北大平原可用得上。
他始終是要北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