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係統的全盤計劃
開局一顆頭,爭霸全世界 作者:狂人啊Q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奕?徹夜難眠,軍機處燈火通明,平時總是噴自己的大學士倭仁這幾天也熄火了。
富明阿一瘸一拐走進來,正要下跪被奕?托起來。
“富明阿,你跟我說實話,到底能不能守?”
“奴才,奴才無能為力了。”
富明阿鬥誌全無的樣子,讓奕?的心拔涼拔涼的。
“怎麽就不能守了,怎麽就不能守!”
倭仁氣的直拄拐。
富明阿解釋:“粵匪作亂以來,京營大量外調,兵馬折損頗多。後英法兩夷入寇,八裏橋一戰……僧王一戰,哎……”
太平天國起兵,京營不管能不能打,反正南下的很多,江北大營為主,江南大營也有不少北京八旗。最要命的就是八裏橋,能打的幾乎都打報廢了。所以富明阿負傷後才會調迴北京訓練京營,剛調教出了不多的兵力,結果讓僧格林沁帶去山東被撚子全殲了。其實僧格林沁帶去剿匪的就已經不能打了,不然不至於被打成全軍覆沒,要是以前的京營,就算打不過還不會跑嗎?堂堂滿蒙八旗,被山東一群騎騾子的包圍了。
僧格林沁高樓寨一戰,已經不是戳破什麽弓馬騎射的神話,而是讓大家都知道,這群爺連弓馬騎射都不會了。
結果這時候閩賊打過來,北京城裏別說能打的了,能騎著馬不摔下來的都不多了。隻剩一群遛鳥逗狗的,讓他們送死去嗎?
“還是得撫啊!”
奕?歎息一聲,如今都不是缺大將的事兒了,而是缺能打的兵。
其實還有一點,所有人都沒敢說。那就是士氣問題,這次的士氣甚至比英法聯軍入城的時候還要差,那次鹹豐出逃背刺了滿朝文武,可至少那時候僧格林沁還在,兵力還算嚴整。這次是哪哪都不行,結果慈禧還跑了。這對士氣的打擊太大了,慈禧一跑,親貴跟著跑,親貴一跑,老百姓也跑,最後當兵的都想跑。
“王爺得早定大計啊。別說守了,在拖下去,就得餓死人了。”
其實通州失陷就已經輸了。英法聯軍攻下通州後,北京城一日而下,僧格林沁為什麽去八裏橋,一是擋英法聯軍,二是奪迴通州。北京城上百萬人,每日的米糧都從通州運來。別說通州了,其實天津失陷影響已經很大了。因為太平天國起義之後,南來的漕糧就斷了。太平軍占著鎮江,又在安徽活動,江浙的米糧,湖廣的米糧根本走不了運河。那時候就開始依靠洋人輪船走海運,從天津往北京輸送。
打又不能打,守又不能守,拖還不能拖。
這真是大清的至暗時刻啊。
奕?那個愁啊,今夜注定難眠。
……
劉勇強也愁。
沒兵啊。
太平村前後拉出了兩萬,建寧府已經拉出了三萬,他的動員能力已經到了上限。
現在在福州他已經買單了,除了守金雞山的那五千人,城裏的都是新兵。別說出城列陣而戰,就是在操作城牆上的大炮還擊都做不到,因為城上的大炮已經比炮手還多了。
但北麵有左宗棠虎視眈眈,南邊有李雲梯態度不明,上次去偷襲溫州還失敗了。左宗棠早有準備,在這裏留下了三千精銳。
清廷還在調兵南下——北上?他也分不清,李鴻章先是讓南下,後來又讓北上,他一直在江蘇、安徽兜圈子,到現在都沒進山東。
蔣遠已經帶走了兩萬最能打的,還在要援軍。可劉勇強又知道他說的是真的,北京那種大城市,是這個時代的人很少見到的。別說福建人了,就是英國人,法國人見了北京城估計也懵。城市的框架絕不比倫敦、巴黎小。
突然驚醒,手裏拿著的電報掉在地上,耳邊聽到僅剩不多的幾個徒弟在外麵說話。
“師娘,讓師父再睡會吧。”
老婆來了?
劉勇強不由皺眉,軍規可不允許婦孺入營,他這個統帥向來以身作則。
“進來吧。”
沉聲喊道,順便將地上的電報撿起來,是一份讓他頭疼的電報,王二竟然跑到營口去了,他是第二批援軍,應該早就到了,但他坐的船在山東被風刮得偏離航向,竟然飄到了東北,人不多,兩艘船500人,還沒來得及處理。
妻子蔣淑跟小舅子蔣彬一起進來,蔣彬一臉興奮,妻子一臉為難。
“你們怎麽來了?”
劉勇強黑著臉,這必須好好批評一下,作為統帥帶頭違規,這兵還怎麽帶。
看了眼小舅子,姐姐當然是不能打的,那肯定是小舅子慫恿的,小舅子這身子骨幾個月前剛挨得揍,應該恢複好了。
“是,是大哥他們讓我來的。”
“來幹什麽?”
所謂的大哥,自然是蔣家那群嫡係子弟,不同於蔣淑姐弟是小妾生的,剩下的兒子中,老大、老三都是正妻生的,但其他兄弟也都跟老大親。隻有蔣淑姐弟沒辦法,隻能跟著劉勇強混。這太正常了,在一個大家族,誰都知道嫡長子跟姑爺的分量孰輕孰重,雖然姑爺本事似乎大了一點,但宗法製下,嫡係就是最大。民國大佬譚延闓,高中會元,最後當了一省督軍,這樣的大人物,因為母親是小妾,出殯的時候族人竟然不許走正門,他自己趴在棺材上自稱自己死了,抬自己出殯,才從正門出來。
所以蔣家一直分成兩派,真正有權勢的大房、二房、三房,都跟著大房混,蔣遠是四房姨太太生的,還因為姐姐嫁給了劉勇強,這才跟劉勇強混,否則肯定也是老大跟前的小弟。
平時劉勇強跟蔣家嫡係勢力也沒什麽衝突,因為他在外當官,蔣家也跟著沾光,老蔣還活著,也鎮得住場麵。可是這次起事後,蔣家嫡係的做法,讓他很不爽。
蔣家人沒一個站出來支持他的,哪怕是那些現在在鄭世祿手下的蔣姓宗族鄉兵,也跟蔣家嫡係沒關係,那都是些旁支,是劉勇強這些年一點一點靠利益,人望聚集起來的。蔣家是大宗族,本族男人祭祖的時候,從各地聚集過來有上萬人。雖然比不上唐宋以前的門閥,但也是這個時代的頂級土豪了。其中旁支分散在閩西各地,劉勇強拉攏了一批,送去了廈門學做生意,有些家庭的子弟分散在各個口岸當買辦,這些家庭自然支持劉勇強。而這些家庭在地方上,不是村裏的小地主,就是幫蔣家大族管理莊子的二地主,當然也有最不如意的,隻能當佃戶。
而蔣家嫡係能動員的力量,絕對超過千人,但卻一動不動,還私下約束自己人,不讓他們跟劉勇強出來。
以前愛搭不理,劃清界限,現在看到形勢好了,慫恿老婆、小舅子來探營?
“大哥讓我們送些錢來勞軍。”
“多少?”
“十萬兩。”
“哼。”
這點錢劉勇強真不在乎。
“大哥還說,想招一萬大軍讓三哥帶著來幫你。”
“大哥就是大哥。”
劉勇強立刻高興起來。
“大雷,進來一下。”
劉大雷也是他的徒弟,跟王二、劉三虎來自同一個村,跟劉三虎還是同族堂兄弟。不像劉三虎那樣徹底鍛煉出來了,能夠獨當一麵。劉大雷算起來是他的三徒弟,可實際上本事早就比不上一些排名靠後的師弟了。
學習這東西,有時候需要天賦。最早收的劉三虎、劉五七和劉大雷三兄弟,也就劉三虎比較突出,五七和大雷甚至是中等偏下,因為跟他時間長,也很忠心,才一直留在身邊。讓他們幫忙組織個城防了,訓練一下士兵了,這個可以,讓他們統領一軍,攻城拔寨,那就不行了。單獨領兵,帶三百人以上,就手忙腳亂。
大雷看起來就老實本分,帶著憨厚的笑容。
“師父,你叫我。”
“送你師娘迴去,然後留在建寧府幫大爺練兵。”
大爺是蔣家大爺。
“好。”
大雷就這點好,聽話。
大雷一走,身邊就隻剩一個劉五七了,實在是沒人可用了啊。
然後又交代老婆:“告訴大哥,他能招一萬兵,給他當縣長,能招兩萬讓他當知府。”
劉勇強現在封的官已經不是那麽沒有含金量了,不是最初想請一些士紳出來,人家還不願意。
因為他都打進北京了,而且福建各地都知道了這個消息。
安頓好一切,才想起那張沒有處理的電報。
王二意外跑去東北了,現在顧不過來啊,根本沒有船去專門接他,運力十分緊張,為了接王二這幾百人一趟,就要耽誤其他運輸任務,思來想去,決定先讓王二待命,反正那裏有電報,溝通消息比較方便。
收迴心思,大方向更重要。係統計劃中,給了四個進度,第一步是攻取北京,第二步是進行外交談判,爭取獨立地位;第三步是通過軍事威懾,在北方找到重工業基地;第三步是跟列強建立外交關係,這四步不分先後,可以交叉進行。
每個方案中,又有詳細的進度計劃,攻取北京就分為占領天津,通州,北京三個步驟,其中有較為詳細的兵力部署;談判的方向和目標也給出了,爭取軍事、財政、外交三大自主權力;名叫閩人治閩,其實一開始他不是特別懂,甚至有點反感,這不是製造分裂嗎,他自己的計劃是直接攻占北京,滅了清廷,然後請曾國藩出山,以曾國藩的威望和他隨時能拉起來的十萬湘軍的實力,他當皇帝,李鴻章肯定服,左宗棠不服就逼他服,這樣能以最小的代價,最快的速度完成政權更替。
曾國藩可是洋務派,掌握大權後,順勢開啟改革,推動工業革命,以中國的底子,隻要完成初級工業革命,就足以稱霸世界。但係統給出了閩人治閩,而且是第二步計劃,在攻取北京後,才有可能實現。
現在已經完成了第一步,接著就是跟滿清談判,要求閩人治閩。
閩人治閩這一條,表麵的結果似乎不大,但後續的影響會非常大,閩人治閩之後,那湘人治湘是不是就順理成章了,福建人自己當家了,湖南人自己當家了,那浙江呢,江蘇呢,整個漢地十八省估計很快就會落入漢人大佬之手。至少相對滿清集團,新興的漢人集團是比較靠譜的。這一切有可能發展成一場漢人爭取民族獨立的結局。
第一步已經基本完成,第二步應該不會太難,劉勇強開始考慮第三步。係統給出的建議是東北或者山東,雖然東北有煤有鐵,是開啟重工業的理想位置,可東北沒人,清政府封關政策,哪怕老百姓闖了兩百年關東,總人口也才兩百來萬,還趕不上明末時候多。這點人口,搞個屁的工業革命。山東同樣不缺煤鐵,人口三千萬,還適合種植棉花呢,連輕工業都能補上。
而且東北可是滿清的龍興之地,就像西方人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樣,八旗集團也不能失去遼東啊。所以讓清廷割讓遼東的難度比割讓山東可難多了。
所以劉勇強傾向山東。可如果前麵談判順利,有什麽理由奪取山東呢?還是說係統方案是一個長期方案,不急於一時?
富明阿一瘸一拐走進來,正要下跪被奕?托起來。
“富明阿,你跟我說實話,到底能不能守?”
“奴才,奴才無能為力了。”
富明阿鬥誌全無的樣子,讓奕?的心拔涼拔涼的。
“怎麽就不能守了,怎麽就不能守!”
倭仁氣的直拄拐。
富明阿解釋:“粵匪作亂以來,京營大量外調,兵馬折損頗多。後英法兩夷入寇,八裏橋一戰……僧王一戰,哎……”
太平天國起兵,京營不管能不能打,反正南下的很多,江北大營為主,江南大營也有不少北京八旗。最要命的就是八裏橋,能打的幾乎都打報廢了。所以富明阿負傷後才會調迴北京訓練京營,剛調教出了不多的兵力,結果讓僧格林沁帶去山東被撚子全殲了。其實僧格林沁帶去剿匪的就已經不能打了,不然不至於被打成全軍覆沒,要是以前的京營,就算打不過還不會跑嗎?堂堂滿蒙八旗,被山東一群騎騾子的包圍了。
僧格林沁高樓寨一戰,已經不是戳破什麽弓馬騎射的神話,而是讓大家都知道,這群爺連弓馬騎射都不會了。
結果這時候閩賊打過來,北京城裏別說能打的了,能騎著馬不摔下來的都不多了。隻剩一群遛鳥逗狗的,讓他們送死去嗎?
“還是得撫啊!”
奕?歎息一聲,如今都不是缺大將的事兒了,而是缺能打的兵。
其實還有一點,所有人都沒敢說。那就是士氣問題,這次的士氣甚至比英法聯軍入城的時候還要差,那次鹹豐出逃背刺了滿朝文武,可至少那時候僧格林沁還在,兵力還算嚴整。這次是哪哪都不行,結果慈禧還跑了。這對士氣的打擊太大了,慈禧一跑,親貴跟著跑,親貴一跑,老百姓也跑,最後當兵的都想跑。
“王爺得早定大計啊。別說守了,在拖下去,就得餓死人了。”
其實通州失陷就已經輸了。英法聯軍攻下通州後,北京城一日而下,僧格林沁為什麽去八裏橋,一是擋英法聯軍,二是奪迴通州。北京城上百萬人,每日的米糧都從通州運來。別說通州了,其實天津失陷影響已經很大了。因為太平天國起義之後,南來的漕糧就斷了。太平軍占著鎮江,又在安徽活動,江浙的米糧,湖廣的米糧根本走不了運河。那時候就開始依靠洋人輪船走海運,從天津往北京輸送。
打又不能打,守又不能守,拖還不能拖。
這真是大清的至暗時刻啊。
奕?那個愁啊,今夜注定難眠。
……
劉勇強也愁。
沒兵啊。
太平村前後拉出了兩萬,建寧府已經拉出了三萬,他的動員能力已經到了上限。
現在在福州他已經買單了,除了守金雞山的那五千人,城裏的都是新兵。別說出城列陣而戰,就是在操作城牆上的大炮還擊都做不到,因為城上的大炮已經比炮手還多了。
但北麵有左宗棠虎視眈眈,南邊有李雲梯態度不明,上次去偷襲溫州還失敗了。左宗棠早有準備,在這裏留下了三千精銳。
清廷還在調兵南下——北上?他也分不清,李鴻章先是讓南下,後來又讓北上,他一直在江蘇、安徽兜圈子,到現在都沒進山東。
蔣遠已經帶走了兩萬最能打的,還在要援軍。可劉勇強又知道他說的是真的,北京那種大城市,是這個時代的人很少見到的。別說福建人了,就是英國人,法國人見了北京城估計也懵。城市的框架絕不比倫敦、巴黎小。
突然驚醒,手裏拿著的電報掉在地上,耳邊聽到僅剩不多的幾個徒弟在外麵說話。
“師娘,讓師父再睡會吧。”
老婆來了?
劉勇強不由皺眉,軍規可不允許婦孺入營,他這個統帥向來以身作則。
“進來吧。”
沉聲喊道,順便將地上的電報撿起來,是一份讓他頭疼的電報,王二竟然跑到營口去了,他是第二批援軍,應該早就到了,但他坐的船在山東被風刮得偏離航向,竟然飄到了東北,人不多,兩艘船500人,還沒來得及處理。
妻子蔣淑跟小舅子蔣彬一起進來,蔣彬一臉興奮,妻子一臉為難。
“你們怎麽來了?”
劉勇強黑著臉,這必須好好批評一下,作為統帥帶頭違規,這兵還怎麽帶。
看了眼小舅子,姐姐當然是不能打的,那肯定是小舅子慫恿的,小舅子這身子骨幾個月前剛挨得揍,應該恢複好了。
“是,是大哥他們讓我來的。”
“來幹什麽?”
所謂的大哥,自然是蔣家那群嫡係子弟,不同於蔣淑姐弟是小妾生的,剩下的兒子中,老大、老三都是正妻生的,但其他兄弟也都跟老大親。隻有蔣淑姐弟沒辦法,隻能跟著劉勇強混。這太正常了,在一個大家族,誰都知道嫡長子跟姑爺的分量孰輕孰重,雖然姑爺本事似乎大了一點,但宗法製下,嫡係就是最大。民國大佬譚延闓,高中會元,最後當了一省督軍,這樣的大人物,因為母親是小妾,出殯的時候族人竟然不許走正門,他自己趴在棺材上自稱自己死了,抬自己出殯,才從正門出來。
所以蔣家一直分成兩派,真正有權勢的大房、二房、三房,都跟著大房混,蔣遠是四房姨太太生的,還因為姐姐嫁給了劉勇強,這才跟劉勇強混,否則肯定也是老大跟前的小弟。
平時劉勇強跟蔣家嫡係勢力也沒什麽衝突,因為他在外當官,蔣家也跟著沾光,老蔣還活著,也鎮得住場麵。可是這次起事後,蔣家嫡係的做法,讓他很不爽。
蔣家人沒一個站出來支持他的,哪怕是那些現在在鄭世祿手下的蔣姓宗族鄉兵,也跟蔣家嫡係沒關係,那都是些旁支,是劉勇強這些年一點一點靠利益,人望聚集起來的。蔣家是大宗族,本族男人祭祖的時候,從各地聚集過來有上萬人。雖然比不上唐宋以前的門閥,但也是這個時代的頂級土豪了。其中旁支分散在閩西各地,劉勇強拉攏了一批,送去了廈門學做生意,有些家庭的子弟分散在各個口岸當買辦,這些家庭自然支持劉勇強。而這些家庭在地方上,不是村裏的小地主,就是幫蔣家大族管理莊子的二地主,當然也有最不如意的,隻能當佃戶。
而蔣家嫡係能動員的力量,絕對超過千人,但卻一動不動,還私下約束自己人,不讓他們跟劉勇強出來。
以前愛搭不理,劃清界限,現在看到形勢好了,慫恿老婆、小舅子來探營?
“大哥讓我們送些錢來勞軍。”
“多少?”
“十萬兩。”
“哼。”
這點錢劉勇強真不在乎。
“大哥還說,想招一萬大軍讓三哥帶著來幫你。”
“大哥就是大哥。”
劉勇強立刻高興起來。
“大雷,進來一下。”
劉大雷也是他的徒弟,跟王二、劉三虎來自同一個村,跟劉三虎還是同族堂兄弟。不像劉三虎那樣徹底鍛煉出來了,能夠獨當一麵。劉大雷算起來是他的三徒弟,可實際上本事早就比不上一些排名靠後的師弟了。
學習這東西,有時候需要天賦。最早收的劉三虎、劉五七和劉大雷三兄弟,也就劉三虎比較突出,五七和大雷甚至是中等偏下,因為跟他時間長,也很忠心,才一直留在身邊。讓他們幫忙組織個城防了,訓練一下士兵了,這個可以,讓他們統領一軍,攻城拔寨,那就不行了。單獨領兵,帶三百人以上,就手忙腳亂。
大雷看起來就老實本分,帶著憨厚的笑容。
“師父,你叫我。”
“送你師娘迴去,然後留在建寧府幫大爺練兵。”
大爺是蔣家大爺。
“好。”
大雷就這點好,聽話。
大雷一走,身邊就隻剩一個劉五七了,實在是沒人可用了啊。
然後又交代老婆:“告訴大哥,他能招一萬兵,給他當縣長,能招兩萬讓他當知府。”
劉勇強現在封的官已經不是那麽沒有含金量了,不是最初想請一些士紳出來,人家還不願意。
因為他都打進北京了,而且福建各地都知道了這個消息。
安頓好一切,才想起那張沒有處理的電報。
王二意外跑去東北了,現在顧不過來啊,根本沒有船去專門接他,運力十分緊張,為了接王二這幾百人一趟,就要耽誤其他運輸任務,思來想去,決定先讓王二待命,反正那裏有電報,溝通消息比較方便。
收迴心思,大方向更重要。係統計劃中,給了四個進度,第一步是攻取北京,第二步是進行外交談判,爭取獨立地位;第三步是通過軍事威懾,在北方找到重工業基地;第三步是跟列強建立外交關係,這四步不分先後,可以交叉進行。
每個方案中,又有詳細的進度計劃,攻取北京就分為占領天津,通州,北京三個步驟,其中有較為詳細的兵力部署;談判的方向和目標也給出了,爭取軍事、財政、外交三大自主權力;名叫閩人治閩,其實一開始他不是特別懂,甚至有點反感,這不是製造分裂嗎,他自己的計劃是直接攻占北京,滅了清廷,然後請曾國藩出山,以曾國藩的威望和他隨時能拉起來的十萬湘軍的實力,他當皇帝,李鴻章肯定服,左宗棠不服就逼他服,這樣能以最小的代價,最快的速度完成政權更替。
曾國藩可是洋務派,掌握大權後,順勢開啟改革,推動工業革命,以中國的底子,隻要完成初級工業革命,就足以稱霸世界。但係統給出了閩人治閩,而且是第二步計劃,在攻取北京後,才有可能實現。
現在已經完成了第一步,接著就是跟滿清談判,要求閩人治閩。
閩人治閩這一條,表麵的結果似乎不大,但後續的影響會非常大,閩人治閩之後,那湘人治湘是不是就順理成章了,福建人自己當家了,湖南人自己當家了,那浙江呢,江蘇呢,整個漢地十八省估計很快就會落入漢人大佬之手。至少相對滿清集團,新興的漢人集團是比較靠譜的。這一切有可能發展成一場漢人爭取民族獨立的結局。
第一步已經基本完成,第二步應該不會太難,劉勇強開始考慮第三步。係統給出的建議是東北或者山東,雖然東北有煤有鐵,是開啟重工業的理想位置,可東北沒人,清政府封關政策,哪怕老百姓闖了兩百年關東,總人口也才兩百來萬,還趕不上明末時候多。這點人口,搞個屁的工業革命。山東同樣不缺煤鐵,人口三千萬,還適合種植棉花呢,連輕工業都能補上。
而且東北可是滿清的龍興之地,就像西方人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樣,八旗集團也不能失去遼東啊。所以讓清廷割讓遼東的難度比割讓山東可難多了。
所以劉勇強傾向山東。可如果前麵談判順利,有什麽理由奪取山東呢?還是說係統方案是一個長期方案,不急於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