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德國找到了新方法
開局一顆頭,爭霸全世界 作者:狂人啊Q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戰爆發的消息傳遍全世界,報紙上刊登著法德的年輕人積極參軍的畫麵,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這群和平時期長大的孩子,對戰爭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幻想,他們成長的環境,尤其是法德兩國,報紙上充斥著對戰爭的宣傳。讓兩國年輕人都覺得他們的國家能輕易贏得勝利,整整一代人這麽成長起來,對戰爭毫無敬畏之心,非常的恐怖。
雙方上層反而非常理智和冷靜,否則法國人不會去修什麽法蘭西壁壘,他們知道自己拚兵力永遠拚不過德國,將希望寄托在俄國的蒸汽壓路機上,法國報紙瘋狂吹噓,俄國哥薩克將輕鬆碾碎日耳曼人的頭顱。
法軍按部就班的進入邊境要塞防守,綿延上千公裏的法蘭西壁壘此時已經擁有不輸馬奇諾防線的技術,法國人這些年不斷升級改造,對於建造要塞的熱情全世界第一。
德國也按照精密的計劃將軍隊向前線調動,看情況還是要先攻擊法國,畢竟俄國太大,很難快速取勝。拿破侖做不到,上次英國人也做不到,哪怕俄國崩潰的情況下,要打進莫斯科也是一件難事。
德奧和法俄互相宣戰之後,英國首相召見了大漢大使,通告了一些情報。
此時劉勇強才知道英國給了俄國什麽好處,說多也不多。比劉勇強猜測的還少,隻答應將格魯吉亞交給俄國,但允許俄國在亞美尼亞地區建立一個亞美尼亞人國家,這意味著俄國可以控製小高加索山脈兩側。阿塞拜疆則交給伊朗。現在這兩地都在奧斯曼帝國手裏控製,這樣的劃分意味著英國默許了俄國對奧斯曼帝國發動戰爭。
英國還同意俄國重建黑海艦隊,這是一個巨大的讓步,畢竟俄國在黑海的軍事存在,一直被英國看做是對自己的威脅。可現在隨著奧斯曼帝國徹底倒向德國,俄國在黑海重建海軍就顯得沒那麽重要了。因為現在連英國通過海峽都需要看奧斯曼帝國的臉色,在德國支持下,奧斯曼在海峽區域建造了無數要塞。博思普魯斯海峽最狹窄處才700多米,要塞炮火力足夠封鎖,幾千門要塞炮安裝在那裏,有多少無畏艦都別想衝過去。
英德對抗,確實給了俄國南下的良機,不怪俄國這次這麽配合法國的戰略,要趕在法國徹底喪失戰鬥潛力之前,一起打敗德國。
英國隻是給俄國鬆綁了一點,允許他越過高加索地區,但俄國具體想要多少,這就不是英國能控製的。
“德國向比利時、荷蘭發出通牒!”
稍晚,收到歐洲情報。
德國還是要向比利時動手,還多了一個荷蘭。
“英國什麽態度?”
曆史上英國就是以德國入侵比利時為由參戰的,比利時的安全得到了英國保證。
“兩黨還在開會。參戰意願並不強烈。目前我們通過一些議員口中了解到,他們有兩個態度。一派認為,這次法俄、德奧四強大戰,無論誰取得勝利,都會對歐洲局勢產生巨大的變動,在這樣一場世紀大戰中,如果英國不加入其中,就無法在戰後左右局麵,繼續維持歐洲大陸的均勢。還有一派認為,加入這種規模的大戰,代價太大,英國已經打了兩場此等規模的戰爭,不值得為了任何利益,繼續犧牲英國士兵的生命。”
倒是學乖了,確實英國接連打過兩次。建寧五年開始打了三年,那次英軍主要在巴爾幹跟俄軍、保軍交戰,算是打輸了一次。大保加利亞占據了濱海馬其頓,讓俄國得到了薩洛尼卡。第二次從建寧十九年打到了二十二年,那一次打贏了,而且激烈程度和規模,都比得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此俄國崩潰,英國經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這幾年下降的更快。
這才過去了八年,英國人顯然還沒從慘痛的記憶中緩過來,所以還沒有為了比利時或者荷蘭向德國發通牒。
稍晚,傳迴情報。英國向德國提出強烈抗議,聲稱一旦德軍入侵比利時或者荷蘭,英國將不能在戰爭中保證中立。
沒有通牒,留了點餘地。但已經很接近通牒了,德國人甚至可以解讀為,一旦進入比利時或者荷蘭,英國就會參戰,不過不一定是立刻,可能會等到一個合適的機會,但這樣的表態會讓德國不得不防備英國。
法國則在慫恿英國盡快參戰,希望英國至少能派幾艘軍艦進駐法國港口協防。但英國表示需要討論,並在此聲明,英國幾年前跟法國簽訂的協定隻是諒解協議,並不是軍事同盟。但法國人卻說,他們都把大西洋的艦隊撤走了,安全都托付給英國了,這時候英國不保證法國的海岸安全,讓法國人很氣憤。
英俄協定之後,法國艦隊進入地中海,英國艦隊返迴本土,英國將地中海上的護航等安全托付給了法國,法國將自己的海岸安全托付給了英國。至少外界看到的情況是這樣的,但兩國間是不是軍事同盟,因為涉及保密條款外人不得而知。
“如果德國艦隊在法國海岸登陸,英國真的會置之不理嗎?”
“不確定。英國兩黨意見不統一,他們比法國和德國更難協調一致。”
法國和德國的目標都很明確,法國眼裏隻有德國,德國同樣如此。隻要開戰,法國就要複仇,隻要開戰,德國就要先滅了法國,而且兩國都知道早晚有一戰,英國卻始終存在著和平這個選項。軍備競賽隻是潛在威脅,並非實際的危險。
李許國看著軍事地圖,不由心生疑惑:“德國為什麽要進攻荷蘭?”
劉勇強在地圖上劃了一個弧線:“借道荷蘭運兵。他們需要更快速集結兵力,就需要更多的進軍通道。荷蘭的鐵路可以方便德國西北方向的兵力運送。”
李許國若有所思:“荷蘭跟法國都不接壤,非要通過荷蘭,是不是有意把荷蘭拖下水?”
“你的意思是殖民地?”
李許國從其他角度分析了德國的軍事策略,似乎也不無道理。比利時在非洲有一塊巨大的殖民地,剛果,非常肥碩。荷蘭更不用說了,南洋大片殖民地都是荷蘭的。德國正值擴張主義時期,拖這兩個小國下水,一旦勝利後,就意味著能瓜分他們的殖民地。
“軍事的問題,還是別夾雜其他因素。通知武毅、何連勝,師以上軍官取消休假。隨時待命。”
一旦英國宣戰,立刻跟著宣戰,海軍將立刻南下菲律賓。
第二日,德軍進攻比利時烈日要塞,當天晚上傳來情報烈日要塞被突破。
凡是懂點軍事常識的都難以置信,比利時如果堅定信心死守,別說要塞,戰壕也能守個幾天。
“難道比利時投了?”
劉勇強不由懷疑。
這個時空的法國跟比利時關係並不怎麽友善,法國在法比邊境修築要塞,直達大西洋,沒有留下任何死角。
第三天準確情報傳迴來,比利時非但沒有投降,抵抗還很激烈。但德國使用了一種新式武器,從空中投彈。
“飛艇?”
德國有飛艇誰都知道,各國間的軍事機密很難絕對保密。比如法國最好的大炮是75口徑的速射炮,全世界公認一流。法國將專利賣給了比利時、瑞典,成品更是賣的到處都是,唯獨不賣給德國。德國沒有仿製能力嗎?當然有,但不能仿製,因為有專利。仿製的話,無法出口,而德國恰好是軍火出口大國,因此寧可不仿製這款大炮。
由於這款液壓速射炮性能跨時代,法國人竟然選擇了隻裝備這一種步兵炮,認為可以包打天下,根據這門炮的性能,製定全新的步兵戰術。德國則不同,在速射性能上完全比不過法國炮後,開始朝多口徑發展,設計製造大量重步兵炮,兩國發展了截然不同的炮兵戰術。
各國都有飛艇,自己研製的,英國海軍就裝備著飛艇,用來監控潛艇。
“齊柏林飛艇。”
“齊柏林飛艇?”
劉勇強想起了這個名字。
“跟飛艇沒關係,查查德國用的炸彈。”
飛艇本質上跟熱氣球沒什麽區別,無非是更大一些,不算劃時代的技術。
這次劉勇強猜對了,德國研製了專門針對要塞的高空炸彈,用飛艇從幾千米甚至上萬米投下來,砸穿幾米厚的堡壘天花板然後在裏麵爆炸。
這算是是最早的鑽地彈了!
想到這裏,劉勇強打開許久沒碰過的係統,商城裏刷新出了新戰術,《航空轟炸戰術》。
不由感歎:“戰爭方式變了。德國人找到了新方法。”
原本一戰應該是打的塹壕戰,可這種戰術被劉勇強提前帶了過來,兩次歐戰都打的是塹壕戰。德國人不可能不想辦法嚐試突破,他們那麽多優秀的工程師整天琢磨這件事,總能找到辦法的。顯然這種高空炸彈是德國人專門為要塞研製的,擁有穿甲、鑽地的能力。針對就是法國的法蘭西壁壘防線。
原理簡單,大家一看都能明白,可要實現恐怕要經過長時間的嚐試,試驗。如何在高空投彈,如何保證炸彈彈道,這些都需要相應的技術。
而且係統刷新了這個戰術之後,劉勇強立刻明白,這個戰術可不僅僅能用來炸要塞,它還能用來炸軍艦!
“可能英國人已經想到了。不過還是提醒一下他們,注意防高空轟炸。通知我們海軍,立刻進行針對性演練,進行防空襲演習。”
航空炸彈炸軍艦不要太容易,二戰因為航母的出現,造價高昂的戰列艦直接都淘汰了。
這飛艇可特麽不就相當於轟炸機嗎。
這群和平時期長大的孩子,對戰爭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幻想,他們成長的環境,尤其是法德兩國,報紙上充斥著對戰爭的宣傳。讓兩國年輕人都覺得他們的國家能輕易贏得勝利,整整一代人這麽成長起來,對戰爭毫無敬畏之心,非常的恐怖。
雙方上層反而非常理智和冷靜,否則法國人不會去修什麽法蘭西壁壘,他們知道自己拚兵力永遠拚不過德國,將希望寄托在俄國的蒸汽壓路機上,法國報紙瘋狂吹噓,俄國哥薩克將輕鬆碾碎日耳曼人的頭顱。
法軍按部就班的進入邊境要塞防守,綿延上千公裏的法蘭西壁壘此時已經擁有不輸馬奇諾防線的技術,法國人這些年不斷升級改造,對於建造要塞的熱情全世界第一。
德國也按照精密的計劃將軍隊向前線調動,看情況還是要先攻擊法國,畢竟俄國太大,很難快速取勝。拿破侖做不到,上次英國人也做不到,哪怕俄國崩潰的情況下,要打進莫斯科也是一件難事。
德奧和法俄互相宣戰之後,英國首相召見了大漢大使,通告了一些情報。
此時劉勇強才知道英國給了俄國什麽好處,說多也不多。比劉勇強猜測的還少,隻答應將格魯吉亞交給俄國,但允許俄國在亞美尼亞地區建立一個亞美尼亞人國家,這意味著俄國可以控製小高加索山脈兩側。阿塞拜疆則交給伊朗。現在這兩地都在奧斯曼帝國手裏控製,這樣的劃分意味著英國默許了俄國對奧斯曼帝國發動戰爭。
英國還同意俄國重建黑海艦隊,這是一個巨大的讓步,畢竟俄國在黑海的軍事存在,一直被英國看做是對自己的威脅。可現在隨著奧斯曼帝國徹底倒向德國,俄國在黑海重建海軍就顯得沒那麽重要了。因為現在連英國通過海峽都需要看奧斯曼帝國的臉色,在德國支持下,奧斯曼在海峽區域建造了無數要塞。博思普魯斯海峽最狹窄處才700多米,要塞炮火力足夠封鎖,幾千門要塞炮安裝在那裏,有多少無畏艦都別想衝過去。
英德對抗,確實給了俄國南下的良機,不怪俄國這次這麽配合法國的戰略,要趕在法國徹底喪失戰鬥潛力之前,一起打敗德國。
英國隻是給俄國鬆綁了一點,允許他越過高加索地區,但俄國具體想要多少,這就不是英國能控製的。
“德國向比利時、荷蘭發出通牒!”
稍晚,收到歐洲情報。
德國還是要向比利時動手,還多了一個荷蘭。
“英國什麽態度?”
曆史上英國就是以德國入侵比利時為由參戰的,比利時的安全得到了英國保證。
“兩黨還在開會。參戰意願並不強烈。目前我們通過一些議員口中了解到,他們有兩個態度。一派認為,這次法俄、德奧四強大戰,無論誰取得勝利,都會對歐洲局勢產生巨大的變動,在這樣一場世紀大戰中,如果英國不加入其中,就無法在戰後左右局麵,繼續維持歐洲大陸的均勢。還有一派認為,加入這種規模的大戰,代價太大,英國已經打了兩場此等規模的戰爭,不值得為了任何利益,繼續犧牲英國士兵的生命。”
倒是學乖了,確實英國接連打過兩次。建寧五年開始打了三年,那次英軍主要在巴爾幹跟俄軍、保軍交戰,算是打輸了一次。大保加利亞占據了濱海馬其頓,讓俄國得到了薩洛尼卡。第二次從建寧十九年打到了二十二年,那一次打贏了,而且激烈程度和規模,都比得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此俄國崩潰,英國經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這幾年下降的更快。
這才過去了八年,英國人顯然還沒從慘痛的記憶中緩過來,所以還沒有為了比利時或者荷蘭向德國發通牒。
稍晚,傳迴情報。英國向德國提出強烈抗議,聲稱一旦德軍入侵比利時或者荷蘭,英國將不能在戰爭中保證中立。
沒有通牒,留了點餘地。但已經很接近通牒了,德國人甚至可以解讀為,一旦進入比利時或者荷蘭,英國就會參戰,不過不一定是立刻,可能會等到一個合適的機會,但這樣的表態會讓德國不得不防備英國。
法國則在慫恿英國盡快參戰,希望英國至少能派幾艘軍艦進駐法國港口協防。但英國表示需要討論,並在此聲明,英國幾年前跟法國簽訂的協定隻是諒解協議,並不是軍事同盟。但法國人卻說,他們都把大西洋的艦隊撤走了,安全都托付給英國了,這時候英國不保證法國的海岸安全,讓法國人很氣憤。
英俄協定之後,法國艦隊進入地中海,英國艦隊返迴本土,英國將地中海上的護航等安全托付給了法國,法國將自己的海岸安全托付給了英國。至少外界看到的情況是這樣的,但兩國間是不是軍事同盟,因為涉及保密條款外人不得而知。
“如果德國艦隊在法國海岸登陸,英國真的會置之不理嗎?”
“不確定。英國兩黨意見不統一,他們比法國和德國更難協調一致。”
法國和德國的目標都很明確,法國眼裏隻有德國,德國同樣如此。隻要開戰,法國就要複仇,隻要開戰,德國就要先滅了法國,而且兩國都知道早晚有一戰,英國卻始終存在著和平這個選項。軍備競賽隻是潛在威脅,並非實際的危險。
李許國看著軍事地圖,不由心生疑惑:“德國為什麽要進攻荷蘭?”
劉勇強在地圖上劃了一個弧線:“借道荷蘭運兵。他們需要更快速集結兵力,就需要更多的進軍通道。荷蘭的鐵路可以方便德國西北方向的兵力運送。”
李許國若有所思:“荷蘭跟法國都不接壤,非要通過荷蘭,是不是有意把荷蘭拖下水?”
“你的意思是殖民地?”
李許國從其他角度分析了德國的軍事策略,似乎也不無道理。比利時在非洲有一塊巨大的殖民地,剛果,非常肥碩。荷蘭更不用說了,南洋大片殖民地都是荷蘭的。德國正值擴張主義時期,拖這兩個小國下水,一旦勝利後,就意味著能瓜分他們的殖民地。
“軍事的問題,還是別夾雜其他因素。通知武毅、何連勝,師以上軍官取消休假。隨時待命。”
一旦英國宣戰,立刻跟著宣戰,海軍將立刻南下菲律賓。
第二日,德軍進攻比利時烈日要塞,當天晚上傳來情報烈日要塞被突破。
凡是懂點軍事常識的都難以置信,比利時如果堅定信心死守,別說要塞,戰壕也能守個幾天。
“難道比利時投了?”
劉勇強不由懷疑。
這個時空的法國跟比利時關係並不怎麽友善,法國在法比邊境修築要塞,直達大西洋,沒有留下任何死角。
第三天準確情報傳迴來,比利時非但沒有投降,抵抗還很激烈。但德國使用了一種新式武器,從空中投彈。
“飛艇?”
德國有飛艇誰都知道,各國間的軍事機密很難絕對保密。比如法國最好的大炮是75口徑的速射炮,全世界公認一流。法國將專利賣給了比利時、瑞典,成品更是賣的到處都是,唯獨不賣給德國。德國沒有仿製能力嗎?當然有,但不能仿製,因為有專利。仿製的話,無法出口,而德國恰好是軍火出口大國,因此寧可不仿製這款大炮。
由於這款液壓速射炮性能跨時代,法國人竟然選擇了隻裝備這一種步兵炮,認為可以包打天下,根據這門炮的性能,製定全新的步兵戰術。德國則不同,在速射性能上完全比不過法國炮後,開始朝多口徑發展,設計製造大量重步兵炮,兩國發展了截然不同的炮兵戰術。
各國都有飛艇,自己研製的,英國海軍就裝備著飛艇,用來監控潛艇。
“齊柏林飛艇。”
“齊柏林飛艇?”
劉勇強想起了這個名字。
“跟飛艇沒關係,查查德國用的炸彈。”
飛艇本質上跟熱氣球沒什麽區別,無非是更大一些,不算劃時代的技術。
這次劉勇強猜對了,德國研製了專門針對要塞的高空炸彈,用飛艇從幾千米甚至上萬米投下來,砸穿幾米厚的堡壘天花板然後在裏麵爆炸。
這算是是最早的鑽地彈了!
想到這裏,劉勇強打開許久沒碰過的係統,商城裏刷新出了新戰術,《航空轟炸戰術》。
不由感歎:“戰爭方式變了。德國人找到了新方法。”
原本一戰應該是打的塹壕戰,可這種戰術被劉勇強提前帶了過來,兩次歐戰都打的是塹壕戰。德國人不可能不想辦法嚐試突破,他們那麽多優秀的工程師整天琢磨這件事,總能找到辦法的。顯然這種高空炸彈是德國人專門為要塞研製的,擁有穿甲、鑽地的能力。針對就是法國的法蘭西壁壘防線。
原理簡單,大家一看都能明白,可要實現恐怕要經過長時間的嚐試,試驗。如何在高空投彈,如何保證炸彈彈道,這些都需要相應的技術。
而且係統刷新了這個戰術之後,劉勇強立刻明白,這個戰術可不僅僅能用來炸要塞,它還能用來炸軍艦!
“可能英國人已經想到了。不過還是提醒一下他們,注意防高空轟炸。通知我們海軍,立刻進行針對性演練,進行防空襲演習。”
航空炸彈炸軍艦不要太容易,二戰因為航母的出現,造價高昂的戰列艦直接都淘汰了。
這飛艇可特麽不就相當於轟炸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