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殿下說笑,給陛下的進貢哪有夠的
穿成紈絝皇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作者:令知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子察覺出光祿司的不妥卻一直隱而不發,隻是在等著一個時機,一個能將此事徹底改善的時機。
直到秦懷景跳出來提出徹查光祿司的這件事情的發生,皇帝震怒,流放光祿司三千膳夫去勿突。
表麵上說是派膳夫北上給年宇良一些大臣士兵做菜,但是像年宇良這些人是能迴來的,而這三千之後還能不能迴來也就兩說了。
這明為調撥,實則流放,在此之前皇帝也沒有對他的仆從做出這麽大的懲罰,一舉流放三千,這可不是個小數目!
太子認為此時這就是最好的時機,甚至覺得這個數目不夠,可以再進一步。
章思源和李昱升都是跟皇帝密切打交道的官員,屬於是皇帝的心腹愛臣,如果按照常理他們自然不用顧及別人的感受,但是秦承鈞是太子,太子的地位又豈是他人可比的,這位是未來的儲君,更進一步說,太子秦承鈞的意思難保就不是陛下的意思,隻是陛下不好開口,才讓太子來經手。
要不然讓三皇子秦懷景來辦理此事即可,三皇子地位雖高,但是手中沒有實權,而太子手裏多少是有些權力,有官員願意替他賣命的。
兩人想到這裏,重新整理好思緒:“不知太子有何見教?”
太子秦承鈞聽兩人示弱,淡然一笑:“我的見教談不上,我倒是想與二位大人聊一聊,聽聽兩位大人的分析,之前與大人們見麵聊的都是正經父皇指派的公事,一直沒找到別的機會,如今倒正好有些時間來談一談。”
章思源和張昱升對視一眼,心中知道要談的自然是光祿司一事,因此站起來拱手道:“殿下放心,若是臣等知道的,必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若是有些臣等不能說的,也請殿下見諒。”
這不能說的基本上就是接受了皇帝的封口令不能外傳的內容,太子秦承鈞自然知道,他也不打算在這種事上難為別人,再者被皇帝知道了,為難的還不知道是誰:“這個自然,隻不過是些小事,旁人就算知道了也不會說兩位大人。”
章思源和張昱升這才放下了心。
秦承鈞端起桌子上的茶碗,一手端底,一手執蓋:“恐怕一時半會說不完,兩位大人不妨喝口水,潤潤喉嚨。”
兩人道謝,他們等了許久又說上這半天的話,確實有些口渴了。
別以為來了東宮,東宮的下人給他們上茶他們就敢喝了,因為不知道太子什麽時候出現,被太子撞見這行為叫做不敬,因此他們除了剛來的時候喝了兩口之外,到了現在也沒再喝,茶碗中的水早已涼透,又被宮人換上了新的來。
隻聽太子秦承鈞問道:“我聽聞每日三更,便有運糧的車隊入京供應宮廷,不知是否有此事?”
章思源心下安定,這也沒什麽不能說的,或者知道的人還挺多,因此他道:“殿下,確實有此事,若隻是糧食是十日一送,蔬菜水果肉類這些冬日是三日一送,春天到秋日是一日一送。”
秦承鈞道:“一日要備多少送進宮裏去?”
這問的僅僅是送到宮裏,供今日的宮人與當值的衛尉軍和中尉軍,還不算輪休的部分。
章思源道:“隻算禁宮各處宮人、差役、衛率約合五萬人,每日需各類米麵三千八百石,豬五百隻,羊兩千隻,驢五百隻,牛二十隻,鹿一百隻,雞鴨鵝各兩千隻,鵪鶉五百隻,兔子八百隻,魚一千條,蝦兩百斤,各類時令蔬菜八百擔,鮮果三百擔,各類豆製品三百斤,幹菜三百斤,幹肉兩百斤,各類幹海鮮三百斤,幹果三百斤,其他根據時令再行調配。”
平民不需殺牛,但是皇室是有供應的,這些吃不完的牛肉還能賣給京城的勳貴人家,也算是小小的補貼。
張昱升道:“除了這些之外還要有特供,是需要山、海、禽、草四樣八珍”
特供就是這些菜蔬之外進貢的東西,依據時節的不同而有進獻,這個數量就是不固定的了。因此這些隻能做新鮮的搭頭,而光祿司後來便要求的必須要進貢就相當一種逼迫和盤剝了。
章思源見李昱升將這事也說出來,也就不再隱瞞,他一瞬間覺得,或許這正是解決此事的好機會,不免苦笑道:“太子殿下既然得知,我也就不滿殿下了,確有其事,每日除了這些常例的還要各種特進的山珍海味才行,原來這些東西不過是按照時節供上的,這些年來也逐漸算做份例,如今算勉勉強強才能維持起來。”
秦承鈞:“既然如此,宮裏沒少難為你們吧?”
章思源苦笑道:“殿下也是知道的,供應給天子的,多少能算夠呢,不過日常勉強合上份例罷了。”
且確實是很難為少府的一件事,所幸他們還能勉強補上窟窿,不然他們就要上書請罪了。
太子秦承鈞道:“論理說進貢也是應該的,隻是不知道進貢之後原有的份例可減少沒有?”
“不曾減少,我們司裏也有膳夫,按理說這些東西不算那些特供的別說供給五萬人,就是六萬多人按照宮中的份例也夠了,但是每每都說短缺,需要騰挪著來用。”
其實六萬人也是少說了,因為宮裏的正經主子隻有皇帝、皇後、太子、秦懷景四個,其他的妃子皇子也好些,至於其他的宮中宮人、衛率等人不過按照身份官職,最高的衛尉將軍也不過是一餐六例菜罷了,至於有些品級的主管是四例,其餘也就三例菜、兩例菜罷了。
秦承鈞道:“少府裏的膳夫也算是宮裏出來,不至於不知道宮裏的規矩,就算是專門給父皇準備膳食的除非日夜不分的準備,也終究有個定數,且這些隻是日常的食物,若是另有宴會還需要調撥額外的食物。我曾經在你們少府看了曆年宮內供給的記載,比之前漲了約百分之三十,但宮內的人數卻沒有太大的變化,因此我總疑惑,不知道裏麵是不是另有緣由。”
太子秦承鈞這話就差直接說,我覺得這裏麵有人貪東西了,章思源兩人其實心裏也未嚐不是這樣想,實在是他們身上的責任也很重,若是他們提供的不好,禦膳司的人消極怠工讓皇帝不滿,然後在一個反口說是少府的官員準備不當,那他們豈不是大禍臨頭。
至於他們忍不過去跟皇帝檢舉此事也怕有心人說他們是因為不滿皇帝驕奢,左右為難,因此也就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接受禦膳司的折騰。
直到秦懷景跳出來提出徹查光祿司的這件事情的發生,皇帝震怒,流放光祿司三千膳夫去勿突。
表麵上說是派膳夫北上給年宇良一些大臣士兵做菜,但是像年宇良這些人是能迴來的,而這三千之後還能不能迴來也就兩說了。
這明為調撥,實則流放,在此之前皇帝也沒有對他的仆從做出這麽大的懲罰,一舉流放三千,這可不是個小數目!
太子認為此時這就是最好的時機,甚至覺得這個數目不夠,可以再進一步。
章思源和李昱升都是跟皇帝密切打交道的官員,屬於是皇帝的心腹愛臣,如果按照常理他們自然不用顧及別人的感受,但是秦承鈞是太子,太子的地位又豈是他人可比的,這位是未來的儲君,更進一步說,太子秦承鈞的意思難保就不是陛下的意思,隻是陛下不好開口,才讓太子來經手。
要不然讓三皇子秦懷景來辦理此事即可,三皇子地位雖高,但是手中沒有實權,而太子手裏多少是有些權力,有官員願意替他賣命的。
兩人想到這裏,重新整理好思緒:“不知太子有何見教?”
太子秦承鈞聽兩人示弱,淡然一笑:“我的見教談不上,我倒是想與二位大人聊一聊,聽聽兩位大人的分析,之前與大人們見麵聊的都是正經父皇指派的公事,一直沒找到別的機會,如今倒正好有些時間來談一談。”
章思源和張昱升對視一眼,心中知道要談的自然是光祿司一事,因此站起來拱手道:“殿下放心,若是臣等知道的,必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若是有些臣等不能說的,也請殿下見諒。”
這不能說的基本上就是接受了皇帝的封口令不能外傳的內容,太子秦承鈞自然知道,他也不打算在這種事上難為別人,再者被皇帝知道了,為難的還不知道是誰:“這個自然,隻不過是些小事,旁人就算知道了也不會說兩位大人。”
章思源和張昱升這才放下了心。
秦承鈞端起桌子上的茶碗,一手端底,一手執蓋:“恐怕一時半會說不完,兩位大人不妨喝口水,潤潤喉嚨。”
兩人道謝,他們等了許久又說上這半天的話,確實有些口渴了。
別以為來了東宮,東宮的下人給他們上茶他們就敢喝了,因為不知道太子什麽時候出現,被太子撞見這行為叫做不敬,因此他們除了剛來的時候喝了兩口之外,到了現在也沒再喝,茶碗中的水早已涼透,又被宮人換上了新的來。
隻聽太子秦承鈞問道:“我聽聞每日三更,便有運糧的車隊入京供應宮廷,不知是否有此事?”
章思源心下安定,這也沒什麽不能說的,或者知道的人還挺多,因此他道:“殿下,確實有此事,若隻是糧食是十日一送,蔬菜水果肉類這些冬日是三日一送,春天到秋日是一日一送。”
秦承鈞道:“一日要備多少送進宮裏去?”
這問的僅僅是送到宮裏,供今日的宮人與當值的衛尉軍和中尉軍,還不算輪休的部分。
章思源道:“隻算禁宮各處宮人、差役、衛率約合五萬人,每日需各類米麵三千八百石,豬五百隻,羊兩千隻,驢五百隻,牛二十隻,鹿一百隻,雞鴨鵝各兩千隻,鵪鶉五百隻,兔子八百隻,魚一千條,蝦兩百斤,各類時令蔬菜八百擔,鮮果三百擔,各類豆製品三百斤,幹菜三百斤,幹肉兩百斤,各類幹海鮮三百斤,幹果三百斤,其他根據時令再行調配。”
平民不需殺牛,但是皇室是有供應的,這些吃不完的牛肉還能賣給京城的勳貴人家,也算是小小的補貼。
張昱升道:“除了這些之外還要有特供,是需要山、海、禽、草四樣八珍”
特供就是這些菜蔬之外進貢的東西,依據時節的不同而有進獻,這個數量就是不固定的了。因此這些隻能做新鮮的搭頭,而光祿司後來便要求的必須要進貢就相當一種逼迫和盤剝了。
章思源見李昱升將這事也說出來,也就不再隱瞞,他一瞬間覺得,或許這正是解決此事的好機會,不免苦笑道:“太子殿下既然得知,我也就不滿殿下了,確有其事,每日除了這些常例的還要各種特進的山珍海味才行,原來這些東西不過是按照時節供上的,這些年來也逐漸算做份例,如今算勉勉強強才能維持起來。”
秦承鈞:“既然如此,宮裏沒少難為你們吧?”
章思源苦笑道:“殿下也是知道的,供應給天子的,多少能算夠呢,不過日常勉強合上份例罷了。”
且確實是很難為少府的一件事,所幸他們還能勉強補上窟窿,不然他們就要上書請罪了。
太子秦承鈞道:“論理說進貢也是應該的,隻是不知道進貢之後原有的份例可減少沒有?”
“不曾減少,我們司裏也有膳夫,按理說這些東西不算那些特供的別說供給五萬人,就是六萬多人按照宮中的份例也夠了,但是每每都說短缺,需要騰挪著來用。”
其實六萬人也是少說了,因為宮裏的正經主子隻有皇帝、皇後、太子、秦懷景四個,其他的妃子皇子也好些,至於其他的宮中宮人、衛率等人不過按照身份官職,最高的衛尉將軍也不過是一餐六例菜罷了,至於有些品級的主管是四例,其餘也就三例菜、兩例菜罷了。
秦承鈞道:“少府裏的膳夫也算是宮裏出來,不至於不知道宮裏的規矩,就算是專門給父皇準備膳食的除非日夜不分的準備,也終究有個定數,且這些隻是日常的食物,若是另有宴會還需要調撥額外的食物。我曾經在你們少府看了曆年宮內供給的記載,比之前漲了約百分之三十,但宮內的人數卻沒有太大的變化,因此我總疑惑,不知道裏麵是不是另有緣由。”
太子秦承鈞這話就差直接說,我覺得這裏麵有人貪東西了,章思源兩人其實心裏也未嚐不是這樣想,實在是他們身上的責任也很重,若是他們提供的不好,禦膳司的人消極怠工讓皇帝不滿,然後在一個反口說是少府的官員準備不當,那他們豈不是大禍臨頭。
至於他們忍不過去跟皇帝檢舉此事也怕有心人說他們是因為不滿皇帝驕奢,左右為難,因此也就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接受禦膳司的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