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成,你還是冷靜點,李世民處境也很複雜...”房玄齡輕輕歎了口氣。“你都等到現在了,再耐心一點又有何妨呢。”
“沒錯,玄成,有些事你並非不懂,李世民的壓力也很大...”杜如晦也勸說道。
林川轉向李君羨,說道:
“我知道你想說什麽,你說吧。”
又對魏征說:
“聽聽他的看法,不必急躁,而且李世民不該在印台山結束,他應該由武珝皇後之手終結,由他的兒子親手送終。”
“他應該重返長安,親手除掉自己的兒子,斷絕武珝皇後的命脈。”
“那時,如果李世民再來印台山,我林川也有堂堂正正一戰的理由了。”
林川並不急躁,他就是要等李世民,要逼迫李世民,要看李世民還能玩出什麽新花樣。
李君羨恭敬地拱手行禮。
在他眼中,這個世界上,林川是最完美的人。然而,即使是再完美的人,也難免會有私心。
“林帥,我想問問您,難道就沒有篡位之心嗎?”
“您和長公主結為連理,難道沒有考慮過未來孩子的命運?”
“您已位居高位,再無更高的封賞可言。”
“如果天子退位,您這位天將軍,日後繼續南征北伐,所向披靡,奪得江山,難道不想成為皇帝嗎?”
“您曾說,屠龍者終將成為惡龍,這話沒錯吧。”
李君羨的每一句話都直指林川的要害,他為這天下付出了太多。
李世民作為英明之主,也給予了他很多,可給予著給予著,最後發現已無物可贈。
不怕臣子建立赫赫戰功,隻怕功高震主,無人可賞賜林川!
他是天下兵馬大元帥,李績、李靖、程咬金等大唐名將皆在他麾下效力。
他推動吏治改革,設立科舉考試,引領科技創新。
魏征、房玄齡、杜如晦在朝政上都受到過他的教誨,與他感情深厚,哪個名臣未曾與林川共飲,共度生死?
他與長公主兩情相悅,長樂公主等皇女視他為神明,受萬民敬仰,甚至超越當朝皇帝。
試問,如果換做不是英明的李世民,林川又會如何選擇!
李君羨跪地大聲道:
“林大帥,做人不能沒有良知,不能隻顧自己不顧他人。”
“您的功績和行為,換作曆代皇帝,早被滅門了。”
“但李世民呢,這些年始終惦記著您,尊敬著您。”
“您在印台山留那麽多兵馬,他從不過問。”
“請問曆代皇帝,有哪一個如此寬容!”
李君羨的質問,讓魏征、房玄齡、杜如晦也不禁沉默。
是李世民對不起林帥,但他也有難處。
魏征並非不明白,但疑罪從無的道理,魏征很清楚,是李世民先對不起林川和這些老臣。
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朝廷元老,常與李世民交往,更是在官場上為李世民承擔了不少壓力。
他們理解李世民作為皇帝的苦衷,因此這場林帥與李世民的衝突,他們隻能旁觀,不能插手。
李世民的過錯是實實在在的,與林帥交往多年,彼此了解透徹。
房玄齡和杜如晦理解李世民的苦衷,但也心疼林川的汗馬功勞。
如果天下名臣名將都不受君主信任,那還有誰敢在朝廷為官為將。
所以房玄齡和杜如晦隻能看著李世民自食其果,等待林帥接下來的決定。
印台山不大不小,不高不矮。
此刻卻容納了世間兩位傑出的人物。
一位是天下英主李世民,另一位是無敵的天將軍林川。
若二人攜手合作,這片萬裏江山唾手可得,無需擔憂外族侵擾。
然而,
隨著李世民的漸漸衰老,
隨著林川逐漸成熟,地位無可再升。
這一君一臣,已經對立,無法迴頭。
李世民不再是當年的天策上將軍,他已是多年在位的皇帝。
他要考慮李唐江山的未來,要考慮孩子的前途。
一旦李世民去世,他的兒子如何穩住朝中老臣,如何壓製天將軍林川。
長孫無忌日漸壯大,掌控朝廷。
但長孫無忌是誰,他是李世民的平民好友,是賢明的長孫皇後的親哥哥。
即使長孫無忌再無法無天,他也不會背叛李世民,他即使無法公開表明立場,
但他決不會跟隨林川的步伐,他注定是平衡天下的棋子。
長孫無忌身上雖有諸多缺點,但他懂得進退,懂得進取。
這些朝廷手段,不是魏征、房玄齡、杜如晦這些正直之人所能掌握和學會的。
長孫無忌乃至長孫衝,都是李世民留給後代平衡朝廷的一張王牌。
這張牌在無用之後,無論誰當皇帝,都能下令徹查長孫家族,因為長孫家族的問題一直很大。
隻是現在李世民不願處理罷了。
這樣的手段以後也不少見。
比如清朝的大貪官和珅,他貪的錢根本不是自己的。
他隻是乾隆的私人財富庫。
等乾隆一死,那些錢全歸嘉慶所有。
......
所有人都在等待林川的答案,李世民也在等待。
他對不起林川,但他也想知道林川的真實想法。
過去無法改變,但有些事情,唯有擺在眼前,大家坦誠交流,才能找到答案。
林川,這位少年英雄,這位天將軍的想法,對李世民太重要了。
因為李世民欠他太多,卻又無法再給予他什麽。
唯一能給的隻有皇位,但這能給嗎,他敢給嗎,給了,他如何去見李淵?
死後又如何麵對自己的兩位兄長... ...
繁華的都市,權力的角逐,一切都在平靜的表麵下湧動。林川,這座城市中的風雲人物,此刻正麵對大唐的權勢象征——李世民,以及那些政界的精英和剛直的大臣,包括質疑他的李君羨。
“都在等我給出答複嗎?”林川微笑,眼神堅定。“那就給你們一個光明正大的答案。”
林川屹立在這座城市的巔峰,麵對著李世民,那個曾經的英雄,千古帝王。還有那些朝廷中最智慧、公正的臣子,以及剛剛質問他的李君羨。
林川無愧於心,無愧於追隨他的兄弟,他大聲宣告著那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我林川,一生正直,問心無愧。”
“我所做的一切,對得起良心,也值得萬眾的尊重。”他的話語擲地有聲,“因為我林川,一心為國家,為民眾,為這繁華的大唐,願意赴湯蹈火,舍生忘死。”
“如果這盛世大唐無人守護,那麽它將成為他人眼中的獵物,任人覬覦,任人侵犯。”林川繼續說道,“我生於亂世,本想憑借手中利劍,立下千秋偉業。”
“男子漢大丈夫,應頂天立地,每個人都應成為英雄,成為豪傑。”他目光炯炯,“震動四方,受到君主的尊重,百官的祝賀,民眾的敬仰!”
“如果我真的有異心,早已經起兵造反,問問這天下,誰能阻擋我?”林川指著李世民和李君羨,質問的聲音迴蕩在空中。
“陛下,我問你。”他手指指向李世民,“我可曾貪圖過你的金銀獎賞,那些賞賜不都是我分給了貧困的百姓了嗎?”
“陛下,我問你。”他轉向李世民,“我何時主動要求升官晉爵,淩煙閣的二十四功臣中,我主動請求過列名其中嗎?”
“陛下,我問你。”林川接著質詢,“那些英雄豪傑投奔秦王府,哪一次我不比你更高興,哪一次我不比你更積極地推薦他們,告訴你該如何與他們共事?”
“陛下,我問你。”他聲音低沉,“外敵侵犯,要金銀,要和親,哪一次不是我主動出戰,與他們殊死搏鬥,威懾四方?”
“將軍戰死沙場,勇士十年歸,我林川何時退縮過?”他直視李世民,“陛下,我問你,這皇位是誰幫你守住的?玄武門之變,又是誰衝鋒在前,助你奪得這大唐王位?”
“我帶領十萬鎮北軍守衛邊疆,與敵軍浴血奮戰,你為何斷我糧草?”他語氣加重,“你可知,為何我們在斷糧後,仍然堅守陣地,死戰不退?”
“哼,陛下,你不懂!”他冷笑,“我們是為了無數大唐百姓,為了這盛世的安寧,為了我們的家人,為了普天下的勞苦大眾。”
“陛下,我再問你,我林川何時虧待過你,我的鎮北軍將士何時對不起你?”他聲音激昂,“你斷我糧草,卻不知那些九萬多逝去的士兵,他們的胃裏滿是草料,是敵人的血肉。”
“若非當年那些大臣將領,那些昔日的友人阻攔,”林川眼神熾熱,“你有何資格站在我麵前?你又有何顏麵來我印台山?”
“我林川做事,向來光明磊落,堂堂正正。”他繼續說道,“今日不殺你,是不願讓百姓失望,四海未定,你可以死,但絕不許死在我印台山!”
“創業艱難百戰多,今日斷頭意如何。”
“此去泉台招舊部,征旗十萬斬閻羅。”
“我林川對得起天地,對得起父母,也對得起你李世民。”
“至今未反,非因憐你,亦非念舊情。”
“我隻想親眼看著你如何在猜忌和墮落中沉淪。”
“我要看著你,也要讓你看著我們冷漠地看著你的結局。”
“你已不配得到我們的忠誠,不再是那個英明的秦王,那個威震天下的天策上將軍。”
“現在,你隻是個苟延殘喘的老虎罷了。”
林川逼近一步,眼神充滿憤怒
“沒錯,玄成,有些事你並非不懂,李世民的壓力也很大...”杜如晦也勸說道。
林川轉向李君羨,說道:
“我知道你想說什麽,你說吧。”
又對魏征說:
“聽聽他的看法,不必急躁,而且李世民不該在印台山結束,他應該由武珝皇後之手終結,由他的兒子親手送終。”
“他應該重返長安,親手除掉自己的兒子,斷絕武珝皇後的命脈。”
“那時,如果李世民再來印台山,我林川也有堂堂正正一戰的理由了。”
林川並不急躁,他就是要等李世民,要逼迫李世民,要看李世民還能玩出什麽新花樣。
李君羨恭敬地拱手行禮。
在他眼中,這個世界上,林川是最完美的人。然而,即使是再完美的人,也難免會有私心。
“林帥,我想問問您,難道就沒有篡位之心嗎?”
“您和長公主結為連理,難道沒有考慮過未來孩子的命運?”
“您已位居高位,再無更高的封賞可言。”
“如果天子退位,您這位天將軍,日後繼續南征北伐,所向披靡,奪得江山,難道不想成為皇帝嗎?”
“您曾說,屠龍者終將成為惡龍,這話沒錯吧。”
李君羨的每一句話都直指林川的要害,他為這天下付出了太多。
李世民作為英明之主,也給予了他很多,可給予著給予著,最後發現已無物可贈。
不怕臣子建立赫赫戰功,隻怕功高震主,無人可賞賜林川!
他是天下兵馬大元帥,李績、李靖、程咬金等大唐名將皆在他麾下效力。
他推動吏治改革,設立科舉考試,引領科技創新。
魏征、房玄齡、杜如晦在朝政上都受到過他的教誨,與他感情深厚,哪個名臣未曾與林川共飲,共度生死?
他與長公主兩情相悅,長樂公主等皇女視他為神明,受萬民敬仰,甚至超越當朝皇帝。
試問,如果換做不是英明的李世民,林川又會如何選擇!
李君羨跪地大聲道:
“林大帥,做人不能沒有良知,不能隻顧自己不顧他人。”
“您的功績和行為,換作曆代皇帝,早被滅門了。”
“但李世民呢,這些年始終惦記著您,尊敬著您。”
“您在印台山留那麽多兵馬,他從不過問。”
“請問曆代皇帝,有哪一個如此寬容!”
李君羨的質問,讓魏征、房玄齡、杜如晦也不禁沉默。
是李世民對不起林帥,但他也有難處。
魏征並非不明白,但疑罪從無的道理,魏征很清楚,是李世民先對不起林川和這些老臣。
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朝廷元老,常與李世民交往,更是在官場上為李世民承擔了不少壓力。
他們理解李世民作為皇帝的苦衷,因此這場林帥與李世民的衝突,他們隻能旁觀,不能插手。
李世民的過錯是實實在在的,與林帥交往多年,彼此了解透徹。
房玄齡和杜如晦理解李世民的苦衷,但也心疼林川的汗馬功勞。
如果天下名臣名將都不受君主信任,那還有誰敢在朝廷為官為將。
所以房玄齡和杜如晦隻能看著李世民自食其果,等待林帥接下來的決定。
印台山不大不小,不高不矮。
此刻卻容納了世間兩位傑出的人物。
一位是天下英主李世民,另一位是無敵的天將軍林川。
若二人攜手合作,這片萬裏江山唾手可得,無需擔憂外族侵擾。
然而,
隨著李世民的漸漸衰老,
隨著林川逐漸成熟,地位無可再升。
這一君一臣,已經對立,無法迴頭。
李世民不再是當年的天策上將軍,他已是多年在位的皇帝。
他要考慮李唐江山的未來,要考慮孩子的前途。
一旦李世民去世,他的兒子如何穩住朝中老臣,如何壓製天將軍林川。
長孫無忌日漸壯大,掌控朝廷。
但長孫無忌是誰,他是李世民的平民好友,是賢明的長孫皇後的親哥哥。
即使長孫無忌再無法無天,他也不會背叛李世民,他即使無法公開表明立場,
但他決不會跟隨林川的步伐,他注定是平衡天下的棋子。
長孫無忌身上雖有諸多缺點,但他懂得進退,懂得進取。
這些朝廷手段,不是魏征、房玄齡、杜如晦這些正直之人所能掌握和學會的。
長孫無忌乃至長孫衝,都是李世民留給後代平衡朝廷的一張王牌。
這張牌在無用之後,無論誰當皇帝,都能下令徹查長孫家族,因為長孫家族的問題一直很大。
隻是現在李世民不願處理罷了。
這樣的手段以後也不少見。
比如清朝的大貪官和珅,他貪的錢根本不是自己的。
他隻是乾隆的私人財富庫。
等乾隆一死,那些錢全歸嘉慶所有。
......
所有人都在等待林川的答案,李世民也在等待。
他對不起林川,但他也想知道林川的真實想法。
過去無法改變,但有些事情,唯有擺在眼前,大家坦誠交流,才能找到答案。
林川,這位少年英雄,這位天將軍的想法,對李世民太重要了。
因為李世民欠他太多,卻又無法再給予他什麽。
唯一能給的隻有皇位,但這能給嗎,他敢給嗎,給了,他如何去見李淵?
死後又如何麵對自己的兩位兄長... ...
繁華的都市,權力的角逐,一切都在平靜的表麵下湧動。林川,這座城市中的風雲人物,此刻正麵對大唐的權勢象征——李世民,以及那些政界的精英和剛直的大臣,包括質疑他的李君羨。
“都在等我給出答複嗎?”林川微笑,眼神堅定。“那就給你們一個光明正大的答案。”
林川屹立在這座城市的巔峰,麵對著李世民,那個曾經的英雄,千古帝王。還有那些朝廷中最智慧、公正的臣子,以及剛剛質問他的李君羨。
林川無愧於心,無愧於追隨他的兄弟,他大聲宣告著那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我林川,一生正直,問心無愧。”
“我所做的一切,對得起良心,也值得萬眾的尊重。”他的話語擲地有聲,“因為我林川,一心為國家,為民眾,為這繁華的大唐,願意赴湯蹈火,舍生忘死。”
“如果這盛世大唐無人守護,那麽它將成為他人眼中的獵物,任人覬覦,任人侵犯。”林川繼續說道,“我生於亂世,本想憑借手中利劍,立下千秋偉業。”
“男子漢大丈夫,應頂天立地,每個人都應成為英雄,成為豪傑。”他目光炯炯,“震動四方,受到君主的尊重,百官的祝賀,民眾的敬仰!”
“如果我真的有異心,早已經起兵造反,問問這天下,誰能阻擋我?”林川指著李世民和李君羨,質問的聲音迴蕩在空中。
“陛下,我問你。”他手指指向李世民,“我可曾貪圖過你的金銀獎賞,那些賞賜不都是我分給了貧困的百姓了嗎?”
“陛下,我問你。”他轉向李世民,“我何時主動要求升官晉爵,淩煙閣的二十四功臣中,我主動請求過列名其中嗎?”
“陛下,我問你。”林川接著質詢,“那些英雄豪傑投奔秦王府,哪一次我不比你更高興,哪一次我不比你更積極地推薦他們,告訴你該如何與他們共事?”
“陛下,我問你。”他聲音低沉,“外敵侵犯,要金銀,要和親,哪一次不是我主動出戰,與他們殊死搏鬥,威懾四方?”
“將軍戰死沙場,勇士十年歸,我林川何時退縮過?”他直視李世民,“陛下,我問你,這皇位是誰幫你守住的?玄武門之變,又是誰衝鋒在前,助你奪得這大唐王位?”
“我帶領十萬鎮北軍守衛邊疆,與敵軍浴血奮戰,你為何斷我糧草?”他語氣加重,“你可知,為何我們在斷糧後,仍然堅守陣地,死戰不退?”
“哼,陛下,你不懂!”他冷笑,“我們是為了無數大唐百姓,為了這盛世的安寧,為了我們的家人,為了普天下的勞苦大眾。”
“陛下,我再問你,我林川何時虧待過你,我的鎮北軍將士何時對不起你?”他聲音激昂,“你斷我糧草,卻不知那些九萬多逝去的士兵,他們的胃裏滿是草料,是敵人的血肉。”
“若非當年那些大臣將領,那些昔日的友人阻攔,”林川眼神熾熱,“你有何資格站在我麵前?你又有何顏麵來我印台山?”
“我林川做事,向來光明磊落,堂堂正正。”他繼續說道,“今日不殺你,是不願讓百姓失望,四海未定,你可以死,但絕不許死在我印台山!”
“創業艱難百戰多,今日斷頭意如何。”
“此去泉台招舊部,征旗十萬斬閻羅。”
“我林川對得起天地,對得起父母,也對得起你李世民。”
“至今未反,非因憐你,亦非念舊情。”
“我隻想親眼看著你如何在猜忌和墮落中沉淪。”
“我要看著你,也要讓你看著我們冷漠地看著你的結局。”
“你已不配得到我們的忠誠,不再是那個英明的秦王,那個威震天下的天策上將軍。”
“現在,你隻是個苟延殘喘的老虎罷了。”
林川逼近一步,眼神充滿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