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林川,此刻不是拓展勢力的最佳時刻,下一任接班人最好是溫和且謙遜的。
四子李泰太過像李世民,若是亂世,讓李泰接手也說得過去,但現在天下還算太平,由李承乾繼承皇位才是天經地義。
唉,如果你再耐心一些,這皇位必然屬於你,高明啊,為何你就不能等待呢?
無人知曉李世民內心的懊悔究竟有多深,但他對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李世民必須重迴長安,太子李承乾必死無疑,他現在的選擇隻剩下李泰和李治這兩個皇子。
至於其他皇子,李世民從未考慮過。
大皇子李承乾、四皇子李泰、九皇子李治,均是長孫皇後與李世民的嫡出皇子。
作為原配夫人的子女,自然比庶出的孩子更親近。
如今遊曆天下的九皇子突然在此出現,或許是天意讓李世民注意到這個九皇子。
李世民走到人群前,扶起跪地的老人。
“老丈,您不必如此。”李世民雙手將老人從地上扶起。
這善意的舉動,是為了展示給外人看,但李世民的行為並非做作,常年行軍打仗,他懂得放低姿態。
唯賢唯德,方能服眾。
老人被李世民扶起,含淚對他說:
“您是陛下,老朽曾追隨過太宗皇帝征戰多年,幸存至今,如今在前方村莊擔任村長。”
“前幾天九皇子遊學到此,聽說陛下遇險,便特意召集了幾個村和府衙的勇士。”
“九皇子聽說您在此地守護,特意讓我們先來協助陛下。”
“殿下正帶領幾個州郡的士兵隨後趕來,估算時間也快到了。”
李世民眼眶泛紅,眾人深受感動。
“沒想到老丈竟是追隨太宗皇帝的老兵,這次真是驚擾您了。”
“唉,真是皇家不幸,出了這樣的逆子,讓天下人憂慮。”
“是朕的過錯,朕有罪,等朕迴去後就下罪己詔。”
賀將軍聞言大驚。
罪己詔非輕易可下,陛下怎能如此貶低自己?
“不可,陛下您不可如此。”
“這都是太子的錯,您怎能責怪自己呢?”
眾人立刻跪倒,高唿萬歲。
“唉,這都是朕的罪過,怎能牽連他人。”
李承乾的造反與李世民的猶豫不無關係,所以這矛盾不全在於李承乾。
自從林川殺伐五行七王的人,李世民又果斷出手。
最後這些人又聯合李承乾反叛,也是因當年的因果。
李世民心中有愧。
話音剛落。
遠處,又有兵馬靠近。
這些人馬約有一千左右。
世族的兵馬震動天下,更有大批人馬被李承乾的聖旨帶走。
如今大唐大部分兵馬駐守邊關,內部能調動的人不多。
各州郡的兵力分散調動,且將領大多與世族有瓜葛。
李世民在外,李承乾待在京師。
除了那些聰明人明白應追隨李世民,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李承乾。
更有甚者選擇中立。
這些牆頭草,即便李世民迴到長安也無法輕易動他們,畢竟這些人占了多數。
官員不易改變立場,但百姓和讀書人可以。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唯有林川的聲望能與李世民媲美。
外人想通過篡位得到皇位,這位置他們也難以保全。
“父皇!”
領頭的年輕人年紀不大,相貌英俊。
他遠遠看見李世民,忙從馬上下車,一個踉蹌摔倒在地。
爬起來後,不顧衣衫,急匆匆向李世民奔去。
李世民也看到了遠處的九皇子李治。
這九皇子年輕,好學且性情溫和。被李世民派出去遊曆天下,李世民沒想到在此地會遇到兒子。
父子相見,李治跪倒在父皇懷裏。要說李世民的兒子中,誰的性格最好,最和善,無疑是九皇子李治。
早年,九皇子李治的老師蕭德言教授李治《孝經》,李治學得格外認真,對孝道的重視甚至超過文學經典。
李世民測試李治時特意問了為何如此重視《孝經》。
當時李治迴答:
“孝道是人的根本,幼時侍奉父母,長大侍奉君主;而君子侍奉君王,廟堂之上為國盡忠,退居家中亦可勸諫君主過失,糾正其惡。”
李世民十分感動,對李治說:“如你這般行事,定能侍奉好父兄,做好臣子。”
當時太子李承乾還未生病,四皇子李泰雖有爭寵之心,但並未急著顯露。
李世民那時認為李治是太子李承乾最好的輔佐人選。
而且他們是親兄弟,即便李世民與長孫皇後離世,幾位皇子也能和睦相處。
誰料想。
短短幾年,李承乾叛變,李泰毫不掩飾奪嫡弑兄的意圖。
若讓四皇子李泰繼位,李世民的幾個兒子將來多半會被賜死,剩下的一半會被流放邊疆。
正因為李泰像他,他才深知李泰會怎麽做。
如今李世民見到在外遊學多年的九皇子李治,多日的辛酸稍有舒緩。
“皇兒,朕的好兒啊,朕總算見到你了。”
羅成冷哼一聲。
在武藝上,一百個長孫衝都不及他,但在心智較量上,一百個羅成也比不上一個長孫衝。
他望向遠處,隻見李世民與九皇子李治在那裏悲痛欲絕,周圍聚集的人馬越來越多,羅成不禁好奇地問:
“對了,說說看,為什麽九皇子迴來會對李世民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那天,你和李泰都迴了長安,不過李泰此行顯然並不順利。”
林川讓羅成在邊境攔截去救李世民的人馬,最後隻放走了少數關鍵人物。這些人單獨返迴長安也無法解決問題,羅成原本以為李世民必死無疑,但沒想到事情出現了戲劇性的轉變。
李世民不但沒死,還逃出了長安,還有餘力召集各地勢力,這超出了羅成的預料。但林川肯定早有預感。
羅成不明白師傅為何要讓李世民活這麽久,直接殺了不就能輕易占領長安嗎?那些曾隨李世民和林川共創天下的老臣,現在不是更支持林川成為皇帝嗎?
看出羅成的困惑,長孫衝環顧四周,確保無人在附近。畢竟天策軍的士兵不敢再惹羅成了,他的本領如同說書人口中無敵的趙雲,神奇非凡,能力更是驚人。現在已結下仇怨,他們更不敢讓矛盾升級。
“我的羅成兄,你不明白林帥和那些老臣的想法。”
長孫衝望著遠處的李世民,開始解釋:
“你看為什麽有那麽多人幫助陛下,除了世家和利益集團,沒人幫太子李承乾。”
“即便李承乾現在名義上已經是皇帝了?”
長孫衝轉向羅成繼續說: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話是林帥說的吧。”
“林帥為天下蒼生,為江山社稷肝腦塗地。”
“那些追隨林帥的人,曾經都是理想主義者,現在也是。”
“如果他們真想要這天下,隻要林帥出山,天下便唾手可得。”
“但這樣做真的好嗎?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一位受人尊敬的英雄,奪取另一位英主的位置,天下人會怎麽看?兩位信賴林帥的公主又會如何想?”
“林帥是個近乎完美的人,印台山上的人無一不希望陛下死去,但現在誰能動手?”
“當初林帥從邊境歸來,那時的陛下,天下百姓無可置喙,但現在不行了,因為時間淡化了那段曆史,而且林帥當時也發泄了,陛下也為他出了一口氣。”
“你現在讓林帥動手,還是讓魏征大人、房玄齡大人、杜如晦大人動手?”
羅成不服氣地說。
“他們不能動手,但我可以,隻要李世民死了,師傅就可以出山了吧。”
長孫衝微微點頭。
“隻要時機合適,沒有英主的天下,自然是林帥出山的最佳時機。”
“但現在顯然不合適,尤其是這個時刻,現在是陛下與太子李承乾之間的矛盾。”
“此時林帥出手,太有損他的名望了。”
“林帥是誰?他是天下的大英雄,他會做這種卑鄙的事嗎?”
“況且,就算千軍萬馬當前,也不是林帥的對手。”
“陛下若死,外敵當前,林帥振臂一唿,擊破蠻夷的頭顱,他要什麽有什麽。”
“現在動手,隻會費力不討好,還會毀了名聲。”
羅成眯起眼睛,看著遠處的李治。
“那麽這位皇子是怎麽迴事,他怎麽會成為李泰的最大競爭對手。”
“我在殺了李世民後,是不是該順手幫師傅解決這個最大的敵人?”
長孫衝也看著遠處的兩人,繼續說:
“李治性格溫和,宅心仁厚,他並非當皇帝的首選,我和九皇子也不熟悉。”
“但我也知道他的名聲在外,仁德遠播。”
“他本可以很好地輔佐太子李承乾,但由於太子的叛亂,他的地位變得尷尬。”
“他成了四皇子李泰眼中的敵人,雖然他不是皇位的首選,但會成為李泰最大的競爭者。”
“如果陛下稍有動搖,他隨時可能取而代之,成為太子。”
“四皇子李泰以後會想盡辦法除掉他的九弟,盡管他們是親兄弟。”
皇家之事曆來難以預測,如今更是如此。
羅成眯起眼睛,準備仔細觀察這位九皇子。
......
“父皇,這段時間你過得怎樣?”李治關心地問,“我聽你的密探說你去了印台山。”
這段時間,全天下讀書人都動了起來,一半原因是李世民的示意。如果沒有那些密探,現在不會有如此強烈的反響。
李治雖不知李世民的具體安排,但他認識李世民的密探。表麵上的事情是表麵的,背後的事情是背後的。
作為皇子,李治自然了解李世民的一些秘密。況且李治在外遊學,身邊僅跟隨幾個人,李世民自然會暗中派人為他保護。
“唉,朕傷了林帥太深,現在無計可施了。”
前兩天去印台山,雖然得到了林川的一些保證,但這隻能讓他安心,無法獲得實質性的幫助。
“倒是你啊,朕擔心你在外麵會遭皇兄暗殺!”
李治搖頭道。
“皇兄這樣做太過分了,父皇從未想過廢立皇兄,他竟然逼宮叛亂,害您流離失所。”
“皇兒原本打算直接迴長安找皇兄當麵對質,但聽了父皇的密探說你去了印台山,所以臣兒就在外麵等你的消息,想問問你的打算。”
四子李泰太過像李世民,若是亂世,讓李泰接手也說得過去,但現在天下還算太平,由李承乾繼承皇位才是天經地義。
唉,如果你再耐心一些,這皇位必然屬於你,高明啊,為何你就不能等待呢?
無人知曉李世民內心的懊悔究竟有多深,但他對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李世民必須重迴長安,太子李承乾必死無疑,他現在的選擇隻剩下李泰和李治這兩個皇子。
至於其他皇子,李世民從未考慮過。
大皇子李承乾、四皇子李泰、九皇子李治,均是長孫皇後與李世民的嫡出皇子。
作為原配夫人的子女,自然比庶出的孩子更親近。
如今遊曆天下的九皇子突然在此出現,或許是天意讓李世民注意到這個九皇子。
李世民走到人群前,扶起跪地的老人。
“老丈,您不必如此。”李世民雙手將老人從地上扶起。
這善意的舉動,是為了展示給外人看,但李世民的行為並非做作,常年行軍打仗,他懂得放低姿態。
唯賢唯德,方能服眾。
老人被李世民扶起,含淚對他說:
“您是陛下,老朽曾追隨過太宗皇帝征戰多年,幸存至今,如今在前方村莊擔任村長。”
“前幾天九皇子遊學到此,聽說陛下遇險,便特意召集了幾個村和府衙的勇士。”
“九皇子聽說您在此地守護,特意讓我們先來協助陛下。”
“殿下正帶領幾個州郡的士兵隨後趕來,估算時間也快到了。”
李世民眼眶泛紅,眾人深受感動。
“沒想到老丈竟是追隨太宗皇帝的老兵,這次真是驚擾您了。”
“唉,真是皇家不幸,出了這樣的逆子,讓天下人憂慮。”
“是朕的過錯,朕有罪,等朕迴去後就下罪己詔。”
賀將軍聞言大驚。
罪己詔非輕易可下,陛下怎能如此貶低自己?
“不可,陛下您不可如此。”
“這都是太子的錯,您怎能責怪自己呢?”
眾人立刻跪倒,高唿萬歲。
“唉,這都是朕的罪過,怎能牽連他人。”
李承乾的造反與李世民的猶豫不無關係,所以這矛盾不全在於李承乾。
自從林川殺伐五行七王的人,李世民又果斷出手。
最後這些人又聯合李承乾反叛,也是因當年的因果。
李世民心中有愧。
話音剛落。
遠處,又有兵馬靠近。
這些人馬約有一千左右。
世族的兵馬震動天下,更有大批人馬被李承乾的聖旨帶走。
如今大唐大部分兵馬駐守邊關,內部能調動的人不多。
各州郡的兵力分散調動,且將領大多與世族有瓜葛。
李世民在外,李承乾待在京師。
除了那些聰明人明白應追隨李世民,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李承乾。
更有甚者選擇中立。
這些牆頭草,即便李世民迴到長安也無法輕易動他們,畢竟這些人占了多數。
官員不易改變立場,但百姓和讀書人可以。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唯有林川的聲望能與李世民媲美。
外人想通過篡位得到皇位,這位置他們也難以保全。
“父皇!”
領頭的年輕人年紀不大,相貌英俊。
他遠遠看見李世民,忙從馬上下車,一個踉蹌摔倒在地。
爬起來後,不顧衣衫,急匆匆向李世民奔去。
李世民也看到了遠處的九皇子李治。
這九皇子年輕,好學且性情溫和。被李世民派出去遊曆天下,李世民沒想到在此地會遇到兒子。
父子相見,李治跪倒在父皇懷裏。要說李世民的兒子中,誰的性格最好,最和善,無疑是九皇子李治。
早年,九皇子李治的老師蕭德言教授李治《孝經》,李治學得格外認真,對孝道的重視甚至超過文學經典。
李世民測試李治時特意問了為何如此重視《孝經》。
當時李治迴答:
“孝道是人的根本,幼時侍奉父母,長大侍奉君主;而君子侍奉君王,廟堂之上為國盡忠,退居家中亦可勸諫君主過失,糾正其惡。”
李世民十分感動,對李治說:“如你這般行事,定能侍奉好父兄,做好臣子。”
當時太子李承乾還未生病,四皇子李泰雖有爭寵之心,但並未急著顯露。
李世民那時認為李治是太子李承乾最好的輔佐人選。
而且他們是親兄弟,即便李世民與長孫皇後離世,幾位皇子也能和睦相處。
誰料想。
短短幾年,李承乾叛變,李泰毫不掩飾奪嫡弑兄的意圖。
若讓四皇子李泰繼位,李世民的幾個兒子將來多半會被賜死,剩下的一半會被流放邊疆。
正因為李泰像他,他才深知李泰會怎麽做。
如今李世民見到在外遊學多年的九皇子李治,多日的辛酸稍有舒緩。
“皇兒,朕的好兒啊,朕總算見到你了。”
羅成冷哼一聲。
在武藝上,一百個長孫衝都不及他,但在心智較量上,一百個羅成也比不上一個長孫衝。
他望向遠處,隻見李世民與九皇子李治在那裏悲痛欲絕,周圍聚集的人馬越來越多,羅成不禁好奇地問:
“對了,說說看,為什麽九皇子迴來會對李世民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那天,你和李泰都迴了長安,不過李泰此行顯然並不順利。”
林川讓羅成在邊境攔截去救李世民的人馬,最後隻放走了少數關鍵人物。這些人單獨返迴長安也無法解決問題,羅成原本以為李世民必死無疑,但沒想到事情出現了戲劇性的轉變。
李世民不但沒死,還逃出了長安,還有餘力召集各地勢力,這超出了羅成的預料。但林川肯定早有預感。
羅成不明白師傅為何要讓李世民活這麽久,直接殺了不就能輕易占領長安嗎?那些曾隨李世民和林川共創天下的老臣,現在不是更支持林川成為皇帝嗎?
看出羅成的困惑,長孫衝環顧四周,確保無人在附近。畢竟天策軍的士兵不敢再惹羅成了,他的本領如同說書人口中無敵的趙雲,神奇非凡,能力更是驚人。現在已結下仇怨,他們更不敢讓矛盾升級。
“我的羅成兄,你不明白林帥和那些老臣的想法。”
長孫衝望著遠處的李世民,開始解釋:
“你看為什麽有那麽多人幫助陛下,除了世家和利益集團,沒人幫太子李承乾。”
“即便李承乾現在名義上已經是皇帝了?”
長孫衝轉向羅成繼續說: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話是林帥說的吧。”
“林帥為天下蒼生,為江山社稷肝腦塗地。”
“那些追隨林帥的人,曾經都是理想主義者,現在也是。”
“如果他們真想要這天下,隻要林帥出山,天下便唾手可得。”
“但這樣做真的好嗎?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一位受人尊敬的英雄,奪取另一位英主的位置,天下人會怎麽看?兩位信賴林帥的公主又會如何想?”
“林帥是個近乎完美的人,印台山上的人無一不希望陛下死去,但現在誰能動手?”
“當初林帥從邊境歸來,那時的陛下,天下百姓無可置喙,但現在不行了,因為時間淡化了那段曆史,而且林帥當時也發泄了,陛下也為他出了一口氣。”
“你現在讓林帥動手,還是讓魏征大人、房玄齡大人、杜如晦大人動手?”
羅成不服氣地說。
“他們不能動手,但我可以,隻要李世民死了,師傅就可以出山了吧。”
長孫衝微微點頭。
“隻要時機合適,沒有英主的天下,自然是林帥出山的最佳時機。”
“但現在顯然不合適,尤其是這個時刻,現在是陛下與太子李承乾之間的矛盾。”
“此時林帥出手,太有損他的名望了。”
“林帥是誰?他是天下的大英雄,他會做這種卑鄙的事嗎?”
“況且,就算千軍萬馬當前,也不是林帥的對手。”
“陛下若死,外敵當前,林帥振臂一唿,擊破蠻夷的頭顱,他要什麽有什麽。”
“現在動手,隻會費力不討好,還會毀了名聲。”
羅成眯起眼睛,看著遠處的李治。
“那麽這位皇子是怎麽迴事,他怎麽會成為李泰的最大競爭對手。”
“我在殺了李世民後,是不是該順手幫師傅解決這個最大的敵人?”
長孫衝也看著遠處的兩人,繼續說:
“李治性格溫和,宅心仁厚,他並非當皇帝的首選,我和九皇子也不熟悉。”
“但我也知道他的名聲在外,仁德遠播。”
“他本可以很好地輔佐太子李承乾,但由於太子的叛亂,他的地位變得尷尬。”
“他成了四皇子李泰眼中的敵人,雖然他不是皇位的首選,但會成為李泰最大的競爭者。”
“如果陛下稍有動搖,他隨時可能取而代之,成為太子。”
“四皇子李泰以後會想盡辦法除掉他的九弟,盡管他們是親兄弟。”
皇家之事曆來難以預測,如今更是如此。
羅成眯起眼睛,準備仔細觀察這位九皇子。
......
“父皇,這段時間你過得怎樣?”李治關心地問,“我聽你的密探說你去了印台山。”
這段時間,全天下讀書人都動了起來,一半原因是李世民的示意。如果沒有那些密探,現在不會有如此強烈的反響。
李治雖不知李世民的具體安排,但他認識李世民的密探。表麵上的事情是表麵的,背後的事情是背後的。
作為皇子,李治自然了解李世民的一些秘密。況且李治在外遊學,身邊僅跟隨幾個人,李世民自然會暗中派人為他保護。
“唉,朕傷了林帥太深,現在無計可施了。”
前兩天去印台山,雖然得到了林川的一些保證,但這隻能讓他安心,無法獲得實質性的幫助。
“倒是你啊,朕擔心你在外麵會遭皇兄暗殺!”
李治搖頭道。
“皇兄這樣做太過分了,父皇從未想過廢立皇兄,他竟然逼宮叛亂,害您流離失所。”
“皇兒原本打算直接迴長安找皇兄當麵對質,但聽了父皇的密探說你去了印台山,所以臣兒就在外麵等你的消息,想問問你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