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喜訊讓武媚娘有些措手不及,這個機會是否抓住,她還沒來得及深思熟慮。畢竟她年輕,而都市的權力網絡複雜龐大。
“陛下,我固然想答應,但大臣們會同意嗎?這畢竟涉及到公眾輿論。”
李治揮揮手,顯得堅定無比。
“這是我唯一的決定,我不想受到外界幹擾。”
如今,隻有武媚娘會全心全意地支持他,為他著想。其他人要麽效忠於林總,要麽因林總的提攜而感恩戴德。
......
整個都市政壇,敢於公開對抗林總的人,寥寥無幾。長孫無忌的離世,讓所有官員人心惶惶。
“我是這個城市的主宰,我的決定就是權威,這畢竟是私事,他們怎敢違抗?”
李治難得展現強硬的一麵。武媚娘興奮地撲進他的懷抱,她很快就能成為這個都市的皇後,而李治又是如此易於掌控,一切問題似乎迎刃而解。
隻要能讓李治按她的意願管理城市,未來或許真的能與林總一較高下。想到這,武媚娘問道:
“陛下,印台山的項目怎麽辦?我們如何接迴母親?”
“還有,我們該如何應對林總?”
李治皺眉,他並未深思這個問題。
“媚娘,你的意思是……”
武媚娘目光犀利地迴應:
“拿下印台山,控製林總,那時處置權都在陛下手中。畢竟林總的話,大家都聽得到,不容作假。”
一想到即將與林總對決,李治心中一陣顫抖。這無異於觸動沉睡的猛虎。林總縱橫商界多年,從未敗績。若輕舉妄動,加上印台山的勢力,後果必定慘重。
“此事還需陛下慎重考慮,暫且緩一緩,現在考慮為時尚早。”
李治不再多想印台山的事,那裏的力量太過強大。
魏征、房玄齡、杜如晦擔任科舉大賽的主考官,這次大賽的公正性有了保障。大唐每年都會舉辦科舉,但早期它更像是買賣官職的市場,舞弊現象頻發。
世家子弟曾是曆年大賽的主力軍,但從今年開始,寒門子弟的時代來臨了。五星級王氏家族等世家在未來幾年將難以參與科舉,甚至涉足政壇。
拖延許久,盡管大賽已至,但大部分書生卻不願參加。出人頭地當然好,但李治的名聲不佳,晉升機會渺茫。若非有魏征、房玄齡、杜如晦等人主持,這些書生還在猶豫。
考試持續數日,一個年輕人脫穎而出,他叫狄仁傑,深受魏征賞識。
萬千考生中,唯有他最為出眾。魏征不敢耽誤,特意挑選優秀的試卷呈給李治。
“老大人,這裏有一些優秀的人才,可以委以重任嗎?”
武媚娘躲在不遠處的帷幕後,偷偷聆聽李治和魏征的對話。
“有個叫狄仁傑的年輕人,學識淵博,是所有考生中最出色的。”
“還有一些人也不錯,但都不及狄仁傑。”
“陛下,殿試時您再親自考察一下。”
狄仁傑!
武媚娘眯起眼睛,既然魏征都稱讚他,那人必定有過人之處。不能讓李治先接觸此人,必須由她先接觸。
科舉結束後,還需通過殿試。
“朕記下了,殿試時朕會親自看看。”
李治合上試卷,對狄仁傑的才華十分滿意。他雖不懂這些,但李治在文學修養方麵極高。
大唐科舉考核內容繁雜,但各領域皆出類拔萃的人才還是太少。
魏征離開後,武媚娘走出帷幕後。
李治已冊封她為皇後,盡管政壇中有反對聲,但聲音微弱。長孫無忌已逝,近期無人再敢反對李治。
“陛下,殿試那天陛下不是還有政務要處理嗎。”
“況且殿試也不是什麽大事,就交給媚娘來處理吧。”
武媚娘行禮說道。
殿試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麵對文武百官,另一種是李治私下考慮。
通過殿試,他們就成了天子的門生,隻要沒有大問題,都不會有影響。這是為天子選拔大臣,而非為百官。
這幾天,李治確實因各地的報告而頭疼,雖然他對科舉重視,但確實無暇考慮這些考生。既然武媚娘願意為他分憂,他感激不盡。
“太好了,既然媚娘願意替朕分擔,朕自然不會拒絕。”
“時間你自己定,朕去處理報告。”
......
兩天後。
龍德殿內,武媚娘垂簾,代替李治挑選天子門生。
狄仁傑作為科舉狀元,自然走在前列。
緊隨其後的還有其他幾位優秀考生,各有專長,都是三位老大人精心挑選的。
武媚娘雖年輕,但威嚴猶在。
“各位,誰是狄仁傑?”威嚴中帶著柔和的聲音。
簾幕外的十人互看一眼,又望向狄仁傑。他們不明白為何是個女性的聲音,不應該是李治主持嗎?
狄仁傑行禮,答道:“學生狄仁傑在此!”
簾幕後的武媚娘仔細打量狄仁傑,十七八歲的年紀,英俊正直。
她十分欣喜。
“除了狄仁傑,你們都退下吧。”武媚娘接著說。
“聽說你們都學識出眾,陛下已經看過試卷,非常讚賞。”
“但狄仁傑還需本宮詳詢。”
狄仁傑麵色大變,以為自己在試卷上寫了什麽出格的話。沉默中,他低下頭,不敢為自己辯解。
其他九人欣喜,轉身離去。原以為殿試會很難,沒想到如此輕鬆結束。
“狄仁傑,隨本宮換個地方詳談。”武媚娘起身道。
狄仁傑低頭行禮,不敢拒絕,跟著宮女們離開了龍德殿。
他們進入養心宮,這裏平時很少有人來……
“你們都退下吧。”武媚娘吩咐道,“我想跟狄仁傑私下聊一聊。”
宮女們恭敬地行禮退出,門隨之輕輕合上。
狄仁傑悄悄打量著武媚娘,大致猜出了她的身份。傳說中,李治娶了一位年輕的皇後,而眼前的她,美若天仙,更有母儀天下的風範。
“狄仁傑,這裏沒有外人。”武媚娘指向旁邊的座位,“過來坐,不必拘束。”
“這……”狄仁傑行禮,“學生不敢,怎能與皇後娘娘同坐呢?”
武媚娘微微一笑,心中暗讚,狄仁傑果然是魏征大人看中的人,竟然能猜出她的身份。
“本宮讓你坐,你就坐。”她接著說,“你知道本宮為何單獨留下你嗎?”
“還不是因為你才學出眾,這樣的才華在大唐實屬罕見。”
“本宮看過你的試卷,對大唐的弊病了如指掌,隻是苦於無處施展。”
“本宮想給你機會,也希望你能為陛下分憂,不知你意下如何?”
武媚娘向狄仁傑拋出了橄欖枝。如今朝廷動蕩不安,而狄仁傑雖心係大唐,但目前隻是一名一心報效國家的書生。
狄仁傑躬身行禮,明白了她的意圖,隨即答道:“學生願為大唐的江山竭盡全力。”
這話頗有深意,狄仁傑聽出了武媚娘的言外之意,卻假裝不解。
他無意卷入朝廷紛爭,隻想成為像魏征大人那樣的清廉官員。如果皇後不提供這個機會,狄仁傑也不會強求。
“哈哈哈……”武媚娘起身鼓掌大笑,“果然非同凡響,如果你答應,本宮反而看不上你了。”
“很好,希望懷英能為大唐的江山鞠躬盡瘁。”狄仁傑連忙跪下。
皇後居然直接稱唿他的字,這讓他有些意外。
“本宮認可你的才能,無論為本宮,還是為陛下,都是為了大唐。”
“懷英,別多想,本宮並非心機之人。今日與你交談,隻是想了解你,然後推薦給陛下。”
原本武媚娘確實有意招攬狄仁傑,想培養他成為自己的親信。然而見到狄仁傑本人,發現他性格正直,不可能完全效忠於她。但狄仁傑的才華出眾,她不忍埋沒。
於是,她隻好將狄仁傑推薦給李治。殿試結束後,經武媚娘引薦,李治徹底接納了狄仁傑,先讓他在大理寺任職。隨後,狄仁傑步步高升,晉升速度之快,仿佛坐上了火箭。
如今李治的小朝廷,沒有李世民時期那麽多人才。但有了狄仁傑,朝政風氣煥然一新。李治的朝廷重臣,也從李世民時代的魏征、房玄齡、杜如晦,過渡到褚遂良、上官儀和狄仁傑。
魏征三人科舉結束後便隱居印台山,不再過問朝政。褚遂良和上官儀都是老臣,無法給予李治太大幫助。隻有武媚娘挑選的狄仁傑,能為李治排憂解難。
......
一年間,大唐曆經風雨,逐漸恢複生機。然而,西突厥又開始躁動不安!
一封充滿嘲諷意味的信函,送到了唐高宗李治手中。一年的時間,即使是傻子也能勝任皇帝。何況李治雖懦弱善良,卻並非愚笨,尤其是在對外政策上。
大唐自林川時代起,就不懼戰爭。如果不是李世民中期朝政混亂,也不會采取和親的權宜之計。
“念!”李治眯眼說道,“上麵寫了什麽!”
王座上的李治氣度非凡,更顯其父一代雄主的威嚴。朝臣紛紛點頭,陛下成長太多了。
狄仁傑手持信函,深吸一口氣,大聲朗讀:
“久聞大唐曾有英明君主天可汗李世民。”
“久聞大唐曾有令我們抬不起頭的天將林川。”
“可惜,如今兩人一死一失蹤。”
“又聽說,當今大唐皇帝是林川之子,這讓本王甚是欣喜。”
“我父死於天將槍下,如今也想見識一下天將之子有何本事……”
讀到最後,滿朝文武的臉色都沉了下來。李治壓抑著怒火。
“陛下,這……”狄仁傑說,“此戰不得不打。”
“以大唐現有的實力,自然要與他們一戰。”
狄仁傑的意思,也是滿朝文武的共識。李治也想與之交戰,但大唐國力剛恢複,此時出兵必然勞民傷財。
“現在西突厥的首領是誰?”李治問,“寫這封信的是誰?”
“是沙缽羅可汗。”狄仁傑迴答,“一位新上任且野心勃勃的蠻夷首領。”
李治起身道:“打!”
“先去印台山詢問林帥和一眾老將的意見。”
“如今大唐的所有名將都在印台山。”
“雖然林帥說不管大唐內務,但這關乎與突厥的戰爭,林帥和那些老將最痛恨突厥。”
無人提出異議,隻是顧慮李治的麵子,所以一直未提及。既然無人反對,李治便派狄仁傑前往。
......
印台山腳下,狄仁傑帶著幾名護衛來到山下的村莊。因狄仁傑不認識山上的人,加上年輕,便先派人通報。
正值中午,狄仁傑等人還沒吃飯,想在村裏隨便吃點,付些銀錢。
“各位大人,是要上山嗎?”村莊盡頭,一位中年人問道。
男子身形消瘦,輕咳兩聲,身體狀況不佳。狄仁傑雖不認識此人,仍禮貌迴應:
“因公事打擾林帥,不知山上情況如何?”
男子微微點頭:“自然知曉,他常下山與我飲酒,不過近段時間沒下來。”
“估計,他也正忙碌。”
狄仁傑聞言若有所思。見狄仁傑年輕,中年男子指向草廬……
“陛下,我固然想答應,但大臣們會同意嗎?這畢竟涉及到公眾輿論。”
李治揮揮手,顯得堅定無比。
“這是我唯一的決定,我不想受到外界幹擾。”
如今,隻有武媚娘會全心全意地支持他,為他著想。其他人要麽效忠於林總,要麽因林總的提攜而感恩戴德。
......
整個都市政壇,敢於公開對抗林總的人,寥寥無幾。長孫無忌的離世,讓所有官員人心惶惶。
“我是這個城市的主宰,我的決定就是權威,這畢竟是私事,他們怎敢違抗?”
李治難得展現強硬的一麵。武媚娘興奮地撲進他的懷抱,她很快就能成為這個都市的皇後,而李治又是如此易於掌控,一切問題似乎迎刃而解。
隻要能讓李治按她的意願管理城市,未來或許真的能與林總一較高下。想到這,武媚娘問道:
“陛下,印台山的項目怎麽辦?我們如何接迴母親?”
“還有,我們該如何應對林總?”
李治皺眉,他並未深思這個問題。
“媚娘,你的意思是……”
武媚娘目光犀利地迴應:
“拿下印台山,控製林總,那時處置權都在陛下手中。畢竟林總的話,大家都聽得到,不容作假。”
一想到即將與林總對決,李治心中一陣顫抖。這無異於觸動沉睡的猛虎。林總縱橫商界多年,從未敗績。若輕舉妄動,加上印台山的勢力,後果必定慘重。
“此事還需陛下慎重考慮,暫且緩一緩,現在考慮為時尚早。”
李治不再多想印台山的事,那裏的力量太過強大。
魏征、房玄齡、杜如晦擔任科舉大賽的主考官,這次大賽的公正性有了保障。大唐每年都會舉辦科舉,但早期它更像是買賣官職的市場,舞弊現象頻發。
世家子弟曾是曆年大賽的主力軍,但從今年開始,寒門子弟的時代來臨了。五星級王氏家族等世家在未來幾年將難以參與科舉,甚至涉足政壇。
拖延許久,盡管大賽已至,但大部分書生卻不願參加。出人頭地當然好,但李治的名聲不佳,晉升機會渺茫。若非有魏征、房玄齡、杜如晦等人主持,這些書生還在猶豫。
考試持續數日,一個年輕人脫穎而出,他叫狄仁傑,深受魏征賞識。
萬千考生中,唯有他最為出眾。魏征不敢耽誤,特意挑選優秀的試卷呈給李治。
“老大人,這裏有一些優秀的人才,可以委以重任嗎?”
武媚娘躲在不遠處的帷幕後,偷偷聆聽李治和魏征的對話。
“有個叫狄仁傑的年輕人,學識淵博,是所有考生中最出色的。”
“還有一些人也不錯,但都不及狄仁傑。”
“陛下,殿試時您再親自考察一下。”
狄仁傑!
武媚娘眯起眼睛,既然魏征都稱讚他,那人必定有過人之處。不能讓李治先接觸此人,必須由她先接觸。
科舉結束後,還需通過殿試。
“朕記下了,殿試時朕會親自看看。”
李治合上試卷,對狄仁傑的才華十分滿意。他雖不懂這些,但李治在文學修養方麵極高。
大唐科舉考核內容繁雜,但各領域皆出類拔萃的人才還是太少。
魏征離開後,武媚娘走出帷幕後。
李治已冊封她為皇後,盡管政壇中有反對聲,但聲音微弱。長孫無忌已逝,近期無人再敢反對李治。
“陛下,殿試那天陛下不是還有政務要處理嗎。”
“況且殿試也不是什麽大事,就交給媚娘來處理吧。”
武媚娘行禮說道。
殿試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麵對文武百官,另一種是李治私下考慮。
通過殿試,他們就成了天子的門生,隻要沒有大問題,都不會有影響。這是為天子選拔大臣,而非為百官。
這幾天,李治確實因各地的報告而頭疼,雖然他對科舉重視,但確實無暇考慮這些考生。既然武媚娘願意為他分憂,他感激不盡。
“太好了,既然媚娘願意替朕分擔,朕自然不會拒絕。”
“時間你自己定,朕去處理報告。”
......
兩天後。
龍德殿內,武媚娘垂簾,代替李治挑選天子門生。
狄仁傑作為科舉狀元,自然走在前列。
緊隨其後的還有其他幾位優秀考生,各有專長,都是三位老大人精心挑選的。
武媚娘雖年輕,但威嚴猶在。
“各位,誰是狄仁傑?”威嚴中帶著柔和的聲音。
簾幕外的十人互看一眼,又望向狄仁傑。他們不明白為何是個女性的聲音,不應該是李治主持嗎?
狄仁傑行禮,答道:“學生狄仁傑在此!”
簾幕後的武媚娘仔細打量狄仁傑,十七八歲的年紀,英俊正直。
她十分欣喜。
“除了狄仁傑,你們都退下吧。”武媚娘接著說。
“聽說你們都學識出眾,陛下已經看過試卷,非常讚賞。”
“但狄仁傑還需本宮詳詢。”
狄仁傑麵色大變,以為自己在試卷上寫了什麽出格的話。沉默中,他低下頭,不敢為自己辯解。
其他九人欣喜,轉身離去。原以為殿試會很難,沒想到如此輕鬆結束。
“狄仁傑,隨本宮換個地方詳談。”武媚娘起身道。
狄仁傑低頭行禮,不敢拒絕,跟著宮女們離開了龍德殿。
他們進入養心宮,這裏平時很少有人來……
“你們都退下吧。”武媚娘吩咐道,“我想跟狄仁傑私下聊一聊。”
宮女們恭敬地行禮退出,門隨之輕輕合上。
狄仁傑悄悄打量著武媚娘,大致猜出了她的身份。傳說中,李治娶了一位年輕的皇後,而眼前的她,美若天仙,更有母儀天下的風範。
“狄仁傑,這裏沒有外人。”武媚娘指向旁邊的座位,“過來坐,不必拘束。”
“這……”狄仁傑行禮,“學生不敢,怎能與皇後娘娘同坐呢?”
武媚娘微微一笑,心中暗讚,狄仁傑果然是魏征大人看中的人,竟然能猜出她的身份。
“本宮讓你坐,你就坐。”她接著說,“你知道本宮為何單獨留下你嗎?”
“還不是因為你才學出眾,這樣的才華在大唐實屬罕見。”
“本宮看過你的試卷,對大唐的弊病了如指掌,隻是苦於無處施展。”
“本宮想給你機會,也希望你能為陛下分憂,不知你意下如何?”
武媚娘向狄仁傑拋出了橄欖枝。如今朝廷動蕩不安,而狄仁傑雖心係大唐,但目前隻是一名一心報效國家的書生。
狄仁傑躬身行禮,明白了她的意圖,隨即答道:“學生願為大唐的江山竭盡全力。”
這話頗有深意,狄仁傑聽出了武媚娘的言外之意,卻假裝不解。
他無意卷入朝廷紛爭,隻想成為像魏征大人那樣的清廉官員。如果皇後不提供這個機會,狄仁傑也不會強求。
“哈哈哈……”武媚娘起身鼓掌大笑,“果然非同凡響,如果你答應,本宮反而看不上你了。”
“很好,希望懷英能為大唐的江山鞠躬盡瘁。”狄仁傑連忙跪下。
皇後居然直接稱唿他的字,這讓他有些意外。
“本宮認可你的才能,無論為本宮,還是為陛下,都是為了大唐。”
“懷英,別多想,本宮並非心機之人。今日與你交談,隻是想了解你,然後推薦給陛下。”
原本武媚娘確實有意招攬狄仁傑,想培養他成為自己的親信。然而見到狄仁傑本人,發現他性格正直,不可能完全效忠於她。但狄仁傑的才華出眾,她不忍埋沒。
於是,她隻好將狄仁傑推薦給李治。殿試結束後,經武媚娘引薦,李治徹底接納了狄仁傑,先讓他在大理寺任職。隨後,狄仁傑步步高升,晉升速度之快,仿佛坐上了火箭。
如今李治的小朝廷,沒有李世民時期那麽多人才。但有了狄仁傑,朝政風氣煥然一新。李治的朝廷重臣,也從李世民時代的魏征、房玄齡、杜如晦,過渡到褚遂良、上官儀和狄仁傑。
魏征三人科舉結束後便隱居印台山,不再過問朝政。褚遂良和上官儀都是老臣,無法給予李治太大幫助。隻有武媚娘挑選的狄仁傑,能為李治排憂解難。
......
一年間,大唐曆經風雨,逐漸恢複生機。然而,西突厥又開始躁動不安!
一封充滿嘲諷意味的信函,送到了唐高宗李治手中。一年的時間,即使是傻子也能勝任皇帝。何況李治雖懦弱善良,卻並非愚笨,尤其是在對外政策上。
大唐自林川時代起,就不懼戰爭。如果不是李世民中期朝政混亂,也不會采取和親的權宜之計。
“念!”李治眯眼說道,“上麵寫了什麽!”
王座上的李治氣度非凡,更顯其父一代雄主的威嚴。朝臣紛紛點頭,陛下成長太多了。
狄仁傑手持信函,深吸一口氣,大聲朗讀:
“久聞大唐曾有英明君主天可汗李世民。”
“久聞大唐曾有令我們抬不起頭的天將林川。”
“可惜,如今兩人一死一失蹤。”
“又聽說,當今大唐皇帝是林川之子,這讓本王甚是欣喜。”
“我父死於天將槍下,如今也想見識一下天將之子有何本事……”
讀到最後,滿朝文武的臉色都沉了下來。李治壓抑著怒火。
“陛下,這……”狄仁傑說,“此戰不得不打。”
“以大唐現有的實力,自然要與他們一戰。”
狄仁傑的意思,也是滿朝文武的共識。李治也想與之交戰,但大唐國力剛恢複,此時出兵必然勞民傷財。
“現在西突厥的首領是誰?”李治問,“寫這封信的是誰?”
“是沙缽羅可汗。”狄仁傑迴答,“一位新上任且野心勃勃的蠻夷首領。”
李治起身道:“打!”
“先去印台山詢問林帥和一眾老將的意見。”
“如今大唐的所有名將都在印台山。”
“雖然林帥說不管大唐內務,但這關乎與突厥的戰爭,林帥和那些老將最痛恨突厥。”
無人提出異議,隻是顧慮李治的麵子,所以一直未提及。既然無人反對,李治便派狄仁傑前往。
......
印台山腳下,狄仁傑帶著幾名護衛來到山下的村莊。因狄仁傑不認識山上的人,加上年輕,便先派人通報。
正值中午,狄仁傑等人還沒吃飯,想在村裏隨便吃點,付些銀錢。
“各位大人,是要上山嗎?”村莊盡頭,一位中年人問道。
男子身形消瘦,輕咳兩聲,身體狀況不佳。狄仁傑雖不認識此人,仍禮貌迴應:
“因公事打擾林帥,不知山上情況如何?”
男子微微點頭:“自然知曉,他常下山與我飲酒,不過近段時間沒下來。”
“估計,他也正忙碌。”
狄仁傑聞言若有所思。見狄仁傑年輕,中年男子指向草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