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沉寂不久的境外勢力又開始動作了,這些外籍野心家真是可恨。
“林川哥,你怎麽在這兒?”
李麗質從後麵叫住他。
她看著遠方揚起的塵土,接著說:
“又是長安那邊有事找你嗎?”
“是不是又有大麻煩,得麻煩林川哥出手了?”
微風輕輕拂動林川的衣角,仿佛他超脫凡塵,如同都市裏的神秘英雄。
“事情倒不算大,就是那些外籍勢力又要侵犯我們大唐了。”
“你弟弟現在手下可用的人不多。”
“一旦疏忽,大唐周邊的異國勢力肯定會趁機反撲。”
李麗質輕笑著:
“如果真那樣,林川哥肯定還是會下山拯救萬千市民的。”
這個問題,林川沒有迴答。
至少以目前的狀況,他不可能下山。
話已出口,自然不會輕易改變。
“麗質,快下山吧,你母親很想你。”
山上都是男人,留下李麗質還可以,畢竟她還年輕。
長孫無垢作為一國皇太後,自然不能長期住在山上。
林川便安排她在山下居住。
“我也正想去看看母親,您有什麽話要我轉達嗎?”李麗質問。
林川搖頭。
“沒什麽,下去住兩天吧,別總待在山上,別被王雄他們帶壞了。”
......
狄仁傑一行迴到了都市中心。
李治立刻召集了政府官員。
這次的會議很緊急,所有政務官員必須出席。
“狄大人,有關林將軍的消息了嗎?”李治急切地問。“前線傳來戰報,西境的外籍大軍已經靠近我國邊境了。”
“這次交戰地點是平原,周圍沒有可遮擋的地方。”
“大唐軍隊已經很久沒有和西境勢力交戰了,沒有李績等老將,這場仗必敗無疑。”
沒有人比李治更焦急。
這兩天他一直被前線戰事困擾,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狄仁傑跪下說道:
“陛下,我未能登上印台山,被那邊的人阻攔了。”
“但在山下,我遇到了一個和林將軍相似的男人。”
“微臣無法向陛下保證他就是林將軍本人,但我確定他就是。”
原本狄仁傑可以淡化此事,這本是他的一大功績。
但他還是選擇了實話實說。
他確實未能登上印台山,傳令的人都被山上的王雄打下來了。
山下的年輕人雖然實力高強,但未必就是林將軍,現在所有的信息都不準確。
狄仁傑隻能誠實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這……”李治猶豫了。
未能登上印台山是很正常的事,沒有派蕭瑀等老臣去,就是怕林將軍不見。
派狄仁傑去,也是因為狄仁傑年輕且能力出眾。
林將軍一向對年輕人多有提拔,自然機會更大一些。
“唉,既然未能登上印台山,那這場仗必敗無疑了。”李治歎了口氣。
“朕曾經見過林將軍一麵,這世上不可能有能與林將軍匹敵的人。”
“就算我父王在世,也無法與林將軍相比。”
天下無人能與林將軍相提並論。
至於狄仁傑沒上山,看到類似的人,肯定也是看錯了。
朝廷官員都不敢發表意見。
現在的情況,必須對抗外籍勢力,但誰能擔任這個大將帶兵呢?
“陛下!”狄仁傑行禮道,“雖然我沒見過林將軍,但那個人十有八九就是林將軍。”
“他實力深不可測,年輕英俊,身手更是獨步天下。”
“如果他不是林將軍,狄仁傑願意以死證明!”
朝廷官員心裏的諷刺之意更濃了。
狄仁傑這一年升職速度比火箭還快,自然有很多人嫉妒。
誰不希望敵人倒黴呢。
正當李治猶豫不決,狄仁傑眼神堅定,滿朝文武諸多嘲笑之際。
人群中走出了一位年輕人。
李治的目光變了,沒想到低調一年的長孫衝居然主動站出來,這太罕見了。
“微臣,長孫衝有話要說!”
“微臣,長孫衝有話要說。”
長孫衝躬身行禮。
自從一年前。
長孫無忌在龍德殿外去世,長孫衝隻能獨自撐起整個長孫家族。
但李治始終對長孫一家心存愧疚,當初他並未想處死長孫無忌。
畢竟長孫無忌是李治的娘家人,加上長孫皇後的關係,即使長孫無忌犯了錯。
但手心手背都是肉,即使李治憤怒至極,也不會直接下令處死長孫無忌。
沒想到武媚娘比李治冷靜得多。
長孫無忌雖是權臣,即便大部分權力已交出,但長孫衝成功地贏得了邊疆的戰爭。
又因保護李世民有功,加上這些年用心經營,在朝廷中的威望頗高。
在狄仁傑仕途亨通的一年裏,長孫衝從不發言。
在朝廷會議上,李治也不好意思看長孫衝。
當年長孫衝曾提醒過李治。
可他剛當上皇帝不久,就逼死了長孫衝的父親,李治心中有愧。
長孫衝一年前的功績也被壓製,李治沒有晉升他的職位,但他沒忘記。
隻是長孫衝沒有表達善意,李治也不好主動關心他。
滿朝文武都盯著出列的長孫衝。
這位現任長孫家族的當家人,雖然在朝廷中並不顯眼。
但長孫無忌遺留下來的人脈,都轉移到了長孫衝身上。
然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官場上最看重的不是人情關係,而是背後是否具有利用價值。
官場之人,向來狡猾。
如果不能幫助自己在官場上發展,就沒有多少必要繼續交往下去。
這些老人還能與長孫衝交往,足以證明長孫衝的心態完全向著他父親靠攏了。
首席文臣褚遂良和上官儀今天異常沉默,沒有發表意見。
魏征、房玄齡、杜如晦三人離開後。
這兩位老臣代表了朝廷的舊勢力派係。
他們自然與狄仁傑等年輕人交往不來,此時都沒有主動開口。
“少卿,有什麽話不妨直言。”李治還算客氣,沒有表現出冷漠。
長孫衝躬身行禮,沒有露出膽怯。
“陛下,狄仁傑與我除了公務接觸,並無私交。”
“但我深信狄仁傑的洞察力和智謀,他力挺之人,必是林總司令無疑。”
“林總司令雖駐守印台山,但山下居住著不少北境軍的退役將領,他也時常去探望。”
“即便不是林總司令本人,也可能是山上那位前輩的後裔。”
“先聽聽狄仁傑怎麽說再做決定吧。”
事情看似簡單,但李治畢竟年輕。
雖已過一年,他對李世民時代的舊臣仍不甚了解。
朝中官員在李治麵前也多有保留,無人願袒露真實意圖。
年輕一代與李治一樣,尚未完全成熟。
他們還不清楚大唐如今的實力底蘊,以及與突厥的較量空間。
李治想要開戰,就必須開。
朝中官員,也主張開戰。
若不開戰,受害的是大唐百姓,百姓受苦便是所有官員的失職。
和親之策已無法再行,上次秦懷道阻止和親,導致了一場血戰。
接著李世民被李承乾逼迫,最終離世。
若不開戰,必然激起軍中年輕派的反感。
“也好……”李治略作沉思,作出了明智的決定。
“傳令秦懷道將軍和薛禮將軍入殿。”
秦懷道和薛禮現在都是四品將領,閑職在身。
當前大唐並無適合他們積累軍功的機會。
但這兩人是軍中年輕派的代表。
秦懷道乃秦瓊大將軍之子,又是林總司令的門徒。
薛禮是當今長安城內聲名顯赫的將領。
初入軍營便挑戰十幾位將軍,實力非凡。
他們二人還是好友。
薛禮曾救過李治的命,不敢忘懷。
秦懷道與印台山有聯係,更不敢阻礙他的發展。
盡管現在他們都是四品,不算高也不算低,但在軍中地位頗重。
....
等待了約半個時辰。
秦懷道和薛禮才遲遲趕到。
兩人正在長安附近訓練,是被緊急召迴的。
通常他們都在軍中,很少參與朝會。
他們是軍中資深將領,對朝政大事不感興趣,也很少參與。
“陛下,有何要事召喚我們迴朝?”秦懷道行禮。
李治解釋了突厥入侵的消息,並轉達了狄仁傑的看法給秦懷道。
一年前。
林川也曾說過秦懷道更適合朝廷,而非印台山。
這話明顯是不讓秦懷道再去印台山。
日後遠離朝廷當然可以,但現在時機不對。
這一年裏。
秦懷道經常派人去印台山給父親和林總司令送物,其餘時間也會避嫌。
正是因為了解當時的情況,李治才未讓秦懷道上山。
否則以林總司令的脾氣,肯定會把秦懷道打個半死。
“原來如此,末將認為林總司令不會出此主意。”秦懷道直言不諱,“師傅向來說一不二。”
“山下的人絕非我師傅。”
…………
秦懷道這樣說,滿朝文武更加不信狄仁傑的話了。
怎麽可能在山下巧遇林總司令,當成小說情節了,編故事挺能的!
“將軍!”
“林總司令是否年輕英俊,氣質超凡?”
“那人寥寥數語就能道盡世間事。”
“天下間,除了林總司令,還有誰有這般本事?”
一番話讓滿朝文武沉默,李治也不好多言。
秦懷道是林川的弟子,自然了解林川。
但狄仁傑的話並非全無根據,隻是兩人說法相悖。
“狄仁傑,你在質疑本將的話嗎?”秦懷道平靜地問。
“印台山上的老臣已不問政事,此事他們自然不會插手。”
“你說你沒上山卻在山下見到林總司令,這怎麽可能。”
“山下有誰,值得我師傅親自下山?”
這幾句話問得更有道理。
長孫衝眼神一轉,他支持狄仁傑也是想找個機會出征西突厥。
但從目前形勢來看,狄仁傑可能看錯了。
但這並不影響大局,現在是要選主將,副將人選已有。
肯定是秦懷道和薛禮,否則陛下急召兩人來幹什麽。
隨便派出一位穩重的老將,也萬無一失。
“有!”
“山下確實有一對中年夫婦,讓林總司令親自登門。”
“但我猜不透是誰。”
狄仁傑語氣堅定地說。
“有!”
“山下確實有一對中年夫婦,讓林總司令親自登門。”
“但我猜不透是誰。”
狄仁傑語氣堅定。
長孫衝站在狄仁傑身旁,低聲驚歎。
“這怎麽可能,狄仁傑,我雖然與你不熟。”
“但我作為同朝官員,了解你的為人,你不會說謊。”
“但這天下怎會有人能讓林總司令主動下山相見。”
“老將們可都在山上呢!”
雖然隻見過林川一麵,但長孫衝見過林總司令的真實模樣。
以林川的傲氣。
就算今天李治上印台山,也得讓山上的老兵掃下來。
那些北境軍可不管你是皇帝,他們隻認林總司令。
山下的村莊住的都是北境軍的家屬,他們也不需要林總司令下山。
“877
“林川哥,你怎麽在這兒?”
李麗質從後麵叫住他。
她看著遠方揚起的塵土,接著說:
“又是長安那邊有事找你嗎?”
“是不是又有大麻煩,得麻煩林川哥出手了?”
微風輕輕拂動林川的衣角,仿佛他超脫凡塵,如同都市裏的神秘英雄。
“事情倒不算大,就是那些外籍勢力又要侵犯我們大唐了。”
“你弟弟現在手下可用的人不多。”
“一旦疏忽,大唐周邊的異國勢力肯定會趁機反撲。”
李麗質輕笑著:
“如果真那樣,林川哥肯定還是會下山拯救萬千市民的。”
這個問題,林川沒有迴答。
至少以目前的狀況,他不可能下山。
話已出口,自然不會輕易改變。
“麗質,快下山吧,你母親很想你。”
山上都是男人,留下李麗質還可以,畢竟她還年輕。
長孫無垢作為一國皇太後,自然不能長期住在山上。
林川便安排她在山下居住。
“我也正想去看看母親,您有什麽話要我轉達嗎?”李麗質問。
林川搖頭。
“沒什麽,下去住兩天吧,別總待在山上,別被王雄他們帶壞了。”
......
狄仁傑一行迴到了都市中心。
李治立刻召集了政府官員。
這次的會議很緊急,所有政務官員必須出席。
“狄大人,有關林將軍的消息了嗎?”李治急切地問。“前線傳來戰報,西境的外籍大軍已經靠近我國邊境了。”
“這次交戰地點是平原,周圍沒有可遮擋的地方。”
“大唐軍隊已經很久沒有和西境勢力交戰了,沒有李績等老將,這場仗必敗無疑。”
沒有人比李治更焦急。
這兩天他一直被前線戰事困擾,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狄仁傑跪下說道:
“陛下,我未能登上印台山,被那邊的人阻攔了。”
“但在山下,我遇到了一個和林將軍相似的男人。”
“微臣無法向陛下保證他就是林將軍本人,但我確定他就是。”
原本狄仁傑可以淡化此事,這本是他的一大功績。
但他還是選擇了實話實說。
他確實未能登上印台山,傳令的人都被山上的王雄打下來了。
山下的年輕人雖然實力高強,但未必就是林將軍,現在所有的信息都不準確。
狄仁傑隻能誠實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這……”李治猶豫了。
未能登上印台山是很正常的事,沒有派蕭瑀等老臣去,就是怕林將軍不見。
派狄仁傑去,也是因為狄仁傑年輕且能力出眾。
林將軍一向對年輕人多有提拔,自然機會更大一些。
“唉,既然未能登上印台山,那這場仗必敗無疑了。”李治歎了口氣。
“朕曾經見過林將軍一麵,這世上不可能有能與林將軍匹敵的人。”
“就算我父王在世,也無法與林將軍相比。”
天下無人能與林將軍相提並論。
至於狄仁傑沒上山,看到類似的人,肯定也是看錯了。
朝廷官員都不敢發表意見。
現在的情況,必須對抗外籍勢力,但誰能擔任這個大將帶兵呢?
“陛下!”狄仁傑行禮道,“雖然我沒見過林將軍,但那個人十有八九就是林將軍。”
“他實力深不可測,年輕英俊,身手更是獨步天下。”
“如果他不是林將軍,狄仁傑願意以死證明!”
朝廷官員心裏的諷刺之意更濃了。
狄仁傑這一年升職速度比火箭還快,自然有很多人嫉妒。
誰不希望敵人倒黴呢。
正當李治猶豫不決,狄仁傑眼神堅定,滿朝文武諸多嘲笑之際。
人群中走出了一位年輕人。
李治的目光變了,沒想到低調一年的長孫衝居然主動站出來,這太罕見了。
“微臣,長孫衝有話要說!”
“微臣,長孫衝有話要說。”
長孫衝躬身行禮。
自從一年前。
長孫無忌在龍德殿外去世,長孫衝隻能獨自撐起整個長孫家族。
但李治始終對長孫一家心存愧疚,當初他並未想處死長孫無忌。
畢竟長孫無忌是李治的娘家人,加上長孫皇後的關係,即使長孫無忌犯了錯。
但手心手背都是肉,即使李治憤怒至極,也不會直接下令處死長孫無忌。
沒想到武媚娘比李治冷靜得多。
長孫無忌雖是權臣,即便大部分權力已交出,但長孫衝成功地贏得了邊疆的戰爭。
又因保護李世民有功,加上這些年用心經營,在朝廷中的威望頗高。
在狄仁傑仕途亨通的一年裏,長孫衝從不發言。
在朝廷會議上,李治也不好意思看長孫衝。
當年長孫衝曾提醒過李治。
可他剛當上皇帝不久,就逼死了長孫衝的父親,李治心中有愧。
長孫衝一年前的功績也被壓製,李治沒有晉升他的職位,但他沒忘記。
隻是長孫衝沒有表達善意,李治也不好主動關心他。
滿朝文武都盯著出列的長孫衝。
這位現任長孫家族的當家人,雖然在朝廷中並不顯眼。
但長孫無忌遺留下來的人脈,都轉移到了長孫衝身上。
然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官場上最看重的不是人情關係,而是背後是否具有利用價值。
官場之人,向來狡猾。
如果不能幫助自己在官場上發展,就沒有多少必要繼續交往下去。
這些老人還能與長孫衝交往,足以證明長孫衝的心態完全向著他父親靠攏了。
首席文臣褚遂良和上官儀今天異常沉默,沒有發表意見。
魏征、房玄齡、杜如晦三人離開後。
這兩位老臣代表了朝廷的舊勢力派係。
他們自然與狄仁傑等年輕人交往不來,此時都沒有主動開口。
“少卿,有什麽話不妨直言。”李治還算客氣,沒有表現出冷漠。
長孫衝躬身行禮,沒有露出膽怯。
“陛下,狄仁傑與我除了公務接觸,並無私交。”
“但我深信狄仁傑的洞察力和智謀,他力挺之人,必是林總司令無疑。”
“林總司令雖駐守印台山,但山下居住著不少北境軍的退役將領,他也時常去探望。”
“即便不是林總司令本人,也可能是山上那位前輩的後裔。”
“先聽聽狄仁傑怎麽說再做決定吧。”
事情看似簡單,但李治畢竟年輕。
雖已過一年,他對李世民時代的舊臣仍不甚了解。
朝中官員在李治麵前也多有保留,無人願袒露真實意圖。
年輕一代與李治一樣,尚未完全成熟。
他們還不清楚大唐如今的實力底蘊,以及與突厥的較量空間。
李治想要開戰,就必須開。
朝中官員,也主張開戰。
若不開戰,受害的是大唐百姓,百姓受苦便是所有官員的失職。
和親之策已無法再行,上次秦懷道阻止和親,導致了一場血戰。
接著李世民被李承乾逼迫,最終離世。
若不開戰,必然激起軍中年輕派的反感。
“也好……”李治略作沉思,作出了明智的決定。
“傳令秦懷道將軍和薛禮將軍入殿。”
秦懷道和薛禮現在都是四品將領,閑職在身。
當前大唐並無適合他們積累軍功的機會。
但這兩人是軍中年輕派的代表。
秦懷道乃秦瓊大將軍之子,又是林總司令的門徒。
薛禮是當今長安城內聲名顯赫的將領。
初入軍營便挑戰十幾位將軍,實力非凡。
他們二人還是好友。
薛禮曾救過李治的命,不敢忘懷。
秦懷道與印台山有聯係,更不敢阻礙他的發展。
盡管現在他們都是四品,不算高也不算低,但在軍中地位頗重。
....
等待了約半個時辰。
秦懷道和薛禮才遲遲趕到。
兩人正在長安附近訓練,是被緊急召迴的。
通常他們都在軍中,很少參與朝會。
他們是軍中資深將領,對朝政大事不感興趣,也很少參與。
“陛下,有何要事召喚我們迴朝?”秦懷道行禮。
李治解釋了突厥入侵的消息,並轉達了狄仁傑的看法給秦懷道。
一年前。
林川也曾說過秦懷道更適合朝廷,而非印台山。
這話明顯是不讓秦懷道再去印台山。
日後遠離朝廷當然可以,但現在時機不對。
這一年裏。
秦懷道經常派人去印台山給父親和林總司令送物,其餘時間也會避嫌。
正是因為了解當時的情況,李治才未讓秦懷道上山。
否則以林總司令的脾氣,肯定會把秦懷道打個半死。
“原來如此,末將認為林總司令不會出此主意。”秦懷道直言不諱,“師傅向來說一不二。”
“山下的人絕非我師傅。”
…………
秦懷道這樣說,滿朝文武更加不信狄仁傑的話了。
怎麽可能在山下巧遇林總司令,當成小說情節了,編故事挺能的!
“將軍!”
“林總司令是否年輕英俊,氣質超凡?”
“那人寥寥數語就能道盡世間事。”
“天下間,除了林總司令,還有誰有這般本事?”
一番話讓滿朝文武沉默,李治也不好多言。
秦懷道是林川的弟子,自然了解林川。
但狄仁傑的話並非全無根據,隻是兩人說法相悖。
“狄仁傑,你在質疑本將的話嗎?”秦懷道平靜地問。
“印台山上的老臣已不問政事,此事他們自然不會插手。”
“你說你沒上山卻在山下見到林總司令,這怎麽可能。”
“山下有誰,值得我師傅親自下山?”
這幾句話問得更有道理。
長孫衝眼神一轉,他支持狄仁傑也是想找個機會出征西突厥。
但從目前形勢來看,狄仁傑可能看錯了。
但這並不影響大局,現在是要選主將,副將人選已有。
肯定是秦懷道和薛禮,否則陛下急召兩人來幹什麽。
隨便派出一位穩重的老將,也萬無一失。
“有!”
“山下確實有一對中年夫婦,讓林總司令親自登門。”
“但我猜不透是誰。”
狄仁傑語氣堅定地說。
“有!”
“山下確實有一對中年夫婦,讓林總司令親自登門。”
“但我猜不透是誰。”
狄仁傑語氣堅定。
長孫衝站在狄仁傑身旁,低聲驚歎。
“這怎麽可能,狄仁傑,我雖然與你不熟。”
“但我作為同朝官員,了解你的為人,你不會說謊。”
“但這天下怎會有人能讓林總司令主動下山相見。”
“老將們可都在山上呢!”
雖然隻見過林川一麵,但長孫衝見過林總司令的真實模樣。
以林川的傲氣。
就算今天李治上印台山,也得讓山上的老兵掃下來。
那些北境軍可不管你是皇帝,他們隻認林總司令。
山下的村莊住的都是北境軍的家屬,他們也不需要林總司令下山。
“877